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草种群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的分形关系 被引量:41
1
作者 马克明 祖元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17-420,共4页
应用分形几何学(Fractal geometry)的原理和方法对羊草(Aneurolepidium chi- nense)种群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群的地上部生物量 与株高存在很好的静态分形... 应用分形几何学(Fractal geometry)的原理和方法对羊草(Aneurolepidium chi- nense)种群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群的地上部生物量 与株高存在很好的静态分形关系,所得分形维数是对地上部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积累规律 (生物量配比)的表征;羊草种群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的动态分形关系表明在整个生长季 内该种群地上部生物量的增长具有自相似性.是一个分形生长过程,增长规律为分形维数 值D;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羊草种群的分形生长模式.认为成熟植株可以看作是其幼苗经生 长放大过程而得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种群 地上生物量 株高 分形 草原
下载PDF
巴山木竹种群生物量结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太鑫 丁雨龙 +1 位作者 李继清 刘永建 《竹子研究汇刊》 2005年第1期19-24,共6页
研究了陕西镇巴县巴山木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1 )该巴山木竹种群生物量在各构件单位的分配为秆5 5 .5 6% ,叶3 .40 % ,枝9.5 1 % ,鞭8.70 % ,蔸2 0 .77% ,根2 .0 6% ;地上部生物量在各年龄的分配1~5年生的分别为1 9.0 % ,5 .... 研究了陕西镇巴县巴山木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1 )该巴山木竹种群生物量在各构件单位的分配为秆5 5 .5 6% ,叶3 .40 % ,枝9.5 1 % ,鞭8.70 % ,蔸2 0 .77% ,根2 .0 6% ;地上部生物量在各年龄的分配1~5年生的分别为1 9.0 % ,5 .2 % ,5 .4% ,4.3 % ,8.9% ,6和7年生的1 4.6% ,8和9年生的1 8.2 % ,1 0a及以上的2 4.4% ;地下部生物量在各土层中的分配是0~2cm的1 2 .9% ,2 0~40cm的43 .1 % ,40cm以下的44.0 %。(2 ) 3年生及以下幼龄竹和8年生及以上老龄竹的平均秆重低于标准秆重,4~7年生竹的高于标准秆重。(3 )随着竹子幼龄-中龄-老龄的年龄变化,单分株叶构件的绝对重量及其与秆重的比值皆有上升-稳定-下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生物量 结构研究 巴山 地上生物量 生物量结构 年龄变化 变化趋势 镇巴县 分配 地下 构件 标准 老龄 幼龄 竹子 株叶
下载PDF
天然更新的檫木林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朱慧 洪伟 +2 位作者 吴承祯 柳江 何东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35,共5页
通过对样木的测定,运用幂函数、线性以及多元回归等模型进行拟合,研究了福建省建阳市天然更新的檫木〔Sassafrastsumu(Hemsl.)Hemsl.〕林根系部分生物量同地上部分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檫木林根系生物量与地上部分、全树、枝条及... 通过对样木的测定,运用幂函数、线性以及多元回归等模型进行拟合,研究了福建省建阳市天然更新的檫木〔Sassafrastsumu(Hemsl.)Hemsl.〕林根系部分生物量同地上部分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檫木林根系生物量与地上部分、全树、枝条及枝干等各部分的生物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除细根外,粗根、根蔸和全部根系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之间大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天然更新的檫木林而言,采用W=aDαHβ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更新 檫木 根系生物量 数学模型 分布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芦苇地上部生物量影响的灰色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盖平 鲍智娟 +1 位作者 张结军 秦永发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7-91,共5页
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 ,对影响芦苇地上生物量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在 7种环境因素中 ,土壤含水量、水解氮、月平均气温、速效钾有较大的灰色关联度 ,而土壤pH值、有效磷、活性有机质的灰色关联度较小 .根据灰色分析结果 ... 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 ,对影响芦苇地上生物量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在 7种环境因素中 ,土壤含水量、水解氮、月平均气温、速效钾有较大的灰色关联度 ,而土壤pH值、有效磷、活性有机质的灰色关联度较小 .根据灰色分析结果 ,建立了芦苇地上部生物量的回归模型Y =1 0 81 64 8-4 2 9 50 9X2 + 1 0 5 94 8X6 -2 1 2 3 9X8,R =0 91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地上生物量 环境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法 土壤含水 水解氮 月平均气温
下载PDF
高光谱遥感估测大豆冠层生长和籽粒产量的探讨 被引量:24
5
作者 吴琼 齐波 +3 位作者 赵团结 姚鑫锋 朱艳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现代作物育种需要监测大量育种材料的生长并估测产量潜势,高光谱遥感技术为此提供了简单、快捷、非损伤性测定的可能途径。选取30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产量比较试验,在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鼓粒始期(R5)测定地上部生物量(ADM... 现代作物育种需要监测大量育种材料的生长并估测产量潜势,高光谱遥感技术为此提供了简单、快捷、非损伤性测定的可能途径。选取30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产量比较试验,在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鼓粒始期(R5)测定地上部生物量(ADM)和叶面积指数(LAI),并利用ASD高光谱地物仪同步收集大豆冠层反射光谱信息。供试品种间ADM、LAI和产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生育期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的光谱反射率与大豆ADM、LAI及产量均有显著相关,尤其在R4和R5期相关性最高。在构建大量光谱参数的基础上,遴选出对ADM、LAI及产量预测精度较好的回归模型。其中,R5期的P_Area560光谱参数与LAI和R4期的V_Area1450光谱参数与ADM构建的两个生长性状的监测模型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82和0.692。未发现单一生育期光谱参数对大豆估产的有效模型,但综合R2期NPH1280、R4期V_Area1190以及R5期NPH560构建的产量估测模型,决定系数(R2)达到0.68,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遥感对大豆冠层生长监测和产量估测有相对可行性,可望在大规模育种计划中用于早期产量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光谱遥感 冠层反射光谱 地上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猪粪施用量对红壤旱地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小东 曾希柏 +5 位作者 文炯 王亚男 白玲玉 许望龙 苏世鸣 吴翠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9-749,共11页
为研究猪粪的合理施用及其对红壤旱地地力提升的效应,利用在第四纪红壤旱地中连续3年分别施用0、7.5、15、30、45 t·hm^-2猪粪的小区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处理下菠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差... 为研究猪粪的合理施用及其对红壤旱地地力提升的效应,利用在第四纪红壤旱地中连续3年分别施用0、7.5、15、30、45 t·hm^-2猪粪的小区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处理下菠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菠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量和速效态氮磷钾含量均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猪粪施用量达45 t·hm^-2时菠菜、玉米平均地上部生物量分别达到11.48、20.84 t·hm^-2,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含量分别达14.6、1.07、0.73 g·kg^-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达85.47、106.9、411.7 mg·kg^-1,但与猪粪施用量为15和30t·hm^-2时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不显著,而土壤中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6种酶活性则与猪粪施用量呈线性相关,且在施用量为30或45t·hm^-2时出现显著差异;6种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第四纪红壤旱地在本试验猪粪施用量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酶活性等指标均随施用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作物地上部生物量亦呈线性增加,但同时须注意土壤速效态养分含量过高可能带来的氮磷流失加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地上生物量 微孔板荧光法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下载PDF
CO2浓度增加和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根系呼吸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寇太记 朱建国 +2 位作者 谢祖彬 刘钢 曾青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22-931,共10页
依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研究平台,利用特制分根集气生长箱,采用静态箱-GC(Gas chromatography)法,连续两年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拔节期、孕穗抽穗期和灌浆末期的根系呼吸及生物量的影响。两... 依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研究平台,利用特制分根集气生长箱,采用静态箱-GC(Gas chromatography)法,连续两年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拔节期、孕穗抽穗期和灌浆末期的根系呼吸及生物量的影响。两季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和高氮肥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3个阶段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这有利于增加根茬的还田量;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根系呼吸影响不同,在拔节期影响较小;孕穗抽穗期显著增加了根系呼吸,2004~2005季分别增加33.8%(148.1mg N·kg^-1干土,HN)和43.9%(88.9mg N·kg^-1干土,LN),2005~2006季分别为23.8%(HN)和28.9%(LN);而灌浆末期显著降低了根系呼吸,2004~2005季分别降低31.4%(HN)和23.3%(LN),2005~2006季分别为25.1%(HN)和18.5%(LN);高施氮量比低施氮量促进了根系呼吸;随着作物生长根系呼吸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高CO2环境中的R^2变小,表明随着作物生长发育高CO2浓度降低了作物根系呼吸与地下部生物量积累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冬小麦 根系呼吸 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 氮肥水平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沙棘地上部生物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阮成江 李代琼 《陕西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9,共5页
根据沙棘生长因子与其地上部生物量间的相关关系,以生长因子为自变量,沙棘地上部生物量为因变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依据最优子集和平均残差平方和的优选原则,从单生长因子、双生长因子、多生长因子估测模型中,筛... 根据沙棘生长因子与其地上部生物量间的相关关系,以生长因子为自变量,沙棘地上部生物量为因变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依据最优子集和平均残差平方和的优选原则,从单生长因子、双生长因子、多生长因子估测模型中,筛选出具有最优性质的沙棘地上部生物量估测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421~0.9959,经检验均达十分显著水平。这一研究结果改进了非破坏性调查沙棘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 黄土丘陵区 沙棘 地上生物量 估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棉花主要生育时期地上生物量估算及验证 被引量:17
9
作者 邓江 谷海斌 +3 位作者 王泽 盛建东 马煜成 信会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61,69,共8页
利用棉花主要生育时期的无人机近红外影像数据,提取4种不同的植被指数,通过与棉花地上生物量的实测值建立拟合关系,分析了不同植被指数在棉花各生育时期的估算效果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棉花生长,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宽动态... 利用棉花主要生育时期的无人机近红外影像数据,提取4种不同的植被指数,通过与棉花地上生物量的实测值建立拟合关系,分析了不同植被指数在棉花各生育时期的估算效果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棉花生长,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宽动态植被指数(WDRVI)、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差值植被指数(DVI)均从苗期开始显著增加,其后则表现为基本稳定的“饱和”现象,但棉花实测生物量在不同生育期均有显著差异。植被指数与棉花实测生物量的拟合结果显示:NDVI和DVI的二元线性拟合模型对苗期生物量拟合效果最佳(R 2=0.84,RMSE=0.13 kg·m^-2);WDRVI和DVI的二元线性拟合模型对花蕾期生物量拟合效果最佳(R 2=0.87,RMSE=0.52 kg·m^-2);RVI的非线性拟合模型对花铃期生物量拟合效果最佳(R 2=0.79,RMSE=0.95 kg·m^-2);WDRVI和RVI的二元线性拟合模型对盛铃期生物量的拟合效果最佳(R 2=0.86,RMSE=0.96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无人机遥感 地上生物量 植被指数
下载PDF
基于连续投影算法和光谱变换的冬小麦生物量高光谱遥感估算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玉娜 李粉玲 +2 位作者 王伟东 陈晓凯 常庆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89-1398,共10页
为探索基于全波段冠层高光谱以及变换光谱的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的遥感估算方法,以2016、2017年冬小麦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对冠层光谱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筛选拔节期、抽穗期的冬小麦冠层光谱、一阶导数光谱、对数变换光谱和连... 为探索基于全波段冠层高光谱以及变换光谱的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的遥感估算方法,以2016、2017年冬小麦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对冠层光谱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筛选拔节期、抽穗期的冬小麦冠层光谱、一阶导数光谱、对数变换光谱和连续统去除光谱对地上部生物量的敏感波段,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拔节期和抽穗期基于SPA算法的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估测模型,再与基于任意两波段组合的最佳归一化光谱指数、比值光谱指数、差值光谱指数和已报道光谱指数的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估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SPA算法较好地利用了全波段冠层光谱信息,并显著降低了光谱维度,不同变换光谱的地上部生物量敏感波段个数在4~14之间;(2)拔节期和抽穗期冠层光谱与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性高于开花期和灌浆期,各生育时期一阶导数光谱与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优于连续统去除光谱、对数变换光谱和光谱指数;(3)利用抽穗期一阶导数光谱敏感波段建立的预测模型和验证模型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其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8和0.87 t·hm^-2,验证模型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4和0.69 t·hm^-2,预测相对偏差为2.74。这说明,抽穗期是估算地上部生物量的最佳生育时期,且基于冠层一阶导数变换光谱,结合连续投影算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所构建抽穗期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模型具有最优的精度和预测能力,可用于地上部生物量的定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地上生物量 连续投影算法 偏最小二乘
下载PDF
控释氮肥对土壤硝态氮和玉米植株全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宝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6期220-223,共4页
为了探讨控释氮肥施用的最佳用量比例,在大田条件下,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肥、T2常规施肥(基施)、T3常规尿素(基施+追施)、T4控释尿素100%、T5控释尿素90%、T6控释尿素80%。研究控释氮肥对土壤硝态氮和玉米植株全氮及产量的影响。结... 为了探讨控释氮肥施用的最佳用量比例,在大田条件下,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肥、T2常规施肥(基施)、T3常规尿素(基施+追施)、T4控释尿素100%、T5控释尿素90%、T6控释尿素80%。研究控释氮肥对土壤硝态氮和玉米植株全氮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和秸秆全氮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且拔节期含量最高。控释氮肥处理灌浆期到成熟期不同氮素含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地上部干物重,而从拔节期到成熟期,控释尿素100%、控释尿素90%处理地上部干物重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且控释尿素90%处理最大。控释氮肥合理用量提高了玉米的茎粗、穗粒数,减少了玉米秃尖长度,但对百粒重影响不大。控释尿素90%处理产量最高,达到8637.6 kg/hm2,与不施氮肥和常规施肥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土壤硝态氮 植株全氮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The role of maize root size in phosphorus uptake and productivity of maize/faba bean and maiz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 被引量:14
12
作者 ZHANG YiKai CHEN FanJun +6 位作者 LI Long CHEN YanHua LIU BingRan ZHOU YuLing YUAN LiXing ZHANG FuSuo MI GuoHu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11期993-1001,共9页
Interspecific root/rhizosphere interactions affect phosphorus (P) uptake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maize/faba bean and maiz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 The aim of these experiments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manipulatio... Interspecific root/rhizosphere interactions affect phosphorus (P) uptake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maize/faba bean and maiz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 The aim of these experiments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manipulation of maize root growth coul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two intercropping systems. Two near isogenic maize hybrids (the larger-rooted T149 and smaller-rooted T222) were intercropped with faba bean and wheat,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and low-P availability. The larger-rooted T149 showed greater competitive ability than the smaller-rooted T222 in both maize/faba bean and maiz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 The higher competitive ability of T149 improved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maize/faba 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 in P-sufficient conditions. In maiz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 root growth, shoot biomass, and P uptake of maize were inhibited by wheat, regardless of the P-supply. Compared with T222, the larger-rooted T149 suffered less in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s. The total biomass of the maiz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 was higher for wheat/T149 than for wheat/T222 under low-P conditions. 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genetic improvement of maize root size could enhance maize growth and its ability to compete for P resources in maize/faba bean and maiz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 In addition, depending on the P availability, larger maize roots could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intercropping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a bean INTERCROPPING MAIZE phosphorus uptake root growth WHEAT
原文传递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樊鸿叶 李姚姚 +3 位作者 卢宪菊 顾生浩 郭新宇 刘玉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120,共9页
明确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对获取即时、无损、可靠的长势关键参量具有重要意义。2018—2019年,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处理,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 明确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对获取即时、无损、可靠的长势关键参量具有重要意义。2018—2019年,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处理,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获取多光谱影像,分析两品种LAI和地上部生物量与植被指数相关性,分别构建了基于植被指数的LAI和地上部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同一植被指数在两品种中对施氮量的变化响应规律不同;在吐丝期,幂函数对ZD958的LAI和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效果最好,指数函数对XY335的LAI估算效果好,幂函数对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效果好;在灌浆期,幂函数对两品种的LAI估算效果最佳,而指数函数对两品种的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春玉米长势监测的精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叶面积指数 地上生物量 多光谱遥感 植被指数 回归模型
下载PDF
刺槐林地土壤水分与林下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江华 刘国彬 +1 位作者 侯禧禄 李登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46,共4页
通过样地调查,对比研究了不同林龄刺槐林地和撂荒地土壤水分年际变化特征及样地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及储水量随林龄增长降低,过熟林的剖面含水率接近凋萎湿度;0—140 cm土层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遵循过熟林>... 通过样地调查,对比研究了不同林龄刺槐林地和撂荒地土壤水分年际变化特征及样地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及储水量随林龄增长降低,过熟林的剖面含水率接近凋萎湿度;0—140 cm土层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遵循过熟林>成熟林>幼龄林>撂荒地的规律,而140—500 cm土层则基本与上述规律相反。成过熟刺槐林下植物群落地上部生物量略高于撂荒地,土壤水分与地上部生物量仅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刺槐生长虽然消耗了大量土壤储水,但未显著降低林下植物群落的生产力。研究表明,将刺槐作为先锋树种用于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的植被恢复有助于迅速形成植被覆盖,发挥刺槐林的水土保持功能。同时,林下植物群落的健康发育可以保证刺槐衰退后的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发挥其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土壤水分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刺槐林地土壤水分与林下植物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江华 刘国彬 陈淑芸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0,共4页
对比研究了安塞县不同林龄刺槐林地及撂荒地土壤水分年际变化特征及样地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及储水量随林龄增长降低,过熟林的剖面含水率接近凋萎湿度;0-140 cm土层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遵循过熟林>成熟林&... 对比研究了安塞县不同林龄刺槐林地及撂荒地土壤水分年际变化特征及样地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及储水量随林龄增长降低,过熟林的剖面含水率接近凋萎湿度;0-140 cm土层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遵循过熟林>成熟林>幼龄林>撂荒地的规律,而140-500 cm土层则基本与上述规律相反。成过熟刺槐林下植被地上部生物量略高于同期撂荒地,土壤水分与地上部生物量仅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刺槐生长虽然消耗了大量土壤储水,并未降低林地生产力。将刺槐作为先锋树种用于研究区的植被恢复有助于迅速形成植被覆盖,林下植被的健康发育足以保证刺槐衰退后的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发挥其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土壤水分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静 郭铌 +1 位作者 王振国 李小媛 《干旱气象》 2010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利用2007年和2008年16d合成的250m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地面调查资料,分析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光谱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继而估算了2007年和2008年甘南州及各县草地地上部生物量。结果表明... 利用2007年和2008年16d合成的250m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地面调查资料,分析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光谱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继而估算了2007年和2008年甘南州及各县草地地上部生物量。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的主要时间里,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植被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尤其与地面调查同期(8月中下旬)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782。利用EVI建立的三次多项式模型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其它植被指数,能较好地模拟草地地上部生物量。2007年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5610kg/hm2,2008年为5605kg/hm2。与2007年相比,临潭、卓尼和迭部县地上部生物量略有增加,而合作、玛曲、碌曲、夏河和舟曲县则有所下降,以舟曲县下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草地 地上生物量 遥感 模型
下载PDF
Switchgrass Biochar Effects on Plant Biomass and Microbial Dynamics in Two Soil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被引量:11
17
作者 Charlene N.KELLY Francisco C.CALDERóN +4 位作者 Verónica ACOSTA-MARTíNEZ Maysoon M.MIKHA Joseph BENJAMIN David W.RUTHERFORD Colleen E.ROSTAD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29-342,共14页
Biochar amendments to soils may alter soil function and fertility in various ways, including through induced changes i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We assessed microbial activ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two distinct... Biochar amendments to soils may alter soil function and fertility in various ways, including through induced changes i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We assessed microbial activ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two distinct clayey soil types, an Aridisol from Colorado (CO) in the U.S. Central Great Plains, and an Alfisol from Virginia (VA) in the southeastern USA following the application of switchgrass (Panicum virgatum) biochar. The switchgrass biochar was applied at four levels, 0%,0, 2.5%, 5%, and 10%,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biochar additions of 0, 25, 50, and 100 t ha^-1, respectively, to the soils grown with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in an eight-week growth chamber experiment. We measured wheat shoot biomass and nitrogen (N) content and soil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N mineralization rates, and characterized the microbial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FAME) profiles of the soils. Net N mineralization rates decreased in both soils in proportion to an increase in biochar levels, but the effect was more marked in the VA soil, where net N mineralization decreased from -2.1 to -38.4 mg kg^-1. The 10% biochar addition increased soil p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ehlich- and bicarbonate-extractable phosphorus (P), and extractable potassium (K) in both soil types. The wheat shoot biomass decreased from 17.7 to 9.1 g with incremental additions of biochar in the CO soil, but no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plants grown in the VA soil. The FAME recovery assay indicated that the switchgrass biochar addition could introduce artifacts in analysis, so the results needed to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Non-corrected total FAME concentrations indicated a decline by 457o and 34% with 10% biochar addition in the CO and VA soils, respectively, though these differences became nonsignificant whe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correction factor was applied.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the fungi:bacteria ratio was still evident upon correction in the CO soil with biochar. Switchgrass biochar had the potential to 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ection factor extraction efficiency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profile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oil nutrient availability WHEAT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Double Harvesting on Heavy Metal Uptake by Six Forage Species and the Potential for Phytoextraction in Field 被引量:11
18
作者 LI Ningyu GUO Bin +3 位作者 LI Hua FU Qinglin FENG Renwei DING Yongzhe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717-724,共8页
The pollution of soils by heavy metals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in recent decades. Phytoextraction is a technology that extracts elements from polluted soils using hyperaccumulator plants.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 The pollution of soils by heavy metals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in recent decades. Phytoextraction is a technology that extracts elements from polluted soils using hyperaccumulator plants.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plant material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successful phytoextraction in field.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efficiency of six high-biomass forage species in their phytoextraction of heavy metals(Cd, Pb, and Zn) from contaminated soil under two harvesting strategies(double harvesting or single harvesting). Among the tested plants, amaranth accumulated the greatest amounts of Cd and Zn, whereas Rumex K^(-1) had the highest amount of Pb in the shoot under both double and single harvesting. Furthermore, double harvest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hoot biomass of amaranth, sweet sorghum and sudangrass and resulted in higher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the shoot. Under double harvesting, the total amounts of extracted Cd, Pb and Zn(i.e., in the first plus second crops) for amaranth were 945, 2 650 and 12 400 g ha^(-1),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recorded among the six plant species. 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amaranth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phytoextraction of Cd from contaminated soils. In addition, the double harvesting method is likely to increase phytoextraction efficiency in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ARANTH harvesting strategy high-biomass hyperaccumulator plant soil pollution
原文传递
紫云英还田耦合稻鱼共生对双季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吕广动 黄璜 +6 位作者 王忍 梁玉刚 张印 马微微 陈璐 周晶 高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57-4067,共11页
为探究"紫云英还田+稻鱼共生"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冬闲田-双季稻(CK)为对照,设置紫云英-双季稻(ZD)、冬闲田-双季稻+鱼(YD)、紫云英-双季稻+鱼(ZY)共4个处理,调查水稻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物质积累... 为探究"紫云英还田+稻鱼共生"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冬闲田-双季稻(CK)为对照,设置紫云英-双季稻(ZD)、冬闲田-双季稻+鱼(YD)、紫云英-双季稻+鱼(ZY)共4个处理,调查水稻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物质积累与转运、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指数。结果表明:1)双季稻栽培期间,ZY处理较CK处理抽穗期的水稻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了11.33%和50.26%,ZY处理较CK处理从分蘖期至抽穗期的光合势分别增加了12.30%~28.96%和24.00%~48.46%,ZY处理较CK处理从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的净同化率分别增加了25.46%和11.62%。2)YD、ZD、ZY处理均有效提高了双季稻地上部生物量,双季稻栽培期间,ZY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为1607.70和1526.60 g·m^-2,早稻较CK、YD、ZD处理增加11.22%、8.81%、0.90%,晚稻较CK、YD、ZD处理增加14.34%、5.42%、5.78%。ZY处理在提高地上部生物量的同时,促进物质向穗部转移,各处理的双季稻收获指数以ZY处理最高,分别为0.58、0.59。3)ZY处理双季稻产量分别为6.68、7.15t·hm^-2,较CK、YD、ZD处理增产幅度达12.79%~17.99%、2.23%~11.72%、0.44%~14.95%,水稻的穗粒数是影响水稻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综上,YD、ZD、ZY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和优化双季稻群体生长特性表现,进而促进双季稻水稻产量的增加,其中ZY处理效果优于YD、ZD处理,是一种绿色高效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稻鱼共生 双季稻 叶面积指数 地上生物量
原文传递
PAM保水剂及纳米蒙脱土对果园生草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群 王忆 +1 位作者 张新忠 韩振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8-173,共6页
为了实现果园生草节水效果,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半量和常规灌溉条件下,不同用量的PAM保水剂(0,4,8,12 g/m2)和不同用量纳米蒙脱土(0,150,300,450 g/m2)对不同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地上部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量灌溉条... 为了实现果园生草节水效果,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半量和常规灌溉条件下,不同用量的PAM保水剂(0,4,8,12 g/m2)和不同用量纳米蒙脱土(0,150,300,450 g/m2)对不同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地上部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量灌溉条件下,施用PAM保水剂可显著增加3种草的地上部总生物量,适宜剂量为8 g/m2,而常规灌溉条件下,不宜施用PAM保水剂。施用纳米蒙脱土可增加3种草的地上部总生物量,半量灌溉条件下,适宜剂量为150 g/m2,常规灌溉条件下,对于紫花苜蓿和黑麦草,适宜剂量为450 g/m2,对于白三叶,适宜剂量为300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保水剂 纳米蒙脱土 地上生物量 果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