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疫语言服务团”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宇明 赵世举 赫琳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3期23-30,共8页
新冠疫情暴发,中国语言学人自发组建“战疫语言服务团”,开发了《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和《疫情防控“简明汉语”》系列产品,为抗疫提供了切实的应急语言服务。此次语言服务是我国第一次大范围、大规模、有组织、内... 新冠疫情暴发,中国语言学人自发组建“战疫语言服务团”,开发了《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和《疫情防控“简明汉语”》系列产品,为抗疫提供了切实的应急语言服务。此次语言服务是我国第一次大范围、大规模、有组织、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应急语言服务,在国家发展、学科建设甚至世界应急语言服务历史上都有其重要地位。中国语言学人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储备、我国语言领域的顶层设计和语言研究转向、语言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语言服务实践的影响促成了“战疫语言服务团”的兴起。建议重视应急语言服务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成立“中国应急语言服务团”;着眼应急语言服务全局,进行前瞻性顶层设计;加强问题驱动的语言研究,重视各种语言资源的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疫语言服务团 语言应急 方言 外语 简明汉语
下载PDF
从“外语通”到“外国通”——关于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战略转型的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肖华锋 卢婷 《当代外语研究》 2019年第5期26-31,共6页
强调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型工具型"外语通"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国外语教育的目标定位,客观来讲,我国的外语教育虽有"费时低效"的问题,但这种人才培养定位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外语人才,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 强调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型工具型"外语通"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国外语教育的目标定位,客观来讲,我国的外语教育虽有"费时低效"的问题,但这种人才培养定位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外语人才,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外语通"人才培养的定位已经不适应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我国外语人才培养应该实行从"外语通"到"外国通"的战略转型,以助力于国别与区域的研究和国家进一步开放的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外语 外国 战略转型
原文传递
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外语通识课程体系建设 被引量:8
3
作者 黄辉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4-111,共8页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通识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外语课程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国内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及通识教育的目标内涵及指标体系尚未形成系统描述,大学外语课程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目标的达成度较低。基于国内外文献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通识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外语课程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国内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及通识教育的目标内涵及指标体系尚未形成系统描述,大学外语课程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目标的达成度较低。基于国内外文献研究,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与通识教育目标的内涵及指标体系进行了界定。同时,比较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目标的异同,并以此为参照,分析了国内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对双重目标的支撑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基于目标导向理念和系统理论,探讨了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外语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原则及体系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人才 识教育 外语识课程 体系建设
下载PDF
应急语言服务领域的语言资源建设与应用——以《疫情防控外语通》研发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晓海 田列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0年第4期17-25,共9页
文章重点介绍了在应急语言服务领域开展语言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一个具体案例,即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综合语言学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融媒体技术,紧急研发《疫情防控外语通》,助力疫情防控。
关键词 语言资源 《疫情防控外语 应急语言服务
下载PDF
第二外语通识课课程定位及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金秀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88-189,共2页
第二外语通识课程既是一门实用性的工具课程,更是一门外语修养类课程。教育者应根据该课程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对之进行准确定位,并利用语言迁移理论,提升学习效果;弱化语言技能训练,拓宽人文内涵;利用多媒体资源,建立自主学习平台... 第二外语通识课程既是一门实用性的工具课程,更是一门外语修养类课程。教育者应根据该课程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对之进行准确定位,并利用语言迁移理论,提升学习效果;弱化语言技能训练,拓宽人文内涵;利用多媒体资源,建立自主学习平台;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外语识课 课程定位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大学外语选修课教师反思——以“基础法语入门”课程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景娜娜 《求知导刊》 2015年第1期132-133,共2页
面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措施之一就是开设大学外语通识选修课。笔者基于自己讲授选修课经历,以"基础法语入门"课程的开设为例,指出作为外语通识选修课开设主体,教师应该明确课程开设的预期效果,把握一定教... 面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措施之一就是开设大学外语通识选修课。笔者基于自己讲授选修课经历,以"基础法语入门"课程的开设为例,指出作为外语通识选修课开设主体,教师应该明确课程开设的预期效果,把握一定教学原则,从而实现大学外语选修课效果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识选修课 “基础法语入门” 教学预期 教学原则
下载PDF
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中医药院校外语通识课程建设研究
7
作者 张李赢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年第5期13-16,共4页
拥有国际视野的中医药人才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应加强具有医药特色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为培养国际化视野人才服务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大学外语通识教育的... 拥有国际视野的中医药人才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应加强具有医药特色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为培养国际化视野人才服务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大学外语通识教育的理念及跨文化意识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将两种理念运用到了作者所开设的外语通识课程中,使教学内容和方法均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识课程 跨文化意识 中医药国际化人才
原文传递
外语通识课的多媒体网络生态环境构建
8
作者 米涛 陈娜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3年第10期152-152,148,共2页
本文在阐述多媒体使用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外语学习生态环境的构建问题,认为要构建和谐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积极组织和协调各方因素,促进良性互动,并注意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组织方式,才能有效保证课堂... 本文在阐述多媒体使用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外语学习生态环境的构建问题,认为要构建和谐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积极组织和协调各方因素,促进良性互动,并注意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组织方式,才能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识课 多媒体 网络生态 环境构建
下载PDF
良师益友 步步高外语通9288S、9288T
9
作者 don 《个人电脑》 2006年第8期172-173,共2页
关键词 步步高外语9288S 电教产品 品牌定位 用户服务 家庭影音 电子产品 信息库 使用者
下载PDF
外语非通用语人才跨国培养模式改革探析——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锡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9-111,共3页
现行的外语非通用语人才跨国培养模式存在着刚性过强、学生话语权缺失等不足;应以高等教育新价值观为指导,更新教师教育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话语权,设计更为柔性的培养模式、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制度,以促进外语非通用语专业学生更... 现行的外语非通用语人才跨国培养模式存在着刚性过强、学生话语权缺失等不足;应以高等教育新价值观为指导,更新教师教育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话语权,设计更为柔性的培养模式、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制度,以促进外语非通用语专业学生更具个性、更有创造力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新价值观 外语用语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下载PDF
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跨国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锡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81,共4页
外语非通用语种专业本科人才实施跨国培养有利有弊,需扬长避短,特别需要注意在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生源质量、国内专业基础教育质量、国外专业课程教育质量和委托培养合同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对这些环节的监控与管理。
关键词 外语用语本科人才 跨国培养 质量管理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外语类人文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例谈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文娇 《文教资料》 2019年第32期236-238,共3页
外语类人文通识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思辨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具体实践,将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互补。本文以"韩国文化概况"课... 外语类人文通识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思辨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具体实践,将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互补。本文以"韩国文化概况"课程为例,讨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这一课程中的运用,探讨高职院校外语类人文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类人文识课程 混合式教学 教学模式 “互联网+”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加强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以安徽省高校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永怀 《天津电大学报》 2020年第2期69-72,共4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语言服务成为跨国别和区域沟通的重要引擎。安徽要充分激活高等外语教育资源优势,采取有力举措,提高外语非通用语教育水平,增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全省的经济、文化又好又快发展。外语非通用语教...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语言服务成为跨国别和区域沟通的重要引擎。安徽要充分激活高等外语教育资源优势,采取有力举措,提高外语非通用语教育水平,增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全省的经济、文化又好又快发展。外语非通用语教育存在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应科学规划布局,倾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对接就业创新培养模式,采取多元合作方式,垒筑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市场平台,做好引培师资工作,以提高外语非通用语教育水平,增强支撑“一带一路”发展的人才培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安徽省 外语用语
下载PDF
新时代外语非通用语教育改革问题与对策——以哈尔滨师范大学波兰语专业改革为例
14
作者 于大春 《文教资料》 2018年第27期99-101,共3页
目前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2011年开始的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标志的本科阶段教育改革改变了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改变了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的定位及人才培养目... 目前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2011年开始的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标志的本科阶段教育改革改变了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改变了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的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面对新变化,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及时做出了调整并付诸实践,而实践遭遇的困难和问题值得我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策略或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用语 教育改革 困难和问题 策略或办法
下载PDF
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研究——基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出去”战略视角
15
作者 张永怀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06-108,112,共4页
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对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使其不得不承担起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文章从新时代党对文教事业的新要求入手,分析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 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对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使其不得不承担起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文章从新时代党对文教事业的新要求入手,分析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剖析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探索可行性应对策略,以供学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化"走出去"战略 外语用语人才培养
下载PDF
外语类人文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以南通大学为例
16
作者 黄刚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467-468,共2页
新时期我国要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离不开外语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大力加强。本文结合南通大学的校本实践,展望未来地方高校外语类人文通识课程体系培育整合、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改革 识教育 大学英语 外语类人文识课程 大学
原文传递
PENMAN可以进行外语学习
17
《电子与电脑》 2001年第12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外语MP3 PENMAN 外语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