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孝之家国意义的多维阐发——汉代四家《诗》视域下的孝亲诗
1
作者 何海燕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汉代崇尚以孝治国,亦推经术为治术,故《诗经》中的孝亲诗因为汉代文化的需要而获得了丰厚的传播土壤,形成了汉代独特的“孝亲文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鲁、齐、韩、毛四家《诗》不约而同地参与到对《诗经》孝亲诗的阐释中来,对作为政... 汉代崇尚以孝治国,亦推经术为治术,故《诗经》中的孝亲诗因为汉代文化的需要而获得了丰厚的传播土壤,形成了汉代独特的“孝亲文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鲁、齐、韩、毛四家《诗》不约而同地参与到对《诗经》孝亲诗的阐释中来,对作为政教文学的《诗经》在汉代孝治中的具体价值作了多维阐发:视孝为家国延续的重要品格,赋予孝之传承性是四家《诗》的基本立场,其中鲁、齐、韩三家《诗》更强调母亲在孝教中的作用;面临忠孝抉择的矛盾冲突时,“公义”逐渐盖过“私恩”,呈现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倾向;对行役制度和归宁制度下民众无法行孝持同情态度,体现了对君王之德的要求和对人类基本孝情的肯定,蕴含着人本主义精神及家国和谐意识。对家庭伦理之孝情的关怀和对国家之孝治的关注,构成了四家《诗》浓郁的家国孝道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家《诗》 亲诗 家国怀 家国意义
下载PDF
朱子孝论探微
2
作者 余光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2-18,共7页
在宋明理学中,朱子之孝论,实最为精深完备,主要涵盖理气、心性与工夫这三个层面。理气层面是指孝之根本来源,“孝”指“孝之理”,“孝之理”是天理之流行,为“分殊之理”。心性层面是指孝在心、性、情结构中的不同内涵。就心而言,“孝... 在宋明理学中,朱子之孝论,实最为精深完备,主要涵盖理气、心性与工夫这三个层面。理气层面是指孝之根本来源,“孝”指“孝之理”,“孝之理”是天理之流行,为“分殊之理”。心性层面是指孝在心、性、情结构中的不同内涵。就心而言,“孝”指“孝心”,心统“仁性”与“孝情”;就性而言,“孝”指“孝德”,“仁性”为“孝德”之本;就情而言,“孝”指“孝情”,“孝情”是“仁性”之发用。工夫层面是指孝之实践原则,“孝”指“孝行”,“行孝”是“行仁”之本。朱子孝论贯通天人,立足于以现实个体下学上达的孝道工夫去识得性理、体认天理,体现了儒家内在而超越的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理
下载PDF
情深理切 至情至性——李密《陈情表》赏析
3
作者 王怡 《雪莲》 2015年第10X期19-19,21,共2页
李密的《陈情表》根据晋朝"以孝治天下"的原则而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既照料了年迈有病的祖母,又保全了自己看重的名节,更赢得了观望新朝的机会。从而使得晋武帝对他无从责罚,而只得"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 李密的《陈情表》根据晋朝"以孝治天下"的原则而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既照料了年迈有病的祖母,又保全了自己看重的名节,更赢得了观望新朝的机会。从而使得晋武帝对他无从责罚,而只得"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膳养"。表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人 悲苦身世 自表心迹 谆谆
原文传递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丝弦道《德孝情》
4
作者 段思思 《黄河之声》 2015年第6期110-111,共2页
平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丝弦道,系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以新编丝弦道《德孝情》的成功演出为例,阐述这一传统曲艺艺术已从抢救保护的起点,健步迈向普及、提高、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 丝弦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
下载PDF
丝弦道剧目《德孝情》音乐创作简析
5
作者 张艺迪 《北方音乐》 2015年第5期18 21-,共2页
丝弦道传承保护中心排练演出的《德孝情》,激发人们对乡音乡情的热爱,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和作用。其成功的唱腔音乐风格特点表现在旋律好唱好听,唱腔入戏入心,布局有章有法方面。
关键词 丝弦道 《德 音乐风格特点
下载PDF
四情毕现淋漓尽致——李密《陈情表》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闵宁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1年第2期99-99,共1页
李密的《陈情表》蕴涵着作者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本文以作品的内在情感为线索,对其中的亲情、苦情、忠情、孝情进行了细致地分析,论述了作者"陈情"的艺术技巧。
关键词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代亲受刑现象探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方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9-193,共15页
中国古代司法活动中存在一种普遍性的代亲受刑现象。有代父、代母、代兄、代弟、代夫等种类,呈现以纵向长辈、横向男性为主要被代者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孝悌义等伦情的推动,也不排除名利追逐、礼法所累等次因。代亲受刑并未在基本律典... 中国古代司法活动中存在一种普遍性的代亲受刑现象。有代父、代母、代兄、代弟、代夫等种类,呈现以纵向长辈、横向男性为主要被代者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孝悌义等伦情的推动,也不排除名利追逐、礼法所累等次因。代亲受刑并未在基本律典里规定,现实生活中多以诏令等形式灵活处理。这种状态为统治者是否允许适用代刑留下空间,导致了君臣之间、臣子之间的诸多争辩。代刑请求中的言行技巧也往往是成功与否的关键。为解决许可代刑出现的复仇问题,国家以移乡避仇、经济赔偿及禁止复仇等措施应对。孔子对直躬案的评价是代亲受刑受到儒学推崇的思想源头。虽然代亲受刑有破坏法制施行之嫌,但反对敌不过许可,法理敌不过情理,这种现象最终还是无法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亲受刑 悌伦 法之辩
原文传递
系统性思维中的魏晋风度——论《魏晋风度:中国人生命审美意识形态初步建构》的学术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燕世超 《中国美学研究》 2021年第1期263-272,共10页
魏晋风度已有不少学术大家深入研究,近年来尤为学界关注。李胜利教授所著《魏晋风度:中国人生命审美意识形态初步建构》另辟蹊径,从方法论创新入手,把魏晋风度纳入汉末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语境和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思考,探讨其文化渊源、要... 魏晋风度已有不少学术大家深入研究,近年来尤为学界关注。李胜利教授所著《魏晋风度:中国人生命审美意识形态初步建构》另辟蹊径,从方法论创新入手,把魏晋风度纳入汉末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语境和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思考,探讨其文化渊源、要素形态及其对后世的传承,不乏真知灼见,是新时期以来该领域重要的学术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风度 系统性思维 儒道佛 身、
原文传递
三步走——感悟《陈情表》中的至真孝情
9
作者 刘卉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0年第12期5-5,共1页
论述了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三步走式"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感悟《陈情表》中的至真孝情。"三步走"即:第一步,以"情"为线索,解读文本,重在启发;第二步,以"情"为牵引,拓展迁移,重在感悟... 论述了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三步走式"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感悟《陈情表》中的至真孝情。"三步走"即:第一步,以"情"为线索,解读文本,重在启发;第二步,以"情"为牵引,拓展迁移,重在感悟;第三步,以"情"为基点,关照现实,重在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步走 至真 解读文本 拓展迁移 关照现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