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6
篇文章
<
1
2
…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蓝印花布起源的再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王燕
赵红艳
+1 位作者
胡荒静琳
李斌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6-92,共7页
针对中国蓝印花布起源的问题,染织史学界虽然有起源于宋代“药斑布”的观点,然而对于其具体如何起源的论述却十分笼统。站在中国染织史内外史的角度,运用文献研究法与田野调查法,文章认为中国蓝印花布的起源是宋代染缬技术积累和外部环...
针对中国蓝印花布起源的问题,染织史学界虽然有起源于宋代“药斑布”的观点,然而对于其具体如何起源的论述却十分笼统。站在中国染织史内外史的角度,运用文献研究法与田野调查法,文章认为中国蓝印花布的起源是宋代染缬技术积累和外部环境刺激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在工艺上,剪纸艺术为其花版制作提供了纹样基础,三大染缬工艺则为其染色工艺奠定了技术支持,拓本印刷工序启发了其刮浆防染工序;在原料上,印染坯布在元代之后逐渐由麻布向棉布转型,其染料则在明末清初由菘蓝转变为蓼蓝;在外部因素上,宋代蜡价格、染缬禁令强力促进了蓝印花布在民间的产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印花布
起源
夹
缬
蜡
缬
染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传统染缬艺术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管兰生
《艺术教育》
2011年第1期122-123,共2页
文章以研究中国传统染缬艺术的历史为着眼点,以积累、提取染缬技艺和精神符号的遗传基因为目的,从造型表象、内涵及美学角度探索、阐释古老染缬的融入及现代设计的研究方法,以期完成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关键词
染
缬
绞
缬
蜡
缬
夹
缬
灰
缬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从敦煌出土丝绸文物看唐代夹缬图案
被引量:
10
3
作者
赵丰
段光利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27,35,共7页
针对用两块雕刻成凹凸对称的花板夹持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夹缬工艺。结合从敦煌出土的夹缬织物,发现夹缬图案主题一类是采用盛唐及中唐时期的花卉题材,可以将其分为:连叶朵花纹、宝花纹、缠枝花纹三大类;另一类图案主题是动物题材,有马...
针对用两块雕刻成凹凸对称的花板夹持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夹缬工艺。结合从敦煌出土的夹缬织物,发现夹缬图案主题一类是采用盛唐及中唐时期的花卉题材,可以将其分为:连叶朵花纹、宝花纹、缠枝花纹三大类;另一类图案主题是动物题材,有马、鹿、格力芬、鸟禽等。马、鹿和格力芬都是丝绸之路上十分流行的题材,而雁、鸟等禽鸟类在唐代中期之后官服上比较常见,到晚唐期更加流行。团窠花卉和动物题材图案在敦煌夹缬上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唐代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丝绸
夹
缬
图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夹缬的工艺特征
被引量:
9
4
作者
吴元新
吴灵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夹缬是我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手工防染技艺绞缬、蜡缬一起被称为"三缬"而闻名于世。本文通过对夹缬技艺的实践恢复和研究,论述了夹缬技艺的历史溯源、工艺特征和纹样特点及传承现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
夹缬是我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手工防染技艺绞缬、蜡缬一起被称为"三缬"而闻名于世。本文通过对夹缬技艺的实践恢复和研究,论述了夹缬技艺的历史溯源、工艺特征和纹样特点及传承现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夹缬,关注传统印染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
缬
历史溯源
技艺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夹缬
被引量:
9
5
作者
赵丰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8-100,共3页
夹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种染缬工艺之一,花纹具有独特的效果。但因复杂的工艺技术限制了它的流传,使其未能象绞缬(扎染)、蜡缬(蜡染)那样在后世得以广泛应用,今人已少有识其真面目者。文章根据历史资料、出土实物及民间调查结果,对夹...
夹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种染缬工艺之一,花纹具有独特的效果。但因复杂的工艺技术限制了它的流传,使其未能象绞缬(扎染)、蜡缬(蜡染)那样在后世得以广泛应用,今人已少有识其真面目者。文章根据历史资料、出土实物及民间调查结果,对夹缬的名义,夹缬艺术的源流、夹缬花版及夹缬的制作工艺作了明确的叙述,而且认为,夹缬在现代仍有其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
缬
历史
工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
8
6
作者
吴元新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3-28,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活态的,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遗传承人原先是各个地方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他们从事的项目从原来大多自生自灭的,到现在国家政府各级文化部门给予高度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活态的,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遗传承人原先是各个地方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他们从事的项目从原来大多自生自灭的,到现在国家政府各级文化部门给予高度重视,传承人现在处在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期。政府和文化部门为了让传承人不断提升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把传承工作做得更好,去年年底开始在全国各地实施培训计划,为传承人提供研修学习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印花布
文化部门
非物质形态
艺术修养
培训计划
文艺工作者
活态
历史时期
夹
缬
我的女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传统印花工艺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7
作者
江莎莉
《染整技术》
CAS
2018年第7期71-74,共4页
对扎缬、蜡缬、夹缬和凸版印花四种传统印花工艺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这四种传统印花工艺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利用现代纺织技术提高其印染效果、将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应用到文化旅游产业当中等手段有效提高中国...
对扎缬、蜡缬、夹缬和凸版印花四种传统印花工艺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这四种传统印花工艺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利用现代纺织技术提高其印染效果、将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应用到文化旅游产业当中等手段有效提高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在纺织产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印花工艺
纺织品设计
扎
缬
蜡
缬
夹
缬
凸版印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布依族印染工艺探源
被引量:
3
8
作者
丁文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2期17-21,共5页
贵州布依族地区的蜡染、枫香染、豆浆梁、扎染等工艺,全面继承了我国古代蜡缬、夹缬和绞缬三大印染工艺。布依族先民百越是我国印染工艺起源最早的民族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传统的历史轨迹,由于封闭的地...
贵州布依族地区的蜡染、枫香染、豆浆梁、扎染等工艺,全面继承了我国古代蜡缬、夹缬和绞缬三大印染工艺。布依族先民百越是我国印染工艺起源最早的民族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传统的历史轨迹,由于封闭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心理基因导致传统印染工艺经久不衰,且独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工艺
布依族印染
蜡
缬
夹
缬
绞
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韵扎染
9
作者
王珂
姜云
《早期教育(家教·亲子共玩)》
2023年第10期48-51,共4页
扎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在古代的印染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三缬”,即绞缬、蜡缬、夹缬。绞缬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扎染。人们将纺织物进行预设性的针缝线扎之后,加以染料进行煮染,纺织物上就形成了各种图案。扎染因其低...
扎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在古代的印染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三缬”,即绞缬、蜡缬、夹缬。绞缬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扎染。人们将纺织物进行预设性的针缝线扎之后,加以染料进行煮染,纺织物上就形成了各种图案。扎染因其低成本、小批量、个性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物
扎染
蜡
缬
民间传统工艺
夹
缬
预设性
小批量
绞
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扎染的本名及其汉唐工艺形态
被引量:
3
10
作者
郑巨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3-130,共8页
扎染是用线扎结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传统工艺的通称。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扎染在中国古代称作绞缬,并盛行于唐代。然而梳爬钩沉史料,考镜学术源流之后不难发现,唐代有“染缬”,北朝有“缬”,楚汉有“结”之名,却无“绞缬”。其实,“绞缬”...
扎染是用线扎结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传统工艺的通称。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扎染在中国古代称作绞缬,并盛行于唐代。然而梳爬钩沉史料,考镜学术源流之后不难发现,唐代有“染缬”,北朝有“缬”,楚汉有“结”之名,却无“绞缬”。其实,“绞缬”是明治时正仓院宝物清点,将“纐缬”“臈缬”“夹缬”简称“三缬”之一的“纐缬”。虽然名无固宜,但是概念应该分清。因为从工艺形态上说,古代的“结”采用的是绑扎法,而改用“缬”时,是因为缝扎工艺的出现,而唐代的“染缬”则指采用多种扎染工艺的综合运用所得到的效果,故而有其各自的名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染
夹
缬
缬
文物考古
手工工艺
染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蓝白交织的彩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大理扎染
11
作者
沙马诗乐(文/图)
《今日民族》
2024年第8期60-63,共4页
扎染,古称“夹缬”“扎缬”“绞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染织工艺,自秦汉时期便广为流传,同时在日本、印度等世界多地也有传承和发展。在我国境内,此技艺多见于滇、川、湘、新等省区。大理扎染,由中原传入西南民族地区,此后逐渐发展...
扎染,古称“夹缬”“扎缬”“绞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染织工艺,自秦汉时期便广为流传,同时在日本、印度等世界多地也有传承和发展。在我国境内,此技艺多见于滇、川、湘、新等省区。大理扎染,由中原传入西南民族地区,此后逐渐发展成为云南省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大理扎染凭借别具一格的色彩运用、各式各样的图案设计以及精湛细腻的工艺技术,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有机融合起来,蓝白交织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生的文化魅力图景,成为了大理扎染艺术的文化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
大理扎染
图案设计
染织工艺
夹
缬
西南民族地区
和谐共生
文化底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博小知识
12
《理财(经济)》
2023年第4期36-36,39,42,54,57,66,72,93,102,共9页
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来源:中华手工)夹缬中国最古老的“三缬”(绞缬、蜡缬、夹缬)之一,将织物夹持于镂空板之间加以紧固,将夹紧织物的刻板浸入染缸,刻板留有让染料流入的沟槽...
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来源:中华手工)夹缬中国最古老的“三缬”(绞缬、蜡缬、夹缬)之一,将织物夹持于镂空板之间加以紧固,将夹紧织物的刻板浸入染缸,刻板留有让染料流入的沟槽让布料染色,被夹紧的部分则保留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
缬
蜡
缬
染缸
织物
缝纫
染色
刺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蓝布之上的奇妙想象
13
作者
王雨萌
冯欢(摄影)
《三月风》
2023年第2期28-29,共2页
蜡染古称“蜡缬”,“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蓝印花布)一起被称作中国古代三大防染工艺。有学者认为,蜡染工艺应始于秦、汉,发展于唐朝,宋以后在西北、中原失传,随苗族大迁徙后和布依族汇合转入西南,最后在贵...
蜡染古称“蜡缬”,“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蓝印花布)一起被称作中国古代三大防染工艺。有学者认为,蜡染工艺应始于秦、汉,发展于唐朝,宋以后在西北、中原失传,随苗族大迁徙后和布依族汇合转入西南,最后在贵州广为流传。丹寨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聚居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印花布
蜡染工艺
蜡
缬
防染
夹
缬
扎染
贵州省东南部
丹寨县
原文传递
在传承中演变
14
作者
张晓平
《现代艺术》
2023年第1期90-93,共4页
自贡,古称富荣场,因盛产井盐而闻名于世,各地盐商巨贾纷至踏来,随之带来了各地的风俗、习俗和产物,从而衍生了自贡的各种行业,扎染即为其中之一。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是中国传统的防染技艺之一(中国古代常见的防染技艺有绞缬、蜡缬和夹...
自贡,古称富荣场,因盛产井盐而闻名于世,各地盐商巨贾纷至踏来,随之带来了各地的风俗、习俗和产物,从而衍生了自贡的各种行业,扎染即为其中之一。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是中国传统的防染技艺之一(中国古代常见的防染技艺有绞缬、蜡缬和夹缬),是将绘制在织物上的纹样扎结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结后再进行染色。扎染在自贡地区称为“捏蛾儿花”,普遍流传于本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染工艺
扎结
防染
染色方法
蜡
缬
夹
缬
井盐
盐商
原文传递
应用浙南夹缬文化于旅游纪念品设计探析
被引量:
5
15
作者
胡文超
杨从锋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夹缬是一项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成为浙南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本文从研究浙南夹缬表面形式与制作工艺着手,探讨夹缬文化的特征,并结合笔者设计的案例,即夹缬文化与典型轻工产品结合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尝试摸索一套地域"传统&q...
夹缬是一项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成为浙南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本文从研究浙南夹缬表面形式与制作工艺着手,探讨夹缬文化的特征,并结合笔者设计的案例,即夹缬文化与典型轻工产品结合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尝试摸索一套地域"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现代"商品相结合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与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
缬
旅游纪念品
设计
原文传递
苍南夹缬遗存印染工艺研究
被引量:
5
16
作者
王业宏
刘剑
姜丽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5-87,共3页
夹缬是依靠雕花木版夹持织物进行防染得到的传统印花纺织品,这一技术出现在隋代,而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浙江苍南夹缬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蓝夹缬之一,是夹缬的活化石。夹缬属于机械防染印花,它的基本特征在于雕花木版的设计和组合应用上...
夹缬是依靠雕花木版夹持织物进行防染得到的传统印花纺织品,这一技术出现在隋代,而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浙江苍南夹缬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蓝夹缬之一,是夹缬的活化石。夹缬属于机械防染印花,它的基本特征在于雕花木版的设计和组合应用上,其必须同时具备防染和染色的功能;我国传统植物性靛蓝染料提取和染色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理论相一致,不同的是我国古代靛蓝隐色体转换是采用生物发酵技术,而现代生产多采用化学试剂;苍南夹缬和其它古代传统印染工艺相比较,在印染和助剂应用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
缬
印花
纺织品
防染
靛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扎染与现代扎染工艺的融合
被引量:
2
17
作者
包臻隽
尚红燕
《丝网印刷》
2017年第11期23-27,共5页
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印染技术。在现代高科技印染技术发展中,手工扎染的工艺被不断应用,因此传统古老的扎染工艺仍有极大的魅力。不同质感的新颖织物面料、清新自然的图案造型设计、独特的印染工艺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运用于现代...
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印染技术。在现代高科技印染技术发展中,手工扎染的工艺被不断应用,因此传统古老的扎染工艺仍有极大的魅力。不同质感的新颖织物面料、清新自然的图案造型设计、独特的印染工艺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运用于现代扎染,显得珠联璧合又相谐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染工艺
手工印染
印染技术
绞
缬
夹
缬
资治通鉴
染色工艺
印染工艺
染
缬
图案造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蓝印花布的记忆
被引量:
2
18
作者
吴元新
吴灵姝
《中华文化画报》
2009年第1期80-87,共8页
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被国务院公布、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以手工刻版、手工刮浆、手工染色的民间技艺,纯洁而又朴素、鲜明而又和谐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印染品。
关键词
蓝印花布
手工印染
药斑布
夹
缬
染
缬
刮浆
木棉提举司
蓝白
植物染料
蜡
缬
原文传递
试探蓝夹缬印染图案创新在当代型染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
3
19
作者
刘显波
孙倩文
《现代装饰(理论)》
2017年第2期73-74,共2页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工作的开展,蓝夹缬的艺术价值从濒临消失到日益为社会大众所了解和喜爱。但制作工艺的复杂、从业人员的稀缺和产量的有限,阻碍了蓝夹缬图案艺术的深度应用。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对蓝夹缬工艺与...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工作的开展,蓝夹缬的艺术价值从濒临消失到日益为社会大众所了解和喜爱。但制作工艺的复杂、从业人员的稀缺和产量的有限,阻碍了蓝夹缬图案艺术的深度应用。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对蓝夹缬工艺与当代型染的对比,探求蓝夹缬图案艺术在当代型染艺术的创新设计和应用路径。夹缬的制作工艺的难度使夹缬渐渐消失。虽然现在很多研究人员都在拯救失去的夹缬,但是它还是渐行渐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
缬
制作工艺
灰
缬
图案艺术
原文传递
色彩斑斓的扎染艺术
被引量:
3
20
作者
房斐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第10期43-44,共2页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将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元代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写到:"缬,撮丝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将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元代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写到:"缬,撮丝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色矣。其色斑斓谓之缬"。扎染晕色过渡自然,变化微妙,好似国画中墨色在宣纸上的奇特变化,独具中国特色。这种不规则的染色变化和自然的肌理效果,是任何机器难以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
缬
染色技术
染
缬
音注
中国特色
肌理效果
染色方法
胡三省
扎染工艺
防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蓝印花布起源的再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王燕
赵红艳
胡荒静琳
李斌
机构
武汉纺织大学李斌博士工作室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出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6-92,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ZH079)
文摘
针对中国蓝印花布起源的问题,染织史学界虽然有起源于宋代“药斑布”的观点,然而对于其具体如何起源的论述却十分笼统。站在中国染织史内外史的角度,运用文献研究法与田野调查法,文章认为中国蓝印花布的起源是宋代染缬技术积累和外部环境刺激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在工艺上,剪纸艺术为其花版制作提供了纹样基础,三大染缬工艺则为其染色工艺奠定了技术支持,拓本印刷工序启发了其刮浆防染工序;在原料上,印染坯布在元代之后逐渐由麻布向棉布转型,其染料则在明末清初由菘蓝转变为蓼蓝;在外部因素上,宋代蜡价格、染缬禁令强力促进了蓝印花布在民间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
蓝印花布
起源
夹
缬
蜡
缬
染织
Keywords
blue calico
origin
Jiaxie
batik
dyeing and weaving
分类号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传统染缬艺术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管兰生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艺术教育》
2011年第1期122-123,共2页
文摘
文章以研究中国传统染缬艺术的历史为着眼点,以积累、提取染缬技艺和精神符号的遗传基因为目的,从造型表象、内涵及美学角度探索、阐释古老染缬的融入及现代设计的研究方法,以期完成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关键词
染
缬
绞
缬
蜡
缬
夹
缬
灰
缬
文化内涵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敦煌出土丝绸文物看唐代夹缬图案
被引量:
10
3
作者
赵丰
段光利
机构
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丝绸博物馆
出处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27,35,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2013BAH58F01)
文摘
针对用两块雕刻成凹凸对称的花板夹持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夹缬工艺。结合从敦煌出土的夹缬织物,发现夹缬图案主题一类是采用盛唐及中唐时期的花卉题材,可以将其分为:连叶朵花纹、宝花纹、缠枝花纹三大类;另一类图案主题是动物题材,有马、鹿、格力芬、鸟禽等。马、鹿和格力芬都是丝绸之路上十分流行的题材,而雁、鸟等禽鸟类在唐代中期之后官服上比较常见,到晚唐期更加流行。团窠花卉和动物题材图案在敦煌夹缬上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唐代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
敦煌
丝绸
夹
缬
图案
Keywords
Dunhuang
silk
clamp-resistance
pattern
分类号
J523.1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夹缬的工艺特征
被引量:
9
4
作者
吴元新
吴灵姝
机构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设计艺术学系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110,共4页
文摘
夹缬是我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手工防染技艺绞缬、蜡缬一起被称为"三缬"而闻名于世。本文通过对夹缬技艺的实践恢复和研究,论述了夹缬技艺的历史溯源、工艺特征和纹样特点及传承现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夹缬,关注传统印染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夹
缬
历史溯源
技艺特征
分类号
J5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夹缬
被引量:
9
5
作者
赵丰
机构
中国丝绸博物馆
出处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8-100,共3页
文摘
夹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种染缬工艺之一,花纹具有独特的效果。但因复杂的工艺技术限制了它的流传,使其未能象绞缬(扎染)、蜡缬(蜡染)那样在后世得以广泛应用,今人已少有识其真面目者。文章根据历史资料、出土实物及民间调查结果,对夹缬的名义,夹缬艺术的源流、夹缬花版及夹缬的制作工艺作了明确的叙述,而且认为,夹缬在现代仍有其开发价值。
关键词
夹
缬
历史
工艺
分类号
TS190.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
8
6
作者
吴元新
机构
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南通大学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
出处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3-28,共6页
文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活态的,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遗传承人原先是各个地方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他们从事的项目从原来大多自生自灭的,到现在国家政府各级文化部门给予高度重视,传承人现在处在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期。政府和文化部门为了让传承人不断提升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把传承工作做得更好,去年年底开始在全国各地实施培训计划,为传承人提供研修学习的机会。
关键词
蓝印花布
文化部门
非物质形态
艺术修养
培训计划
文艺工作者
活态
历史时期
夹
缬
我的女儿
分类号
J523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传统印花工艺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7
作者
江莎莉
机构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
出处
《染整技术》
CAS
2018年第7期71-74,共4页
文摘
对扎缬、蜡缬、夹缬和凸版印花四种传统印花工艺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这四种传统印花工艺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利用现代纺织技术提高其印染效果、将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应用到文化旅游产业当中等手段有效提高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在纺织产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
传统印花工艺
纺织品设计
扎
缬
蜡
缬
夹
缬
凸版印花
Keywords
traditional printing process
textile design
tie-dyeing
batki-dyeing
jiaxie-dyeing
relief printing
分类号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布依族印染工艺探源
被引量:
3
8
作者
丁文涛
机构
四川绵阳师范学院美术系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2期17-21,共5页
文摘
贵州布依族地区的蜡染、枫香染、豆浆梁、扎染等工艺,全面继承了我国古代蜡缬、夹缬和绞缬三大印染工艺。布依族先民百越是我国印染工艺起源最早的民族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传统的历史轨迹,由于封闭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心理基因导致传统印染工艺经久不衰,且独具特色。
关键词
少数民族工艺
布依族印染
蜡
缬
夹
缬
绞
缬
Keywords
the technologies of the minorities
the Bouyei printing and dyeing
Laxie
Jiaxie
Jiaoxie.
分类号
J523.2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韵扎染
9
作者
王珂
姜云
机构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信之幼儿园
出处
《早期教育(家教·亲子共玩)》
2023年第10期48-51,共4页
文摘
扎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在古代的印染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三缬”,即绞缬、蜡缬、夹缬。绞缬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扎染。人们将纺织物进行预设性的针缝线扎之后,加以染料进行煮染,纺织物上就形成了各种图案。扎染因其低成本、小批量、个性化的特点。
关键词
纺织物
扎染
蜡
缬
民间传统工艺
夹
缬
预设性
小批量
绞
缬
分类号
TS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扎染的本名及其汉唐工艺形态
被引量:
3
10
作者
郑巨欣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3-130,共8页
文摘
扎染是用线扎结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传统工艺的通称。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扎染在中国古代称作绞缬,并盛行于唐代。然而梳爬钩沉史料,考镜学术源流之后不难发现,唐代有“染缬”,北朝有“缬”,楚汉有“结”之名,却无“绞缬”。其实,“绞缬”是明治时正仓院宝物清点,将“纐缬”“臈缬”“夹缬”简称“三缬”之一的“纐缬”。虽然名无固宜,但是概念应该分清。因为从工艺形态上说,古代的“结”采用的是绑扎法,而改用“缬”时,是因为缝扎工艺的出现,而唐代的“染缬”则指采用多种扎染工艺的综合运用所得到的效果,故而有其各自的名实关系。
关键词
扎染
夹
缬
缬
文物考古
手工工艺
染色
Keywords
tie-dye
clamp-resist dyeing
Xie(
缬
)
archeology
artisan craftsmanship
dyeing
分类号
TS193.53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K876.9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蓝白交织的彩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大理扎染
11
作者
沙马诗乐(文/图)
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出处
《今日民族》
2024年第8期60-63,共4页
文摘
扎染,古称“夹缬”“扎缬”“绞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染织工艺,自秦汉时期便广为流传,同时在日本、印度等世界多地也有传承和发展。在我国境内,此技艺多见于滇、川、湘、新等省区。大理扎染,由中原传入西南民族地区,此后逐渐发展成为云南省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大理扎染凭借别具一格的色彩运用、各式各样的图案设计以及精湛细腻的工艺技术,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有机融合起来,蓝白交织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生的文化魅力图景,成为了大理扎染艺术的文化底色。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
大理扎染
图案设计
染织工艺
夹
缬
西南民族地区
和谐共生
文化底色
分类号
TS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博小知识
12
出处
《理财(经济)》
2023年第4期36-36,39,42,54,57,66,72,93,102,共9页
文摘
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来源:中华手工)夹缬中国最古老的“三缬”(绞缬、蜡缬、夹缬)之一,将织物夹持于镂空板之间加以紧固,将夹紧织物的刻板浸入染缸,刻板留有让染料流入的沟槽让布料染色,被夹紧的部分则保留本色。
关键词
夹
缬
蜡
缬
染缸
织物
缝纫
染色
刺绣
分类号
TS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蓝布之上的奇妙想象
13
作者
王雨萌
冯欢(摄影)
机构
不详
出处
《三月风》
2023年第2期28-29,共2页
文摘
蜡染古称“蜡缬”,“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蓝印花布)一起被称作中国古代三大防染工艺。有学者认为,蜡染工艺应始于秦、汉,发展于唐朝,宋以后在西北、中原失传,随苗族大迁徙后和布依族汇合转入西南,最后在贵州广为流传。丹寨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聚居县。
关键词
蓝印花布
蜡染工艺
蜡
缬
防染
夹
缬
扎染
贵州省东南部
丹寨县
分类号
TS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在传承中演变
14
作者
张晓平
机构
自贡市民间工艺美术专委会
自贡张晓平扎染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艺术》
2023年第1期90-93,共4页
文摘
自贡,古称富荣场,因盛产井盐而闻名于世,各地盐商巨贾纷至踏来,随之带来了各地的风俗、习俗和产物,从而衍生了自贡的各种行业,扎染即为其中之一。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是中国传统的防染技艺之一(中国古代常见的防染技艺有绞缬、蜡缬和夹缬),是将绘制在织物上的纹样扎结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结后再进行染色。扎染在自贡地区称为“捏蛾儿花”,普遍流传于本地。
关键词
扎染工艺
扎结
防染
染色方法
蜡
缬
夹
缬
井盐
盐商
分类号
TS193.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应用浙南夹缬文化于旅游纪念品设计探析
被引量:
5
15
作者
胡文超
杨从锋
机构
温州大学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Y201016213)
文摘
夹缬是一项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成为浙南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本文从研究浙南夹缬表面形式与制作工艺着手,探讨夹缬文化的特征,并结合笔者设计的案例,即夹缬文化与典型轻工产品结合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尝试摸索一套地域"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现代"商品相结合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与流程。
关键词
夹
缬
旅游纪念品
设计
分类号
TB472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苍南夹缬遗存印染工艺研究
被引量:
5
16
作者
王业宏
刘剑
姜丽
机构
温州大学服装学院
中国丝绸博物馆
吉林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出处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5-87,共3页
基金
2008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R20080066)
文摘
夹缬是依靠雕花木版夹持织物进行防染得到的传统印花纺织品,这一技术出现在隋代,而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浙江苍南夹缬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蓝夹缬之一,是夹缬的活化石。夹缬属于机械防染印花,它的基本特征在于雕花木版的设计和组合应用上,其必须同时具备防染和染色的功能;我国传统植物性靛蓝染料提取和染色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理论相一致,不同的是我国古代靛蓝隐色体转换是采用生物发酵技术,而现代生产多采用化学试剂;苍南夹缬和其它古代传统印染工艺相比较,在印染和助剂应用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关键词
夹
缬
印花
纺织品
防染
靛蓝
分类号
TS190.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扎染与现代扎染工艺的融合
被引量:
2
17
作者
包臻隽
尚红燕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丝网印刷》
2017年第11期23-27,共5页
文摘
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印染技术。在现代高科技印染技术发展中,手工扎染的工艺被不断应用,因此传统古老的扎染工艺仍有极大的魅力。不同质感的新颖织物面料、清新自然的图案造型设计、独特的印染工艺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运用于现代扎染,显得珠联璧合又相谐成趣。
关键词
扎染工艺
手工印染
印染技术
绞
缬
夹
缬
资治通鉴
染色工艺
印染工艺
染
缬
图案造型
分类号
TS193.53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蓝印花布的记忆
被引量:
2
18
作者
吴元新
吴灵姝
出处
《中华文化画报》
2009年第1期80-87,共8页
文摘
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被国务院公布、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以手工刻版、手工刮浆、手工染色的民间技艺,纯洁而又朴素、鲜明而又和谐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印染品。
关键词
蓝印花布
手工印染
药斑布
夹
缬
染
缬
刮浆
木棉提举司
蓝白
植物染料
蜡
缬
分类号
J523.2 [艺术—艺术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试探蓝夹缬印染图案创新在当代型染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
3
19
作者
刘显波
孙倩文
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现代装饰(理论)》
2017年第2期73-74,共2页
文摘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工作的开展,蓝夹缬的艺术价值从濒临消失到日益为社会大众所了解和喜爱。但制作工艺的复杂、从业人员的稀缺和产量的有限,阻碍了蓝夹缬图案艺术的深度应用。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对蓝夹缬工艺与当代型染的对比,探求蓝夹缬图案艺术在当代型染艺术的创新设计和应用路径。夹缬的制作工艺的难度使夹缬渐渐消失。虽然现在很多研究人员都在拯救失去的夹缬,但是它还是渐行渐远。
关键词
夹
缬
制作工艺
灰
缬
图案艺术
分类号
J523.2 [艺术—艺术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色彩斑斓的扎染艺术
被引量:
3
20
作者
房斐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第10期43-44,共2页
文摘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将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元代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写到:"缬,撮丝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色矣。其色斑斓谓之缬"。扎染晕色过渡自然,变化微妙,好似国画中墨色在宣纸上的奇特变化,独具中国特色。这种不规则的染色变化和自然的肌理效果,是任何机器难以达到的,
关键词
夹
缬
染色技术
染
缬
音注
中国特色
肌理效果
染色方法
胡三省
扎染工艺
防染
分类号
TS193.53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蓝印花布起源的再研究
王燕
赵红艳
胡荒静琳
李斌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古代传统染缬艺术研究与分析
管兰生
《艺术教育》
2011
6
原文传递
3
从敦煌出土丝绸文物看唐代夹缬图案
赵丰
段光利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传统夹缬的工艺特征
吴元新
吴灵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夹缬
赵丰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1991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
吴元新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传统印花工艺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
江莎莉
《染整技术》
CAS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布依族印染工艺探源
丁文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意韵扎染
王珂
姜云
《早期教育(家教·亲子共玩)》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扎染的本名及其汉唐工艺形态
郑巨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蓝白交织的彩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大理扎染
沙马诗乐(文/图)
《今日民族》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文博小知识
《理财(经济)》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蓝布之上的奇妙想象
王雨萌
冯欢(摄影)
《三月风》
2023
0
原文传递
14
在传承中演变
张晓平
《现代艺术》
2023
0
原文传递
15
应用浙南夹缬文化于旅游纪念品设计探析
胡文超
杨从锋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5
原文传递
16
苍南夹缬遗存印染工艺研究
王业宏
刘剑
姜丽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传统扎染与现代扎染工艺的融合
包臻隽
尚红燕
《丝网印刷》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蓝印花布的记忆
吴元新
吴灵姝
《中华文化画报》
2009
2
原文传递
19
试探蓝夹缬印染图案创新在当代型染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刘显波
孙倩文
《现代装饰(理论)》
2017
3
原文传递
20
色彩斑斓的扎染艺术
房斐
《中国国情国力》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