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中国古代复生小说的演变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刚
-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12,共4页
-
文摘
魏晋时期复生小说重在记录复生的事件,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南北朝时期开始转向宣扬佛教;唐复生小说将宣佛深化到对佛教的因果报应、灵魂轮转等教义的宣扬上,宋代复生小说在内容上基本上沿袭唐代;明清时期,复生小说超越了宣佛的狭隘目的,"复生"转化成为小说叙事的结构。复生小说使古代小说拓展了叙事时空,形成回环式的结构特点,并使小说表现出珍视生命、追求至善的情怀。
-
关键词
复生小说
宣佛
演变
时空
-
Keywords
resurrection novels
dissemination of Buddhism
evolution
space and time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佛教世俗化在 《夷坚志》 复生小说中的体现
- 2
-
-
作者
桂姗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4期112-114,共3页
-
文摘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本土的鬼魂说与外来的佛教中转世观念结合,对复生小说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佛教在唐代发展到高峰,但佛教教义艰深生涩,仅在上层阶级和贵族中流传,直到宋代慧能创立新禅宗,用简易通俗的话语解释佛教教义,使得佛教在下层民众中流传开来。《夷坚志》是南宋著名的志怪小说集,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内容题材也是多样。其中有关“复生”的题材也是反复出现,同样出现在“复生”小说中的还有佛教的典籍与义理。可以说佛教世俗化离不开“复生”小说的发展。
-
关键词
复生小说
佛教
世俗化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先秦两汉“复生”小说的文化蕴涵及影响
- 3
-
-
作者
裴登峰
-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9,16,共6页
-
文摘
本文依据先秦两汉文献和民间流传的"复生"材料,分析了此类小说的特点,并从历史文化视野角度,阐述其思想史意义,既在"游心寓目"的好奇心、娱乐性,也反映着鬼神怪异、是非善恶观念,折射出动乱社会现实带给民众的心理阴影,体现着热爱现实,惧怕死亡的情感倾向、民族心理,以及尊重与珍惜生存的"重生"、"恋生"的生命意识。其文学史意义,既在对后代如志怪小说、传奇、戏曲等艺术形式产生了较大影响,还在肉体复生故事等多种文学因素影响基础上,衍生了"化鸳鸯"、"化蝶"、"化鹤"、"离魂"、"望夫石"之类"复生"模式。剖析了此类现象形成的深层民族心理机制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关键词
先秦
两汉
秦汉简
"复生"小说
-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