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男性个人主义到女性环境主义的嬗变——威拉·凯瑟小说《啊,拓荒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周铭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8
|
|
2
|
美国拓荒时代的新女性——评威拉·凯瑟的《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 |
蔡春露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6
|
|
3
|
拓荒时代的英雄赞歌──拓荒时代威拉·凯瑟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
苏蓉
|
《哈尔滨师专学报》
|
2000 |
10
|
|
4
|
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两位旗手:舍伍德·安德森与威拉·凯瑟 |
杨金才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0 |
9
|
|
5
|
威拉·凯瑟的人物性格对照艺术 |
郭国良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4
|
|
6
|
性与自我的矛盾冲突——试谈威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妮亚》 |
李健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3 |
4
|
|
7
|
威拉·凯瑟:永远的乡土作家 |
王蒙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4 |
3
|
|
8
|
写在《威拉·凯瑟集》后面 |
潘小松
|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9
|
威拉·凯瑟与《教授的住宅》 |
苏蓉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0
|
试析威拉·凯瑟《我的安东尼亚》的文化观 |
袁东敏
|
《株洲工学院学报》
|
2002 |
2
|
|
11
|
回归“真实”——对《我的安东妮亚》的生态后现代主义解读 |
肖西西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4
|
|
12
|
多舛的命运,不灭的生命之火——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威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妮亚》 |
赵莉
朱学慧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9 |
3
|
|
13
|
论《一个失落的女人》中的双重视角 |
王守仁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14
|
论《我的安东妮亚》的叙事艺术 |
张晶
初志红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5
|
亚历山德拉——威拉·凯瑟土地情结的代言人 |
王蒙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6
|
玛丽·拉汶谈短篇小说创作 |
莫里斯.哈蒙
丁振祺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7
|
威拉·凯瑟和她的记忆书写 |
李莉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8
|
《我的安东尼亚》中的文化观 |
袁东敏
|
《英语研究》
|
2002 |
1
|
|
19
|
作为象征的童年意象——论威拉·凯瑟的童年记忆 |
李莉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20
|
试析威拉·凯瑟作品中的“回归主题”——从短篇小说《同名人》说起 |
李健
|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
200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