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壳聚糖-胶原蛋白冻干海绵敷料结构、性能的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允权 何泉景 +5 位作者 陈金志 石贤爱 郭养浩 陈晓东 江琼 陈昭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7-521,共5页
壳聚糖-胶原复合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和促进表皮细胞生长等特性,可作为深二度烧伤敷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得的海绵敷料的外观、内部结构、吸水率、舒适性等性能取决于制备条件,其中预冻步骤最为关键。本工作探讨了-70℃、... 壳聚糖-胶原复合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和促进表皮细胞生长等特性,可作为深二度烧伤敷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得的海绵敷料的外观、内部结构、吸水率、舒适性等性能取决于制备条件,其中预冻步骤最为关键。本工作探讨了-70℃、-40℃、-20℃的三种预冻条件对冻干产品外观和内部结构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物料浓度(2.0~3.5%)和不同壳聚糖/胶原蛋白比例(2/1、1/1、1/2)时海绵敷料性能,实验表明,-40℃预冻30min,物料浓度2.5%,壳聚糖/胶原蛋白比例2/1,所制得的海绵敷料外观工整,内部孔结构均匀,且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吸水性和舒适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壳聚糖-胶原蛋白冻干海绵由于氢键交联作用,使冻干产品不同于原材料壳聚糖或胶原蛋白,冻干产品具有更牢固的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敷料 壳聚糖-胶原 冷冻干燥 预冻
下载PDF
负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胶原复合物修复大鼠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旭 邬波 +4 位作者 薛冰 柳椰 朱大木 孙竹清 刘素媛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6期530-534,共5页
背景: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表明将种子细胞复合于支架材料进行骨缺损的修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仍需探索有效的生长因子以促进修复过程。目的:探讨负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 背景: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表明将种子细胞复合于支架材料进行骨缺损的修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仍需探索有效的生长因子以促进修复过程。目的:探讨负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胶原复合物对大鼠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后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鉴定其成骨能力;IGF-1过表达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筛选稳转细胞系,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鉴定稳转细胞系中IGF-1的表达。扩培细胞,并与壳聚糖-胶原进行复合培养。同时建立大鼠骨缺损模型,造模成功后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实验组植入负载IGF-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支架,支架修复组植入未经细胞复合的支架,干细胞复合支架修复组植入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缺损处未植入任何物质。术后分别通过X射线和组织学切片观察比较各组大鼠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显示细胞CD44阳性率为98.19%,CD45阳性率为3.65%,CD90阳性率为97.62%。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浓度升高至(11.57±0.48)U/L,显著高于未经成骨诱导的细胞(5.55±0.63)U/L(P<0.05)。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IGF-1稳定转染的细胞中IGF-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X射线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空白组骨缺损不能自行修复,壳聚糖-胶原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植入大鼠后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与其他组相比负载IGF-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胶原复合物组的成骨及修复效果均较为明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将IGF-1负载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骨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壳聚糖-胶原 骨缺损
下载PDF
壳聚糖-胶原海绵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叶春婷 邹海燕 +2 位作者 彭燕豪 刘向荣 陈志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9-260,共2页
以壳聚糖、胶原为主要原料 ,研制一种新型的创伤敷料 ,并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首先制备高纯度的胶原蛋白溶液 ,使之与壳聚糖溶液键合 ,冷冻干燥成为海绵体。然后进行毒理学检测 ,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 以壳聚糖、胶原为主要原料 ,研制一种新型的创伤敷料 ,并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首先制备高纯度的胶原蛋白溶液 ,使之与壳聚糖溶液键合 ,冷冻干燥成为海绵体。然后进行毒理学检测 ,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 ;并在骨科的开放性创面上进行了临床试验。壳聚糖 -胶原海绵的毒理学试验均呈阴性 ,在临床上有促进创面愈合 ,阻止渗液溢出的功效。因此 ,所研制的壳聚糖—胶原海绵无毒副作用 ,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胶原海绵 创伤敷料 胶原 毒理学
下载PDF
壳聚糖-胶原凝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于洪宇 马春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4581-4584,共4页
背景:大块软骨损伤目前临床上尚无方法治疗,干细胞技术出现后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持。采用新型的支架材料"壳聚糖-胶原蛋白"结合干细胞诱导分化移植给动物模型是一种较新的尝试。目的:观察壳聚糖-胶原凝胶复合骨髓间... 背景:大块软骨损伤目前临床上尚无方法治疗,干细胞技术出现后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持。采用新型的支架材料"壳聚糖-胶原蛋白"结合干细胞诱导分化移植给动物模型是一种较新的尝试。目的:观察壳聚糖-胶原凝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方法:体外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软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P2代细胞进行成软骨诱导。同时制备"壳聚糖-胶原蛋白"支架和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缺损用含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壳聚糖-胶原凝胶填充,另一条关节用没有细胞的支架或不做处理。其中12个关节作为实验组(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架),8个关节作为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8个关节作为单纯支架组(未植入细胞)。造模后于2,4,8,16周进行组织学评分并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染色。结果与结论:造模后16周移植的细胞一致分化为软骨细胞,大部分软骨缺损区被新生软骨修复,组织学评分实验组关节修复良好。提示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物可以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胶原凝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缺损 组织学变化
下载PDF
兔角膜基质细胞在壳聚糖胶原共混膜体外培养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丁勇 徐锦堂 +2 位作者 陈建苏 吴春云 陈瑞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作为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先同时消化角膜上皮及内皮层 ,然后刮去上皮、内皮、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 ,将剩余的基质层剪碎消化 ,接种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上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目的 探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作为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先同时消化角膜上皮及内皮层 ,然后刮去上皮、内皮、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 ,将剩余的基质层剪碎消化 ,接种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上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别。结果 角膜基质细胞应用消化培养法 4h后部分基质细胞与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有贴壁现象出现 ,细胞呈梭形。培养 2 4h后 ,基质细胞呈纺锤形且透明 ,此后细胞分裂增殖越来越多并向周围延伸 ,培养第 6天细胞已经达到完全融合状态 ,呈梭形 ,排列比较整齐。在 6d左右达到 10 0 %融合状态 ,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Vim染色、胞浆染色阳性。结论 传代的细胞具有角膜基质细胞的生物特性 ,壳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胶原共混膜 兔角膜基质细胞 体外培养 载体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胶原支架复合体构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 被引量:8
6
作者 初殿伟 王玮 +4 位作者 陈立军 王文良 张华亮 杨亮 李建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8248-8252,共5页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的核心是利用少量的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在一定环境下附着在三维多孔支架上,再将细胞/支架复合体移植到体内形成新的组织。目的:拟构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胶原支架复合体,探讨该支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的核心是利用少量的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在一定环境下附着在三维多孔支架上,再将细胞/支架复合体移植到体内形成新的组织。目的:拟构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胶原支架复合体,探讨该支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支架学体外观察,于2008-03/2009-02在武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完成。材料:日本大耳白兔6只用于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医用壳聚糖粉末为山东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Ⅰ型胶原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取3%的壳聚糖和2%的胶原混合的醋酸溶液,倒入72孔板内,-20℃预冷冻10h,冻干机冷冻抽干24h制作成壳聚糖-胶原支架。取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109L-1密度接种于支架内,构建细胞/支架复合体。主要观察指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液体置换法测定支架的理化性质,观察三维培养后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壳聚糖-胶原支架孔径为160~380μm,平均为270μm,孔相通性好,支架孔隙率为(86.00±5.12)%。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数据表明复合支架组成物有典型的壳聚糖、胶原峰,未发现有聚乙二醇峰。细胞/支架共培养24,48,72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渗入支架多孔结构内,并黏附在支架上成簇生长,部分细胞已与支架融合。结论:壳聚糖-胶原支架基本符合软骨组织工程支架要求,能够作为种子细胞的承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胶原支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冻干法 软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仿生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检测 被引量:9
7
作者 林建华 赖建明 +2 位作者 林文平 吴朝阳 许胜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制备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collagen-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actic acid,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检测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按8%质... 目的制备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collagen-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actic acid,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检测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按8%质量浓度加入PLA和等量nHAC溶解,制备nHAC-PLA;用2%醋酸溶液配制浓度为2%的CS纯溶液及1%的Col纯溶液,以质量比(M/M)20∶1混合,倒入含nHAC-PLA的模具中,冷冻干燥成形制备Col-CS/nHAC-PLA仿生支架。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热源实验、溶血实验、体外细胞毒实验、骨植入实验,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无急性全身毒性;皮内刺激实验示原发刺激指数为0分,为极轻微刺激;热原实验示3只实验动物体温升高均<0.6℃,体温升高总和<1.3℃,符合规定标准;溶血实验示平均溶血率为1.38%,符合≤5%标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示材料浸提液不影响兔BMSCs增殖,毒性分级为Ⅰ级。骨植入实验显示支架材料与周边组织相容性好。结论 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骨软骨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仿生支架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壳聚糖-胶原膜引导种植体颊侧骨缺损再生的实验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晓静 王新木 +3 位作者 苗滪汶 杨国利 高波 董研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4-209,共6页
目的 研究用壳聚糖-胶原膜(chitosan-collagen membrane,CCM)引导种植体颊侧裂隙状缺损骨修复的效果.方法 壳聚糖与胶原以质量比40∶1和20∶1混合,经冻干得到CCM-1和CCM-2.比格犬10只,拔除下颌右侧4颗前磨牙和第一磨牙.4个月后,每只... 目的 研究用壳聚糖-胶原膜(chitosan-collagen membrane,CCM)引导种植体颊侧裂隙状缺损骨修复的效果.方法 壳聚糖与胶原以质量比40∶1和20∶1混合,经冻干得到CCM-1和CCM-2.比格犬10只,拔除下颌右侧4颗前磨牙和第一磨牙.4个月后,每只犬下颌骨右侧各植入4枚种植体,并在其颊侧制备裂隙状骨缺损,4个骨缺损处根据覆盖膜的种类及方式的不同,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4组:CCM-1组、CCM-2组、BG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犬,各组观察样本量均为10个.术后4、8、12周各处死3、3、4只实验犬,取含种植体的标本,行组织学观察和硬组织形态学测量分析.结果 各实验组骨缺损区内均可见新生骨形成,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多、成熟.8周时,CCM-1组、CCM-2组和BG组的新生骨高度[(1.10 ±0.11) ~ (1.48 ±0.07) mm]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74±0.12) mm](P<0.05).12周时,CCM-1组新生骨高度[(1.91±0.25)mm]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20±0.34) mm] (P <0.05).各组间骨-种植体接触率、新生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CM可促进种植体颊侧裂隙状缺损内的骨组织再生并与种植体表面结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再生 牙种植体 壳聚糖-胶原
原文传递
借助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朝阳 蔡青 +5 位作者 鲁强 姬曼 王元身 高尔静 刘玉军 李晓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3期182-183,共2页
目的研究人工神经 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 15mm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借助人工神经修复 1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15mm ,神经缺损 7只为对照组 ,术后 2个月、4个月行免疫组化、Osmium染色、Bodian染色、运动终板的特异染色、WGA... 目的研究人工神经 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 15mm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借助人工神经修复 1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15mm ,神经缺损 7只为对照组 ,术后 2个月、4个月行免疫组化、Osmium染色、Bodian染色、运动终板的特异染色、WGA HRP神经示踪及大体观察。结果术后 2个月再生神经修复了坐骨神经的缺损 ,实验动物未出现排斥反应及明显的炎症反应。结论人工神经导管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人工神经 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 神经再生 大鼠 坐骨神经
下载PDF
壳聚糖-胶原复合载体对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建军 马利林 +3 位作者 朱建伟 戴进 刘建明 王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胶原复合载体对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为构建组织工程胆管提供理论与实验准备。方法应用光镜技术及CCK-8试剂测定细胞活力来观察比较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裸细胞培养法、壳聚糖培养法、Ⅰ型胶原培养法及壳聚糖-胶原复... 目的探讨壳聚糖-胶原复合载体对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为构建组织工程胆管提供理论与实验准备。方法应用光镜技术及CCK-8试剂测定细胞活力来观察比较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裸细胞培养法、壳聚糖培养法、Ⅰ型胶原培养法及壳聚糖-胶原复合载体混合培养法的生长情况。结果壳聚糖-胶原复合载体组细胞生长旺盛,活力优于裸细胞组(P<0.05)、壳聚糖组(P<0.05)及Ⅰ型胶原组(P<0.05)。结论壳聚糖-胶原复合载体对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Ⅰ型胶原 壳聚糖-胶原复合载体 胆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壳聚糖-胶原角膜修复材料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2期8433-8437,共5页
背景:将胶原和壳聚糖按一定比例制成复合膜后,能够降低壳聚糖的正电荷,改善壳聚糖的吸附力,促进细胞的黏附生长、迁移和增殖,增强壳聚糖的生物学性能,成为十分优良的生物材料。目的:制备壳聚糖-胶原复合膜,观察其与角膜基质层的组织相... 背景:将胶原和壳聚糖按一定比例制成复合膜后,能够降低壳聚糖的正电荷,改善壳聚糖的吸附力,促进细胞的黏附生长、迁移和增殖,增强壳聚糖的生物学性能,成为十分优良的生物材料。目的:制备壳聚糖-胶原复合膜,观察其与角膜基质层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制作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将1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右眼角膜基质袋内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对照组右眼角膜基质袋内植入壳聚糖膜。移植后进行裂隙灯显微镜、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1)裂隙灯显微镜:移植后第8周,实验组膜片中央出现降解浸润,皱褶屈曲不明显;对照组膜片全部浸润,皱褶屈曲明显。(2)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移植后第6周,实验组的复合膜边界模糊,密度与正常角膜组织很接近,角膜形态恢复正常。(3)组织学观察:移植后第8周,实验组膜片表层少量降解,降解材料与角膜基质融合,膜片周围角膜基质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膜片表层降解程度大于实验组,降解物质与角膜基质交织融合,膜片周围角膜基质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表明壳聚糖-胶原复合膜具有可降解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胶原 角膜移植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角膜修复材料 壳聚糖-胶原复合膜 制备
下载PDF
以壳聚糖-胶原共混膜为三维支架同种异体工程化软骨的构建 被引量:6
12
作者 倪云峰 李小飞 +3 位作者 刘源 王新文 雷站军 卢强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25-12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胶原共混膜为三维支架材料的同种异体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能力。方法将分离、培养、扩传兔软骨细胞,接种在壳聚糖-胶原共混膜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共混膜上的生长情况。体外培养7d后,将细胞-材料复合物...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胶原共混膜为三维支架材料的同种异体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能力。方法将分离、培养、扩传兔软骨细胞,接种在壳聚糖-胶原共混膜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共混膜上的生长情况。体外培养7d后,将细胞-材料复合物种植在新西兰兔皮下,6周取材,对获得的同种异体工程化软骨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兔软骨细胞接种于壳聚糖-胶原共混膜上4h后有贴壁现象出现,细胞呈梭形。培养48h后,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越来越多并向周围延伸,培养第7天取材,HE染色示细胞生长良好,呈梭形。体内培养6周取材,HE染色、Masson染色为均一的成熟软骨组织,且共混膜已降解。结论以壳聚糖-胶原共混膜为支架材料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在有免疫力的动物体内可形成工程化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胶原共混膜 兔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淑野 查振刚 +6 位作者 王双利 刘宏伟 屠美 吴昊 刘宁 张利 黄春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165,共5页
背景:新型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在纳米水平上与细胞外基质结构相似,其是否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生长,并显示良好的相容性?目的:评价新型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设计:单一样本观察。... 背景:新型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在纳米水平上与细胞外基质结构相似,其是否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生长,并显示良好的相容性?目的:评价新型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7-03/2007-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1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SPF级,体质量200g,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粤)2003-0002)。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由理工学院生物材料研究室提供。方法:①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②聚电解质共凝聚技术制作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③取生长良好的P3代,与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体外联合诱导培养,以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材料为对照,通过细胞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及周期、扫描电镜观察综合评价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进行流式细胞表面抗原标志鉴定。②纳米材料及细胞复合2,4,8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③细胞对材料黏附率的测定。④细胞与材料复合5d检测细胞周期及活力。结果:①细胞表面抗原标志检测结果:CD29表达为90.86%,CD106表达为73.38%,CD44表达为82.61%,CD34表达为0.76%,CD45表达为0.60%。②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扫描电镜可见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为多孔的三维立体结构,材料内部形成大小不一的大孔和互连的小孔,彼此相互交通。应用质量法测得的孔隙率为85%~90%,孔径为50~300μm,平均150μm。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到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后2d,细胞呈球形散在分布;4d后细胞呈梭形,延展爬行且有伪足与材料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新型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胶原蛋白与壳聚糖可吸收缝合线成型的有限元分析与精确纺丝工艺参数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隋修武 王硕 +1 位作者 李瑶 李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了解决胶原蛋白与壳聚糖材料的可吸收缝合线的湿法纺丝工艺中线径和强度不均匀的难题,进行了该种材料成型的数值仿真与纺丝成型机的控制系统设计.数值仿真采用Gambit与Fluent软件,对该混合液的射流喷嘴流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从理论上... 为了解决胶原蛋白与壳聚糖材料的可吸收缝合线的湿法纺丝工艺中线径和强度不均匀的难题,进行了该种材料成型的数值仿真与纺丝成型机的控制系统设计.数值仿真采用Gambit与Fluent软件,对该混合液的射流喷嘴流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通过控制喷丝张力来调节缝合线线径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在JK1601型立管式湿法纺丝机上研制了缠绕张力和线径两个关键参数的闭环控制系统,缠绕张力控制采用归一化PID控制算法实现;线径控制采用线阵CCD非接触式在线测量与改进的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算法相结合来实现.实验表明:改进后JK1601型纺丝机制作的缝合线样品符合美国药典第35版的要求,直径和抗张强度的不均匀性分别由原来的25.4%、33.2%降低到5.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胶原蛋白 可吸收缝合线 有限元分析 线阵CCD 广义预测控制算法
下载PDF
一种载有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胶原生物支架的制备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珊珊 张志升 尹路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9年第4期193-196,202,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壳聚糖-胶原-BMP2微球复合材料在制备时的规律特点,为今后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水包水法制备BMP-2微球;冷冻干燥法制备不同比例组合的BMP-2微球-壳聚糖/胶原复合支架;乙醇置换法检测复合支架孔隙率... 目的:探讨一种壳聚糖-胶原-BMP2微球复合材料在制备时的规律特点,为今后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水包水法制备BMP-2微球;冷冻干燥法制备不同比例组合的BMP-2微球-壳聚糖/胶原复合支架;乙醇置换法检测复合支架孔隙率;平衡溶胀试验测量吸水率;细胞培养后测量相关收缩率;取壳聚糖和胶原4/6、1/9比例的样本做扫描电镜观察和MTT实验。结果:各比例材料的孔隙率稳定;一定范围内吸水率随胶原比例增加而增加;收缩率随壳聚糖比例增加而减小;壳聚糖和胶原4/6时孔径均匀,促细胞增殖能力较强。结论:BMP-2微球复合壳聚糖-胶原支架中壳聚糖/胶原以比例4/6相复合时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壳聚糖-胶原支架 孔隙率 吸水率 细胞相关收缩率 MTT
下载PDF
携载人重组骨形态形成蛋白2及脂肪基质细胞的仿生骨膜构建及强化兔桡骨的再生能力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洪刚 刘静 +1 位作者 刘海峰 Yong Soon Chiong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8期9734-9738,共5页
目的:从仿生学角度出发,首次将脂肪基质细胞、人重组骨形态形成蛋白2、壳聚糖/胶原蛋白/β磷酸三钙膜材基质有机的结合,体外构建仿生骨膜,探讨仿生骨膜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可行性,分析其生物相容性及骨再生特点。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1... 目的:从仿生学角度出发,首次将脂肪基质细胞、人重组骨形态形成蛋白2、壳聚糖/胶原蛋白/β磷酸三钙膜材基质有机的结合,体外构建仿生骨膜,探讨仿生骨膜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可行性,分析其生物相容性及骨再生特点。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11分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完成。材料制备:成骨诱导化培养兔脂肪①基质细胞、制备释放人重组骨形态形成蛋白2的壳聚糖/胶原蛋白/β磷酸三钙膜材基质,联合生物凝胶+动态种植,三维方式构建仿生骨膜。②实验动物: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移植仿生骨膜组,移植诱导骨膜组,空白支架组。③实验方法:建立兔右侧桡骨10mm骨缺损模型,将制备的携载人重组骨形态形成蛋白2及脂肪基质细胞的仿生骨膜、携载人重组骨形态形成蛋白2的诱导骨膜、壳聚糖/胶原蛋白/β磷酸三钙膜材支架分别移植到各组骨缺损区域。④实验评估:术后第2,4,6,8,10,12周观察桡骨移植区域,了解新骨生长及重建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骨组织修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的表达。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骨矿物含量、骨密度值。术后第12周,生物力学测试检查骨结构强度力学指标和刚度指标。结果:72只新西兰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显示:仿生骨膜组第6周有大量新生骨痂,第12周呈现骨性连接;诱导骨膜组骨质仅部分连接;空白支架组部分骨痂呈向心性生长。②组织学观察情况:仿生骨膜组第6周存在膜内成骨为主的大量新骨,第12周,恢复正常骨结构;诱导骨膜组存在软骨内成骨为主的新骨,第12周,缺损基本修复;空白支架组部分板层骨形成;各组均未见炎性及免疫排斥反应。③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仿生骨膜组增生骨内膜、骨痂骨细胞、骨髓腔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显著;诱导骨膜组软骨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仿生骨膜 脂肪基质细胞 壳聚糖/胶原蛋A/β磷酸三钙膜材基质
下载PDF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促进自体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芳 杨关鑫 赵玉红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371-375,共5页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诱导扩增与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复合支架材料(nano chitosan sodium collagen scaffold,NCSCS)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分离纯化Wistar大鼠BMSCs,诱导BM-SCs向成骨...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诱导扩增与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复合支架材料(nano chitosan sodium collagen scaffold,NCSCS)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分离纯化Wistar大鼠BMSCs,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转化,经碱性磷酸酶、茜素红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将BMSCs复合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复合支架材料(nano chitosan sodium collagen scaffold,NCSCS)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制作Wistar大鼠胫骨骨缺损模型,缺损处NCSCS-BMSCs复合物移植后观察骨缺损修复成骨情况。结果扫描电镜下BMSCs细胞在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上大面积生长。BMSCs复合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植入2周后,材料周围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并可见成骨细胞和少量新生的骨样基质,新生骨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植入6周后,可见到材料与新生骨之间相互混杂,中有纤维相间隔,和原有骨界面尚清晰可辨认,材料部分降解,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新生骨有统计学差异(P<0.05);植入12周后,材料几乎降解完全,和天然骨组织界面可见新骨形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新骨形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材料降解在各时间段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 BMSCs介导NCSCS修复骨缺损优于单纯的NCSCS修复骨缺损,尤以早期效果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复合支架 骨缺损 大鼠
下载PDF
一种壳聚糖/胶原支架复合TGF-β微球在制备上的研究
18
作者 石珊珊 张志升 尹路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对构建的壳聚糖-胶原-TGF-β微球复合材料完善相关性能检测,进一步探讨支架制备的方法特点。方法:制备TGF-β微球和载不同量TGF-β微球的复合壳聚糖-胶原支架;MicroBCA试剂盒检测TGF-β体外释放;取载有不同量TGF-β微球的壳聚糖-... 目的:对构建的壳聚糖-胶原-TGF-β微球复合材料完善相关性能检测,进一步探讨支架制备的方法特点。方法:制备TGF-β微球和载不同量TGF-β微球的复合壳聚糖-胶原支架;MicroBCA试剂盒检测TGF-β体外释放;取载有不同量TGF-β微球的壳聚糖-胶原支架分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孔径;乙醇置换实验测量孔隙率;平衡溶胀试验测量吸水率;MTT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载有微球最多的实验组C孔径、孔隙率和吸水率都比A\B组小,且细胞增殖能力最弱;而B组细胞增殖能力最强。结论:负载生长因子的微球的比例不一定与复合微球-壳聚糖-胶原支架细胞增殖能力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胶原支架 微球 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纳米仿生复合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19
作者 袁世民 刘宁 丘青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5384-5388,共5页
背景:纳米材料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骨,可以很好的模仿体内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有利于细胞黏附、生长。目的:评价新型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 背景:纳米材料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骨,可以很好的模仿体内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有利于细胞黏附、生长。目的:评价新型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聚电解质共凝聚技术制作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取生长良好的P3代,与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体外联合诱导培养,通过细胞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周期、细胞Ⅰ型胶原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综合评价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结果与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分离扩增,表达CD29、CD44和CD106,不表达CD34和CD45,细胞形态为长梭形,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平均孔径为150μm,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较好的黏附性。提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做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仿生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下载PDF
Bridging peripheral nerve defect with chitosan-collagen film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欣 劳杰 顾玉东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3年第3期131-134,共4页
Objective: To seek new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Methods: In rat model with sciatic nerve defect, chitosan collagen film was sutured into conduit to bridge 5 mm , 10 mm nerve defects. Rats t... Objective: To seek new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Methods: In rat model with sciatic nerve defect, chitosan collagen film was sutured into conduit to bridge 5 mm , 10 mm nerve defects. Rats that underwent end to end anastomosis were taken as controls. General observation,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histological study and imag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at 4, 8, 12 weeks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In 5 mm nerve defects, the quality of nerve regeneration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For 10 mm nerve defect, nerve regeneration was inf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hitosan collagen film obviously degraded at 12 weeks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s: Chitosan collagen film conduit can be used to bridge peripheral nerve de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pheral nerves Nerve regeneration Nerve conduit COLLAGEN CHITOSA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