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证候特点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许双虹 刘华 +1 位作者 陈治珍 陈建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122-123,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中医证候特点,为规范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统计各证型的构成比。结果:260例小儿RRTI中,脾气虚型占20%,肺气虚型占11.5%,肺脾气虚型占61.54%,阳虚型占1.15%... 目的:初步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中医证候特点,为规范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统计各证型的构成比。结果:260例小儿RRTI中,脾气虚型占20%,肺气虚型占11.5%,肺脾气虚型占61.54%,阳虚型占1.15%,阴虚型占5.77%。有兼夹证者占87.31%,其中夹湿占39.23%,夹滞占30.00%,夹痰占4.23%,夹热占13.85%。夹湿在脾气虚、肺气虚、肺脾气虚3型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夹滞在脾气虚、肺气虚、肺脾气虚3型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以肺脾气虚夹滞多于其它两型。结论:本组小儿RRTI的证型分布以虚中夹实为多,虚证主要为气虚,包括脾气虚、肺气虚、肺脾气虚,兼夹证以夹湿,夹滞为多,肺脾气虚夹湿夹滞为本组常见的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脾气虚 湿 中医证候
下载PDF
燥热夹湿咳嗽治疗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新秀 秦龙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燥热咳嗽是临床常见病证,若出现典型证候者,用桑杏汤治之,多有佳效,但临床证候往往错综复杂,燥热咳嗽亦常有兼夹之证,以燥热夹湿尤为多见。
关键词 咳嗽 中医药治疗 燥热 中药疗法 湿
下载PDF
谈感冒的中医辨证施治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方方 李培培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2期112-113,共2页
本文对感冒从中医上进行了病理分析,根据不同病因把感冒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和兼症型,并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治疗药方。兼症型又分为夹湿型、夹热型和夹燥型,中医上藿香能去湿化痰,连翘可以降热,杏有清肺去燥的功效,这些药方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流行感冒 风寒 风热 湿
下载PDF
秋雨绵绵,祛湿有良方
4
作者 何雪华 金小洣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8年第10期42-43,共2页
随着秋天的到来,秋雨在我国许多地方缠绵不断。这种天气,人很容易夹湿。由于夹湿,一旦感冒、发热,病情会变得缠绵,哪怕没有染病,人体也常常感到骨关节酸痛、乏力、头身困重、纳呆、口苦等不适,有些像加重版的秋困秋乏。广东省第二中医... 随着秋天的到来,秋雨在我国许多地方缠绵不断。这种天气,人很容易夹湿。由于夹湿,一旦感冒、发热,病情会变得缠绵,哪怕没有染病,人体也常常感到骨关节酸痛、乏力、头身困重、纳呆、口苦等不适,有些像加重版的秋困秋乏。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黄汉超分别给男性、女性、老人、小孩提供了几个祛湿的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方 湿 第二中医院 关节酸痛 医学博士 中医师 广东省 湿
下载PDF
SARS恢复期的心脏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5
作者 胡世云 曾影红 +3 位作者 李健 陈伯钧 程康林 张敏州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年第4期354-355,共2页
目的:探讨SARS患者心脏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SARS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恢复期心脏损害以及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情况。结果:80例患者有4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占52.5%;气虚夹湿夹瘀组的心脏损... 目的:探讨SARS患者心脏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SARS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恢复期心脏损害以及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情况。结果:80例患者有4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占52.5%;气虚夹湿夹瘀组的心脏损害病例数(30例)明显高于气阴两伤组(12例),P<0.01;3个及其以上指标异常的患者,在气虚夹湿夹瘀组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气阴两伤组,P<0.05;气虚夹湿夹瘀组中夹瘀为主的患者,心肺损害程度明显高于夹湿为主的患者,P<0.05。结论:气虚夹瘀为SARS恢复期心脏损害的主要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恢复期 心脏损害 中医证型 SARS患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 气阴两伤 0.05 分布情况 不同程度 损害程度 湿 气虚 病例数
下载PDF
糖尿病夹湿证治
6
作者 李兰舫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湿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从五运六气辨识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86
7
作者 周铭心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27-231,共5页
从五运六气理论推演天时气化,据实际气候指标拟定全国16方域六气气化数值。参合两者,提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何以发于己亥岁末之鄂,并据患者易见症状表现,辨识此肺炎乃风温夹湿之疫厉。然后分析其易感之地,以鄂湘赣为最,次则浙闽两广江苏... 从五运六气理论推演天时气化,据实际气候指标拟定全国16方域六气气化数值。参合两者,提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何以发于己亥岁末之鄂,并据患者易见症状表现,辨识此肺炎乃风温夹湿之疫厉。然后分析其易感之地,以鄂湘赣为最,次则浙闽两广江苏,以其气化相近也;好发之人,以肺脾气虚湿盛者为甚,次则肝气失调、素体孱弱者,以其正虚邪凑也。进而推测疫情演化趋势,庚子岁半之前,疫情正烈;岁半而后,当衰减而泯灭。中医防治,当以出具防治方药为本,参考古今医家治疫理法,结合自家经验,拟定防治方药八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五运六气 天时气化 方域气化 疫厉 风温湿
下载PDF
董振华治疗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的经验 被引量:28
8
作者 邓颖萍 董振华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5期339-341,共3页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为主并伴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属于中医燥痹的范畴。多数医家认为阴虚致燥为主要病因病机,以养阴润燥为治疗大法,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出现既有阴虚内燥,又有水湿停滞的阴虚恶夹湿证,治疗...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为主并伴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属于中医燥痹的范畴。多数医家认为阴虚致燥为主要病因病机,以养阴润燥为治疗大法,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出现既有阴虚内燥,又有水湿停滞的阴虚恶夹湿证,治疗必须燥湿同投。董振华教授师从于著名中医祝谌予,在治疗干燥综合片方面经验丰富,本文对其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的中医理论进行了探讨,对脏腑分型辨治及用药特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阴虚湿 董振华
下载PDF
海泥灸贴联合电针疗法治疗风寒夹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9
作者 乔野 张立德 程岩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80-2285,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海泥灸贴联合电针疗法治疗风寒夹湿型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117例风寒夹湿型LDH患者按就诊顺序入结合组、电针组、西医组各39例,西医组给予患者单纯的西医综合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电针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采用海泥灸贴联合电针疗法治疗风寒夹湿型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117例风寒夹湿型LDH患者按就诊顺序入结合组、电针组、西医组各39例,西医组给予患者单纯的西医综合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电针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电针疗法,结合组在电针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海泥灸贴进行治疗;3组治疗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3组在腰部SF-MPQ评分方面,经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且与西医组相比,电针组有所降低(P<0.05),结合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1),且结合组亦要优于电针组(P<0.05);3组在下肢EMG检测方面,经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且在第1疗程治疗完成后,与西医组相比,结合组与电针组均有所降低(P<0.05),而在第2疗程治疗完成后,与西医组相比,电针组有所降低(P<0.05),结合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1),但两组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方面,经治疗后均有显著的降低(P<0.01),且与西医组相比,电针组有所降低(P<0.05),结合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1),且结合组亦要优于电针组(P<0.05);3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结合组与电针组的总好转率均要高于西医组(P<0.05),且在治愈率方面,与西医组相比,电针组有所提高(P<0.05),结合组的提高程度更为明显(P<0.01),且结合组亦要优于电针组(P<0.05);3组在腰部症状消失时间方面,与西医组相比,电针组有所减少(P<0.05),结合组的减少程度更为明显(P<0.01),且结合组亦要优于电针组(P<0.05),在腰部症状消失时间方面,与西医组相比,结合组与电针组均有所降低(P<0.05),但两组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海泥灸贴联合电针疗法治疗风寒夹湿型LDH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泥灸贴 电针疗法 风寒湿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基于TLRs/MyD88通路探讨益气清湿化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夹湿证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尹小兰 罗梅 +2 位作者 周丽 唐英 魏绍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846-3850,共5页
目的:从Toll样受体/人髓样分化因子88(TLRs/MyD88)通路入手探讨益气清湿化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夹湿证盆腔炎性疾病(PID)反复发作疗效及机制。方法:随机选择PID反复发作患者50例,采用益气清湿化瘀综合方案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单... 目的:从Toll样受体/人髓样分化因子88(TLRs/MyD88)通路入手探讨益气清湿化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夹湿证盆腔炎性疾病(PID)反复发作疗效及机制。方法:随机选择PID反复发作患者50例,采用益气清湿化瘀综合方案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2、TLR4蛋白及mRNA,MyD88、suPAR、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疼痛、中医证候、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96.00%、96.00%,复发率为6.6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2、TLR4蛋白及mRNA、MyD88、suPAR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hs-CRP治疗后有降低趋势。MyD88与suPAR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1,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清湿化瘀综合方案治疗气虚血瘀夹湿证PID反复发作在改善盆腔疼痛症状、中医证候以及体征方面疗效确切,停药3月后复发率低,可能通过下调血清MyD88的表达从而改善免疫功能。初步认为suPAR比hs-CRP可能更适合作为PID反复发作患者疗效评价的检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s/MyD88通路 益气清湿化瘀法 盆腔炎性疾病 反复发作 气虚血瘀湿 疗效 机制
原文传递
益气活血祛湿中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气虚血瘀夹湿证疗效及对凝血/纤溶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樊利杰 杨祖福 刘方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1521-1523,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祛湿中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气虚血瘀夹湿证的疗效及对凝血/纤溶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气虚血瘀夹湿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仅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祛湿中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气虚血瘀夹湿证的疗效及对凝血/纤溶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气虚血瘀夹湿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仅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祛湿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指标、凝血/纤溶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面浮肢肿、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及口中黏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脂指标、凝血/纤溶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祛湿中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气虚血瘀夹湿证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调节血脂指标和凝血/纤溶指标,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气虚血瘀湿 凝血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肾康丸联合西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气虚血瘀夹湿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成杰 魏连波 +2 位作者 鲁路 陈杰彬 吕佩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5-189,共5页
目的:评价肾康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RNS)气虚血瘀夹湿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夹湿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30例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肾康丸治疗... 目的:评价肾康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RNS)气虚血瘀夹湿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夹湿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30例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肾康丸治疗)30例,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凝血/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中医证候。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 Upr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TC,Alb,TG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TC,Al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Fg,APTT,D-D,TT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FG,D-D,APTT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康丸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显著减少24 h Upr,升高Alb,改善中医证候、高凝状态,降低血脂,明显减少和缓解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康丸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气虚血瘀湿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6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胡芳 李健 万燕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6期490-491,52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6例单纯应用西药,病损基底部注射强的松龙混悬液0.5 mL加入利多卡因1.5 mL,混合应用,每周2次,5~7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64例在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6例单纯应用西药,病损基底部注射强的松龙混悬液0.5 mL加入利多卡因1.5 mL,混合应用,每周2次,5~7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分阴虚内热、脾虚夹湿、气滞血瘀3型,并根据主症选择不同治法和方药。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短期疗效(6~12个月)结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疗效(2年以上)结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扁平苔藓 中西医结合疗法 阴虚内热 脾虚湿 气滞血瘀
下载PDF
甘露饮合升降散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50例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宣磊 王景 +2 位作者 张昊泽 罗虹辉 董振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5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局方甘露饮合升降散加减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非系统受累患者的疗效,为中药复方治疗复杂证型疾病提供临床证据,体现中药对本病的治疗优势。方法 75例中医阴虚夹湿燥毒型p SS,随机2∶1比例分为中药组50例,西药组25... 目的观察中药局方甘露饮合升降散加减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非系统受累患者的疗效,为中药复方治疗复杂证型疾病提供临床证据,体现中药对本病的治疗优势。方法 75例中医阴虚夹湿燥毒型p SS,随机2∶1比例分为中药组50例,西药组25例。中药组口服甘露饮合升降散加减方,西药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纷乐)0.1g每天两次,疗程3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西医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ESSDA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可降低淋巴结肿大、腮腺肿痛、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的ESSDAI评分,同时降低血沉、高免疫球蛋白G、血清IL-17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疗后乏力、皮肤干裂、口眼黏腻、舌苔厚腻4项的中医积分下降比西药组更显著(P<0.05)。结论局方甘露饮合升降散加减方有效改善非系统受累p SS患者的病情,减轻口眼干燥、乏力、腮腺肿大、关节疼痛等中医临床症状,并且降低血清Ig G、IL-17水平。改善患者乏力、皮肤干裂、口眼黏腻、舌苔厚腻优于西药;本方治疗p SS阴虚夹湿燥毒这一复杂证型有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阴虚湿燥毒证 中药治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手针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夹湿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潘海燕 杨发均 +3 位作者 洪刚 桑茂生 张鑫 廖兴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2期323-326,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手针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夹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手针组、熏蒸组、基础组各45例,基础组给予对症的西医药物及物理治疗;熏蒸组在基础组的治疗外,加入中药熏蒸治疗... 目的观察采用手针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夹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手针组、熏蒸组、基础组各45例,基础组给予对症的西医药物及物理治疗;熏蒸组在基础组的治疗外,加入中药熏蒸治疗;手针组在基础组的治疗外,加入手针疗法;联合组在除西医治疗外给予手针疗法联合中药熏蒸疗法;4组治疗均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联合组与熏蒸组的总有效率100.00%、95.56%高于基础组的64.44%(均P<0.05),而手针组与基础组比较差别不大(P>0.05)。各组治疗完成后主观症状与日常活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提高(均P<0.01);且联合组相较基础组或熏蒸组、手针组均提高(均P<0.05或P<0.01),而手针组相较于基础组或熏蒸组来说,也有一定的改善(均P<0.05)。联合组、手针组与熏蒸组临床体征与治疗前比较均提高(P<0.01或P<0.05)。各组腰椎功能活动评价总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提高(均P<0.01);且联合组优于其他3组(均P<0.01);手针组治疗完成后相较于基础组或熏蒸组也有改善(均P<0.01)。治疗完成后各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1);且联合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基础组、熏蒸组和手针组(均P<0.05或P<0.01)。在只考虑中医证候评价为痊愈的病例时,在腰部疼痛感或下肢部疼痛感的消失时间方面,联合组与熏蒸组、基础组比较,均降低(P<0.05或0.01),而手针组与基础组比较,也降低(P<0.05);在腰部酸楚感或下肢部麻木感的消失时间方面,联合组与手针组、基础组比较均降低(P<0.05或P<0.01),而熏蒸组与基础组比较,也降低(P<0.05)。结论采用手针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夹湿证)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风寒湿 手针疗法 中药熏蒸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气虚血瘀夹湿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许光仓 章纬 张栋梁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8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HZ)(气虚血瘀夹湿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用组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片、加巴喷丁胶囊口服及维生素B1肌注治疗,联...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HZ)(气虚血瘀夹湿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用组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片、加巴喷丁胶囊口服及维生素B1肌注治疗,联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临床皮损程度及疼痛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血清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26(IL-2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和随访后遗神经痛(PHN)发生情况。结果联用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皮损程度评分、疼痛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相关因子IL-12、IL-21、IL-26、ICAM-1及CGRP等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联用组治疗后的止疱、皮损结痂好转、疼痛缓解及脱痂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联用组的总显效率为87.78%,总有效率为94.4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22%和84.44%(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P> 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联用组的PHN发生率为7.78%,低于对照组的18.89%(P <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老年HZ(气虚血瘀夹湿证)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证候、皮损及疼痛程度,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PHN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老年患者 气虚血瘀湿 补阳还五汤 茵陈蒿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热敏灸迎香、风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蔡加 曾繁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942-943,共2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迎香、风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风寒表虚组、热敏灸风寒夹湿与常规针刺组,每组均20例。热敏灸风寒表虚或风寒夹湿组均选取患者迎香、风池为主穴,并根据临床表现,辩证取... 目的:探讨热敏灸迎香、风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风寒表虚组、热敏灸风寒夹湿与常规针刺组,每组均20例。热敏灸风寒表虚或风寒夹湿组均选取患者迎香、风池为主穴,并根据临床表现,辩证取穴。在上述穴位去查找热敏腧穴进行热敏灸治疗,灸至热敏感消失为1次治疗;常规针刺组选取患者迎香、鼻通、印堂、合谷等穴,用平补平泻。三组均每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3组疗效。结果:热敏灸风寒表虚组总有效率为95.0%,热敏灸风寒夹湿组总有效率为75.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45.0%,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热敏灸迎香、风池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热敏灸迎香、风池治疗风寒表虚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风寒表虚 风寒湿 过敏性鼻炎
下载PDF
自拟养血除湿汤配合西替利嗪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发皮肤瘙痒血虚夹湿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芳 于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自拟养血除湿汤配合西替利嗪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发皮肤瘙痒血虚夹湿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出该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78例尿毒症MHD伴发皮肤瘙痒血虚夹湿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西医... 目的分析自拟养血除湿汤配合西替利嗪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发皮肤瘙痒血虚夹湿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出该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78例尿毒症MHD伴发皮肤瘙痒血虚夹湿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西医组与中西医组各39例,西医组应用西替利嗪治疗,中西医组应用自拟养血除湿汤配合西替利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中西医组治疗后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血磷的检测值均低于西医组,血钙检测值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值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西医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的复发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养血除湿汤配合西替利嗪治疗尿毒症MHD伴发皮肤瘙痒血虚夹湿型的疗效理想,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肾功能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总有效率高,不增加不良反应,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养血除湿 西替利嗪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血虚湿
下载PDF
从"疫毒夹湿"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传涛 杨洋 +8 位作者 由凤鸣 黄青松 高培阳 唐健元 谢春光 肖玮 孙增涛 张宏 钱斌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46,共4页
目的:从"疫毒夹湿"角度探讨加味达原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毒闭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31日至3月3日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住院的COVID-19疫毒闭肺证患者45例,其中治疗... 目的:从"疫毒夹湿"角度探讨加味达原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毒闭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31日至3月3日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住院的COVID-19疫毒闭肺证患者45例,其中治疗组22例给予常规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等)联合加味达原方,对照组23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发热、咳嗽、乏力、胸闷喘息、腹胀便秘、舌象)好转情况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T等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发热、咳嗽、乏力、胸闷喘息、腹胀便秘、舌象)均显著好转,治疗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CT好转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周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味达原方患者能明显改善COVID-19疫毒闭肺证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淋巴细胞百分比恢复,加快肺部病变吸收,本研究为从"疫毒夹湿"角度治疗该病提供了初步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毒湿 加味达原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毒闭肺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燥毒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宣磊 王景 +2 位作者 张昊泽 陈霞 董振华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10期882-886,共5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阴虚夹湿燥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pSS阴虚夹湿燥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口服甘露饮合柴芩升降散汤剂,对照组服硫酸羟氯喹片(纷乐),疗程为6个月。治疗3个月、6个...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阴虚夹湿燥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pSS阴虚夹湿燥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口服甘露饮合柴芩升降散汤剂,对照组服硫酸羟氯喹片(纷乐),疗程为6个月。治疗3个月、6个月时观察2组临床总有效率、欧洲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1.1%、75.6%,对照组为35.6%、82.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SDAI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下降(P<0.05),3个月时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口咽干燥、舌苔厚腻、皮肤干燥、口眼黏腻、腮腺肿痛、关节肿痛、两目干涩、舌干燥裂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口眼黏腻、舌苔厚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治疗6个月时上述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下降,且五心烦热积分降低(P<0.05),皮肤干燥、舌苔厚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关节肿痛积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个月时2组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6个月时ESR、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各实验室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甘露饮合柴芩升降散汤剂治疗pSS阴虚夹湿燥毒证疗效较好,与硫酸羟氯喹片疗效无差异;可减轻pSS患者口眼和皮肤干燥、口眼黏腻、腮腺肿痛、舌干苔厚腻等症状,且作用持续,治疗半年效果最佳;改善口眼黏腻、舌苔厚腻、皮肤干燥症状,起效快于西药硫酸羟氯喹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阴虚湿燥毒证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