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的权利经济转型——基于对欧洲公司可持续性尽责法的考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叶斌 杨昆灏 《欧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107,I0004,共33页
通过将人权和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嵌入公司治理和供应链管理,欧洲公司可持续性尽责法势必推动欧洲的权利经济转型——从公司社会责任到强制性公司尽责义务。人权和环境不仅是欧洲社会市场经济的保护对象,还将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 通过将人权和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嵌入公司治理和供应链管理,欧洲公司可持续性尽责法势必推动欧洲的权利经济转型——从公司社会责任到强制性公司尽责义务。人权和环境不仅是欧洲社会市场经济的保护对象,还将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权利经济的转型根植于欧洲价值观,将推动形成人权和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新落实方式和执行机制。作为欧洲权利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欧洲公司尽责法面临欧盟法的合法性关切,以及与欧盟法基本原则的不兼容风险,这将影响法律的实施效果。同时,欧洲公司尽责法将对第三国行为体施加域外效应,并在民事问责实践中进一步加剧司法管辖权积极冲突。对此,中国应以开放性态度继续参与国际工商业与人权立法,适时完善中国式的公司尽责法律体系,并补足应对外国法域外效应的法律工具箱。这将有助于中国积极应对欧洲公司尽责法潜在影响,并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经济 欧洲转型 工商业与人权 公司尽责义务 域外效应
原文传递
国际制裁会冲击农产品进口供给吗——“非故意后果”的再检验
2
作者 刘雪梅 董银果 《国际经贸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5,共17页
国际制裁作为一国外交政策有目标的强制性手段,是否会对农产品贸易这一非目标领域产生“非故意后果”的争论始终存在。在全球贸易政治化趋势下,科学评估国际制裁对农产品进口供给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研究发现:(1)国际制裁会... 国际制裁作为一国外交政策有目标的强制性手段,是否会对农产品贸易这一非目标领域产生“非故意后果”的争论始终存在。在全球贸易政治化趋势下,科学评估国际制裁对农产品进口供给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研究发现:(1)国际制裁会对农产品进口供给造成“非故意后果”,且这一“非故意后果”在时间序列上呈现持续减弱趋势,在空间上受俱乐部效应影响则被强化。(2)国际制裁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供给的“非故意后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不危及进口粮食安全;国际制裁的俱乐部效应显著抑制了中国农产品进口供给,但国际制裁对中国不存在域外效应。为此,中国应逐步降低对主要制裁国重要农产品的进口依存度,构建多层次友好型朋友圈以降低国际制裁对农产品进口供给的“非故意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制裁 农产品进口 粮食安全 俱乐部效应 域外效应
原文传递
绿色转型背景下欧盟法的域外效应——基于对CBAM和CSDDD提案的考察
3
作者 叶斌 杨昆灏 《欧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57,I0002,I0003,共26页
面对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近期欧盟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域外效应的单边立法,呈现出环境政策与经贸工具相结合、域内实施与域外效应相结合、自愿实施与强制义务相结合的多重趋势。欧盟法域外效应是欧盟应对域外环境和气候问题的... 面对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近期欧盟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域外效应的单边立法,呈现出环境政策与经贸工具相结合、域内实施与域外效应相结合、自愿实施与强制义务相结合的多重趋势。欧盟法域外效应是欧盟应对域外环境和气候问题的重要方式,在形成机制上具有直接规制对象、调整范围的域外延伸和域外治理目标三个层次。域外效应根植于欧盟对内政策和法律基础的对外维度和国际规则导向,基于域内行为体的法律实施,间接实现域外的治理目标,但实际效果仍取决于第三国的态度。具有域外效应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条例》和《公司可持续性尽责指令提案》等单边立法对当前中国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并为中欧加强绿色转型领域的多边与双边合作提供了可能性,但应对其负面效应保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法 绿色转型 域外效应 碳边境调节机制 公司尽责
原文传递
秦巴山区典型生态系统固碳服务域外效应及其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余玉洋 李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0,共8页
引入生态辐射力概念模拟区域固碳服务的域外效应,从受偿方和补偿方两个视角解析秦巴山区的横向生态补偿价值,促进秦巴山区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固碳服务总供给量大于总需求量,供需量分别为20.42×10^(7)t和68.77... 引入生态辐射力概念模拟区域固碳服务的域外效应,从受偿方和补偿方两个视角解析秦巴山区的横向生态补偿价值,促进秦巴山区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固碳服务总供给量大于总需求量,供需量分别为20.42×10^(7)t和68.77×10^(6)t,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性;固碳服务处于盈余状态,盈余量大约为82.34×10^(8)t,可为域外效应提供良好支撑;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支付总额为1.25×10^(8)元,补偿方资金分配密度为285.75元/km^(2),受偿方资金分配密度为585.22元/km^(2),并在市县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该研究是将生态辐射运用到生态补偿方面的一种尝试,可以使自然资源丰富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得以实现,为供给区的生态补偿提供相关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辐射力 域外效应 生态补偿 秦巴山区
下载PDF
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域外效应——兼议特色小镇“浙江模式”走出去的路径逻辑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杉 朱云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3-68,共6页
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当中起到了带头引领的作用,诸多省份都模仿“浙江模式”规划建设带有自身地域特色的特色小镇,而“浙江模式”走出去的内在逻辑尚不清晰。文章以浙江省特色小镇在域外省份产生的效应及模式... 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当中起到了带头引领的作用,诸多省份都模仿“浙江模式”规划建设带有自身地域特色的特色小镇,而“浙江模式”走出去的内在逻辑尚不清晰。文章以浙江省特色小镇在域外省份产生的效应及模式特征比对为切入点,分析特色小镇“浙江模式”走出去的路径逻辑,得出其在特色、空间、生态和政策4个方面都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工具可以归纳为特色的“筛子”、空间的“模子”、生态的“圈子”及政策的“尺子”四类,域外省份在借鉴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时应根据当地特色及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不可简单复制“浙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域外效应 路径逻辑 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