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倪艳松 张履鸿 周彦武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20-24,共5页
1989年从哈尔滨市郊区罹病八字地老虎(Xestiac-nigrum)幼虫中分离获得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sub>c-n</sub>NPV),国内过去未见报道。多角体多为四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1.0~2.5μ。由镜下观察病毒粒子杆状,... 1989年从哈尔滨市郊区罹病八字地老虎(Xestiac-nigrum)幼虫中分离获得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sub>c-n</sub>NPV),国内过去未见报道。多角体多为四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1.0~2.5μ。由镜下观察病毒粒子杆状,长230~260nm,宽20~30nm。超薄切片观察表明,该病毒为多粒包埋型,多为3~5粒为一束。对2龄八字地老虎幼虫毒力测定表明,8天内的 LC<sub>50</sub>(致死中浓度)为3.3×10<sup>5</sup>PIB/mL。以3.7×10<sup>7</sup>PIB/mL 浓度的病毒感染3龄末期幼虫所获病毒产量最高,可用于病毒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字地老虎 多角体病毒 多粒包埋
下载PDF
柳天蚕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2
作者 杨大智 孙文爽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62-270,共9页
本文报道柳天蚕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形态特征,组织病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1985年10月从昆明大观楼柳树上采集的柳天蚕蛾自然罹病幼虫体中分离到一种多粒包埋(MEV)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多角体呈不规则的多角形,大小不等,直... 本文报道柳天蚕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形态特征,组织病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1985年10月从昆明大观楼柳树上采集的柳天蚕蛾自然罹病幼虫体中分离到一种多粒包埋(MEV)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多角体呈不规则的多角形,大小不等,直径约为2.013±0.138μm。多角体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病毒粒子在多角体内除少数为单粒包埋外,多数以2~15个核衣壳包埋成束,病毒束直径约为271.43±121.43nm,经弱碱处理而游离的病毒核衣壳杆状,微弯曲,两端钝圆,大小为433.34±33.34×77.5nm。属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杆状病毒属(Entomopoxvirus),A亚群(Subgroup A)一种。缩写AsMNPV。用2-2000PIB/ml AsMNPV感染柳天蚕蛾3龄单个幼虫,7天后死亡率为28.2~98.0%,LC_(50)为6.82PIB/ml。用9.6-9.6×10~7PIB/ml感3龄群体幼虫,7天后死亡率为29.52~100%,LC_(50)为7.0896×10~1PIB/ml。用9.6×10~7PIB/ml分别感染1~4龄幼虫,9天后备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7%、95%、90%和70%。生物测定结果表明AsMNPV对柳天蚕蛾幼虫有很高的致死率,其幼虫对AsMNPV的敏感性,随虫龄的增大而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天蚕蛾 多粒包埋 NPV 组织病理
原文传递
杆状病毒包埋型病毒粒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士茂 李慧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100,共8页
杆状病毒是一类专一性感染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在其生活周期中产生两种不同形态的病毒粒子,即芽生型病毒粒子和包埋型病毒粒子。自然界中,杆状病毒通过经口感染的方式在其宿主的中肠中建立原发性感染,杆状病毒的包埋型病毒粒子在此过... 杆状病毒是一类专一性感染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在其生活周期中产生两种不同形态的病毒粒子,即芽生型病毒粒子和包埋型病毒粒子。自然界中,杆状病毒通过经口感染的方式在其宿主的中肠中建立原发性感染,杆状病毒的包埋型病毒粒子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回顾了杆状病毒的基本特性,阐述杆状病毒包埋型病毒粒子的蛋白组成及分类,并着重介绍多粒包埋型病毒粒子的进化及在杆状病毒经口感染过程建立中的意义,对进一步了解杆状病毒的进化历程和侵染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昆虫中肠 多粒包埋型病毒粒子 经口感染
原文传递
杆状病毒Ac78 C末端保守区域的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赛男 杨凯 +1 位作者 刘文华 赵海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8-756,共9页
杆状病毒模式种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的orf78(即Ac78)是最近被发现的杆状病毒核心基因,在杆状病毒的生活周期中具有重要功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c78的C末... 杆状病毒模式种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的orf78(即Ac78)是最近被发现的杆状病毒核心基因,在杆状病毒的生活周期中具有重要功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c78的C末端105~108位氨基酸区域在GroupINPVs旁系同源物中高度保守.为研究该保守区域在Ac78功能中的作用,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成功构建了缺失该保守区域,并且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的Ac78截短补回型重组病毒(vAe78:del105.108).荧光显微镜分析和病毒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在vAc78:del105.108转染的Sf9细胞中,感染性的芽生型病毒粒子(buddedvirion,BV)产生量与Ac78全长补回型重组病毒(vAc78:HA)基本一致;电镜观察发现,在vAc78:del105.108转染的细胞中,呈现与vAc78:HA的现象一致的典型的杆状病毒感染特征,多粒包埋型病毒粒子(multiple nucleocapsid—enveloped occlusion-derived virion,M—ODV)以及包埋有M-ODV的包涵体均能正常形成;免疫荧光实验表明,在vAc78:del105.108感染的Sf9细胞中,从病毒感染细胞24h时开始,Ac78专一定位于感染细胞的内核膜附近,与vAc78:HA的现象一致.上述结果表明,Ac78的C末端105-108位氨基酸保守区域对于BV和M—ODV的有效产生以及Ac78的亚细胞定位非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C末端保守区域 芽生型病毒粒子 多粒包埋型病毒粒子
下载PDF
中国棉铃虫多粒包埋型核多角体病毒几丁质酶基因的研究
5
作者 余泽华 贾放 徐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9-375,共7页
中国棉铃虫多粒包埋型核多角体病毒VHA273毒株的几丁质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713bp,编码57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60kDa.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杆状病毒与原核生物特别是细菌的几丁质酶具高度同源性,暗示杆状病毒的几丁质酶基因与细... 中国棉铃虫多粒包埋型核多角体病毒VHA273毒株的几丁质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713bp,编码57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60kDa.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杆状病毒与原核生物特别是细菌的几丁质酶具高度同源性,暗示杆状病毒的几丁质酶基因与细菌的几丁质酶基因有更为接近的进化关系,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棉铃虫多粒包埋型核多角体病毒 几丁质酶基因 PCR扩增 克隆 序列分析 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