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儿园“城市足迹”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2
1
作者 姚群利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第5期155-155,158,共2页
"城市足迹"园本课程是基于远足活动基础上发展生成的园本课程,它以儿童的认知经验和体能发展为基础,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架构儿童可以进入现场的"城市地标"(即儿童远足要到达的地方)内容,通过每月一次"远足&qu... "城市足迹"园本课程是基于远足活动基础上发展生成的园本课程,它以儿童的认知经验和体能发展为基础,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架构儿童可以进入现场的"城市地标"(即儿童远足要到达的地方)内容,通过每月一次"远足"的方式,让儿童在亲自体验、亲身经历中获取相应的知识经验和社会经验,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萌发幼儿亲社会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足迹 园本课程 设计 实施
下载PDF
初中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式探索
2
作者 宣佳琪 《教育文汇》 2023年第6期39-41,共3页
跨学科主题教学在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同时打破学科壁垒,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综合人文类学科核心素养,探索一种可实施的核心素养下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式,分析该模式下的实施策略与评价机... 跨学科主题教学在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同时打破学科壁垒,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综合人文类学科核心素养,探索一种可实施的核心素养下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式,分析该模式下的实施策略与评价机制,以期丰富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跨学科 主题教学 城市足迹
原文传递
寻访历史足迹 启迪城市未来——城市足迹馆中的世博一课
3
作者 张元 《思想理论教育》 2010年第18期67-68,共2页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是初三学生,他们对东西方文化及其历史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初中学生对世博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如果自己参观场馆,往往是走马观花,看不明白。其实,世博会里有很多和初中历史学科相关的信息和资源,设计一...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是初三学生,他们对东西方文化及其历史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初中学生对世博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如果自己参观场馆,往往是走马观花,看不明白。其实,世博会里有很多和初中历史学科相关的信息和资源,设计一节在世博园内的教学课能更生动地将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足迹 中学 课外阅读 世博会
原文传递
城市碳排放核算的边界界定及其测度方法 被引量:103
4
作者 丛建辉 刘学敏 赵雪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6,共8页
从不同角度梳理、辨析了"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组织边界排放与行政地理疆界排放"和"范围1排放、范围2排放与范围3排放"等9种城市碳排放核算的边界界定方法,理清了各种界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讨论了间接... 从不同角度梳理、辨析了"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组织边界排放与行政地理疆界排放"和"范围1排放、范围2排放与范围3排放"等9种城市碳排放核算的边界界定方法,理清了各种界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讨论了间接排放在各种城市碳排放清单指南中的计入程度,发现各种清单指南都把范围2的排放核算在内,而纳入范围3的排放部门数量和纳入方式不尽一致。分析了生产视角核算与消费视角核算各自存在的优劣势,认为消费视角核算是未来城市碳排放核算方法发展的重要方向。介绍了范围1排放、范围2排放与范围3排放的测度方法,提出了应用各方法时须注意的问题。建议各类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组织应联合起来对范围3排放进行更明确的定义和分类,规范核算流程与测度方法,以完善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国际方法学。同时基于中国城市的特殊性,建议中国城市应根据核算目的需要灵活选择核算边界,加强城市之间的协调减排,对既有的一些政策措施进行重新评估与修订;国家在向城市分解减排指标时,要首先界定好核算边界,明确测度方法,并注重从行业监控角度控制航空与电力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碳排放核算 城市温室气体清单 边界界定 城市足迹
下载PDF
城市水足迹对比分析——以上海和重庆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邓晓军 韩龙飞 +2 位作者 杨明楠 于志慧 张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9-196,共8页
基于虚拟水和水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城市水足迹的概念,构建了城市水足迹的计算模型,并对上海和重庆1999~2008年的水足迹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两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近10a来上海和重庆的水足... 基于虚拟水和水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城市水足迹的概念,构建了城市水足迹的计算模型,并对上海和重庆1999~2008年的水足迹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两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近10a来上海和重庆的水足迹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且两者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重庆的水足迹结构变化不大,而上海的虚拟水净输入量所占比例快速增长;上海的水资源利用呈严重超载状态,重庆的水资源利用尚处于安全范围;上海的水资源自给能力较低,对外依赖的程度远高于重庆;重庆的水资源利用效益比上海低得多。最后,分别从消费者、生产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保障城市水资源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城市足迹 水资源利用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生态足迹、城市化与循环经济——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龙爱华 程国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7-96,共10页
生态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环境承载力是人类可安全施加给环境的最大“荷载”量,其关键问题是某一特定数量的人口需要多大面积的生产性土地来支撑.城市是人类消费物质、能源最强烈的节点和... 生态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环境承载力是人类可安全施加给环境的最大“荷载”量,其关键问题是某一特定数量的人口需要多大面积的生产性土地来支撑.城市是人类消费物质、能源最强烈的节点和全球生态系统压力最大的“生态黑洞”和“熵黑洞”,城市自身无法实现可持续,但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生态足迹概念模型从人类需求占用角度为评估人类对环境系统的承载压力及环境可持续状态提供了较好的测量方法.通过上海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计算及变化分析,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讨论了城市化及生态退化的关系,分析了生态足迹贸易对环境的作用,指出了城市对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地位.当前的城市化必须摒弃过度扩张的发展模式;杜绝奢侈消费,重新考虑现行经济增长政策的隐性成本;开展清洁生产,充分综合利用好现有资源,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及对其支撑区域的生态压力,建设生态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城市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贸易 城市 循环经济
下载PDF
人口与产业集聚视角下城市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林永钦 胡欣 毛燕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33,共7页
从城区人口集聚度和产业集聚度视角出发,构建城市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的面板数据模型,测算2000—2016年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碳足迹影响的弹性系数,并详细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碳足迹作用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城区人口集聚度、产业(工业... 从城区人口集聚度和产业集聚度视角出发,构建城市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的面板数据模型,测算2000—2016年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碳足迹影响的弹性系数,并详细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城市碳足迹作用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城区人口集聚度、产业(工业)集聚度对城市碳足迹的抑制作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人均GDP与城市碳足迹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当前仍处于促进作用阶段;能源强度对城市碳足迹的抑制作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市区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对城市碳足迹的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此外,根据固定效用估计结果,各城市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依据上述模型估计和分析结果,合理制定适应地区特色的碳减排政策,可以有效实现城市碳减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集聚度 产业集聚度 人口集聚度 城市足迹
下载PDF
从波士顿自由足迹看美国城市遗产保护的演进与经验 被引量:9
8
作者 刘炜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9,共6页
介绍波士顿自由足迹这一美国重要的城市遗产足迹,指出其囊括的波士顿中心区17处城市遗产,不仅在美国独立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其保护实践对于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通过对波士顿自由足迹保护的&q... 介绍波士顿自由足迹这一美国重要的城市遗产足迹,指出其囊括的波士顿中心区17处城市遗产,不仅在美国独立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其保护实践对于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通过对波士顿自由足迹保护的"建筑本体-历史环境-城市复兴-文化景观"4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回顾与分析,总结其经验,以展现美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士顿自由足迹 保护史 城市遗产足迹 文化景观 保护策略
原文传递
城市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昕亮 吉方 许彦红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3期55-60,共6页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测度指标.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型,城市生态足迹研究发展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城市生态足迹研究成果.
关键词 城市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资源消耗 消费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气溶胶光学厚度和不透水地表覆盖度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以关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秀 王旭红 +3 位作者 郑玉蓉 崔思颖 杨霞 蒋子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8965-8976,共12页
城市热岛效应(UHI)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城市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之一,城市热岛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对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城市热岛足迹(UHI FP)、局部G^(∗)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以及气溶胶定量归因分析法研究了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城市热岛效应(UHI)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城市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之一,城市热岛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对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城市热岛足迹(UHI FP)、局部G^(∗)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以及气溶胶定量归因分析法研究了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不透水地表覆盖度(ISP)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2018年间,关中地区西安及咸阳(西咸)城区的白天/夜晚城市热岛足迹均有显著增加,城市热岛效应逐年增强。西咸白天/夜晚城市热岛足迹范围比宝鸡市大,城市热岛现象更为明显。西咸城区夜晚热岛足迹范围内被地表温度(LST)高值所占据,夜晚城市热岛效应比白天更明显。宝鸡市虽然热岛足迹范围增减幅度不大,但足迹内白天/夜晚LST次热区面积逐渐增大,城市热岛效应日趋增强。西咸、宝鸡市城区的夜晚城市热岛强度(ΔT)与不透水地表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城乡气溶胶光学厚度之差(ΔAOD)呈明显负相关性。西咸城乡ΔAOD为负,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平均贡献度为(0.41±0.14)℃;宝鸡市城乡ΔAOD为正,其平均贡献度为(-0.26±0.25)℃。综上所述,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的扩张会使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剧,西咸与宝鸡市城区气溶胶浓度的增加会抑制城市热岛的形成,但综合其他因子的影响作用,西咸与宝鸡市城市热岛强度仍在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足迹 不透水地表 局部G^(∗)指数 Pearson相关系数 AOD归因分析
下载PDF
城市遗产足迹视角下的老城区人文游径构建方法
11
作者 夏雯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在城市遗产足迹视角下,提取空间价值性、整体关联性、动态适宜性等3大目标,以南昌老城区为例,层层递进,探讨老城区人文游径构建的方法。在凸显游径本体空间价值的目标下,运用史地学手段强化显性本体价值和挖掘隐性本体价值,梳理价值性... 在城市遗产足迹视角下,提取空间价值性、整体关联性、动态适宜性等3大目标,以南昌老城区为例,层层递进,探讨老城区人文游径构建的方法。在凸显游径本体空间价值的目标下,运用史地学手段强化显性本体价值和挖掘隐性本体价值,梳理价值性线性空间载体,通过历史溯源绘制线性人文历史框架底图;在强化周边簇群整体关联价值的目标下,依托线性人文历史框架底图关联周边的历史人文要素、自然景观要素和文商旅要素,构建人文自然资源簇群,强化以游径为骨架的点、线、面整体价值的提升;在提升游径动态适宜价值的目标下,构建导览系统、布置街道家具和设置服务驿站,以提高游径的文旅体验性和步行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游径 老城区 城市遗产足迹 空间价值性 整体关联性 动态适应性 南昌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双姝玛 黄庆旭 +1 位作者 何春阳 刘紫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8-189,共12页
全面准确地分析中国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是衡量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基于空间分辨率为12 m的2012年的全球城市足迹数据,分别在国家、经济区和城市群量化了中国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 m... 全面准确地分析中国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是衡量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基于空间分辨率为12 m的2012年的全球城市足迹数据,分别在国家、经济区和城市群量化了中国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 m分辨率的数据能更细致和准确地刻画中国建设用地的特征。2012年中国建设用地面积为1.73×105km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81%。从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来看,城市群尺度的建设用地破碎度最高,其建设用地平均斑块密度分别是国家和经济区平均水平的3.66倍和1.62倍。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和地形因素共同影响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今后,应针对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破碎问题,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措施,推动中国建设用地的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空间格局 全球城市足迹 多尺度分析 城市可持续性
原文传递
城市形状紧凑度是否影响经济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薇 杨飞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1-84,共14页
基于空间均衡的城市经济模型,本文考察了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的紧凑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工资水平,同时也可能导致房价上涨。这表明,更为紧凑的城市形状促进了经济发展并提高了要... 基于空间均衡的城市经济模型,本文考察了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的紧凑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工资水平,同时也可能导致房价上涨。这表明,更为紧凑的城市形状促进了经济发展并提高了要素的回报率。为了深入研究这一关系,本文还根据城市的初始条件、行政等级、人口变动趋势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了异质性和稳健性分析。本文进一步指出,提高城市的紧凑度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城市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足迹 城市空间形状 紧凑度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