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与物为春”看庄子的心物观
1
作者
王佳玮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4期77-79,共3页
《庄子·德充符》里说“才全而德不形者”能达到“与物为春”的适悦状态,“与物为春”谓心神在接触外物的时候处于一种春和之气的状态之中,这是心对物的审美观照所产生的境界。在庄子哲学中,物是道所周流的具体对象,物包括自然界和...
《庄子·德充符》里说“才全而德不形者”能达到“与物为春”的适悦状态,“与物为春”谓心神在接触外物的时候处于一种春和之气的状态之中,这是心对物的审美观照所产生的境界。在庄子哲学中,物是道所周流的具体对象,物包括自然界和人事界,包括一切人、事、物;心可分为与物相斗的世俗利害之心和理想状态下的出世之心,心的本性是虚、静、止,要处理世俗之心与物的关系,让心回归本性,而与物处在“春”的状态下,可以采取“外化而内不化”的策略。如此,心与物便可“各得其所”,庄子的心物观对如今深受利欲和情欲困扰的人们来说,不失为一种可以令我们达到“悬解”之境的人生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与物为春
外化
而
内
不
化
心物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析庄子清廉思想中外化而内不化之内涵
被引量:
1
2
作者
崔景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74-79,共6页
《庄子》哲学常提醒人们应从“化者”(物)的境界转化到“不化者”(道)的高层次,由“内化而外不化”的一般民众转承为“外化而内不化”的智慧者;在提升个我的同时,要顺应自然,即以此成物,这是圣人化世之功,这样就构成了人与宇宙和谐圆满...
《庄子》哲学常提醒人们应从“化者”(物)的境界转化到“不化者”(道)的高层次,由“内化而外不化”的一般民众转承为“外化而内不化”的智慧者;在提升个我的同时,要顺应自然,即以此成物,这是圣人化世之功,这样就构成了人与宇宙和谐圆满的境地,也是庄子哲学的终极思考。在庄子看来,人应该秉持内心不随意盲从世俗,但对于外在的大千世界,则应顺势而积极为之。人的内不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内不化,外化就成了盲从世俗;而离开了外化,内不化就成了片面自喻。化而生于外的行为并不是摈弃内在心里的坚持和底线原则,而应该以内心的正能量原则作为坚守底线的把控钥匙,故人的外化较容易,而内不化才是不易恪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清廉思想
外化
而
内
不
化
内
涵
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美学思想在西方画家身上的体现——“外化与内化”的处世态度
3
作者
何淑芳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期48-49,共2页
庄子被称为世界三大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东方人,而且对西方人也有影响.尤其是他的外化内不化的处世态度在几位画家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外化
内
化
外化
而
内
不
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庄子“外化而内不化”的处事原则
4
作者
胡安良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41-145,共5页
《庄子》一书以古朴恢宏、神奇玄妙的独特魅力,历经数千年的传承而流传不朽,不仅蕴涵着深邃奇妙的哲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而且关注社会人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处事智慧。其中,"外化而内不化"是精华所在,只有做到"外化&qu...
《庄子》一书以古朴恢宏、神奇玄妙的独特魅力,历经数千年的传承而流传不朽,不仅蕴涵着深邃奇妙的哲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而且关注社会人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处事智慧。其中,"外化而内不化"是精华所在,只有做到"外化"而"内不化",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人世中真正地实现"逍遥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外化
而
内
不
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处世哲学——外化而内不化”
5
作者
马静
《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10X期275-275,共1页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关键词
唯物论
处世
外化
而
内
不
化
古今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与物为春”看庄子的心物观
1
作者
王佳玮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4期77-79,共3页
文摘
《庄子·德充符》里说“才全而德不形者”能达到“与物为春”的适悦状态,“与物为春”谓心神在接触外物的时候处于一种春和之气的状态之中,这是心对物的审美观照所产生的境界。在庄子哲学中,物是道所周流的具体对象,物包括自然界和人事界,包括一切人、事、物;心可分为与物相斗的世俗利害之心和理想状态下的出世之心,心的本性是虚、静、止,要处理世俗之心与物的关系,让心回归本性,而与物处在“春”的状态下,可以采取“外化而内不化”的策略。如此,心与物便可“各得其所”,庄子的心物观对如今深受利欲和情欲困扰的人们来说,不失为一种可以令我们达到“悬解”之境的人生智慧。
关键词
庄子
与物为春
外化
而
内
不
化
心物观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析庄子清廉思想中外化而内不化之内涵
被引量:
1
2
作者
崔景明
机构
安徽新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74-79,共6页
基金
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教研项目“高校形势课中立德树人任务及实现路径研究”(2020jyxm0808)
安徽省教育工委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形势与政策”(sztsjh-2020-3-70)。
文摘
《庄子》哲学常提醒人们应从“化者”(物)的境界转化到“不化者”(道)的高层次,由“内化而外不化”的一般民众转承为“外化而内不化”的智慧者;在提升个我的同时,要顺应自然,即以此成物,这是圣人化世之功,这样就构成了人与宇宙和谐圆满的境地,也是庄子哲学的终极思考。在庄子看来,人应该秉持内心不随意盲从世俗,但对于外在的大千世界,则应顺势而积极为之。人的内不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内不化,外化就成了盲从世俗;而离开了外化,内不化就成了片面自喻。化而生于外的行为并不是摈弃内在心里的坚持和底线原则,而应该以内心的正能量原则作为坚守底线的把控钥匙,故人的外化较容易,而内不化才是不易恪守的。
关键词
庄子
清廉思想
外化
而
内
不
化
内
涵
意义
Keywords
Zhuang Zi
clean and honest thought
externalization and non-internalization
connotation
significance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美学思想在西方画家身上的体现——“外化与内化”的处世态度
3
作者
何淑芳
机构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期48-49,共2页
文摘
庄子被称为世界三大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东方人,而且对西方人也有影响.尤其是他的外化内不化的处世态度在几位画家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外化
内
化
外化
而
内
不
化
分类号
J20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庄子“外化而内不化”的处事原则
4
作者
胡安良
机构
青海民族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41-145,共5页
文摘
《庄子》一书以古朴恢宏、神奇玄妙的独特魅力,历经数千年的传承而流传不朽,不仅蕴涵着深邃奇妙的哲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而且关注社会人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处事智慧。其中,"外化而内不化"是精华所在,只有做到"外化"而"内不化",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人世中真正地实现"逍遥游"。
关键词
庄子
外化
而
内
不
化
Keywords
Zhuangzi
not change your inner world but the way of dealing with the business
分类号
B223.5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处世哲学——外化而内不化”
5
作者
马静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出处
《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10X期275-275,共1页
文摘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关键词
唯物论
处世
外化
而
内
不
化
古今意义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与物为春”看庄子的心物观
王佳玮
《今古文创》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探析庄子清廉思想中外化而内不化之内涵
崔景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庄子美学思想在西方画家身上的体现——“外化与内化”的处世态度
何淑芳
《文教资料》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简论庄子“外化而内不化”的处事原则
胡安良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处世哲学——外化而内不化”
马静
《中外企业家》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