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费语境下中国电影价值观的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志强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6-148,共3页
价值观是电影文化发挥导向功能的核心引领力。在消费语境下,主流价值观的在场是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前提和核心竞争力,价值观缺席则是当下国产电影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发掘文化遗产资源与文化创新,是展望电影、提升文化品质和扩大... 价值观是电影文化发挥导向功能的核心引领力。在消费语境下,主流价值观的在场是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前提和核心竞争力,价值观缺席则是当下国产电影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发掘文化遗产资源与文化创新,是展望电影、提升文化品质和扩大影响力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语境 在场缺席 价值观 电影模式
原文传递
意向性视阈下汉语诗词中“愁”的隐喻分析
2
作者 徐明 于林龙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中国文学的精粹在诗词。诗词虽曰始于古代,但千百年来,其中的情感往往会令当代读者产生共鸣。本文发现诗人多以隐喻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惆怅之情,故表达情感是隐喻的功能之一。情感隐喻表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对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挖... 中国文学的精粹在诗词。诗词虽曰始于古代,但千百年来,其中的情感往往会令当代读者产生共鸣。本文发现诗人多以隐喻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惆怅之情,故表达情感是隐喻的功能之一。情感隐喻表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对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挖掘,我们认为是意向性在情感隐喻表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意向性的三个形式结构出发,即部分与整体结构、在场与缺席结构、多样性中的同一性结构,探究意向性在汉语诗词“愁”的隐喻喻体选择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词 情感隐喻 隐喻分析 在场缺席 意向性 隐喻的功能 部分整体 同一性
原文传递
在场与缺席——论宋词的“洞庭湖”文化空间书写范式
3
作者 谷文彬 冉琪铃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宋词中的洞庭湖书写,从词人的在场与缺席两种书写范式来看,前者是词人身临其境时借自然与人文景观对洞庭湖多重文化空间的呈现;后者则是对洞庭湖进行追忆或者想象,即对洞庭湖文化记忆的拾起与重构。无论词人在场还是缺席,对洞庭湖的书... 宋词中的洞庭湖书写,从词人的在场与缺席两种书写范式来看,前者是词人身临其境时借自然与人文景观对洞庭湖多重文化空间的呈现;后者则是对洞庭湖进行追忆或者想象,即对洞庭湖文化记忆的拾起与重构。无论词人在场还是缺席,对洞庭湖的书写都丰富了它的空间内涵;洞庭湖亦因承载了词人的文化记忆而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洞庭湖 在场缺席 空间解读
下载PDF
社区精神的衰退:对田子坊社区更新模式的反思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剑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92,共2页
当前,为了保护历史社区原有的生活形态,让使用者作为主体参与到社区更新之中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田子坊社区更新就是使用者参与的典型案例。然而在田子坊,商业化导向的更新方式复兴了社区的经济环境却导致了社区精神的衰退,原住民的生... 当前,为了保护历史社区原有的生活形态,让使用者作为主体参与到社区更新之中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田子坊社区更新就是使用者参与的典型案例。然而在田子坊,商业化导向的更新方式复兴了社区的经济环境却导致了社区精神的衰退,原住民的生活很难融入到更新后的社区环境之中,社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用,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也渐趋疏离。因此,传承社区的历史文脉,实现社区精神的回归,应该是社区更新的首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者参 功能置换 社区精神 场所精神 在场缺席
原文传递
权威的建构与主体的颠覆——张天翼《华威先生》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何轩 《孝感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1-64,共4页
通过对小说文本话语分析,揭示了一个超文本的文化内涵:即权威的建构与主体的颠覆。
关键词 言语止语 在场缺席 建构颠覆 对话独白
下载PDF
身体的空间性及其批判——“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系列研究(三) 被引量:2
6
作者 曾仲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9-45,共7页
现象学的空间性即空间构造是建立在身体的视域运动之上的,通过权能性、滞留、去除透视和统觉达成。从现象学的空间对身体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身体具有整体与部分、在场与缺席两个特性。当下文化正是滥用了现象学空间性考察和还原下身体的... 现象学的空间性即空间构造是建立在身体的视域运动之上的,通过权能性、滞留、去除透视和统觉达成。从现象学的空间对身体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身体具有整体与部分、在场与缺席两个特性。当下文化正是滥用了现象学空间性考察和还原下身体的整体与部分、在场与缺席的特性——这主要表现在整体与部分、在场和缺席双重特性在衣着服饰上的滥用以及在场和缺席维度下主体身体空间建构方式发生变化、主体交流方式发生变化、现代性时间走向终结两个方面。当下文化利用整体与部分、在场和缺席双重特性在衣着服饰上不断从在场先示缺席刺激大众的欲望。同时身体主体的身体空间构造方式发生变化,即由传统身体主体,即建立在以直象身体在场为基础的身体主体向着以间象身体在场为主的身体主体转变。主体的交流方式由建立在传统身体主体之上,即建立在两个或多个本象身体的直象身体在场的身体主体之上的交流变成了以本象身体的间象身体在场的身体主体之间的交流。身体主体变成了储存与传输中的信息,丧失了体验、感受能力从而导致现代性时间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现象学 空间性 本象身体 直象身体 间象身体 想象身体 整体部分 在场缺席
下载PDF
解构主义再研究
7
作者 孔暄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34-135,共2页
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自法国兴起的一种后现代主义哲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自兴起之后,其影响深入西方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也是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手段。在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人们在对... 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自法国兴起的一种后现代主义哲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自兴起之后,其影响深入西方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也是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手段。在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人们在对这一理论阐释的过程中,往往根据需填充着各自的想象,理论常常被肢解甚至误读。本文力图对解构主义进行一个还本清源的再研究,阐释其发展的脉络和理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在场缺席 延异散播
原文传递
被解构的线性时间和实拟空间:智媒时代用户时空观念嬗变及社会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全清清 《新媒体研究》 2021年第6期78-80,共3页
智媒时代,用户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时间上,传统广播电视设定的固定时段播放内容、“黄金档”等,逐渐被短视频、碎片化讯息推送替代;在空间上,通过媒介现场呈现的视觉效果也有了新的突破:空间媒介化使得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 智媒时代,用户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时间上,传统广播电视设定的固定时段播放内容、“黄金档”等,逐渐被短视频、碎片化讯息推送替代;在空间上,通过媒介现场呈现的视觉效果也有了新的突破:空间媒介化使得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现实空间的虚拟呈现,媒介景观从图像化走向场景化。智能化媒体带来的人们时空观念的转变不仅作用于个体,长此以往,其对社会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时空观念 虚拟现实 在场缺席
下载PDF
对弱势群体的现象学解释
9
作者 贺凤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6期137-140,共4页
现象学的整体与部分、多样性中的同一性、在场与缺席三种形式结构为研究和探讨各种论题提供了方法论意义。弱势群体作为目前重要的话题对象之一,以现象学的哲学思维剖析它的性质、特点,审视它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关系等等,有助于进一步发... 现象学的整体与部分、多样性中的同一性、在场与缺席三种形式结构为研究和探讨各种论题提供了方法论意义。弱势群体作为目前重要的话题对象之一,以现象学的哲学思维剖析它的性质、特点,审视它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关系等等,有助于进一步发现弱势群体自身的结构、特点,揭示它与其他群体合作中多样性因素的存在价值,以为制定科学地、合理地、具有时效性的社会救助方案提供新的思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整体部分 在场缺席 弱势群体
下载PDF
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父亲形象的“缺席”与“在场”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淑芬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29-134,共6页
在《赎罪》中,麦克尤恩安排了三个家庭父亲不同程度地"缺席",这与小说的人物主题发展、深刻的社会背景及作家的身份焦虑密切相关。虽然父亲在显性层面上是缺席的,但纵观全文的男性形象,父性权威和霸权性男性气质弥漫并贯穿整... 在《赎罪》中,麦克尤恩安排了三个家庭父亲不同程度地"缺席",这与小说的人物主题发展、深刻的社会背景及作家的身份焦虑密切相关。虽然父亲在显性层面上是缺席的,但纵观全文的男性形象,父性权威和霸权性男性气质弥漫并贯穿整个故事进程,父亲形象以种种变形和隐喻的身份"在场",无形中影响着小说主人公们的发展。麦克尤恩的这种男性书写不仅描绘了二战背景下的男性图景,而且表达出作者对消解父权文化,摒弃阶级封锁,以及建构更加和谐两性关系的热切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赎罪》 父亲形象 在场缺席 父权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