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构主义再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自法国兴起的一种后现代主义哲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自兴起之后,其影响深入西方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也是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手段。在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人们在对这一理论阐释的过程中,往往根据需填充着各自的想象,理论常常被肢解甚至误读。本文力图对解构主义进行一个还本清源的再研究,阐释其发展的脉络和理论的现实意义。
作者
孔暄
机构地区
天津外国语学院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34-135,共2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解构主义
在场与缺席
延异与散播
分类号
B56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李霞.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J]
.科技信息,2008(18):165-165.
被引量:2
2
周颖.
辨析解构关键词:“延异”与“寓言”[J]
.外国文学,2007(4):77-86.
被引量:2
3
陈秀兰.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语言观的对比分析[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7):89-91.
被引量:3
4
董希文著..文学文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49.
5
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80.
6
[法]雅克·德里达(Jacque Derrida) 著,杜小真 译.声音与现象[M]. 商务印书馆, 1999
被引量:4
7
(英)杰斐逊(Jefferson,A.),(英)罗,比(Robey,D.)著,卢丹怀等译..当代国外文学理论流派[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264.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刘鑫.
文字与语言──论德里达对索绪尔的解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9(4):64-71.
被引量:11
2
张一兵.
索绪尔与语言学结构主义[J]
.南京社会科学,2004(10):1-8.
被引量:17
3
苏琪.
继承与颠覆:论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关系[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79-82.
被引量:5
4
索绪尔 高名凯.《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02页.
被引量:11
5
Benveniste,Emile.Problems in General Linguistics.Trans.Mary Elizabeth Meek.Florida:U of Miami P,1971.
被引量:1
6
Derrida,Jacques.Margins of Philosophy.Trans.A1an Bass.Chicago:U of Chicago P,1982.
被引量:1
7
Derrida,Jacques.Memoires for Paul de Man.Trans.Cecile Lindsay.Jonathan Culler & Eduardo Cadava.New York:Columbia UP,1986.
被引量:1
8
Derrida,Jacques.Of Grammatology.Trans.Gayatri Chakravorty Spiyak.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P,1976.
被引量:1
9
Derrida,Jacques.Positions.Trans.Alan Bass.Chicago:U of Chicago P,1981.
被引量:1
10
Eco,Umberto.A Theory of Semiotics.Bloomington:Indiana UP,197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
1
徐玉萍.
德里达术语及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影响[J]
.作家,2008,0(24):151-151.
2
张寅.
操控派译论探源及辨析[J]
.文学界(理论版),2012(4):63-64.
3
李宝贵,刘家宁.
语言观研究二十年[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3):120-127.
被引量:4
4
温纯祥.
人本主义的语言观与翻译研究[J]
.海外英语,2020(17):253-254.
5
高云球.
于无声处听惊雷——谈杨义先生“意象”研究的世界性视野[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9):106-109.
6
魏庆培.
延异的创伤与断裂的诗学——重读废名小说[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12):77-79.
7
韩旭.
从哈贝马斯理论角度看弗朗索瓦·于连的意义论研究[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2):221-229.
被引量:1
1
可怕的焦虑[J]
.天津支部生活,2016,0(8):60-60.
2
妙语集锦[J]
.中国工会财会,2009(10):54-54.
3
顾晓晖.
写意与自我探索[J]
.美与时代(城市),2014(6):77-77.
4
张乾友.
在场与缺席:一个正义分析框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6):45-52.
5
贺凤.
对弱势群体的现象学解释[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6):137-140.
6
李素霞,王继红.
后现代主义冲击下唯物史观的自觉与自信[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5):41-44.
7
郑丽华.
关于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理论批评的阐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383-383.
8
梁斌.
后现代主义源起及其价值取向问题研究[J]
.求索,2013(12):114-116.
被引量:3
9
杨胜显.
《存在与时间》的内在困境[J]
.文史博览(理论),2012(3):45-46.
10
陈露.
论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J]
.才智,2015,0(20):281-281.
作家
2009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