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时国家之城的形象建构——老舍的重庆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永东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6,共9页
在老舍的重庆想象中,重庆作为民族国家的象征,拥有对北平性格进行评价的权力,北平故事被控制在国都重庆/民族国家的观念框架中,主要人物的城市去留策略,满足了老舍作为"北平之子"和"国家之子"的意愿。"下江人&... 在老舍的重庆想象中,重庆作为民族国家的象征,拥有对北平性格进行评价的权力,北平故事被控制在国都重庆/民族国家的观念框架中,主要人物的城市去留策略,满足了老舍作为"北平之子"和"国家之子"的意愿。"下江人"来到重庆,展开了人与城的对话。在对话中,身份迁移、季节转换、新旧冲突等题材被整合到重庆想象中。"下江人"既有的"身份"与重庆战时语境相龃龉,"身份"在国家意义的层面被重新建构。战都重庆拥有轰炸季与雾季两副城市面孔,面孔的转换嵌入叙事机制中,演绎了"下江人"的命运变奏和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分合。无论走向重庆还是离开重庆的叙事安排,老舍都是基于民族国家立场的考量,以此完成了对战时国家之城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战时国都 重庆 民族国家 城市想象 抗战
原文传递
城市与中国社会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映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0-76,共7页
城市化运动的展开,城市的发展,城市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系统中地位的迅速上升,是近三十年来中国演变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我们无法充分认识到"现代城市"之于中国所具有的意义,那我们就无法真正说明当今中国社会变... 城市化运动的展开,城市的发展,城市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系统中地位的迅速上升,是近三十年来中国演变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我们无法充分认识到"现代城市"之于中国所具有的意义,那我们就无法真正说明当今中国社会变动的逻辑。普遍存在于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城市想象,以及城市学研究中存在的学科间分异的现状,都不利于对中国城镇传统和现实中国城市社会的研究。现代城市不仅受到现代国家、市场以及社会的诸特性的影响,它自身的结构也构成了国家、市场、社会及其相互间关系变动的特殊驱动力和规定力量。从城市维度切入可以发现:国家对于当今社会的日常生活具有特殊的干预力。无论是城市社会研究还是以城市为重要维度的社会研究,都是从事中国社会研究的学者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想象 中国社会 现代城市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城市想象与文化建构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根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97,共7页
城市想象是新时期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表达的重要内容,也折射出城乡社会文化的变迁。80年代初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大多表现出乡土文化的坚守;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则表现出对城市物质财富和生活方式的向往;90年代中后期,城市基本上都... 城市想象是新时期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表达的重要内容,也折射出城乡社会文化的变迁。80年代初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大多表现出乡土文化的坚守;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则表现出对城市物质财富和生活方式的向往;90年代中后期,城市基本上都以一种先进、发达的姿态对乡村进行经济和文化的"扶贫";新世纪后主要是以城市的方式建构农村,并形成了城市和乡村互动的叙事模式。然而,新世纪以来很多农村题材电视剧对城市或城乡关系的叙事缺乏对乡村的真正了解,而是以城市的视角对乡村进行主观化的城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 电视剧 城市想象 文化建构 城乡关系
下载PDF
世纪的“野兽”——由邓一光兼及一种新城市文学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庆祥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0-145,共6页
城市写作是近年来热议的话题。什么是真正的城市写作?有没有一种新城市文学正在诞生?本文以当代作家邓一光的"深圳系列"短篇小说为范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通过其小说中的"野兽"形象来讨论城市文学自我想象的... 城市写作是近年来热议的话题。什么是真正的城市写作?有没有一种新城市文学正在诞生?本文以当代作家邓一光的"深圳系列"短篇小说为范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通过其小说中的"野兽"形象来讨论城市文学自我想象的方式;二是通过对深圳书写的辨析指出城市文学应该超越具体的城市想象而进入到人性的内部精神景深。最后,本文指出新的城市文学应该是在历史化的纵深景观中书写当代中国人的命运、挣扎和救赎,并拒绝一种以温暖、疗愈为美学旨趣的伪城市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学 邓一光 野兽 短篇小说 当代作家 自我想象 城市想象 人的命运
原文传递
传播与城市的想象--以燕子河镇儿童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胡翼青 何乔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0,共4页
通过对于安徽省金寨县燕子河镇的儿童的多种方式的测量,我们发现调查对象对于城市的硬件条件普遍抱有好感而对城市人的品行评价不高,这与他们对于农村硬件条件和农村人品行评价恰好相反。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人仍然坚定地要到城市里去发展... 通过对于安徽省金寨县燕子河镇的儿童的多种方式的测量,我们发现调查对象对于城市的硬件条件普遍抱有好感而对城市人的品行评价不高,这与他们对于农村硬件条件和农村人品行评价恰好相反。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人仍然坚定地要到城市里去发展,甚至去城市发展本身成为他们努力读书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尽管电视在塑造孩子对城市的想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仍然是在人际传播的传统观念的框架下发生的。为了改变目前的生活条件和人生命运,孩子们被教育到城市中去奋斗,并因而成为他们自我实现的成就动机。而电视对城市硬件的描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 留守儿童 城市想象 成就动机
下载PDF
城市景观与归乡游子:澳门回归以来在内地电影中的形象建构
6
作者 马浩艺 郝达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不仅仅是艺术表达的载体,也是城市形象呈现的窗口。城市形象是电影“城市性”属性的银幕表现,作为视觉文本的符码组合,蕴蓄着城市禀赋、城市精神、城市文化与城市想象。[1]城市形象在电影中的展现不仅反映...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不仅仅是艺术表达的载体,也是城市形象呈现的窗口。城市形象是电影“城市性”属性的银幕表现,作为视觉文本的符码组合,蕴蓄着城市禀赋、城市精神、城市文化与城市想象。[1]城市形象在电影中的展现不仅反映了城市的外在风貌,更传递出城市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电影对城市空间的银幕再现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视听延伸,也是文化象征结构的银幕显影。电影银幕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反向照进现实,影响着都市文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回归 象征结构 城市想象 城市形象 文化媒介 城市景观 视觉文本 艺术表达
下载PDF
杭州宋韵文化在社交媒体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7
作者 张璐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77,82,共8页
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本文以抖音上杭州宋韵文化视频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模态属性构建模型,对100个宋韵文化视频构建的评价性属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视频充分利用多模态言语和视觉符号资源,构建了杭州... 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本文以抖音上杭州宋韵文化视频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模态属性构建模型,对100个宋韵文化视频构建的评价性属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视频充分利用多模态言语和视觉符号资源,构建了杭州的基于历史文化之都和活力现代之城的城市想象。视频在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不仅加深了人与城市的互动,而且进一步挖掘了宋韵文化的符号价值,有助于杭州在符号经济的背景下,形成基于文化认同之上的城市品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韵文化 社交媒体 多模态 城市想象 品牌传播
下载PDF
白蛇传的城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源 孙正国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9,18,共5页
白蛇传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民间故事与传说只是关于乡土民间的叙说。本文从这个"美丽的误会"入手,以白蛇传为例,揭示古老传说与城市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白蛇传是一部关于城市的民间叙... 白蛇传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民间故事与传说只是关于乡土民间的叙说。本文从这个"美丽的误会"入手,以白蛇传为例,揭示古老传说与城市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白蛇传是一部关于城市的民间叙事作品,城市成为白蛇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不断地演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如一地承载着民众对于杭州这座城市的想象,这些对城市的想象和表达,同时也构成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 城市叙事 城市想象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回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空间秩序、生活经验与城市想象--评Madeleine Yue Dong, Republican Beijing : The City and Its Histories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悦晗 翟清菊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48,共6页
与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同步的是学界城市史研究的持续升温。由此导致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其一,在个案选择上日益摆脱集中于以上海为代表的口岸城市窠臼,深入近代中国内地城市。其二,在研究... 与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同步的是学界城市史研究的持续升温。由此导致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其一,在个案选择上日益摆脱集中于以上海为代表的口岸城市窠臼,深入近代中国内地城市。其二,在研究方法上发生了从传统政治史到社会史再到文化史的路径转移。其三,在研究时段上前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秩序 日常生活 城市想象 生活经验 The ITS 回收 当代中国
原文传递
双城模式的旧天津想象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永东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119,共7页
在旧天津的文学想象中,双城记既是故事与观念的构成方式,又是城市形象和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天津想象的双城模式主要包括华洋双城模式、津京双城模式和津沪双城模式。"两个天津"的空间分隔和文化冲突制约着天津想象的人物塑... 在旧天津的文学想象中,双城记既是故事与观念的构成方式,又是城市形象和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天津想象的双城模式主要包括华洋双城模式、津京双城模式和津沪双城模式。"两个天津"的空间分隔和文化冲突制约着天津想象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和文化旨趣。北京以颓败、失势的形象进入津京双城模式,受到天津的嘲弄与规训。摩登上海对天津具有震慑力,然而这种胁迫感最终被天津的市井智慧所消解。在双城模式的天津想象中,天津作家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时,显露出进退失据的犹疑,从中可以洞悉天津想象的心理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城市想象 双城记 上海 北京
原文传递
都市新女性“自我确定为主体”的乌托邦——论贾平凹《暂坐》的女性书写与城市想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磊光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5,共7页
贾平凹的《暂坐》贯穿了“新女性=现代都市”的想象图式,它以摆脱了家庭以及“不婚”的都市新女性“海若们”为描写对象,在客观上展现了她们试图通过创造出新的经济关系、人际关系来自我确定为主体的探索,但她们的一切努力其实受制于消... 贾平凹的《暂坐》贯穿了“新女性=现代都市”的想象图式,它以摆脱了家庭以及“不婚”的都市新女性“海若们”为描写对象,在客观上展现了她们试图通过创造出新的经济关系、人际关系来自我确定为主体的探索,但她们的一切努力其实受制于消费社会、男权社会,不具有革命性、解放性。从创作的根本追求上说,《暂坐》无意于追问新女性的出路问题,作家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的城市书写,新女性只不过是其文学想象的自然构成物和都市生活的表现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坐》 新女性 主体 城市想象
原文传递
从静止到逃离:经典科幻电影的城市想象与记忆投射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潇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67,共13页
保罗·维利里奥在关于城市研究的文章中,强调了城市逃离在21世纪变得普遍和迫切。城市逃离的渴望是城市发展到后全球化时期的必然结果。这一结果早在20世纪初的科幻电影里就显示出来,并与工业发展及现代性的历史相交叉。从1927年的... 保罗·维利里奥在关于城市研究的文章中,强调了城市逃离在21世纪变得普遍和迫切。城市逃离的渴望是城市发展到后全球化时期的必然结果。这一结果早在20世纪初的科幻电影里就显示出来,并与工业发展及现代性的历史相交叉。从1927年的《大都会》开始,城市就被设计成介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超级空间,且以理想化的过程图示暗示人类工业文明的创伤,并置换着人类对未来的怀旧。本文考察了百年科幻电影的城市想象和发展脉络,探索电影如何在空间乌托邦中构建一个时间(过程)乌托邦,及其对于未来空间的投射与记忆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与逃离 科幻电影 城市想象 记忆投射
原文传递
从游戏场看近代上海的全球想象 被引量:4
13
作者 季凌霄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29,214,共8页
在上海愈益成为异质性都市的背景下,游戏场紧紧抓住小市民阶层,使之成为主要受众,通过游戏场空间安排与媒介再现,将游戏场精心设计成一种适宜小家庭的、有益工作的、充满奇趣的都市娱乐文化,这与游戏场生意的盈利经济学契合。游戏场及... 在上海愈益成为异质性都市的背景下,游戏场紧紧抓住小市民阶层,使之成为主要受众,通过游戏场空间安排与媒介再现,将游戏场精心设计成一种适宜小家庭的、有益工作的、充满奇趣的都市娱乐文化,这与游戏场生意的盈利经济学契合。游戏场及其出版物将"世界"想象成新奇有趣的,由此悬置了现实的世界秩序。然而另一方面,作为嵌入到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当中的游戏场(民族娱乐业),又常常在实体空间与报端突出民族国家与民族工商业的利益,认为它们都面临来自世界的威胁。这两种全球想象图景折射出彼时上海迅速崛起为全国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与多元混杂的世界性都市的现实以及"中西"相遇所带来的世界主义文化与焦虑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场 大世界 全球想象 城市想象
原文传递
“重新入住城市”:劳伦斯·布伊尔环境批评中的城市想象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茂全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7-101,107,共6页
城市是人们栖居的重要空间场所。随着当代生态批评范式从"走向荒野"到"重新入住城市"的转变,城市想象已成为环境批评的重要维度之一。美国生态批评家劳伦斯·布伊尔反思了传统环境批评只关注"自然"... 城市是人们栖居的重要空间场所。随着当代生态批评范式从"走向荒野"到"重新入住城市"的转变,城市想象已成为环境批评的重要维度之一。美国生态批评家劳伦斯·布伊尔反思了传统环境批评只关注"自然"而不关注"环境"的局限,倡导一种"重新入住城市"的环境批评观念与现代生存理念。布伊尔环境批评中的城市想象理论为生态批评提供了新的理论话语,也为重估人与城的生态关联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布伊尔 环境批评 城市想象 “重新入住城市
下载PDF
媒介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想象——以地域达人微短剧为例
15
作者 钟昕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23期90-92,共3页
地域达人作为一类新兴的自媒体创作者,通常以一个城市或区域为主题进行微短剧创作。他们往往利用时空假定性构筑城市的整体想象,演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方言”与“拟人”是其重要的创作元素,共同使得微短剧中的城市想象变得细致而... 地域达人作为一类新兴的自媒体创作者,通常以一个城市或区域为主题进行微短剧创作。他们往往利用时空假定性构筑城市的整体想象,演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方言”与“拟人”是其重要的创作元素,共同使得微短剧中的城市想象变得细致而多元。作为社交媒体平台新的细分内容赛道,地域达人的微短剧以“城市细分—城市—城市外延”三级尺度构筑出细分区域及城市想象,意在打破千城一面的现象,推动区域及城市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达人 微短剧 媒介地理学 城市想象 城市拟人
下载PDF
农村居民的城市想象与身份认同:江苏证据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梦媛 郑欣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43-49,共7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对城市的了解愈发全面和深入。他们的生活、思想等各方面也受到城市的深刻影响,城市想象和自我身份认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江苏地区农村居民的实地考察,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对城市的了解愈发全面和深入。他们的生活、思想等各方面也受到城市的深刻影响,城市想象和自我身份认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江苏地区农村居民的实地考察,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了解城市的方式、对城市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农村居民的城市想象和身份认同虽然具备一些城市现代性的特征,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半现代性"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城市想象 城镇化
下载PDF
乡村里的都市——城乡互嵌的战时国都与文学书写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永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1,共6页
城市与乡村是两个世界,二者的区别是系统性的。不过,战时国都是个例外。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的战时国都身份来得仓促,城与人都没准备好。下江人的不断聚集和疏散,以及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和乡镇化,使得重庆成了一座散落的、流动的城市,... 城市与乡村是两个世界,二者的区别是系统性的。不过,战时国都是个例外。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的战时国都身份来得仓促,城与人都没准备好。下江人的不断聚集和疏散,以及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和乡镇化,使得重庆成了一座散落的、流动的城市,包含了城市重庆和乡村重庆两种样态,形成了“乡村里的都市”的文化奇观。在城市重庆和乡村重庆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互嵌入,下江人频繁穿越于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之间。城市重庆和乡村重庆的越界,造就了乡村里的都市社会,造成了城市知识分子的乡村化,城乡往返的体验影响了重庆叙事的空间构成和观念表达。对于不具有“进入都市的权利”的重庆乡民而言,他们在自己的家乡遭遇了下江人携带的现代文明,突然而至又迅速离场的现代生活使他们经受了身份的迷失和心理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战时国都 重庆 城市想象
下载PDF
科幻赋形的现实思辨:论新世纪科幻小说的未来城市书写
18
作者 潘如成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6-55,45,共11页
未来城市是科幻叙事的重要意象。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对未来城市发展进步或衰退毁灭迹象、流动与区隔并存的时空秩序、虚拟空间与实在世界的生存体验差异展开了细致的升维思考,背后隐含着作者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所涉人城关系、城市时空... 未来城市是科幻叙事的重要意象。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对未来城市发展进步或衰退毁灭迹象、流动与区隔并存的时空秩序、虚拟空间与实在世界的生存体验差异展开了细致的升维思考,背后隐含着作者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所涉人城关系、城市时空秩序所涉社会正义以及科技衍化下人居生存体验等问题具体而微的现实思辨。其中体现的发展观、时空观、科技观与时代语境高度同步,涵盖城市文明发展秩序何以为能以及城市生活应然和实然的设问与反思,回应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当下与未来,展现了新世纪科幻小说城市叙事的洞察力与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中国科幻小说 城市想象 现实思辨
下载PDF
战时国都重庆的文学想象:从“我城”到“他城”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永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1937年国民政府迁渝后,重庆想象进入国家象征符号的表意系统。战时重庆形象的变迁,是城之变与书写语境、评判立场之变相互作用的结果。全面抗战初期的重庆是众多青年争相奔赴的城市,神圣国都形象投射着民族国家抗战的激情。抗战后期,人... 1937年国民政府迁渝后,重庆想象进入国家象征符号的表意系统。战时重庆形象的变迁,是城之变与书写语境、评判立场之变相互作用的结果。全面抗战初期的重庆是众多青年争相奔赴的城市,神圣国都形象投射着民族国家抗战的激情。抗战后期,人与城的矛盾激化,重庆不再是“我们的城”,而是变成了“愁城”“恶城”。抗战结束之后,回望中所形成的重庆印象走向分化,城市的主体性质在革命话语中悄然转换。重庆形象从“我城”到“他城”再到“我城”或“他城”,不仅涉及城的问题,也涉及权力主体和意识形态的更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重庆 我城 他城 国都 城市想象
下载PDF
焦虑与迷茫: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兴文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52-60,共9页
以增长和速度为标志的城市化进程深刻影响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领域。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稳定的社会结构分化,底层社会群体面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犹疑、焦虑、失落、迷茫,甚至抵制心态,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心理,... 以增长和速度为标志的城市化进程深刻影响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领域。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稳定的社会结构分化,底层社会群体面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犹疑、焦虑、失落、迷茫,甚至抵制心态,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心理,也影响了当代作家的创作。贾平凹、莫言、苏童等在90年代初期对城市景观做出了近乎悲观的想象,开掘出城市之恶的书写主题;何顿、朱文、邱华栋等以看似放纵实则反抗的姿态,抵制城市的新旧秩序的规约;林白、陈染、卫慧、棉棉等在发现女性自身的同时远离城市正常的生存状态;谈歌、张平、李佩甫等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制度改革以及下岗工人的生活艰辛中发掘城市片面追求增长的病症;王安忆、程乃珊、陈丹燕等则以怀旧的笔触留下上海的百年记忆,并借以表达对现实的逃离。多向衍变的90年代城市书写,笼罩着焦虑与迷茫的色调,与90年代人们的社会心理形成“共振”。重估90年代小说的城市书写,对重构当代文学史和社会文明价值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想象 城市经验 女性写作 城市怀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