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20世纪初中国女性译者的间接翻译及自觉意识 被引量:8
1
作者 罗列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6,97,共6页
20世纪初叶中国的翻译活动经历了完全忽视原作和中介译本、毫不质疑接受间接翻译的状况,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间接翻译理论争鸣,认识其弊端,确立选择中介译本的原则。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察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 20世纪初叶中国的翻译活动经历了完全忽视原作和中介译本、毫不质疑接受间接翻译的状况,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间接翻译理论争鸣,认识其弊端,确立选择中介译本的原则。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察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女性译者群体的间接翻译实践,以及她们对待间接翻译的自觉意识。在20世纪初叶中国翻译规范的变迁过程中,女性译者的超前意识催发了新规范的萌芽,并在建构现代规范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译者 间接翻译 翻译规范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女性翻译家研究概述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晓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61-162,186,共3页
女性主义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民国时期出现的女性译者及其译作给传统的女性观以强烈冲击,使得人们重新思考性别秩序。女性译者的作品不但给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带来深刻影响,而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及翻译文学史上均具有深远... 女性主义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民国时期出现的女性译者及其译作给传统的女性观以强烈冲击,使得人们重新思考性别秩序。女性译者的作品不但给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带来深刻影响,而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及翻译文学史上均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学界对女性译者及其译作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至今尚未有对民国时期女性翻译家及其译作的研究,故本文拟探讨该时期的女性翻译家及其译作,指出其文学史影响、意识形态影响及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民国时期 女性译者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下载PDF
翻译、性别与现代身份的建构——论20世纪初叶中国女性译者翻译中的性别政治诉求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列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6,共7页
20世纪初叶,中国传统性别秩序在启蒙知识分子的强国话语和西方现代女性观的输入中遭到挑战,女性译者通过文学翻译积极参与了时代性别话语的建构。她们在翻译活动中关注两性之情、女学目标、婚恋问题、女子贞节、女性生育、女子独立人格... 20世纪初叶,中国传统性别秩序在启蒙知识分子的强国话语和西方现代女性观的输入中遭到挑战,女性译者通过文学翻译积极参与了时代性别话语的建构。她们在翻译活动中关注两性之情、女学目标、婚恋问题、女子贞节、女性生育、女子独立人格等时代焦点问题,在宏大的历史主流叙事中插入了女性自身的性别政治诉求,女性关怀立场十分突出。在审视他者、建构自我的过程中,女性译者表现出对新潮思想中潜在危险所具有的洞察和冷静判断,对塑造女性现代身份的独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译者 性别政治 文化身份
原文传递
译者的性别差异与翻译实践——从性别视角分析《爱玛》两译本 被引量:3
4
作者 蔡秋文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83-85,共3页
为考察国内译者性别差异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以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尝试在性别视角下,从译者个人背景,译者序及译文等方面分析祝庆英和孙致礼的两个译本,主要探讨以下问题:译者的性别差异会不会给翻译带... 为考察国内译者性别差异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以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尝试在性别视角下,从译者个人背景,译者序及译文等方面分析祝庆英和孙致礼的两个译本,主要探讨以下问题:译者的性别差异会不会给翻译带来影响?译者的性别差异在翻译中受什么因素制约?女性译者是不是一定表现出女性主义倾向,而男性译者是否一定无法理解女性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性别意识 翻译 女性译者 男性译者
下载PDF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女性翻译实践中的显著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君仡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提出了译者性别身份的概念,至此翻译与性别的交融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文章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域,经由男女译者译例的比对,揭示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女性译...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提出了译者性别身份的概念,至此翻译与性别的交融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文章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域,经由男女译者译例的比对,揭示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女性译者在翻译中表现出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性别 女性译者 翻译特征
下载PDF
性别差异与翻译——试论中国女性译者的选词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曾丽馨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第12期113-115,118,共4页
性别与翻译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因性别因素而导致的译文差异则是翻译实践的有力表征。本文首先回顾国内外对性别与翻译的研究,继而使用量化的研究方法,对所选参数进行分层抽样,同时辅之于译例的对比分析,通过统计、计算,最终... 性别与翻译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因性别因素而导致的译文差异则是翻译实践的有力表征。本文首先回顾国内外对性别与翻译的研究,继而使用量化的研究方法,对所选参数进行分层抽样,同时辅之于译例的对比分析,通过统计、计算,最终得出中国女性译者在翻译名著时所表现出来的选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翻译 女性译者 选词特征
下载PDF
对我国女性翻译史研究的梳理与反思 被引量:2
7
作者 包相玲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4-87,共4页
我国的翻译史研究虽然历史悠久,但纵观翻译史论著,不难看出男性在翻译史上雄踞统治地位,迄今尚没有关于女性译者的集中且系统的研究。本文对我国近代女性译者群体进行了梳理和概述,分析我国目前关于女性翻译史研究的现状和根本问题,指... 我国的翻译史研究虽然历史悠久,但纵观翻译史论著,不难看出男性在翻译史上雄踞统治地位,迄今尚没有关于女性译者的集中且系统的研究。本文对我国近代女性译者群体进行了梳理和概述,分析我国目前关于女性翻译史研究的现状和根本问题,指出我国目前对女性翻译史的研究要从寻找科学的理论支撑、重视史料收集、拓展和使用合理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着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翻译史 女性译者 性别与翻译研究
下载PDF
启蒙与文学消费的双重需求——论近代中国女性译者身份的凸显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6-201,共6页
1898年至1919年间中国首次出现了一个本土女性译者群体,她们突破传统性别秩序对女性进入文字世界的种种限制,以翻译为路径,走入公共领域的书写场。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近代启蒙思潮对新女性的塑造和文学消费兴起的角度,... 1898年至1919年间中国首次出现了一个本土女性译者群体,她们突破传统性别秩序对女性进入文字世界的种种限制,以翻译为路径,走入公共领域的书写场。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近代启蒙思潮对新女性的塑造和文学消费兴起的角度,以中西历史中女性译者境遇的比较为视野,探讨促成中国近代女性译者身份在公共领域凸显的历史条件,以及其身份彰显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译者 翻译 启蒙 文学消费
下载PDF
从茅于美的李清照词作英译看女性译者的主体性优势 被引量:1
9
作者 莫群俐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37-140,共4页
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的译者主体性一直争论很多。通过把女性翻译家茅于美的李清照的词的英译和许渊冲的译文的表层结构进行对照后认为,茅于美作为一个女性译者在翻译女性作品时体现出来的女性译者独特的主体性优势。
关键词 茅于美 女性译者 译者主体性 许渊冲
下载PDF
女性从“译”者研究调查——以济南为例
10
作者 王展 王海峰 《今日科苑》 2015年第4期112-114,共3页
翻译和口译往往被定性为女性化的职业,本文主要从定量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三个方面研究:在专业方面,本文考察了男性和女性在济南的笔译和口译的分布;在女性对翻译研究学科的贡献方面,探讨了女性翻译培训教师和学生数量和所占比;在期刊、... 翻译和口译往往被定性为女性化的职业,本文主要从定量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三个方面研究:在专业方面,本文考察了男性和女性在济南的笔译和口译的分布;在女性对翻译研究学科的贡献方面,探讨了女性翻译培训教师和学生数量和所占比;在期刊、学术协会中,女性翻译研究学者是否处于主导地位。虽然本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抽样数据的局限性和区域的限制,其结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研究的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译者 女性翻译培训教师和学生 女性翻译研究学者
下载PDF
从美国电影《紫色》看性别差异意识形态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莹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期56-57,共2页
1985年,美国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同名小说《紫色》(1982年)改编为电影,这一纪录黑人文化的出色影片,深受美国观众喜爱,并具有特殊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随之,来自不同国家的男女译者对其完成... 1985年,美国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同名小说《紫色》(1982年)改编为电影,这一纪录黑人文化的出色影片,深受美国观众喜爱,并具有特殊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随之,来自不同国家的男女译者对其完成了从英语到本族语言的翻译.但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加之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人文观念和文化意识因素的影响,必然使得男性与女性译者运用语言时,在语音、语调、语气、语法和句型,以及选词和用语等方面有所差异.下面以美国电影《紫色》为例,就其选词差异和审美视角两方面对男女译者在英语翻译中所呈现出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翻译 委婉语 女性译者 性别差异 差异(心理学) 意识形态 《紫色》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下载PDF
论五四前中国女性译者以原文为中心的翻译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列 穆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22,共6页
特定翻译策略的提倡和实践往往体现着不同时代主体文化的诉求。清末启发了中国首次大规模的文学翻译活动,以原文为中心的翻译策略成为主流,虽然是在五四,但在五四之前便有译者尝试。清末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批女性译者,她们对直译策略从... 特定翻译策略的提倡和实践往往体现着不同时代主体文化的诉求。清末启发了中国首次大规模的文学翻译活动,以原文为中心的翻译策略成为主流,虽然是在五四,但在五四之前便有译者尝试。清末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批女性译者,她们对直译策略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在同时代译者中颇具先锋性,除建构了当时意译风尚之外,以原文为中心的翻译策略还推动了清末至五四翻译策略从以目标语为中心到以原文为中心的嬗变,也见证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译者 翻译策略 以原文为中心
下载PDF
译入语体的选择与现代性别身份的建构——论20世纪初叶中国女性译者的译入语体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列 《当代外语研究》 2015年第8期55-62,78,共8页
20世纪初叶中国的书写语言经历了从文言到白话的演变,至五四白话作为现代性的表征得到大力提倡。在这一过程中,翻译为输入新表达方式、丰富汉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译入语体的选择,往往折射着译者对待自我和他者的文化态度。20世纪初叶... 20世纪初叶中国的书写语言经历了从文言到白话的演变,至五四白话作为现代性的表征得到大力提倡。在这一过程中,翻译为输入新表达方式、丰富汉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译入语体的选择,往往折射着译者对待自我和他者的文化态度。20世纪初叶中国首次出现了女性译者,她们对译入语体的选择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见证了女性译者对自我文化身份的审视和主动建构,她们译入语体的书写实践改变了目标语文化中各种语体之间的权力结构,推动了汉语的演进和现代汉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入语体 女性译者 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论20世纪初叶中国翻译文学中女性译者的译入文体意识
14
作者 罗列 《东方翻译》 2012年第6期14-19,共6页
翻译文学是本土与域外不同诗学和语言文化的交接地带,其文体最终呈现的形态与译者的译入文体意识息息相关。本文以20世纪初叶中国的女性译者为分析对象,探讨她们在中国文学首次大规模与域外文学的遭遇中,在小说、戏剧和诗歌翻译中表... 翻译文学是本土与域外不同诗学和语言文化的交接地带,其文体最终呈现的形态与译者的译入文体意识息息相关。本文以20世纪初叶中国的女性译者为分析对象,探讨她们在中国文学首次大规模与域外文学的遭遇中,在小说、戏剧和诗歌翻译中表现出的译入文体选择意识。译者的译入文体意识,在协调不同诗学传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启发本土文学变革创新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译入文体意识 翻译文学 女性译者
原文传递
重写——女性主义译者主体性建构策略
15
作者 吕晓菲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0期171-172,共2页
作为文化身份研究的重要内容,翻译的性别化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的不同,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女性译者 重写
下载PDF
中国现代女性译者译著的文体分析
16
作者 程永伟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69-72,共4页
现代中国女性译者译著用词较夸张,喜用语气词,所用词正式度不高;在句式上喜用复杂句和被动句,且有名词化倾向;在篇章结构上往往采用意合的方法来组织整个段落,少用连接词,多用注对文本进行解释说明。中国现代女性译者译著的文体特点是... 现代中国女性译者译著用词较夸张,喜用语气词,所用词正式度不高;在句式上喜用复杂句和被动句,且有名词化倾向;在篇章结构上往往采用意合的方法来组织整个段落,少用连接词,多用注对文本进行解释说明。中国现代女性译者译著的文体特点是女性独特的社会角色和社会期待在其语言上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女性译者 女性译著 文体分析
下载PDF
浅析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
17
作者 张琼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10期29-31,共3页
随着翻译研究领域发生"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翻译研究活动,提出女性主义译者对原文的操纵和干预,丰富和发展了翻译研究理论。
关键词 “文化转向”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译者
下载PDF
近代文学翻译与伦理学背景
18
作者 倪正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9期138-141,145,共5页
文学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它也必然存在着两种异质伦理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我国近代文学翻译中,从政治小说到言情小说,小说类型的选择引进受到民族伦理学动机的制约;"豪杰译"等各种翻译"技术处理"方式也... 文学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它也必然存在着两种异质伦理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我国近代文学翻译中,从政治小说到言情小说,小说类型的选择引进受到民族伦理学动机的制约;"豪杰译"等各种翻译"技术处理"方式也体现着民族伦理学的策略;而女性译者群的出现,表明中国传统伦理观开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学 文学翻译 伦理学 小说类型 豪杰译 女性译者
下载PDF
失语的女性译者——基于近代女权话语对清末民初女性译者群体的考察
19
作者 夏维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7,共9页
在清末民初由男性精英倡女权、兴女学、塑新女性以图强国保种的伦理语境下,传统儒学性别伦理受到空前的挑战,第一批女性译者群体应运而生。现有研究侧重凸显这一时期女性译者女权意识的觉醒及其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还未曾论及近代由男... 在清末民初由男性精英倡女权、兴女学、塑新女性以图强国保种的伦理语境下,传统儒学性别伦理受到空前的挑战,第一批女性译者群体应运而生。现有研究侧重凸显这一时期女性译者女权意识的觉醒及其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还未曾论及近代由男性精英主导的女权话语对女性译者群体的产生、发展及其性别表述与身份体认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本研究拟以近代女权话语视角,主要从清末民初由男性精英主导的女权之兴、登上历史舞台的女性译者和女性译者的女权意识及女性身份的体认3个方面,探讨清末民初女性译者群体及其女权话语的境况与嬗变,试图揭示其与由男性精英主导的近代女权话语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女权话语 女性译者 清末民初
原文传递
张爱玲的中英自译:一个后殖民理论的视点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晓莺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张爱玲的中英自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她的晚年生涯。作为张爱玲中晚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中英自译可视为张爱玲为打入英语主流作家行列的另一种努力。和她的源文本相比,张爱玲的中英自译出现了大量删除、增加以及改写... 张爱玲的中英自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她的晚年生涯。作为张爱玲中晚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中英自译可视为张爱玲为打入英语主流作家行列的另一种努力。和她的源文本相比,张爱玲的中英自译出现了大量删除、增加以及改写等不符合翻译常规的现象。这后殖民的语境中,如何解读张爱玲的中英自译呢?在张爱玲的英译过程是否受到东方主义的影响?如果有的话,那东方主义在她的英译本中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如果没有的话,译者如何采取策略来抵抗东方主义的影响?在象征着男性秩序的东方主义的凝视下,张爱玲的女性译者的身份又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本文将带着上述问题,试图对张爱玲的中英自译进行后殖民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的中英自译 东方主义 女性译者的身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