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法的民主合法性与立法至上——中国立法批评 被引量:100
1
作者 陈端洪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9-69,共11页
前言 也许和从前相比较,中国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立法。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目睹立法如洪如潮,但是人们却并没有相应地增长对法律的信心和期望。
关键词 行政立法 民主合法性 合法性理论 立法至上 立法 中国立法 中国宪法 司法审查 地方立法 立法机关
原文传递
两种“法律监督”的概念分野与行政检察监督之归位 被引量:111
2
作者 秦前红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0-189,共20页
法律监督是维护法律完整统一正确实施的国家宪制职能,监督对象应从"法律实施"层面出发而不限于诉讼监督。核心价值不明、规范内涵有误、范畴存在偏差,是阻碍行政检察权能回归的理论困境。以活动"属性"为一级分类标... 法律监督是维护法律完整统一正确实施的国家宪制职能,监督对象应从"法律实施"层面出发而不限于诉讼监督。核心价值不明、规范内涵有误、范畴存在偏差,是阻碍行政检察权能回归的理论困境。以活动"属性"为一级分类标准,围绕"公共行政"展开的行政检察监督和围绕"司法裁判"展开的诉讼监督是构成狭义上法律监督的两个"周延且互斥"的一级下位概念。公权性、外部性、受控性和执行性是"公共行政"的四个关键要素。行政检察监督仍需基于一定限度,即遵循人大制度、程序性控制为主、限于公权领域外部行为、不直接涉及个人和公共法益减损。以"主体"为二级分类标准,行政检察监督是对"多方主体"实施公共行政的控制。行政执法、行政司法、一般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反腐败执法应接受行政检察监督,监察委调查活动虽有属性之争,但难逃法律监督序列,并涤除行政机关刑侦活动、监所活动和行政诉讼,最终在规制国家公权、构建检察权威和保障公民权利之间寻求价值平衡。行政检察监督的可能走向是发挥审查要求提请权协助合宪性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监督 行政检察监督 诉讼监督 公共行政 地方立法
下载PDF
地方立法发展的权限困境与出路试探 被引量:104
3
作者 向立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8,共11页
在我国"统一、分层次"的立法体制下,中央立法权限得到凸显,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法》等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有限的立法权。三十多年的地方立法实践表明,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活动长期面临一项困扰——地方立... 在我国"统一、分层次"的立法体制下,中央立法权限得到凸显,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法》等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有限的立法权。三十多年的地方立法实践表明,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活动长期面临一项困扰——地方立法权限较窄、边界不明。地方性法规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学界对立法质量的批评不绝于耳。最近《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已经过一审,恰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地方立法权限",然而《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暂未涉及相关内容;地方立法权限的清晰明确关乎地方立法事业未来的发展,涉及《立法法》在内的多部法律,需结合顶层设计作通盘考虑,从政策到方案也有待详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立法权限 困境 出路 法律修改建议
下载PDF
试论地方立法“抄袭” 被引量:90
4
作者 孙波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0,共8页
地方立法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存在对上位法、同位法和下位法的"抄袭"。"抄袭"降低了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和权威性,损害了法律体系的统一,阻碍了法律的发展。"抄袭"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立法人员观念上存在误区... 地方立法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存在对上位法、同位法和下位法的"抄袭"。"抄袭"降低了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和权威性,损害了法律体系的统一,阻碍了法律的发展。"抄袭"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立法人员观念上存在误区、中央与地方立法权的划分不清晰、地方立法的作用不大,等等。防范"抄袭",应正确认识地方立法的性质、作用和法律地位,提高立法人员素质,确立地方专属立法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抄袭”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立法标准法》
原文传递
论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现状及其走向 被引量:46
5
作者 皮纯协 刘飞宇 《法学杂志》 2002年第1期8-12,共5页
我国的行政公开制度建设从 8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了 ,其中最早推行的是全国农村基层组织的村务公开制度。随后 ,一些地市以及省级机关、国家职能部门相继进行了政务公开以及相关制度的研讨与试点 ,如地方立法听证会等。我国行政公开制... 我国的行政公开制度建设从 8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了 ,其中最早推行的是全国农村基层组织的村务公开制度。随后 ,一些地市以及省级机关、国家职能部门相继进行了政务公开以及相关制度的研讨与试点 ,如地方立法听证会等。我国行政公开制度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行政公开的主体以及内容范围狭窄 ,方式简单 ,对于不予公开的救济手段规定不足。为此必须完善行政公开的立法使之法制化 ,以及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制度内涵的研究和明确公开的方式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公开制度 村务公开制度 地方立法 中国 农村基层组织 政务公开 国家职能 相关制度 制度内涵 部门
原文传递
关于立法权限划分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67
6
作者 李林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7-81,共21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立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也应当看到,在我国的立法工作中,还存在着立法混乱、以立法谋私、借立法卸责扩权、重复立法、立法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立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也应当看到,在我国的立法工作中,还存在着立法混乱、以立法谋私、借立法卸责扩权、重复立法、立法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立法体制中立法权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权限划分 专属立法 地方立法 授权立法 地方性法规 行政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 理论与实践 立法主体 权力机关
原文传递
中央与地方立法事权划分的理念、标准与中国实践——兼析我国央地立法事权法治化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76
7
作者 封丽霞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32,共17页
依据国家主义与契约主义两种不同理念,各国央地立法事权划分大致可以归纳为"行政分工型"与"法定分权型"两种模式。按照立法调整事务的性质或属性、重要程度、影响范围以及调整方法四个基本标准,以及"二分法&qu... 依据国家主义与契约主义两种不同理念,各国央地立法事权划分大致可以归纳为"行政分工型"与"法定分权型"两种模式。按照立法调整事务的性质或属性、重要程度、影响范围以及调整方法四个基本标准,以及"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可以对中央专属立法事项、地方专属立法事项以及中央地方共同立法事项的范围进行界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制国家,我国在纵向立法事权的划分标准、方法与内容构成上有自己独特的制度安排,也面临一些特殊问题。推进我国央地立法事权规范化、法治化改革,必须实现央地立法职责划分从行政化向法治化、从政策主导向法律主导转变;需要明确以立法调整事务的"影响范围"或"外部性程度"作为划分的基本标准,还要建立央地立法事权划分的适时变动与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司法的间接微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事权划分 中央立法 地方立法 行政分工型 法定分权型
下载PDF
法治创新:建设上海自贸区的基础要求 被引量:67
8
作者 沈国明 《东方法学》 2013年第6期124-129,共6页
法治创新是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前提和基础。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涉及投资、金融、法律等多个领域,其中最核心的是建设一个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为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按照中央要求,在建设中国(上海)自... 法治创新是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前提和基础。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涉及投资、金融、法律等多个领域,其中最核心的是建设一个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为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按照中央要求,在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过程中,制度创新要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和可升级性。在制度创新中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自贸区法治如何依法突破既有规则,根据"国家战略"定位进行法治建设,地方立法应有所作为,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体系,注重建立健全争端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 先行先试 地方立法 监管制度创新 有效争端解决机制
下载PDF
重复、细化还是创制:中国地方立法与上位法关系考察 被引量:66
9
作者 俞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0-85,共16页
修改后的我国《立法法》将地方立法权下放给全部设区的市,理论与实务界存在着"立法扩张"与"立法重复"两种不同的担忧。通过对样本城市具有地方特性的市容环卫领域和具有中央特性的安全生产领域地方立法的实证考察... 修改后的我国《立法法》将地方立法权下放给全部设区的市,理论与实务界存在着"立法扩张"与"立法重复"两种不同的担忧。通过对样本城市具有地方特性的市容环卫领域和具有中央特性的安全生产领域地方立法的实证考察可以发现,更具地方性的立法,在条文规模上的扩张程度更高,而我国地方立法在重复中央立法方面的问题并不突出。地方立法中有相当比例的规定对上位法进行了操作性的细化,且在中央特性较强的立法领域中,地方立法进行细化的比率相对较高。在立法创制方面,地方立法超越上位法框架的"独立型创制"现象较为少见,地方立法机关更多进行的是基于上位法已有条文的"依附型创制",在总体上呈现出较为保守的倾向,但也展现出地方立法一定的自主空间。未来应进一步明确地方立法在规范上的存在空间,适当减弱立法保守倾向,使地方立法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中央 设区的市 地方 上位法
下载PDF
行政立法的“部门利益”倾向及制度防范 被引量:38
10
作者 汪全胜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行政立法 部门利益 社会主义法治 立法成本 立法效益 立法质量 地方立法 倾向 存在 阻碍
原文传递
全面贯彻实施修改后的立法法——在第二十一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上的总结 被引量:46
11
作者 李适时 《中国人大》 2015年第21期12-17,共6页
这次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全面贯彻实施修改后的立法法的思路和举措,积极探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立法工作。张德江委员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在... 这次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全面贯彻实施修改后的立法法的思路和举措,积极探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立法工作。张德江委员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在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还是第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 地方立法 地方性法规 备案审查 立法权限 立法项目 立法质量 权限范围 制定机关 地方政府规章
原文传递
地方立法的形式主义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7
12
作者 封丽霞 《地方立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64-80,共17页
地方立法的形式主义,在立法结构和体例上表现为求大求全、法典崇拜,在立法内容上表现为大量重复上位法、“抄袭”其他地方立法、地方特色萎缩,在立法态度上表现为保守有余、创新不足。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可以从关于地方立法的认知... 地方立法的形式主义,在立法结构和体例上表现为求大求全、法典崇拜,在立法内容上表现为大量重复上位法、“抄袭”其他地方立法、地方特色萎缩,在立法态度上表现为保守有余、创新不足。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可以从关于地方立法的认知偏差、地方立法权的空间受限、地方行政管理“职责同构”模式的影响、立法政绩观的错位、规避立法风险和立法问责的现实考量、地方立法创新能力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地方立法形式主义的治理,应从转变关于地方立法的错误认知、明确“法律保留事项”“地方性事务”“不抵触”等概念的内涵、建立科学的地方立法工作评估机制、加强立法调研、拓展立法公众参与途径、加强地方立法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特殊地方性法规的创新引领作用等方面着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形式主义 立法政绩观 立法问责 地方特色
下载PDF
地方立法需求与社会经济变迁——兼论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 被引量:42
13
作者 郑泰安 郑文睿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新修订的《立法法》第72条在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同时,将权限范围限制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三个方面,这一范围是否符合各地立法需求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对18个较大的市1988年至2014年期间的立法行为进行实证分... 新修订的《立法法》第72条在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同时,将权限范围限制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三个方面,这一范围是否符合各地立法需求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对18个较大的市1988年至2014年期间的立法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等五个方面的立法需求与城镇化背景下的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变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立法法》关于设区的市立法权限的规定使近一半的立法需求不能通过对设区的市自身立法予以满足。这一发现有助于清晰地描述社会经济诸因素与地方立法需求之间的关联,并为科学设置设区的市立法控制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立法需求 社会变迁 立法权限
原文传递
论地方立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27
14
作者 黎晓武 杨海坤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48-152,共5页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是地方立法体现民主,提高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级地方立法机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好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将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制度程序化、法律化上做得还不够,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加以完善。
关键词 地方立法 公众参与 形式 完善
下载PDF
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三周年大数据分析报告 被引量:41
15
作者 闫然 毛雨 《地方立法研究》 2018年第3期26-43,共18页
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修改《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定期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进行统计分析。现有关于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研究... 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修改《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定期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进行统计分析。现有关于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研究多停留在个案和经验层面,缺乏有效的全样本数据支撑。为此,本文借助大数据相关分析方法,对已表决通过的595件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及226余万字基础数据文本进行分项、分类统计分析,力图从宏观层面展现各省(区)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进展、趋势和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区的市 地方立法 大数据 文本分析
下载PDF
改革型地方立法变通机制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39
16
作者 王建学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52,共17页
在过去四十多年的改革与法治实践中,改革型地方立法变通机制发挥了重要的先行试验作用。随着此种立法变通机制的不断发展,其与国家法制统一原则之间的张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改革型地方立法变通受到法制统一、平等和单一制等宪法原则的... 在过去四十多年的改革与法治实践中,改革型地方立法变通机制发挥了重要的先行试验作用。随着此种立法变通机制的不断发展,其与国家法制统一原则之间的张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改革型地方立法变通受到法制统一、平等和单一制等宪法原则的约束。宪法原则具有适用上的弹性,只有在宪法权衡中才能对变通机制予以准确评价。比例原则是反思和重构改革型地方立法变通机制的重要支点。改革型地方立法变通机制应服务于改革之目的,并在手段上保持适当性、必要性与均衡性。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必须在比例权衡中增加法制统一的分量。按照习近平法治思想中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要求,应对改革型地方立法变通增设必要限制,并协同各种改革授权机制的功能,促进改革与法治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统一 立法变通 地方立法 比例原则
原文传递
认真对待地方法治——以地方立法在国家法治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为视角 被引量:38
17
作者 封丽霞 《地方立法研究》 2016年第1期21-33,共13页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法治建设,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般性、宏观性的国家法治与具体性、微观性的地方法治相结合的产物。而法治的具体性、微观性主要是由法治的地方性来体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制国家,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在国家法治建设中...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法治建设,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般性、宏观性的国家法治与具体性、微观性的地方法治相结合的产物。而法治的具体性、微观性主要是由法治的地方性来体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制国家,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在国家法治建设中有着不同的职能定位与各自优势。中国的法治发展必然充满着中央与地方的博弈与合作,面临统一、宏大的"国家法治"与分散、具体的"地方法治"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应在全国性、统一性与地方性、多样性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在"自上而下"的中央立法与"自下而上"的地方立法之间寻找某种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治 地方法治 中央立法 地方立法
下载PDF
论地方事务 被引量:38
18
作者 叶必丰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7,共12页
地方事务是地方事权的事务标准,既是地方人大又是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对地方事务可以作列举式规定,这既有外国的经验可供借鉴,又有国务院已有的相关实践。地方事务仅限于所列举事务,但应具有终局性,以确保地方公权力具有独立、自主空... 地方事务是地方事权的事务标准,既是地方人大又是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对地方事务可以作列举式规定,这既有外国的经验可供借鉴,又有国务院已有的相关实践。地方事务仅限于所列举事务,但应具有终局性,以确保地方公权力具有独立、自主空间。国家法制的统一,应通过事后监督加以实现。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应本着谦抑精神,支持地方对地方事务先行立法和探索。国务院主管部门的公权力行为处理地方事务的,构成越权。对构成越权的部门规章,按《立法法》的规定由国务院处理。对事权争议,则应由国务院另行裁定。法院在个案中,应适用地方性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地方性事务 央地分权 地方事务范围
原文传递
“先行先试”立法模式及其实践——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立法为中心 被引量:37
19
作者 吴汉东 汪锋 张忠民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129,共9页
"先行先试"立法模式是"变革性"立法模式和"自治性"立法模式的结合体,是统筹"立法先行"和"试错先行"的较优安排。在欧盟和我国经济特区的立法实践中,这种立法模式得到了成功运用并表... "先行先试"立法模式是"变革性"立法模式和"自治性"立法模式的结合体,是统筹"立法先行"和"试错先行"的较优安排。在欧盟和我国经济特区的立法实践中,这种立法模式得到了成功运用并表现出较大优势。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先行先试"立法模式可以也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其长处的发挥和其弊端的弥补,无不具体反映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条例(试行)专家建议稿》的立法模式、体系结构和内容目标等具体要素上。这必将为今后的相关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模式 “先行先试” “两型”社会建设 “武汉城市圈” 地方立法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发展趋向与宏观构思 被引量:24
20
作者 樊启荣 王全兴 黎栋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5-60,共6页
一、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现状的基本评价新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建设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制定过多部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它们对于维系以往的社会保障制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为以后社会保障立法奠定了基础。但从总体上看,... 一、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现状的基本评价新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建设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制定过多部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它们对于维系以往的社会保障制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为以后社会保障立法奠定了基础。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仍处于滞后和非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立法 社会保障法律 社会保障制度 发展趋向 地方立法 行政法规 养老保险 海南经济特区 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社会救助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