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消费语境下中国电影价值观的问题与展望 |
王志强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2
|
意向性视阈下汉语诗词中“愁”的隐喻分析 |
徐明
于林龙
|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在场与缺席——论宋词的“洞庭湖”文化空间书写范式 |
谷文彬
冉琪铃
|
《中国韵文学刊》
|
2024 |
0 |
|
4
|
社区精神的衰退:对田子坊社区更新模式的反思 |
周剑
|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5
|
权威的建构与主体的颠覆——张天翼《华威先生》解读 |
何轩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5 |
2
|
|
6
|
身体的空间性及其批判——“四象论”与身体美学的现象学系列研究(三) |
曾仲权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2
|
|
7
|
解构主义再研究 |
孔暄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8
|
被解构的线性时间和实拟空间:智媒时代用户时空观念嬗变及社会影响 |
杜全清清
|
《新媒体研究》
|
2021 |
1
|
|
9
|
对弱势群体的现象学解释 |
贺凤
|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2 |
0 |
|
10
|
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父亲形象的“缺席”与“在场” |
谢淑芬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