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33
1
作者 何道辉 胡涛 +1 位作者 吴铭涛 王臣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705-2707,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于东莞市大朗医院治疗的124例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DCO治疗,观察临床治疗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各项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于东莞市大朗医院治疗的124例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DCO治疗,观察临床治疗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及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结果 124例患者经DCO治疗后,120例(96.77%)存活,4例(3.23%)死亡。120例存活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83%,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肺部感染1例、血栓2例、膈下脓肿1例。术后pH、体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细胞介素-6(IL-6)等生理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I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治疗中应用DCO技术能有效控制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风险,减少并发症,减轻创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创伤 骨折 损伤控制骨科
下载PDF
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君 白颖 周宁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创伤性凝血病与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10-2017-09期间我院ICU收治的多发创伤患者117例,根据是否发生创伤性凝血病分为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 目的:探讨影响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创伤性凝血病与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10-2017-09期间我院ICU收治的多发创伤患者117例,根据是否发生创伤性凝血病分为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血压、体温、血pH值、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并建立多因素回归方程,分析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生例数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创伤性凝血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17例多发创伤患者中,发生创伤性凝血病者29例,发生率为24.79%。与非凝血病组比较,凝血病组IS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更高、低血压及低体温、酸中毒例数更多、红细胞压积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入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SS评分及红细胞压积可作为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病组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MODS例数更多(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与MODS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与损伤严重程度、低血压、低体温、酸中毒、血液稀释等因素有关,其发生可致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创伤 创伤性凝血病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对多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超 张旭 +1 位作者 李潭 孙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371-2374,共4页
目的研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e score,ISS)对多发创伤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中心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收治的148例多发创伤... 目的研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e score,ISS)对多发创伤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中心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收治的148例多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DVT组及无DVT组,并计算DVT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患者DVT发生率的人口学特征、创伤严重程度及血液学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SS评分对多发创伤患者DVT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在148例多发创伤患者中,28例(18.92%)患者出现DVT。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ISS评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SS评分升高能够显著增加DVT的发病风险(OR=3.60;95%CI:1.33~9.71,P=0.012)。ROC显示ISS评分预测DVT形成的AUC为0.723,其敏感性为0.714,特异性为0.725。结论ISS评分是多发创伤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ISS评分对多发创伤患者DVT的形成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ISS评分
下载PDF
创伤超声重点评估在胸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康健 郑富文 +2 位作者 王文娟 李永宁 任延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004-1007,共4页
探讨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对多发伤危重患者的诊断价值。创伤致病率和致残率逐年增多.快速准确评估病情并给予有效救治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FAST对于严重创伤的病人可快速辨别是... 探讨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对多发伤危重患者的诊断价值。创伤致病率和致残率逐年增多.快速准确评估病情并给予有效救治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FAST对于严重创伤的病人可快速辨别是否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否有心包及胸腹腔积液等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其检测速度快、可连续动态,并且与液体复苏等急救措施同步进行.为临床初步诊治贏取时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査 多发创伤 评估 急救治疗
下载PDF
多发创伤出凝血管理(2013)欧洲指南解读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旖旎 马晓春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43-945,共3页
多发创伤是当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与生命的重要事件之一,全球每年因此死亡者〉500万,其中多发创伤引发的大出血、休克及创伤性凝血病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3的多发性创伤病人存在创伤性凝血病,由此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 多发创伤是当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与生命的重要事件之一,全球每年因此死亡者〉500万,其中多发创伤引发的大出血、休克及创伤性凝血病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3的多发性创伤病人存在创伤性凝血病,由此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多发创伤 凝血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发创伤术后并发脓毒血症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静瑜 常程 +2 位作者 吴际 王乃平 赵盼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2期47-50,共4页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发创伤患者术后并发脓毒血症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48例多发创伤患者术后并发脓毒血症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24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发创伤患者术后并发脓毒血症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48例多发创伤患者术后并发脓毒血症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24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以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2.50%比29.17%,P〈0.05);两组受试者治疗后的炎症介质浓度、氧合功能、呼吸力学指标、EV-LW和PVPI均得到改善,改善程度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加大,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可通过降低多发创伤患者术后并发脓毒血症者炎症介质水平,增强肺氧合功能,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起到保护患者肺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创伤 脓毒血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肺功能
原文传递
43例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凯夫 唐树尧 +1 位作者 杨林 吴方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早期临床特点,研究严重骨盆骨折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8-03收治的43例骨盆骨折合并不同类型多发损伤患者的诊断、治疗经过,总结其伤情及抢救要点。结果经早期诊断和心肺复苏,多学科... 目的探讨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早期临床特点,研究严重骨盆骨折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8-03收治的43例骨盆骨折合并不同类型多发损伤患者的诊断、治疗经过,总结其伤情及抢救要点。结果经早期诊断和心肺复苏,多学科协同治疗,手术治疗,治愈42例,死亡1例。结论对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应重视颅脑、胸腹脏器、泌尿生殖系等合并伤的诊断,有效控制大出血、多学科协同治疗和恢复骨盆环的完整性是治疗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多发创伤 不稳定性
下载PDF
创伤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在多发创伤合并MOD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凯涛 徐进宇 冯朝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70-372,384,共4页
目的研究创伤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在多发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无锡市急救中心2017年4月—2018年4月创伤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实施前收治的47例多发创伤合并MODS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对照... 目的研究创伤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在多发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无锡市急救中心2017年4月—2018年4月创伤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实施前收治的47例多发创伤合并MODS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另外选取本中心2018年5月—2019年5月创伤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实施后收治的47例多发创伤合并MODS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外急救,观察组开展创伤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对患者进行院外救治.对比两组患者急救相关指标(急诊处理时间、受伤至入院时间、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入住率)、急救结果(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处理时间、受伤至入院时间、住院时间、ICU入住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期间共计死亡23.40%(11/47),其中观察组死亡10.64%(5/47)对照组死亡12.77%(6/47),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失访,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失访,观察组远期预后良好率57.45%与对照组56.1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创伤合并MODS患者开展创伤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可减少急诊处理时间、受伤至入院时间、住院时间、ICU入住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创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院外急救 急救质量
下载PDF
多发伤救治体系与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琦 蔡瑜 +3 位作者 尚卫华 李正 邢武君 刘晔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救体系建设与损伤控制外科对多发伤救治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12月严重多发伤261例的临床资料作为试验组,并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月19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急诊... 目的探讨急救体系建设与损伤控制外科对多发伤救治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12月严重多发伤261例的临床资料作为试验组,并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月19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急诊科停留时间、院内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抢救至手术时间缩短,早期漏诊误诊率、早期死亡率下降,抢救成功率分别是94.91%和88.02%。结论良好的急救体系建设,控制性液体复苏和有效地损伤控制外科理论临床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创伤 损伤控制外科
下载PDF
应用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诊治骨科严重多发创伤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育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5期134-135,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在诊治骨科严重多发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所有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均以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为指导原则进行诊治,就患者临床诊治资... 目的:分析探讨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在诊治骨科严重多发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所有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均以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为指导原则进行诊治,就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期手术治疗平均用时(56.4±18.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6.4±74.2)ml;二期手术平均用时(130.5±20.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10.0±70.1)ml;发生5例死亡与10例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其他远期并发症,患者对骨折愈合状况较为满意。结论:应用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诊治骨科严重并发创伤可以切实降低早期手术治疗的风险,提高临床诊治效果,推进患者康复进程,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 骨科 多发创伤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的救护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尹自芳 钱火红 韩文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9期44-45,共2页
综述了对多发伤患者在紧急救护措施、急救时间、急救模式等院前急救方面的进展,及院内救护方面的进展,包括入院救护和ICU救治等。
关键词 多发创伤 护理 进展
下载PDF
多发性创伤合并骨折的急救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定风 马咏梅 《新疆医学》 2010年第4期104-106,共3页
关键词 多发创伤 合并骨折 急救护理 早期并发症 病理生理变化 多发创伤 创伤患者 死亡率
下载PDF
多发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死亡一例
13
作者 曾焘 刘玮琦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09-512,共4页
创伤与意外伤害主要指道路交通事故伤、烧伤、各种工矿事故及中毒所致人员伤亡,目前多发创伤造成的伤亡在我国疾病死亡谱中已跃居第四位,在45岁以下青壮年中高居榜首[1,2]。创伤失血性休克因病情危急,救治时间窗窄,常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道路交通事故伤 多发创伤 意外伤害 救治时间窗 青壮年
下载PDF
多发创伤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丽娜 吴铁军 田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38-341,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创伤患者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过程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与患者继发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23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作为病例组,于确诊后的24 h内抽取静脉...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创伤患者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过程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与患者继发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23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作为病例组,于确诊后的24 h内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Treg%)及CD4/CD8的比值。同时留取细胞培养,以嗜银染技术定量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银染蛋白(Ag-NORs),以核仁银染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IS%)表示,了解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对入选患者于诊断成立的第1 d和第5 d留取痰、分泌物等标本行细菌学培养,观察患者的继发感染情况。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早期Treg%显著升高[(14.21±3.43)%比(9.53±3.22),P<0.01],IS%及CD4/CD8显著下降[(5.94±0.66)%比(6.74±0.95)%,(1.22±0.25)%比(1.72±0.36)%,P均<0.01]。病例组中发生继发感染14例,其Treg%较无继发感染患者显著增高[(18.69±4.21)%比(12.58±2.49)%,P<0.01],CD4/CD8显著下降[(1.15±0.25)%比(1.39±0.25)%,P<0.01]。结论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水平有助于评估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预测继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创伤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一次性扫描在多发创伤患者多部位检查中的价值
15
作者 王港 张英 +7 位作者 唐腾 代红阳 王楠 仇米米 徐红维 夏方方 项行林 李剑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3-698,共6页
目的 探讨在多发创伤患者中采用多层螺旋CT一次性扫描检查多个部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1—11月多发创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试验组患者为头颅、颈椎、胸部和腹部一次性扫描,对照组为各... 目的 探讨在多发创伤患者中采用多层螺旋CT一次性扫描检查多个部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1—11月多发创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试验组患者为头颅、颈椎、胸部和腹部一次性扫描,对照组为各部位分开扫描。记录两组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比较两组患者图像主观评价、客观评价、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E)、扫描时间及扫描范围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头颅SNR小于对照组,胸部SNR和CNR大于对照组(t=-5.47、-5.95、-6.15,P<0.05)。试验组E从18.53 mSv降低至13.81 mSv(t=3.29,P<0.001);CTDIvol从15.77 mGy降低至10.59 mGy(t=4.48,P<0.001);扫描时间从31.68 s缩短至10.97 s(t=6.95,P<0.001);扫描范围从64.92 cm缩短至45.21 cm(t=9.05,P<0.001)。结论 多发创伤患者采用多部位一次性CT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有效剂量,缩短了扫描时间,优化了扫描范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多发创伤 图像质量 有效剂量
原文传递
多发创伤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郝江 雷鸣 +3 位作者 张音 翁奇 杨明浩 乌盛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发创伤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AR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6年来收治的110例多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 ARD为因变量、与其可能相关的 11项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确定 ARD的高危因素。结果 多变量及单变量分... 目的 探讨多发创伤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AR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6年来收治的110例多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 ARD为因变量、与其可能相关的 11项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确定 ARD的高危因素。结果 多变量及单变量分析显示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肺挫伤、呼吸系统并存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肺炎〕、中等量以上血气胸、休克时间 >12 h、年龄≥ 5 5岁、创伤严重程度等级评分 (ISS)≥ 2 4分是 ARD的高危因素。结论 多发创伤后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测治疗 ,以减少 ARD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创伤 多器官功能不全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急诊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对多发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救治效果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吴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45-48,53,共5页
目的分析急诊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在多发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多发创伤合并MO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救治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传统救治模式)... 目的分析急诊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在多发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多发创伤合并MO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救治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传统救治模式)和研究组(n=50,急诊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抢救反应时间、受伤至入院时间、院内急诊处理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简明损伤定级法-损伤严重程度(AIS-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对急救处理的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急诊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应用在多发创伤合并MODS患者救治中,能够实现损伤的早期控制,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家属对急救处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创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诊中心远程指导型急救模式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在多发创伤并发休克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雷李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65-1266,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多发创伤合并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多发创伤合并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静滴,q8h,连续5d。观察两组平均在ICU的观察时间、死亡率、多...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多发创伤合并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多发创伤合并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静滴,q8h,连续5d。观察两组平均在ICU的观察时间、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细胞因子(IL-1、IL-6、TNF-α)在治疗后第1,3,5天的血中的含量。结果:两组对比在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乌司他丁治疗当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所测血TNF-a、IL-1、IL-6值基本持平(P>0.05),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所测IL-1、IL-6、TNF-a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治疗创伤合并休克,维护多个脏器功能,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多发创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伤害控制骨科学及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晓斌 孙天胜 +1 位作者 任大江 马舟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3-605,共3页
伤害控制骨科学(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指运用与于伤害控制外科学(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相同的原则来指导治疗伴有骨折的严重多发创伤患者。伤害控制一词最早源于美国海军,而伤害控制外科学的概念是指外科对... 伤害控制骨科学(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指运用与于伤害控制外科学(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相同的原则来指导治疗伴有骨折的严重多发创伤患者。伤害控制一词最早源于美国海军,而伤害控制外科学的概念是指外科对于多发创伤进行分阶段救治,早期主要进行挽救生命性治疗而不是确定性的损伤修复,以提高临床结果。之后这一概念逐步发展到骨科、胸外科、脑外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控制 骨科学 ORTHOPAEDICS SURGERY 指导治疗 多发创伤 外科学 创伤患者
原文传递
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在矿区多发性创伤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玉俊 《全科护理》 2009年第19期1713-1714,共2页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在矿区多发性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矿区多发性创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在手、前臂、肘窝及内踝处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选用右侧颈外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输液...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在矿区多发性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矿区多发性创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在手、前臂、肘窝及内踝处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选用右侧颈外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单通道1h液体补充量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0.0%;观察组穿刺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单通道颈外静脉1h液体补充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于矿区多发性创伤急救能尽快进入有效循环,为抢救赢得时间,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创伤 颈外静脉 静脉留置针 急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