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载的大心工夫论 被引量:4
1
作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10,共6页
在张载哲学中,心具有客观存在与主观活动、体和用这样的心性两重的辨证结构。张载的大心,就是"复其性"、"复其初"的"心"回复为"性"和"气"的方法,此乃一切工夫的核心。在张载看来&qu... 在张载哲学中,心具有客观存在与主观活动、体和用这样的心性两重的辨证结构。张载的大心,就是"复其性"、"复其初"的"心"回复为"性"和"气"的方法,此乃一切工夫的核心。在张载看来"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境界,正是通过大心实现的万物一体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工夫论 理想境界
下载PDF
“忘心进道”:张载“大心”思想的庄学面向
2
作者 雷达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14-17,共4页
《正蒙·大心篇》中张载“成心忘然后可与进于道”之说,明显带有庄学色彩。张载以“私意”解“成心”,又提出“成心忘”的观点,这与庄子的“心斋”之论颇为相近。考察张载所言的“大心”“成心忘”以及《庄子》中“心斋”“吾丧我... 《正蒙·大心篇》中张载“成心忘然后可与进于道”之说,明显带有庄学色彩。张载以“私意”解“成心”,又提出“成心忘”的观点,这与庄子的“心斋”之论颇为相近。考察张载所言的“大心”“成心忘”以及《庄子》中“心斋”“吾丧我”之说,可以发现二者皆强调冲破耳目闻见之桎梏,通于天地之心而观照万物。其中,张载“大心”思想的体物心胸论的要义在于以人合天,以天道统人道;《庄子》则强调扬天道而贬人道,试图化人道为天道。因而,张载之“道”与庄子之“道”虽分属儒、道两家,实际上却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庄子 斋”
下载PDF
张载心学思想研究
3
作者 翟晓娟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年第2期49-50,共2页
张载说:"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笔者试图以"心"作为基点,通过对张载性论的阐述,追溯"心"的本体论根据,以期为心寻找一个逻辑支撑点——性。同时阐释在张载哲学视野下"心"的内涵,以及心与性、... 张载说:"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笔者试图以"心"作为基点,通过对张载性论的阐述,追溯"心"的本体论根据,以期为心寻找一个逻辑支撑点——性。同时阐释在张载哲学视野下"心"的内涵,以及心与性、心与知觉的关系,明确此"心"只是"凡人之心",需要经过穷理尽性的修养方法,使人心"合天心",进而达到"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的圣人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人就会自然感生出"民胞物与"的仁爱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闻所知 德性所知 诚明所知 民胞物与
下载PDF
“从天到人”与“从人到天”——双向视域下张载“变化气质”与“大心”思想的人格修养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天琪 《咸宁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3-65,共3页
为儒家的伦理纲常和"圣人思想"建立坚实的本体论基础是宋明理学的一大特点。作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的哲学体系也是由气一元论推出性二元论,再通过"变化气质"和"大心"返回到"圣人合一"... 为儒家的伦理纲常和"圣人思想"建立坚实的本体论基础是宋明理学的一大特点。作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的哲学体系也是由气一元论推出性二元论,再通过"变化气质"和"大心"返回到"圣人合一"的状态。正是通过这种本体论和伦理学的双向视域,张载建立起了适合后期封建社会伦常秩序的人性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从天到人 从人到天 变化气质
下载PDF
论张载“大心”与“变化气质”的成性进路
5
作者 范茹丹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7-89,共3页
张载认为人性根源于天道,他的心性论就是在其天道论的基础上展开的。"大心"与"变化气质"是张载心性论的核心,是返本成性这一"上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都是从人出发,借助"知礼成性"... 张载认为人性根源于天道,他的心性论就是在其天道论的基础上展开的。"大心"与"变化气质"是张载心性论的核心,是返本成性这一"上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都是从人出发,借助"知礼成性"与"穷理尽性",沿着由人而天的路径,克服人心人性中不符合天道的一面,实现对天道本体的体认。在"知礼成性"与"穷理尽性"的过程中,"大心"、"变化气质"相互表里,贯通融合,实现"心性合一"。这一"心性合一"的状态就是《西铭》"民胞物与"的境界,也是张载哲学的最高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变化气质
下载PDF
大心与体物——张载“大心说”思想发微
6
作者 李海兆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S1期4-6,共3页
《大心篇》是张载《正蒙》中的一篇,主要强调为学之人把"穷理尽性"作为把握大道的方式,不以"闻见之知"来桎梏本心,突出德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者能够不从自家躯壳起念,扩充本心"穷神知化"、达到"... 《大心篇》是张载《正蒙》中的一篇,主要强调为学之人把"穷理尽性"作为把握大道的方式,不以"闻见之知"来桎梏本心,突出德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者能够不从自家躯壳起念,扩充本心"穷神知化"、达到"合其天心"境界高度。"视天下无一物非我",阐发出万物与我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生态和谐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见之知 德性之知 体天下之物 和谐
下载PDF
张载“大心”说对孟子“尽心”说的继承和发展——兼谈张孟心论、修养论与境界论
7
作者 阮思宇 《华夏文化》 2020年第3期10-14,共5页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关学创始人,"北宋五子"之一,其思想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张载思想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离不开他对儒家经典"俯而读,仰而思"(张载著,林乐昌编校:《张子全书》,附录一《横渠先生行状》,第457页...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关学创始人,"北宋五子"之一,其思想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张载思想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离不开他对儒家经典"俯而读,仰而思"(张载著,林乐昌编校:《张子全书》,附录一《横渠先生行状》,第457页,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的钻研。南宋以降,书目著作屡称张载有"诸经说",除传世的《横渠易说》外,还有已散佚的《礼记说》《周礼说》《论语说》《孟子说》《诗说》《春秋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渠先生 《横渠易说》 修养论 境界论 张载思想 关学 《论语说》
下载PDF
张载“大心”说的道德使命
8
作者 莫平安 钟小辉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3-96,共4页
张载作为宋代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和发扬孟子道德思想的重要内核,从北宋社会和儒学面临佛道思想挑战的现实出发,提出了天道本体与人生实践相结合的"大心"说。这一思想命题有着"内圣外王"的道德使命。就内圣而言,通过&... 张载作为宋代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和发扬孟子道德思想的重要内核,从北宋社会和儒学面临佛道思想挑战的现实出发,提出了天道本体与人生实践相结合的"大心"说。这一思想命题有着"内圣外王"的道德使命。就内圣而言,通过"大心"去除个体之"意蔽",获得德性之知。进而在取法天道落实于人道的具体实践中,为天地立心。就外王而言,通过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复兴儒学并辅以重建宗法和王道治理原则,实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世太平的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圣外王 道德 使命
下载PDF
陆西星“艺道”观简论
9
作者 朱波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59,共6页
庄子"艺道"观重在强调"道"对"技"的超越,历代学者多承此论。陆西星在此基础上认为由"技"而"道"尚需"技进而精""顺理而处"等不同层面的努力,并且认为由此可"... 庄子"艺道"观重在强调"道"对"技"的超越,历代学者多承此论。陆西星在此基础上认为由"技"而"道"尚需"技进而精""顺理而处"等不同层面的努力,并且认为由此可"虽应万变而神不劳",达到对心神的养护。与此同时,陆西星发展了庄子"艺道"观,形成由"适意"入"忘形",由"忘形"而"物化"的主体境界论,以及"无心""无情""大心"等修养论。本文旨在从以上三个方面论述陆西星对庄子"艺道"观的发展,突出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贡献,同时丰富对陆西星这位道教学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西星 艺道观 忘形 物化
原文传递
中国式心育:以“大心论”推进“大心育”的理论转向
10
作者 薛晓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大心育”的学科视野,是早期诸多本土学者对心育理论长期探索的一种结果。心育理论向“大心育”的转向,应该说是一个本土问题,它是在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发生的,与西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心育”的学科视野,是早期诸多本土学者对心育理论长期探索的一种结果。心育理论向“大心育”的转向,应该说是一个本土问题,它是在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发生的,与西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具有完全不同的哲学基础和文化背景。从“大心论”的视野探讨“大心育”的理论转向和学科重建,其理论宗旨是为“大心育”的学科转向拓展哲学与文化学的理论依据。“大心育”如何获得哲学上的解释,这是本文讨论的起点,对于心理教育领域来说,这是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最为重要的学术问题之一。在“大心育”的立场之下,“心”已完全不是指单一的、个别的心理机能,已经转变成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心育也逐渐摆脱心理学忽视价值立场、偏重治疗技术,以及过度强调主观适应的方法论。在中国文化和哲学中,“心”的问题具有本体论含义,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和伦理内涵。其中,心性论哲学,特别是张载的“大心论”,为“大心育”的学术转向提供了哲学和文化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教育 哲学改变
下载PDF
现代五台山著名高僧法尊法师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祝英 《五台山研究》 2005年第2期22-26,共5页
法尊法师是五台山现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法师两度入藏,遍访名师,广学经论,译经著书,为汉藏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法尊法师还特别重视僧才的培养,从事佛教教育工作28年,为佛教培养出许多解行并重的僧才,从而形成了一... 法尊法师是五台山现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法师两度入藏,遍访名师,广学经论,译经著书,为汉藏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法尊法师还特别重视僧才的培养,从事佛教教育工作28年,为佛教培养出许多解行并重的僧才,从而形成了一套佛教教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尊法师 护国卫教 培养僧才 菩萨
下载PDF
张横渠的“民胞物与”说与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说合论
12
作者 钟治国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9,126,共11页
张横渠的“民胞物与”说与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说皆本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仁民爱物”诸说,因而在表述形式和义理内涵上颇为相似。二说的不同之处在于,横渠从宇宙生成演化的终极本体(太虚、天)上寻找平人与他者及万物的界限... 张横渠的“民胞物与”说与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说皆本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仁民爱物”诸说,因而在表述形式和义理内涵上颇为相似。二说的不同之处在于,横渠从宇宙生成演化的终极本体(太虚、天)上寻找平人与他者及万物的界限而达至“一体”的依据,并未径直诉诸“理”这一次一级范畴的统一性;阳明则在心与物原无内外之别、心即理的基础上,阐发此心与万物在一气贯通和意义互构两个方面上的原本一体。缘此,尽管两人皆有躬行孝悌、无我无欲等共同的工夫主张,但横渠并不以格物穷理为其工夫论之首出者;阳明则首重致良知,格物致知便是致此良知天理于事事物物而使之皆得其理,这种直从良知流出的横向工夫理路也与横渠之说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万物一体之仁 尽物 致良知 无我无欲
原文传递
家校社多方协同 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积极教育“1+3”模型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伟 贡艳霞 《中小学校长》 2023年第11期68-70,共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自1979年开始举办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是全国较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学。新时代背景下,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在“学生好一切都好”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构建“积极·协同·成长”的心育目...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自1979年开始举办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是全国较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学。新时代背景下,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在“学生好一切都好”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构建“积极·协同·成长”的心育目标,坚持“立足系统观,顶层重设计;立‘大心育观’,理念开新窗;立好成效观,落地有回声”的原则,调动各方力量整合资源,探索形成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积极教育“1+3”模型,构建家校社联动的系统网络和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多方协同 系统观 育观 积极教育“1+3”模型
下载PDF
心境共融体验式“大心育”的实践探索
14
作者 钟冰 《广西教育》 2023年第34期50-52,共3页
本文阐释“情境”与“大心育”间的作用机制,论述通过融合德育、融合班队活动、融合学科教学、融合师资队伍建设、融合家庭社会教育,构建心境共融体验式“大心育”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境共融 教育情境
下载PDF
张载人格气象探析
15
作者 马海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7-92,共6页
张载以“黜怪妄,辩鬼神”为其人生志业,倡导以群体关怀为旨向的经世实学,在继承古代气化宇宙论的基础上,建构了气本论的哲学体系,并通过其人格气象反映出来。张载的人格气象表现为三种面向,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死观的集中体现:乾父... 张载以“黜怪妄,辩鬼神”为其人生志业,倡导以群体关怀为旨向的经世实学,在继承古代气化宇宙论的基础上,建构了气本论的哲学体系,并通过其人格气象反映出来。张载的人格气象表现为三种面向,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死观的集中体现:乾父坤母的构建、民胞物与的表述,体现了其“天下一家”的大心境界;重振道统的诉求、回向三代的探索以及敦本善俗的实践,体现了其“学贵有用”的经世情怀;从生处言生死,强调道德生命永恒,以道为乐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其“顺生安死”的洒落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人格气象 境界 经世情怀 洒落态度
下载PDF
由象至道:张载“大心体物”的展开及其境界
16
作者 王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1-86,共6页
张载的“大心体物”之说受到孟子思想的影响,是对孟子“尽心知性”和“立乎其大”观点的统贯与融合,它包括形成对“象”的客观认识和体认与“象”的一体共融两重含义。前者依托于耳目器官,后者在前者基础上依托于具有先天感知能力的“... 张载的“大心体物”之说受到孟子思想的影响,是对孟子“尽心知性”和“立乎其大”观点的统贯与融合,它包括形成对“象”的客观认识和体认与“象”的一体共融两重含义。前者依托于耳目器官,后者在前者基础上依托于具有先天感知能力的“心”。但“象”的无限性与耳目能力的有限性以及“成心”问题,需采用“时中”和“化”的方法才可以体天下之物,从而进入内外合一、物我合一的“道”的境界,借此张载也展开了对佛教以天地日月为幻妄观点的批判,显示出强烈的“为往圣继绝学”的道统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体物 时中 天道境界
下载PDF
杨沫与《青春之歌》(上)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波 《百年潮》 CSSCI 2005年第4期41-46,共6页
1951年,杨沫的神经性疼痛突然发作了,她全身骨头疼,尤其是双腿和双肩痛得不敢移动,只好在家养病.
关键词 杨沫 稿子 出版社 文化机构 《青春之歌》 秦兆阳 书稿
原文传递
张载哲学之天道观及其落实
18
作者 沈云波 《兰州学刊》 2007年第11期15-17,共3页
张载哲学之出现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尤其是在天道观方面。这种哲学史上独特的天道观在张载晚年的著作《正蒙》中得到了集中的阐述。文章以一种论证的形式重新陈述张载哲学之天道观,并把其中隐含但却没有直白的思想显明。... 张载哲学之出现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尤其是在天道观方面。这种哲学史上独特的天道观在张载晚年的著作《正蒙》中得到了集中的阐述。文章以一种论证的形式重新陈述张载哲学之天道观,并把其中隐含但却没有直白的思想显明。这样一种陈述之所以可能也正因为《正蒙》一书的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蒙》 天道观 圣人论
下载PDF
张载的“大心体物”说与儒学的理性传统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文军 魏冰娥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2017年第2期28-35,共8页
张载肯定人在认识活动中依凭心知的能力可以获得对事物理则的认识,不仅对心知在人探究事物理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了自己的"大心体物"说。张载这种"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 张载肯定人在认识活动中依凭心知的能力可以获得对事物理则的认识,不仅对心知在人探究事物理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了自己的"大心体物"说。张载这种"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的理论,既标志着北宋早期道学中有关知识问题的理论已经达到很高的认识层次,同时也沿袭并拓展了儒家哲学的一种重要传统,即理性主义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理论 体物 穷神知化 理性传统
下载PDF
论“理学诗派”之自然审美意识
20
作者 李天道 龙又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6-21,共6页
两宋时期的理学以"理"为万事万物的本源。"理"又称为天理,由此天人相依、天人相与,"理"是天人一体的基础,主导着当时的经世思潮,强调"文以载道"。与此同时,既基于"仁者,人也"的思想... 两宋时期的理学以"理"为万事万物的本源。"理"又称为天理,由此天人相依、天人相与,"理"是天人一体的基础,主导着当时的经世思潮,强调"文以载道"。与此同时,既基于"仁者,人也"的思想,同时受张载、朱熹等所提出的"大心"与"合内外之心"说的影响,"理学诗派"诗人的审美诉求一方面推崇自得自然,任心随意,强调自出机杼,同时,另一方面又突出地呈现一种对自然审美意识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诗派” ”说 自然审美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