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被引量:40
1
作者 谷晔红 黄醒华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05-507,共3页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阴阴念珠 危险因素 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36
2
作者 马啸 蔡慧华 +4 位作者 何彦 郑慧敏 康玲 周宏伟 刘木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菌群的动态变迁。方法不同时间点采集RVVC患者(6例)以及正常对照女性(5例)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 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 目的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菌群的动态变迁。方法不同时间点采集RVVC患者(6例)以及正常对照女性(5例)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 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等步骤,然后通过BIPES、TSC、GAST等程序,分析比较两组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结构以及菌群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主,其中惰性乳杆菌和卷曲乳杆菌比例相当,同时存在少量加德纳菌属、普氏菌属和其它菌属;或者以加德纳菌属、普氏菌属、奇异菌属、纤毛菌属等为主要菌属;而RVVC患者阴道菌群丰富度明显降低,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属,卷曲乳杆菌含量明显减少。正常对照女性阴道菌群随月经周期的变化出现波动,其中在月经期的波动最为明显,其优势菌属在月经周期中呈现相互交替或保持绝对优势的变化模式;而RVVC患者阴道菌群的波动性减弱,不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且在疾病发作期和间歇期的菌群结构相似。结论 RVVC患者阴道菌群结构不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在疾病发作期和间歇期相似。诱导卷曲乳杆菌产生或抑制惰性乳杆菌定植,从而恢复阴道菌群比例,可能可以治愈RV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动态分析 BIPES 16S r RNA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真菌学与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祝建军 叶金艳 +1 位作者 杜玉海 卢红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7-289,共3页
目的了解引起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10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诊断为RVVC的病例阴道分泌物标本,接种予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采用Rosco纸片扩... 目的了解引起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10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诊断为RVVC的病例阴道分泌物标本,接种予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9例RVVC病例中分离出假丝酵母菌属178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22株(68.5%)、光滑假丝酵母菌49株(27.5%);12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性最高的是两性霉素B(100.0%)、克霉唑(100.0%)、制霉菌素(99.2%)、酮康唑(99.2%),最低的是咪康唑(36.9%);56株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性最高的是制霉菌素(100.0%)、两性霉素B(98.2%)、益康唑(96.4%),最低的是特比萘芬(0)、氟康唑(60.7%)。结论RVVC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明显上升,在治疗RVVC时必须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在无药敏结果时可选用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白色酵母菌 抗真药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范爱萍 王辰 薛凤霞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77,共4页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比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少见,但因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对妇女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多数患者复发机制不明、...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比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少见,但因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对妇女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多数患者复发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成熟治疗方案,其反复发作是治疗的难点。因此对RVVC的发病特点和诊治进展进行综述,对于深入了解RVVC的发病机制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机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克霉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辉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克霉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妇科于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两组:单一克霉唑组和乳酸菌阴道胶囊与...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克霉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妇科于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两组:单一克霉唑组和乳酸菌阴道胶囊与克霉唑联合组,每组各有51例患者,单一克霉唑组仅予以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而乳酸菌阴道胶囊与克霉唑联合组同时予以克霉唑及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好转率、临床治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乳酸菌阴道胶囊与克霉唑联合组的症状好转率、临床治愈率高于单一克霉唑组,其疾病复发率低于单一克霉唑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克霉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优于单一克霉唑组,并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即用药安全性相当,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胶囊 克霉唑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菌群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朝晖 王晓莉 廖秦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30-732,共3页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致病菌群情况,探讨对RVVC的治疗。方法:对108例RVVC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有效的半年巩固治疗,治疗第3月结...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致病菌群情况,探讨对RVVC的治疗。方法:对108例RVVC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有效的半年巩固治疗,治疗第3月结束、治疗第6月结束时进行假丝酵母菌涂片检查。结果:RVVC患者中81例(75.0%)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9例(17.6%)为光滑假丝酵母菌,4例(3.7%)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例(1.9%)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例(1.9%)为克柔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在108例RVVC患者中80.6%、66.7%、65.74%、57.4%、8.3%、6.5%分别对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敏感;7.4%的假丝酵母菌对所有列出的药物均已耐药。治疗3个月、6个月结束时症状体征评分都比初诊时有明显好转(P<0.0001)。治疗3个月结束时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为76.2%(80/105),治疗6个月结束时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为64.8%(68/105)。结论:①非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比例在RVVC患者中增高,可以占到25.00%,而其中17.6%的RVVC是由于光滑假丝酵母菌造成的。②在治疗RVVC时,要根据假丝酵母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以及以往患者的用药经验及发作特点选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治疗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0
7
作者 胡红珍 魏春霞 +1 位作者 李丽萍 罗丽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相关高危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妇科门诊就诊240例女性患者行问卷调查,釆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问卷调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经期使用卫生... 目的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相关高危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妇科门诊就诊240例女性患者行问卷调查,釆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问卷调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经期使用卫生护垫、穿棉质内裤、常冲洗阴道、安全套避孕及喜好辛辣饮食对RVVC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是否肥胖、穿紧身裤、内裤更换频次、口服避孕药、性生活频次对RVVC的发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经期使用卫生护垫、常冲洗阴道对RVVC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RVVC发生的危险因素。穿纯棉内裤、安全套避孕及喜好辛辣饮食对RVVC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经期使用卫生护垫及经常冲洗阴道的妇女易患RVVC,RVVC的发生与个人生活习惯、性生活、避孕方式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高危因素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克霉唑阴道片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8
作者 严晨蕴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年第3期61-62,共2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性反应,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国外资料显示约70%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VVC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真菌学证实的症状称为复发。若1年内发作4次或...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性反应,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国外资料显示约70%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VVC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真菌学证实的症状称为复发。若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VVC患者治疗后约5%复发,大部分机制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克霉唑阴 临床观察 治疗 氟康唑 阴阴念珠 学检查 临床症状
原文传递
乳酸杆菌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芳 杨振宇 曾涛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6-648,共3页
关键词 乳酸杆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原文传递
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藤片联合乳杆菌活菌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5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戈静 叶珂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藤片联合乳杆菌活菌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7例)予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藤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对照1组(50例)仅予盐酸特比萘芬阴道... 目的观察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藤片联合乳杆菌活菌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7例)予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藤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对照1组(50例)仅予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藤片治疗,对照2组(57例)仅予硝酸咪康唑阴道胶囊治疗。3组患者均随访1年。结果 1年后,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有效率分别为89.47%,80.00%,73.68%,复发率分别为10.00%,25.64%和26.19%,3组的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藤片联合乳杆菌活菌治疗RVVC的疗效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盐酸特比萘芬阴泡藤片 乳杆胶囊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辰 王颖梅 薛凤霞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7-491,共5页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因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做好RVVC预防,应寻找并纠正高危因素,鉴别感染的真菌菌种,认识混合感染。此外,研发抗真菌疫苗有望成为预防RVVC的新方...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因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做好RVVC预防,应寻找并纠正高危因素,鉴别感染的真菌菌种,认识混合感染。此外,研发抗真菌疫苗有望成为预防RVVC的新方法。RVVC治疗主要根据药敏试验采用敏感抗真菌药进行强化+巩固治疗,微生态调节剂、中成药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未来有待开发新型抗真菌制剂并验证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医病机特点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玲 罗颂平 +1 位作者 许丽绵 谢雪雁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共2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女性生殖道炎症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5%的妇女可反复发作。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是指妇女患VVC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正虚湿伏 健脾运湿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邓敏端 黄英源 黎庆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689-2691,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RVVC组(41例)、VVC组(38例)、对照组(38例)。留取阴道灌洗液...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RVVC组(41例)、VVC组(38例)、对照组(38例)。留取阴道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其IFN-γ及IL-4浓度。结果:①阴道灌洗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VVC组明显高于V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灌洗液中IL-4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与VV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与复发有关。检测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可以反映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状况,可作为对RVVC治疗监测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细胞免疫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氟康唑、三维制霉素栓及乳酸菌阴道胶囊序贯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郑利 周玲 魏红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8期2723-2724,共2页
目的探讨氟康唑、三维制霉素栓和乳酸菌阴道胶囊序贯应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治疗效果。方法RVVC患者107例,其中对照组51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氟康唑和三维制霉素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后续用乳酸菌阴... 目的探讨氟康唑、三维制霉素栓和乳酸菌阴道胶囊序贯应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治疗效果。方法RVVC患者107例,其中对照组51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氟康唑和三维制霉素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后续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完成1个疗程后的有效率及完成治疗2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98.0%,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2例复发,复发率3.6%;对照组9例复发,复发率17.6%,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三维制霉素栓及乳酸菌阴道胶囊序贯治疗RVVC能够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三维制霉素栓 乳酸胶囊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中医证候与体质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妮妮 郑燕飞 魏爱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9-831,共3页
目的:为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中医体质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对98例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和阴道分泌物检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中医证候及体质情况。结果:主证以湿热下注证为最多(占42.86%),其次... 目的:为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中医体质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对98例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和阴道分泌物检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中医证候及体质情况。结果:主证以湿热下注证为最多(占42.86%),其次为脾虚、肾阳虚型;兼夹证中以兼夹肝郁证者最多,复合证以肝经湿热和脾虚肝郁证为主。在体质分布中,偏颇体质以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较多见。结论:RVVC的证与体质具有相关性,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RVVC的体质特征影响证候类型,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分别与肝郁兼夹证、肾阳虚证、湿热下注证具有趋同性。一定条件下,证候与体质状态并不一致,除湿热体质外,气郁质也是湿热下注证常见的发病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中医体质 中医证候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感染因素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群锋 黄余良 刘珏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4083-4084,共2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感染因素及药敏结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分析125例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并分离假丝酵母菌予以药敏分析。结果: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前次阴道炎治疗顺从性、性伴侣个数、性... 目的: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感染因素及药敏结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分析125例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并分离假丝酵母菌予以药敏分析。结果: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前次阴道炎治疗顺从性、性伴侣个数、性生活频率、阴道灌洗和非月经期使用护垫;158株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117株(74.05%),热带假丝酵母菌30株(18.99%),光滑假丝酵母菌6株(3.8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株(1.90%)和克柔假丝酵母菌2株(1.26%);RVVC菌株对两性霉素和氟胞嘧啶的敏感性较高,而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较高。结论:针对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选择药敏试验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可有效防治RV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感染因素 药敏分析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真菌培养及药敏情况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恩华 刘朝晖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中,白假丝酵母菌与光滑假丝酵母菌在体外对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五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对2006-2012年1458...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中,白假丝酵母菌与光滑假丝酵母菌在体外对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五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对2006-2012年1458例RVVC的假丝酵母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比较白假丝酵母菌与光滑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RVVC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2.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6.3%,白假丝酵母菌(99.1%)和光滑假丝酵母菌(99.6%)对制霉菌素的敏感率均很高;光滑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50.2%)和氟康唑(74.3%)的耐药率均高于白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2.4%)和氟康唑(13.2%)的耐药率;白假丝酵母菌对咪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性和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光滑假丝酵母菌对咪康唑的敏感性较高(58.7%),对伊曲康唑的耐药性较高(62.7%)。结论 RVVC中非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高于VVC,光滑假丝酵母菌与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的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敏情况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酵母菌 光滑酵母菌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危险因素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段渭云 王冬梅 史志艳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3475-3478,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危险因素和相应治疗措施,为临床诊断治疗RVV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30例RVVC患者为RVVC组,以同期收治的248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为VVC组,... 目的调查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危险因素和相应治疗措施,为临床诊断治疗RVV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30例RVVC患者为RVVC组,以同期收治的248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为VVC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VVC发病的相关因素,并比较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四种RVVC常规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及药敏性。结果与VVC组相比,RVVC组有更高的比例有未控制的糖尿病、阴道病史、流产史、抗生素应用频次高、口服避孕药、应用免疫抑制剂、偏好紧身化纤内裤、长期使用护垫和宫内节育器,且有阴道反复冲洗及长期焦虑抑郁(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未控制的糖尿病、阴道病史、流产史、和抗生素应用频次高、口服避孕药、免疫抑制剂应用、紧身化纤内裤、护垫长期使用和宫内节育器是RVV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以两性霉素B最优,且与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性霉素B的药敏性最高,且与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VC的易感因素复杂多样,包括疾病史、用药史和不良行为习惯等。RVVC的临床治疗药物应用方案并不一致,但临床医师应重视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针对RVVC发病危险因素对症治疗,从而提高RVVC的治愈率,减少RVVC的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危险因素 治疗方案 药敏性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分型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英源 邓敏端 +2 位作者 赖艳榕 李雅文 陈粮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9-651,共3页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RVVC发生的真菌学原因。方法:应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和API Candida、API20CAUX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SCO Neo-Sensitab纸片扩散...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RVVC发生的真菌学原因。方法:应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和API Candida、API20CAUX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SCO 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65株假丝酵母菌,其中RVVC组32株、VVC组33株。RVVC组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25%(8/32),VVC组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8.2%(6/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04)。体外药敏试验: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达98.5%,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为6.2%,其他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克霉唑76.9%、伊曲康唑71.4%、氟康唑33.8%、咪康唑32.3%。RVVC组对咪康唑及特比萘芬的敏感性高于VV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咪康唑:46.9%、18.2%,P=0.013;特比萘芬:12.5%、0%,P=0.019)。RVVC组的敏感药物种数比VVC组要多[分别为(3.3±1.5)种和(2.3±0.8)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RVVC的主要菌种。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在唑类药物中,克霉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性较高,而氟康唑和咪康唑则较低。RVVC分离菌株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酵母菌 抗真 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药物敏感性与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赛男 祁文瑾 +1 位作者 黄蓉 何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0-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的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敏感性与耐药基因MDR1、CDR1、CDR2和PDR1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菌株取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的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敏感性与耐药基因MDR1、CDR1、CDR2和PDR1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菌株取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经菌种鉴定取白假丝酵母菌213株(RVVC 76株,VVC 137株)后做体外药敏试验;荧光定量PCR对已确定敏感、中敏或耐药的菌株进行耐药基因表达检测。结果:PDR1基因仅在部分菌株中有表达,RVVC组的PDR1基因表达率明显低于VVC组(P<0.05);两性霉素B的VVC-耐药组高于VVC-中敏组(P<0.05),伊曲康唑的RVVC-耐药组高于VVC-敏感组、VVC-耐药组和RVVC-敏感组(P<0.05),即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VVC菌株、对伊曲康唑耐药的RVVC菌株PDR1表达均升高;CDR1、CDR2、MDR1在所有白假丝酵母菌中均有表达,仅CDR1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咪康唑VVC-中敏+耐药组高于VVC-敏感组(P<0.05),氟康唑VVC-中敏组表达高于VVC-敏感组和VVC-耐药组(P<0.05),即对咪康唑耐药的VVC菌株表达高于其敏感菌株,对氟康唑中敏菌株表达高于其敏感和耐药组。结论:RVVC的治疗可优选制霉菌素。致RVVC菌株对伊曲康唑明显耐药,且与PDR1基因高表达有关。致VVC菌株对咪康唑、氟康唑产生耐药可能与CDR1高表达有关。PDR1和CDR1可能同时参与RVVC的耐药机制,而与CDR2和MDR1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酵母菌 酵母菌 药敏试验 药物 耐药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