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流动人口通婚圈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段成荣 梁海艳 《南方人口》 CSSCI 2015年第3期13-23,共11页
本文利用2011年新生代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我国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地理通婚圈和等级通婚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地理通婚圈主要在省内同县市范围内,与以往的本乡范围为主相比,通婚圈有了明显的拓展。新生代与老一代相比,... 本文利用2011年新生代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我国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地理通婚圈和等级通婚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地理通婚圈主要在省内同县市范围内,与以往的本乡范围为主相比,通婚圈有了明显的拓展。新生代与老一代相比,也出现了明显的扩展趋势;流动后结婚比流动前较大。同化理论在流动人口通婚中难以得到圆满的解释,这个过程可能是代际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是短期几年就可以实现的。人口流动不仅对婚姻行为的发生起到延缓的作用,同时还会扩大夫妇年龄差。另外,人口流动对户口和教育同类匹配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导致这两方面的异质性婚姻在增多,等级通婚圈也在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新生代流动人口 地理通婚 等级通婚
下载PDF
流动人口族际通婚及其变迁趋势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海艳 《人口与社会》 2023年第1期59-72,共14页
随着人口迁移流动的纵深发展,族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我国各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大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族内通婚为主,以族际通婚作为补充。流动人口形成了以汉族流动人口为中... 随着人口迁移流动的纵深发展,族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我国各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大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族内通婚为主,以族际通婚作为补充。流动人口形成了以汉族流动人口为中心的族际通婚圈。人口迁移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跨民族通婚,流动后结婚的人口比流动前结婚的人口族际通婚比例更高,且大部分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趋势在增强。一方面,族际通婚促进各民族交流融合,优化了民族关系;另一方面,融洽的民族关系也会对族际通婚产生“回馈效应”,促使地理通婚圈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族际通婚 民族融合 地理通婚
下载PDF
地理通婚圈对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生育决策机制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梁海艳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7-117,100,共12页
利用"中国家庭生育决策机制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浙江、四川、山东、广东、辽宁、湖北6个省份已婚夫妇的地理通婚圈与代际支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地理通婚圈出现了明显的扩张趋势,大规模的农村人... 利用"中国家庭生育决策机制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浙江、四川、山东、广东、辽宁、湖北6个省份已婚夫妇的地理通婚圈与代际支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地理通婚圈出现了明显的扩张趋势,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迁移流动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推动地理通婚圈扩大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家庭的代际互动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平衡的偏向互动,但夫妻双方各自父母在这种倾斜性互动中具有明显的差异,丈夫父母比妻子父母的代际支持可能性较高。夫妻双方父母在其子女的经济支持、孩子照料方面受地理通婚圈的影响较为显著,但代际支持功能并非随着地理通婚圈的扩大而减弱,代际支持功能在现代婚姻家庭中依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通婚 行政距离 代际支持
下载PDF
区域流动与婚姻选择:地理通婚圈对流动青年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汪然 杨玲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流动青年的地理通婚圈特征及其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并从社会融入视角进行机制分析,可以为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世代的更替,流动青年的地理通婚圈呈扩大趋势,这对其生育... 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流动青年的地理通婚圈特征及其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并从社会融入视角进行机制分析,可以为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世代的更替,流动青年的地理通婚圈呈扩大趋势,这对其生育意愿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处理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和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地理通婚圈对“乡—城”流动青年、男性流动青年、Z世代流动青年生育意愿的影响更大。从影响机制来看,社会融入是地理通婚圈影响流动青年生育意愿的重要机制。其中,经济融入发挥遮掩效应,关系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发挥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通婚 流动青年 生育意愿 Z世代 社会融入
下载PDF
中国城市青年地理通婚圈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保定、黄石和西安四城市的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钟纯 梁海艳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74,共12页
本文利用《中国城市青年状况调查》数据,使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青年的地理通婚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迁移流动经历对城市未婚青年意愿通婚圈和初婚青年现实通婚圈的扩大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发现城... 本文利用《中国城市青年状况调查》数据,使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青年的地理通婚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迁移流动经历对城市未婚青年意愿通婚圈和初婚青年现实通婚圈的扩大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发现城市独生子女的通婚圈明显比非独生子女小,但地理通婚圈不会因兄弟姐妹数量的增加而扩大。据此提出"二孩生育"政策应该成为我国生育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青年 地理通婚 意愿通婚 现实通婚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流动人口通婚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睿臻 梁海艳 罗迈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7-53,40,共8页
本文使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新生代流动人口通婚圈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分析,并针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特点,对通婚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多项式logistic模型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流动范围、... 本文使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新生代流动人口通婚圈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分析,并针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特点,对通婚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多项式logistic模型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流动范围、年龄、性别、流入地与流出地类型以及在流入地居住时间等因素都会对新生代流动人口地理通婚圈产生显著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在不同群体特征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又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流动 新生代流动人口 地理通婚 空间可及性
下载PDF
人口迁移流动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基于中国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梁海艳 《人口与社会》 2020年第5期41-49,共9页
随着流动人口代际结构的更替转换,未婚流动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青年流动人口的择偶行为将会受到重要的影响。利用中国2010年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数据,分析人口迁移流动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流动经历的地理通婚圈存在显著的... 随着流动人口代际结构的更替转换,未婚流动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青年流动人口的择偶行为将会受到重要的影响。利用中国2010年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数据,分析人口迁移流动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流动经历的地理通婚圈存在显著的差异,人口迁移流动促进了地理通婚圈的扩展。人口迁移流动改变了人们的婚姻观念,进而影响地理通婚圈。通婚圈扩大是社会进步的结果,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人口数的不断下降,即便今后中国人口流迁速度趋于减缓,地理通婚圈并不会因此缩小,因为人们的择偶观念和社会开放程度已发生重要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迁移流动 地理通婚 妇女地位
下载PDF
农村地理通婚圈形成与变迁:——基于L氏家族五代人婚姻关系谱系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海艳 代燕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101,共13页
婚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现象,婚姻行为是透视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窗口。微观个体的婚姻态度、观念以及行为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宏观社会制度与结构的变化。通过对中国西部地区一个农民家族的婚姻谱系考察,... 婚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现象,婚姻行为是透视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窗口。微观个体的婚姻态度、观念以及行为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宏观社会制度与结构的变化。通过对中国西部地区一个农民家族的婚姻谱系考察,追踪调查该家族自清朝末期以来五代人地理通婚圈的形成和变迁。研究发现:地理通婚圈扩张趋势明显,一方面表现为平均通婚距离在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通婚圈地域结构向外延展的趋势。通婚圈地域结构具有“回流婚姻”的平衡性特征和“洪流婚姻”的地域集聚性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地理通婚圈的形成和变迁原因不同,第一代到第三代,地理通婚圈基本都在本县范围内。这一阶段主要受“婚姻关系网”和“日常社交网与劳作关系”的影响。第四代出现了跨市通婚和跨省通婚的异地通婚,这一阶段主要受人口迁移流动影响。如何解决异地通婚带来的婚姻家庭问题,不仅需要夫妻双方及其父母共同努力,也需要从社区层面构建一个包容性的新型婚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地理通婚 异地通婚 本地通婚
下载PDF
地理通婚圈变迁与跨省通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家庭生育决策机制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海艳 徐淑娴 《人口与社会》 2021年第5期13-25,共13页
利用“中国家庭生育决策机制调查”数据,对浙江、四川、山东、广东、辽宁、湖北6个省份已婚夫妇的地理通婚圈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地理通婚圈出现了明显的扩张趋势,广域的跨省通婚比例越来越高,狭域的村内通婚比例越... 利用“中国家庭生育决策机制调查”数据,对浙江、四川、山东、广东、辽宁、湖北6个省份已婚夫妇的地理通婚圈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地理通婚圈出现了明显的扩张趋势,广域的跨省通婚比例越来越高,狭域的村内通婚比例越来越低。“同县(区)不同村(街道)通婚”取代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同村(街道)通婚”优势地位,跨省和异地通婚将成为新的择偶趋势。初婚年代、城乡差异、省份地域差异以及就业性质对地理通婚圈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职业对跨省通婚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丈夫(男性)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妻子(女性)的影响并不明显。当前我国大规模的未婚青年人口流动,其择偶行为必将受到影响,跨省通婚越来越普遍。家庭层面应当提前做好准备,及时调适新的家庭关系,避免地理通婚圈扩展对家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通婚 跨省通婚 择偶趋势 家庭功能 情感支持
下载PDF
农村人口地理通婚圈的变动及成因——以2010年7省(区)调查为基础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磊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77,97,共8页
本文以2010年“中国城乡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变动分析”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79-2010年农村人口地理通婚圈的变动状况及成因。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地理通婚圈逐渐扩大,跨省婚姻明显增加;农村女性地理通婚圈明显大于... 本文以2010年“中国城乡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变动分析”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79-2010年农村人口地理通婚圈的变动状况及成因。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地理通婚圈逐渐扩大,跨省婚姻明显增加;农村女性地理通婚圈明显大于男性,农村女性地理通婚圈扩大的可能性明显高于男性;省内、跨省务工和受教育程度是导致农村人口地理通婚圈扩大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制度和婚姻家庭制度的变迁改变了农村人口婚姻行为的场域、惯习和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地理通婚 性别 外出务工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