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日本战争称谓问题的一个考察 |
庄司润一郎
郭阳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2
|
竹内好鲁迅研究批判 |
韩琛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4
|
|
3
|
试析日本关于1945年战败前侵略战争的称呼 |
乌兰图雅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5 |
0 |
|
4
|
中国共产党利用伪装本开展抗战宣传工作浅析——以《大东亚战争下的国际情势》为例 |
高山流水
|
《博物院》
|
2022 |
1
|
|
5
|
“大东亚战争”时期日本殖民主义政策面面观——《艺文》第1卷第6号读解 |
刘春英
|
《日本学论坛》
|
2008 |
0 |
|
6
|
日据末期台湾莎秧故事的文本演绎与跨地域传播 |
王莹
|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7
|
批驳日本右翼势力的力作 |
王颜昱
|
《全国新书目》
|
1998 |
0 |
|
8
|
竹内好的亚洲观及其时代脉络 |
孙歌
|
《南开日本研究》
|
2018 |
0 |
|
9
|
大阪集会并非偶然 |
沙里
|
《纵横》
|
2000 |
0 |
|
10
|
观靖国神社 |
朱家麟
|
《厦门文学》
|
2008 |
0 |
|
11
|
汪伪的县政与困境——以1941—1944年黄陂县为例 |
杜强
|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
2019 |
0 |
|
12
|
他人的创伤:女性身体与国难(英文) |
黄珺亮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
2019 |
0 |
|
13
|
战争末期伪满日语杂志《北窗》时评专栏中的作家视角 |
祝然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4
|
占领期美国对日本“战争记忆”的形塑过程研究 |
李少鹏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3
|
|
15
|
战后日本为侵略战争全面翻案的第一本书——林房雄的《大东亚战争肯定论》 |
王向远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16
|
伪满洲国教科书与“产业开发”的关联性--以“第二期满洲产业开发”和“新学制”为重点 |
齐红深
|
《“九一八”研究》
|
2016 |
0 |
|
17
|
纪念亚洲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综述 |
李文
周方冶
|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