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微卫星标记定位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基因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福霞 曹墨菊 +1 位作者 荣廷昭 潘光堂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3-757,共5页
用姊妹交多代的太空诱变玉米雄性不育材料RP3195(A)×S37(自交系)的两个不同果穗的F2代群体作为育性调查和基因定位群体,这两个果穗的F2代群体分别为138株和247株。用326对微卫星引物进行差异筛选,其中有56对引物出现多态性,然后用5... 用姊妹交多代的太空诱变玉米雄性不育材料RP3195(A)×S37(自交系)的两个不同果穗的F2代群体作为育性调查和基因定位群体,这两个果穗的F2代群体分别为138株和247株。用326对微卫星引物进行差异筛选,其中有56对引物出现多态性,然后用56对引物对F2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物bnlg197和umc1012与不育基因连锁,其中在F2代群体的不同果穗中引物bnlg197与不育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cM和14.5cM,标记umc1012在F2代群体(138株)中与不育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为28.5cM,据此将该核不育基因定位在3L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太空诱变 细胞核雄性不育 微卫星 定位
下载PDF
小麦种子太空诱变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美荣 双志福 张瑞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6-39,共4页
对 4份稳定的小麦品系进行太空诱变处理 ,SP1在生长上受到一定抑制 ;SP2 产生了广谱性分离 ;SP3各性状已基本稳定 ,从中选到 4个性状优良的品系。这一结果表明 ,太空诱变效果明显 。
关键词 小麦 种子诱变 太空诱变 诱变效应
下载PDF
太空诱变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郭光荣 程乐根 +1 位作者 郭峰 郑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9-271,共3页
本项研究利用卫星搭载水稻核不育系培矮 64S进行太空诱变 ,并将此与60 Coγ辐射处理进行初步比较。研究中发现 ,在M2 代太空处理的白化苗率远远高于60 Coγ处理的 ;而花粉不育率两种处理的结果比较相近 ;株高和生育期方面的变异频率大... 本项研究利用卫星搭载水稻核不育系培矮 64S进行太空诱变 ,并将此与60 Coγ辐射处理进行初步比较。研究中发现 ,在M2 代太空处理的白化苗率远远高于60 Coγ处理的 ;而花粉不育率两种处理的结果比较相近 ;株高和生育期方面的变异频率大致相当。从选育新型的核不育系的目标出发 ,系统地分析了异交率提高的幅度及异交率提高的遗传原因 ,并对高异交率核不育系生产应用中承担自然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诱变 选育 水稻 核不育系
下载PDF
两份太空诱变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玉玲 余永亮 +2 位作者 刘艳霞 李学慧 付家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8-744,共7页
从搭载神舟4号飞船的4份玉米自交系后代中选育出两份雄性不育突变体,对其进行育性鉴定,并分析不育性状的稳定性及遗传特点。以不育材料的不育株为母本,同群体的可育株和其他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自交、回交分析其后代的育性表现;同... 从搭载神舟4号飞船的4份玉米自交系后代中选育出两份雄性不育突变体,对其进行育性鉴定,并分析不育性状的稳定性及遗传特点。以不育材料的不育株为母本,同群体的可育株和其他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自交、回交分析其后代的育性表现;同时,以具有正常细胞质的自交系为母本,育性完全恢复的测交F1植株为父本进行反交,对其反交的F1及F2进行育性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份不育材料不育株的花药内无花粉或含少量畸形花粉,败育彻底,花粉败育表现为典败型。不育性状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下稳定遗传,属可遗传的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太空诱变 雄性不育 突变体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利用太空诱变、AFLP技术及日光温室加代选育航椒3号辣椒一代杂种 被引量:14
5
作者 霍建泰 张廷纲 +5 位作者 包文生 危金彬 田溪 胡小明 高彦辉 丁耀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88,共4页
选择天水羊角椒、甘农线椒2个辣椒品种原种干种子,搭载在"神州3号"飞船上进行太空诱变处理。收回种子后,采用田间观察和AFLP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太空诱变处理的效果。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加代选育,每年选育两代。选择优良变异... 选择天水羊角椒、甘农线椒2个辣椒品种原种干种子,搭载在"神州3号"飞船上进行太空诱变处理。收回种子后,采用田间观察和AFLP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太空诱变处理的效果。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加代选育,每年选育两代。选择优良变异,通过自交,选育优良自交系;同时,配制杂交组合,选育优良一代杂种。结果表明:太空诱变处理后,2个辣椒品种在太空诱变处理后的第一代就产生了明显变异,自交4代后选育出了高纯度自交系。对太空诱变、AFLP技术、日光温室加代选育等技术集成创新,显著地提高了育种效率,仅三年时间选育出了极早熟、优质、高产、抗逆、广适的辣椒一代杂种"航椒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太空诱变 AFLP技术 加代选育 航椒3号
下载PDF
太空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与RAPD标记的连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福霞 曹墨菊 +1 位作者 荣廷昭 潘光堂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姊妹交多代的太空诱变玉米雄性不育材料RP3195(A)×S37(自交系)得到的F2代分离群体(138株)为材料,利用集团分离法(BSA)对太空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RAPD分析,在152个随机引物中,引物SB SK-14(CCCGCTACAC)和SBSR-3(ACAC... 以姊妹交多代的太空诱变玉米雄性不育材料RP3195(A)×S37(自交系)得到的F2代分离群体(138株)为材料,利用集团分离法(BSA)对太空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RAPD分析,在152个随机引物中,引物SB SK-14(CCCGCTACAC)和SBSR-3(ACACAGAGGG)分别在可育集团与不育集团之间扩增出多态性产物SBSK-14850、SBSK-14475和SBSR-3400。通过对F2代分离群体中的单株进行连锁分析,初步认为SBSK-14850、SBSK-14475和SBSR-3400与太空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相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49.6,26.6和31.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太空诱变 核雄性不育 RAPD标记 BSA
下载PDF
太空诱变玉米核雄性不育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曹墨菊 程江 +3 位作者 汪静 张采波 潘光堂 荣廷昭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7-452,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突变体姊妹交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中的细胞分裂素(ZT)、赤霉素(GAs)、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的含量及比值的变化,并通过外施赤霉素试验,调查了外施赤霉素对育性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突变体姊妹交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中的细胞分裂素(ZT)、赤霉素(GAs)、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的含量及比值的变化,并通过外施赤霉素试验,调查了外施赤霉素对育性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赤霉素并不能使植株的育性发生改变。苗期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的内源IAA、ABA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拔节期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的内源ZT、GAs、IAA和ABA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核小孢子期可育株与不育株雄穗中的IAA、ABA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双核花粉期可育株与不育株雄穗中仅有ABA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可育株中ZT、GAs和IAA含量高于不育株,ABA含量低于不育株。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突变体不属于赤霉素敏感型;不育突变体的发生可能与ABA、IAA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太空诱变 雄性不育 植物激素
下载PDF
太空诱变梭梭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田永祯 肖洪浪 司建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1-375,共5页
为了探讨太空诱变对梭梭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太空诱变梭梭与对照梭梭的光响应曲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空诱变梭梭与对照相比,光饱和点提高93.75μmol/(m2.s)... 为了探讨太空诱变对梭梭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太空诱变梭梭与对照梭梭的光响应曲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空诱变梭梭与对照相比,光饱和点提高93.75μmol/(m2.s),在光饱和点的光合速率增加了3.11μmol CO2/(m2.s);太空诱变梭梭的蒸腾速率高,这可能与空间诱变梭梭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较大的气孔导度有关;太空诱变提高了梭梭的水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太空诱变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原文传递
低磷胁迫对太空诱变耐低磷柱花草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磷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攀道 郇恒福 +3 位作者 刘一明 刘国道 白昌军 陈志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8-85,共8页
低磷胁迫是酸性土壤限制牧草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中,通过太空诱变获得了一个耐低磷柱花草突变体TPRC2001-84,但其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仍不清楚。以TPRC2001-84及其亲本热研2号(RY2)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方法,比较... 低磷胁迫是酸性土壤限制牧草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中,通过太空诱变获得了一个耐低磷柱花草突变体TPRC2001-84,但其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仍不清楚。以TPRC2001-84及其亲本热研2号(RY2)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方法,比较正常供磷(+P,250μmol·L-1 KH2PO4)和低磷(-P,5μmol·L-1KH2PO4)处理对TPRC2001-84和RY2生物量、磷吸收效率、磷利用效率、可溶性磷浓度、细胞壁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供磷处理,低磷处理显著降低了两份柱花草材料的植株干重和磷吸收效率(P<0.05),但显著提高了两份柱花草材料的磷利用效率(P<0.05)。并且,TPRC2001-84在低磷处理下的植株干重和磷利用效率分别是RY2的1.6和1.4倍。在低磷胁迫下,虽然TPRC2001-84叶片和根系的细胞壁磷含量只有RY2的70%左右,但是,TPRC2001-84叶片和根系的可溶性磷浓度分别比RY2高36.8%~42.6%,细胞壁ACP活性分别比RY2高46.6%~53.6%。以上结果说明,柱花草TPRC2001-84在低磷胁迫下具有较高的细胞壁ACP活性,有利于其对细胞壁中贮存磷的活化利用,从而获得较高的磷利用效率。这将为选育磷高效柱花草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低磷胁迫 酸性磷酸酶 磷效率 太空诱变
下载PDF
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材料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简报)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式昭 曹墨菊 +3 位作者 荣廷昭 潘光堂 唐祈林 朱英国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玉米是最早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的作物之一。在玉米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遭受毁灭性病害侵袭之后,科学家认识到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制种存在潜在的遗传脆弱性,从此试图通过多种途径来创造新的雄性不育.并对雄性不育材料的遗... 玉米是最早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的作物之一。在玉米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遭受毁灭性病害侵袭之后,科学家认识到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制种存在潜在的遗传脆弱性,从此试图通过多种途径来创造新的雄性不育.并对雄性不育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空间诱变育种是80年代于我国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农作物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上已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核雄性不育 太空诱变 花粉败育 细胞学观察
下载PDF
花生太空诱变育种研究初报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桂元 梁炫强 李少雄 《花生学报》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2003年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花生品种粤油7号种子,回收返地后种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SP1代未出现显著的变异,但在SP2和SP3中发现荚果大小、形状和种皮颜色等变异。太空诱变为开发新的花生种质和有用的基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花生 太空诱变 育种
下载PDF
太空搭载卤虫诱变效应的AFLP分子标记检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波 曾志南 +3 位作者 叶金聪 林向阳 郭明忠 林光纪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7-421,共5页
本文比较研究了经过太空诱变的卤虫(Artemia sinica)同地面对照组卤虫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的AFLP指纹图谱,旨在探讨用AFLP技术进行诱变个体遗传差异检测的可行性.其遗传相似系数用Nei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遗传距离则用Lynch的计算方... 本文比较研究了经过太空诱变的卤虫(Artemia sinica)同地面对照组卤虫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的AFLP指纹图谱,旨在探讨用AFLP技术进行诱变个体遗传差异检测的可行性.其遗传相似系数用Nei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遗传距离则用Lynch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实验共检测出384个位点,分子量在50~1500bp之间,其中绝大多数片段为太空诱变组同地面对照组所共有,多态位点73个,占19.0%.遗传指纹图谱显示:经过太空诱变的群体与地面对照组相比,从整个基因组角度来看,其遗传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太空诱变组有2个个体的基因确实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太空诱变能够不定向地促进基因的变异,是水产新品种选育的途径之一;AFLP技术不仅是各水产动物种质鉴别的有效手段,用于各种诱变个体的遗传差异研究也是适宜和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AFLP 太空诱变
下载PDF
国审小麦新品种“富麦2008”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建伟 杨保安 +1 位作者 范家霖 陈云堂 《河南科学》 2008年第10期1219-1222,共4页
利用"豫麦57"为基础材料,通过辐射诱变与太空诱变选育出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和广适性小麦新品种"富麦2008".该品种与原始亲本"豫麦57"相比,克服了原品种黑胚率高、落黄差的严重缺陷,同时,保留了... 利用"豫麦57"为基础材料,通过辐射诱变与太空诱变选育出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和广适性小麦新品种"富麦2008".该品种与原始亲本"豫麦57"相比,克服了原品种黑胚率高、落黄差的严重缺陷,同时,保留了原品种的高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辐射诱变 太空诱变 黑胚 落黄 新品种 富麦2008
下载PDF
太空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谨 耿金鹏 +3 位作者 曹天光 韩英荣 李多芳 展永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89-193,共5页
太空诱变育种研究是利用太空搭载等综合技术进行的诱变育种研究工作,是集空间技术、现代化农业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的交叉新技术,是近几十年来产生的一种崭新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式相比,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 太空诱变育种研究是利用太空搭载等综合技术进行的诱变育种研究工作,是集空间技术、现代化农业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的交叉新技术,是近几十年来产生的一种崭新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式相比,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抗性,创造出大批优质种质资源,是缓解植物及农作物种质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生物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现对太空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生物学效应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诱变 诱变育种 传统育种 变异 生物学效应
原文传递
湿地松太空诱变育种及优株选择
15
作者 付利 张国君 +2 位作者 梁丽容 翁文源 龚细娟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4-48,共5页
为缩短湿地松良种选育周期,探索湿地松种子太空诱变育种效果,湖南茂源林业有限责任公司将600粒湿地松0-1027号优良家系种子搭载“神州八号”飞船,经过16 d共397 h太空辐射诱变后,与600粒对照种子一起播种育苗,获得太空诱变苗268株,对照... 为缩短湿地松良种选育周期,探索湿地松种子太空诱变育种效果,湖南茂源林业有限责任公司将600粒湿地松0-1027号优良家系种子搭载“神州八号”飞船,经过16 d共397 h太空辐射诱变后,与600粒对照种子一起播种育苗,获得太空诱变苗268株,对照苗358株,造林后连续9年对其生长性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造林第9年,诱变组单株材积高于对照组单株材积均值的有76株,高于对照组单株材积最大值的有12株。共选择出7株湿地松优良变异株,其单株材积、胸径、树高较对照组均值分别大110.5%~139.4%、28.7%~41.1%、25.7%~41.5%,较对照组最大值分别大18.9%~33.9%、2.6%~12.5%、1.1%~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太空诱变 育种 优株选择
下载PDF
太空诱变对金钗石斛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曦 叶庆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0-488,共9页
为了解太空诱变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太空诱变和野生金钗石斛的叶片结构、光合特性和生长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太空诱变后的金钗石斛叶片较厚,叶气孔密度大、气孔器长轴和短轴长度均变长。两种金钗... 为了解太空诱变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太空诱变和野生金钗石斛的叶片结构、光合特性和生长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太空诱变后的金钗石斛叶片较厚,叶气孔密度大、气孔器长轴和短轴长度均变长。两种金钗石斛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相似,均为双峰型曲线,但太空诱变的净光合速率低于野生的。太空诱变和野生金钗石斛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4.6和6.8μmol 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18.3和12.6μmol 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1180和720μmol m^(–2)s^(–1)。太空诱变和野生金钗石斛的CO_2补偿点分别为100和102μmol mol(–1),CO_2饱和点分别为2215和2090μmol mol(–1)。太空诱变的金钗石斛单茎鲜重和干重均低于野生种,但由于其分蘖数增加,每盆的总生物量反而增加;太空诱变的金钗石斛生物碱和石斛多糖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种。因此,太空诱变为金钗石斛育种和品质改良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太空诱变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紫色杆菌素合成工程菌太空诱变效应及其高产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6
17
作者 蒋培霞 张瑞萍 +3 位作者 王海胜 肖溯 杨程 邢新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5-461,共7页
利用太空搭载("神舟七号"航天飞船)对合成紫色杆菌素的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基因工程菌株进行了太空诱变,平板和液体发酵筛选实验表明太空诱变后菌株突变率达到70%左右,其中正向突变率7.3%,负向突变率为61.2... 利用太空搭载("神舟七号"航天飞船)对合成紫色杆菌素的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基因工程菌株进行了太空诱变,平板和液体发酵筛选实验表明太空诱变后菌株突变率达到70%左右,其中正向突变率7.3%,负向突变率为61.2%。筛选到一株紫色杆菌素高产突变菌株M_(S4),该菌株在摇瓶水平上,以0.45%(体积分数)的甘油为碳源,于20℃发酵32 h,紫色杆菌素浓度达到2.16 g·L^(-1),较出发菌株提高约143.8%。遗传稳定性、HPLC和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太空搭载突变菌株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产生的紫色杆菌素比例比出发菌株有明显提高,但是紫色杆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序列没有发生突变,表明太空搭载有可能对菌株的基因调控网络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杆菌素 脱氧紫色杆菌素 太空诱变 天然色素
下载PDF
太空诱变膜荚黄芪种质资源表型特征变异分析
18
作者 李红玲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许宏亮 李瑞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以膜荚黄芪太空搭载种子建立的33D、22H群体及未搭载原种(CK)群体的SP2代成药株为研究对象,对19个表型性状进行特征变异及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具有优异性状的膜荚黄芪种质资源。结果表明:诱变后代群体的19个性状变异幅度、遗传多样性存在... 以膜荚黄芪太空搭载种子建立的33D、22H群体及未搭载原种(CK)群体的SP2代成药株为研究对象,对19个表型性状进行特征变异及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具有优异性状的膜荚黄芪种质资源。结果表明:诱变后代群体的19个性状变异幅度、遗传多样性存在不同程度差异,33D、22H群体及CK群体地上部分的4个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范围分别为0.35~0.78、0.38~0.84、0.41~0.64,即变异幅度表现为22H>33D>CK,遗传多样性指数H′范围分别为1.67~2.13、1.66~2.02、1.44~2.21,即变化幅度为CK>33D>22H;7个数量性状的CV范围分别为0.17~0.62、0.17~0.67、0.20~0.83,H′范围分别为1.47~2.01、1.72~2.04、1.59~2.11,即变异幅度表现均为CK>22H>33D;8个产量构成性状的CV范围分别为0.09~0.53、0.15~0.55、0.09~0.97,即变化幅度为CK>22H>33D,H′范围分别为1.81~2.09、1.73~2.06、1.59~2.03,即变化幅度为33D>22H>CK。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将诱变后代群体植株的12个数量性状指标简化为4个主因子,33D和22H群体数量性状累计贡献率均大于CK,分别达68.669%和70.414%,并筛选出二级分枝数、单根干质量、有效根长、侧根数、根长、折干率可作为膜荚黄芪评价代表性指标;诱变后SP2代地上部性状隶属函数值小于CK,产量构成性状隶属函数值大于CK。通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将诱变后SP2代的2个群体分别归为3类不同类型植株(即Ⅰ、Ⅱ和Ⅲ型),第Ⅰ类群为良好类、第Ⅱ类群为优势类、第Ⅲ类群为后备类,综合评价筛选出性状优异种质39份、产量构成性状优异种质16份、矮株型高产种质3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荚黄芪 太空诱变 表型特征 变异分析 种质筛选
下载PDF
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基因的SSR作图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式昭 曹墨菊 +2 位作者 荣廷昭 潘光堂 朱英国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69-873,共5页
为研究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材料的不育基因所在位点,以雄性不育材料03SRP9×S37(自交系)的F2代群体作为育性调查和SSR作图群体,用玉米第3染色体3.06位点的37对SSR引物进行差异筛选,结果表明分子标记umc1674,umc2076,umc1644,dupssr... 为研究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材料的不育基因所在位点,以雄性不育材料03SRP9×S37(自交系)的F2代群体作为育性调查和SSR作图群体,用玉米第3染色体3.06位点的37对SSR引物进行差异筛选,结果表明分子标记umc1674,umc2076,umc1644,dupssr17,bnlg197,umc2271,umc1951和bnlg1047与不育基因表现为连锁遗传,进一步将不育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umc2076和umc167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4.4 cM和3.7 cM,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核不育基因区间的遗传连锁图,为下一步克隆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核雄性不育 太空诱变 SSR标记
下载PDF
栽培方式对航天诱变当归SP_(2)繁种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崔林刚 郭凤霞 +2 位作者 陈垣 徐波 李瑞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821,共9页
当归3年完成正常生活史,繁种周期长,成种株率低。为提高当归新品种选育效率,将搭载“长征7号”运载火箭在太空运行22 h(命名为航归22 h)和搭载“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在太空运行33 d(命名为航归33 d)的当归种子作为SP0种子,以未搭载种... 当归3年完成正常生活史,繁种周期长,成种株率低。为提高当归新品种选育效率,将搭载“长征7号”运载火箭在太空运行22 h(命名为航归22 h)和搭载“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在太空运行33 d(命名为航归33 d)的当归种子作为SP0种子,以未搭载种子为对照(CK),经育苗栽培获得SP_(2)种苗。采用留苗和移栽2种栽培方式,测定进入第3年繁种年的SP_(2)群体的种株率、农艺性状和种果重。结果表明,CK群体未能进入繁种期而被淘汰,太空诱变获得的2个群体均进入正常繁种年。航归22 h的返青株成活率较航归33 d提高14.65个百分点,成种株率提高19.7个百分点。与移栽航归33 d、留苗航归22 h和33 d群体相比较,移栽航归22 h的繁殖特性有明显改善,单株果重分别增加1527.5%、428.2%和377.7%,根重分别增加235.3%、256.8%和265.2%,根长分别增加44.5%、36.7%和6.0%,根粗分别增加83.3%、83.7%和83.9%。航归SP_(2)代群体性状综评指数大小依次为移栽航归22 h(0.8133)>留苗航归33 d(0.4083)>留苗航归22 h(0.2378)>移栽航归33 d(0.0334)。综上,太空搭载种子对当归具有诱变效应,运载火箭搭载时间短,群体诱变效应更佳,选育效率更高;采用移栽和留苗互补栽培可保障繁种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为当归新品系扩繁提供了科学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太空诱变 移栽 留苗 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