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坡地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型 被引量:86
1
作者 张兴昌 邵明安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2期128-135,共8页
坡地土壤氮素径流损失表现为两种形式 ,溶解于径流中的矿质氮随径流液流失 ,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以无机态和以有机质形式存在的氮素。坡地土壤氮素流失过程实际上是表层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相互作用的过程 ,土壤氮素流失的多少主要受相... 坡地土壤氮素径流损失表现为两种形式 ,溶解于径流中的矿质氮随径流液流失 ,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以无机态和以有机质形式存在的氮素。坡地土壤氮素流失过程实际上是表层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相互作用的过程 ,土壤氮素流失的多少主要受相互作用的限制。从分析土壤与降雨、径流相互作用入手 ,分析了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相互作用过程及机理 ,并对相互作用模型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降雨径流 坡地 土壤养分 土壤侵蚀
下载PDF
森林土壤氮素的转化与循环 被引量:105
2
作者 陈伏生 曾德慧 何兴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6-133,共8页
森林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森林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的研究历程和现状 ;介绍了凋落物的归还、施肥、大气沉降、自生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吸收、NH3 的挥发、NO3 -淋溶等土壤... 森林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森林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的研究历程和现状 ;介绍了凋落物的归还、施肥、大气沉降、自生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吸收、NH3 的挥发、NO3 -淋溶等土壤氮素输入、转化和输出的途径和过程 ;最后从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4个方面归纳了森林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转化与循环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异与土壤氮素表观盈亏Ⅱ.夏玉米 被引量:90
3
作者 周顺利 张福锁 王兴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3,共6页
在不同氮肥用量下研究了夏玉米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 ,同时对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氮素的盈余与亏缺进行了表观估算 ,结果表明 :0~ 1 0 0 cm土体内 ,夏玉米一生中土壤硝态氮均表现为在中间土层含量低 ,上层和下层含量高 ,一般... 在不同氮肥用量下研究了夏玉米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 ,同时对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氮素的盈余与亏缺进行了表观估算 ,结果表明 :0~ 1 0 0 cm土体内 ,夏玉米一生中土壤硝态氮均表现为在中间土层含量低 ,上层和下层含量高 ,一般以表层最高 ,但受降雨的影响在高氮肥处理会出现下层高于表层的现象。施氮肥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 ,而且提高程度与用量成正相关。降雨时土壤硝态氮可随水下移 ,在干旱条件下也可随水上移。土壤硝态氮的运移不仅受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还取决于硝态氮含量 ,含量越高 ,向下移动的越深 ,淋失的可能性越大 ;在本试验条件下 ,土壤氮素盈余主要出现在夏玉米播种~ 9叶展和 9叶展~吐丝两个生育阶段 ,吐丝~收获则出现土壤氮素的亏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 ,玉米一生中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余量明显增大 ,最高平均可达 2 74 .1 kg N/hm2。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氮损失是盈余氮素的一个主要去向 ,而硝态氮淋洗是夏玉米生育期间土壤氮素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量 土壤硝态氮 土壤氮素 表观盈亏 时空变异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不同地膜覆盖时期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75
4
作者 李世清 李凤民 +1 位作者 宋秋华 王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519-1526,共8页
在年降水量 4 1 5 m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地膜覆盖 (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 0 d、覆膜 60 d和全程覆膜 )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氮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对 2 m土层贮水量基本没有影响 ... 在年降水量 4 1 5 m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地膜覆盖 (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 0 d、覆膜 60 d和全程覆膜 )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氮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对 2 m土层贮水量基本没有影响 ,能显著提高 0~ 2 0 cm土层的含水量 ;覆膜对 5 cm处土壤温度的影响呈“U”型变化 ,即在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影响显著 ,中期影响较小 ;覆膜能增加土壤呼吸和有机氮的矿化 ,因而显著影响土壤剖面中 NO- 3-N的累积 :表现为在收获时覆膜 3 0 d和 60 d处理剖面中 NO- 3-N的累积明显下降 ,而全程覆膜处理剖面中 NO- 3-N的累积显著增加 ,在覆膜的基础上施用氮肥 ,这种作用会更加突出。显然全程覆膜易造成有机质的大量矿化和 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土壤 地膜覆盖时期 土壤养分 土壤氮素 有效性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旱地土壤氮素矿化参数与氮素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55
5
作者 巨晓棠 边秀举 +2 位作者 刘学军 张福锁 毛达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1-259,共9页
应用间歇淋洗培养方法 ,以长期不同培肥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 ,求得土壤氮素矿化参数 ,并探讨氮素矿化潜势 (N0 )、碱解氮、微生物氮、可浸提易矿化氮、全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 35℃和 2 0℃条件下培养 ,一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 应用间歇淋洗培养方法 ,以长期不同培肥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 ,求得土壤氮素矿化参数 ,并探讨氮素矿化潜势 (N0 )、碱解氮、微生物氮、可浸提易矿化氮、全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 35℃和 2 0℃条件下培养 ,一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试验数据 ,模拟方程和模拟参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经过 15年的培肥和轮作 ,无论是单施氮肥区 ,还是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区 ,N0 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这标志着土壤活性有机氮库增加。k值变化范围在 0 0 0 4 6 2 8~0 0 1314 8d- 1之间 ,说明可矿化氮以每天 0 46 %~ 1 31%的平均速率矿化释放。而且 ,在本试验条件下 ,淋洗液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可溶性有机态N ,因此进行氮素矿化研究时 ,同时测定NH4 N、NO3 N和Norg的含量是必要的。 35℃下 ,N0 占全氮的比例为 7 2 3%~ 17 36 % ,变异系数 30 4% ;易矿化有机态氮占全氮的比例为 0 2 7%~ 0 48% ,变异系数 2 0 0 % ;碱解氮占全氮的比例为 5 55%~ 6 54% ,变异系数仅 5 8% ;微生物氮占全氮的比例在 2 16 %~ 5 18%之间 ,变异系数 2 8 8%。从几种指标测得的平均值看 ,N0 >碱解氮 >微生物氮 >易矿化氮 ,而变异系数是N0 >微生物氮 >易矿化氮 >碱解氮。虽然N0 的绝对值远高于田间实际矿化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土壤氮素 矿化参数 氮素形态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68
6
作者 黄晶 高菊生 +2 位作者 张杨珠 秦道珠 徐明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89-1894,共6页
利用开始于1982年的湖南祁阳官山坪水稻长期(1982—2010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质、氮素养分的动态变化特征,试验设置NPK、NPKM(M为牛粪)、NPM、NKM、PKM、M和CK等7个处理.28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结果表明:肥... 利用开始于1982年的湖南祁阳官山坪水稻长期(1982—2010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质、氮素养分的动态变化特征,试验设置NPK、NPKM(M为牛粪)、NPM、NKM、PKM、M和CK等7个处理.28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结果表明:肥料的施用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和水稻产量.氮、磷、钾化肥+有机肥(NPKM)处理的水稻产量一直保持最高水平,氮、磷、钾化肥(NPK)处理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其水稻产量逐渐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试验开始后的前16年有一个快速增加的过程,之后略有下降,然后仍保持增长趋势;NPK化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仅在试验开始后的前8年增加较快,之后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波动.各施肥处理在试验开始后的前8年内土壤全氮含量均呈快速积累趋势,以NPKM处理增幅最大.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在试验开始后的前12年增加较慢,平均每年增加0.66~2.25 mg.kg-1,1994—1998年增加较快,平均每年增加6.45~32.45 mg.kg-1;1998年之后,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均略有下降,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增加较快,单施化肥处理增加较慢.表明有机肥的施用是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水平稳定提升的关键措施,是红壤稻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产量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氮素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氮素流失规律 被引量:43
7
作者 张兴昌 邵明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17-626,共10页
以 8 .2 7km2纸坊沟流域和 1∶ 40 0比例流域模型为研究对象 ,研究小流域土壤氮素随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 :在模拟降雨下 ,当流域植被覆盖度分别为 60 %、 40 %、 2 0 %和 0时 ,流域模型土壤铵态氮流失量分别为 87.0 8、 44.31、 2 5.... 以 8 .2 7km2纸坊沟流域和 1∶ 40 0比例流域模型为研究对象 ,研究小流域土壤氮素随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 :在模拟降雨下 ,当流域植被覆盖度分别为 60 %、 40 %、 2 0 %和 0时 ,流域模型土壤铵态氮流失量分别为 87.0 8、 44.31、 2 5.1 6和 1 3.71 kg/km2 ,硝态氮为 85.50、74.0 5、 63.95和 56.2 3kg/km2 ,全氮为 0 .81、 1 .1 8、 1 .98和 7.51 t/km2 ;在自然降雨下 ,1 998年与 1 992年相比 ,全流域年土壤侵蚀量为 1 0 86t/km2和 1 1 1 9t/km2 ,氮素流失量为 7562 .2kg和 8758.5kg,减少了 1 5.8% ,其中农地减少了 52 .0 %。流域对降水中的矿质氮具有过滤作用 ,硝态氮的过滤作用明显高于铵态氮。洪流泥沙中 <2 0 μm微团聚体富集造成了泥沙有机质和全氮的富集。植被覆盖虽能有效地减少流域土壤侵蚀和全氮的流失 ,却能增加土壤矿质氮的流失。坡地退耕还林草可显著减少流域土壤氮素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植被覆盖 土壤氮素 径流流失
下载PDF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及其在氮素供应及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6
8
作者 周建斌 陈竹君 郑险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4-248,共5页
可溶性有机氮(SON)是指土壤中可以溶于水或盐溶液的有机态氮,在土壤中的行为既不同于矿质氮,也不同于不溶性有机氮。综述了对这一特殊的氮素组分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生态系统土壤SON的含量,SON与土壤氮素供应、转化的关系,SON在土壤氮素... 可溶性有机氮(SON)是指土壤中可以溶于水或盐溶液的有机态氮,在土壤中的行为既不同于矿质氮,也不同于不溶性有机氮。综述了对这一特殊的氮素组分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生态系统土壤SON的含量,SON与土壤氮素供应、转化的关系,SON在土壤氮素损失中的作用等,认为SON是土壤氮素中的重要组分之一,今后应开展土壤SON在不同土壤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中作用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可溶性有机氮 氮素转化 氮素损失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草甸草原土壤氮素矿化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4
9
作者 王其兵 李凌浩 +1 位作者 白永飞 邢雪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7-692,共6页
用盖顶 PVC管法 ,将锡林河流域中 146 9m高海拔处的草甸草原原状土柱分别移植到海拔 1187m、96 0 m的低海拔处培养 ,用以研究温度变化对土壤氮素的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的可能影响。经过一个生长季培养后的测定结果表明 ... 用盖顶 PVC管法 ,将锡林河流域中 146 9m高海拔处的草甸草原原状土柱分别移植到海拔 1187m、96 0 m的低海拔处培养 ,用以研究温度变化对土壤氮素的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的可能影响。经过一个生长季培养后的测定结果表明 :从高海拔到低海拔 ,实验所选择的 3个地点的年均气温分别为 - 0 .5℃、2 .2℃和 4.4℃ ,受此不同气温的影响 ,移植到这 3个地点的草甸草原土壤氮素的净氨化速率分别为 0 .0 5 mg N.kg- 1 .m- 1 ,0 .13mg N.kg- 1 .m- 1和 1.0 9mg N.kg- 1 .m- 1 ;净硝化速率分别为 0 .0 5 mg N.kg- 1 .m- 1 ,0 .76 mg N.kg- 1 .m- 1和 0 .2 6 mg N.kg- 1 N.m- 1 ;净矿化速率分别为 0 .10 m g N.kg- 1 .m- 1 ,0 .89mg N.kg- 1 .m- 1和 1.35 mg N.kg- 1 .m-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温度变化 土壤移植 土壤氮素 矿化作用
下载PDF
土壤氮素矿化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0
作者 田茂洁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98-303,共6页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对从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到全球变化和环境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因素.从目前的研究看,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土壤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质量,土壤生物因素和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对从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到全球变化和环境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因素.从目前的研究看,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土壤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质量,土壤生物因素和土壤理化性质,主要是在对单个因子的效应方面的研究.土壤氮素矿化的进一步研究应当集中在弄清影响因子及其交互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建立机理模型阐明主要生态系统的氮素矿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矿化 氮素平衡 土壤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有机质 影响因子 研究进展 影响因素 交互作用
下载PDF
我国土壤中的固定态铵 被引量:40
11
作者 文启孝 程励励 陈碧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5-146,共2页
叙述了全国除高山土带和亚高山土带外各主带土壤中固定态锭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以及各主要土壤的固按能力,讨论了固定态钦的来源、影响固定态按含量和土壤固按能力的因素,以及镇的固定和释放在土壤氮索内循环中的意义。以土带为单位... 叙述了全国除高山土带和亚高山土带外各主带土壤中固定态锭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以及各主要土壤的固按能力,讨论了固定态钦的来源、影响固定态按含量和土壤固按能力的因素,以及镇的固定和释放在土壤氮索内循环中的意义。以土带为单位,各土带中,黄棕壤带内的土壤的固定态按含量最高,为257mg/kg,砖红壤带内的土壤最低,仅为48mg/kg。耕地土壤0~20cm主体中,固定态铁的储量全国平均约为全氮储量的15%。各土壤中固有的固定态锁的有效性,主要决定于土壤母宕(质)的种类和土壤的风化程度,一般变动在3%~20%间。各土带中,黄棕壤带的土壤的固接容量最大,砖红壤带、赤红壤带、灰棕漠土带和棕漠上带的土壤以及红壤带的部分土壤则不具有固定加入铵的能力。根据固定态镇的绝对含量、它对土壤N库的贡献以及表土固按能力大小等的不同,将全国除高山上带和亚高山土带外分成了10个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 固定态铵 土壤氮素 来源 含量 中国 分区
下载PDF
控释尿素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51
12
作者 于淑芳 杨力 +3 位作者 张民 吴文良 巨晓棠 田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44-1749,共6页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控释尿素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氮素积累及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比较,小麦-玉米周年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在肥料用量减少20%和40%情况下,小麦-玉米总产量分别是100%普通尿素处理的97.4...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控释尿素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氮素积累及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比较,小麦-玉米周年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在肥料用量减少20%和40%情况下,小麦-玉米总产量分别是100%普通尿素处理的97.4%和97.7%;控释尿素施氮量为60%处理的肥料农艺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比普通尿素提高11.57%和54.14%。控释尿素施氮量为80%处理的肥料农艺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40%和22.09%。施用控释尿素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的碱解氮和0~40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60-100 cm土层中,控释氮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与不施氮肥处理差异不显著,普通尿素处理小麦收获后60~80 cm土层、玉米收获后60~100 cm土壤硝态氮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肥料氮素下移明显。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控释尿素增加了耕层(0~20 cm)土壤的氮素积累,减少了氮素向土壤深层移动的数量,有利于减少施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控释尿素 土壤氮素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氮素的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王夏晖 刘军 王益权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2-206,共5页
本文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剖面水分、养分空间分布严重错位的问题 ,从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出发 ,提出孔源施肥技术 ,并对孔源及常规施肥方式 (表层全面施肥 )下麦田土壤的氮素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施肥方式... 本文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剖面水分、养分空间分布严重错位的问题 ,从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出发 ,提出孔源施肥技术 ,并对孔源及常规施肥方式 (表层全面施肥 )下麦田土壤的氮素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施肥方式下 ,土壤氮素的时空变化有其异同点 ,与常规施肥相比 ,孔源施肥条件下 ,土壤氮素剖面分布更趋合理 ,水分与氮素达到了协调统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土壤氮素 运移特征 氮素利用效率 孔源施肥 常规施肥
原文传递
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固定态铵的变化及水稻对残留N的利用 被引量:33
14
作者 沈其荣 王岩 史瑞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0-338,共9页
在小麦盆栽试验后的15N标记土壤上,研究了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C、N和土壤固定态铵的变化及其有机无机肥料残留N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随着水稻生长而逐渐增加,到收获时达到1378.6~1790.5mg... 在小麦盆栽试验后的15N标记土壤上,研究了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C、N和土壤固定态铵的变化及其有机无机肥料残留N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随着水稻生长而逐渐增加,到收获时达到1378.6~1790.5mg/kg土;土壤微生物量N的变化与水稻吸收N素有关,开始时由于淹水使得土壤微生物量N有所下降,但随后又有所增加;随着水稻对N的吸收增加,生物量N又下降,直到水稻成熟期又有所恢复。在整个水稻生长季节中,土壤固定态铵的含量变化不大,但其中的一些15N仍与外界土壤中矿质N发生了交换,表明这些固定态铵对水稻仍有较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微生物量 固定态铵 土壤氮素
下载PDF
华北山地典型天然次生林土壤氮素空间异质性对落叶松幼苗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44
15
作者 杨秀清 韩有志 +2 位作者 李乐 陈欣 游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56-4664,共9页
在华北山地典型天然次生林中选择研究样地,应用地统计学理论和格局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林分土壤氮素空间异质性特征,探测更新幼苗空间格局特征;依据协同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参数,定量估计土壤氮素营养空间异质性与落叶松更新格局之间的空间... 在华北山地典型天然次生林中选择研究样地,应用地统计学理论和格局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林分土壤氮素空间异质性特征,探测更新幼苗空间格局特征;依据协同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参数,定量估计土壤氮素营养空间异质性与落叶松更新格局之间的空间关联性,探讨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对落叶松幼苗更新格局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以华北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寒温性针叶林,还是以白桦和山杨为优势树种的山地阔叶林,不同空间样点间土壤氮素总量及速效态氮素均存在很大差异。阔叶林中,硝态氮在整个研究样地尺度(>70.71m)上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因素所占比重为81.5%)。针叶林中,硝态氮则在相对小的尺度范围(47.90m)呈现更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变异。且阔叶林中土壤氮含量显著地高于针叶林。(2)华北落叶松苗更新空间分布格局呈明显的集聚分布。更新的空间格局变异主要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针叶林为77.4%,阔叶林为85.2%),随机变异占的比例较低(分别为22.6%和14.8%)。(3)阔叶林土壤氮含量相对高,更新与氮素的空间关联性不明显,与全氮的协同变异呈随机性(R2=0.078)。针叶林土壤氮含量相对低,更新与氮素的空间关联性明显,与全氮的协同变异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氮素空间异质性对更新格局与过程具有更重要的影响。整个研究样地水平上,硝态氮与更新的协同变异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结构比为59.4%~77.7%)。NO3--N含量较高或铵、硝态氮的比例较低的土壤环境中,更新苗发生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更新格局 土壤氮素 异质性 空间关联性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DMPP应用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7
16
作者 俞巧钢 殷建祯 +4 位作者 马军伟 邹平 林辉 孙万春 符建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7-1066,共10页
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过程之一,利用化学氮肥添加硝化抑制剂可有效调控土壤氮素的转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氮肥损失对大气和水体造成的污染。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pyrazole phosphate,DMPP)是一种对植... 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过程之一,利用化学氮肥添加硝化抑制剂可有效调控土壤氮素的转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氮肥损失对大气和水体造成的污染。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pyrazole phosphate,DMPP)是一种对植物及土壤无毒无害的高效硝化抑制剂。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了国内外硝化抑制剂DMPP的研究历史与特性,通过综述DMPP对土壤硝化抑制作用的机理,全面评述了施用DMPP的环境效应和农学效应,重点阐述了影响DMPP在土壤中硝化抑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归纳了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热点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作用 硝化抑制剂 DMPP 土壤氮素
下载PDF
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武继承 王志勇 郑惠玲 《土壤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7,共4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种植利用方式的氮素平衡、不同施肥结构土壤氮素的循环和不同种植利用方式下土壤硝态氮的累积特征 ,结果表明农田利用方式和肥料施用结构等是土壤氮素平衡与硝态氮的累积变化的重要原因。有机肥的施用对土壤中氮磷...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种植利用方式的氮素平衡、不同施肥结构土壤氮素的循环和不同种植利用方式下土壤硝态氮的累积特征 ,结果表明农田利用方式和肥料施用结构等是土壤氮素平衡与硝态氮的累积变化的重要原因。有机肥的施用对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平衡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硝态氮的淋洗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施肥结构 土壤氮素 氮素平衡 硝态氮累积 配方施肥
下载PDF
影响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的因素探析 被引量:39
18
作者 杨丽霞 杨桂山 +1 位作者 苑韶峰 李恒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90-194,共5页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出发探讨了地形、降雨、土壤理化性质、植被以及施肥、耕作制度等因素对土壤N素流失的影响,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认为,基于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有必要开展以下3方面的内容:一是大量开展多因...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出发探讨了地形、降雨、土壤理化性质、植被以及施肥、耕作制度等因素对土壤N素流失的影响,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认为,基于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有必要开展以下3方面的内容:一是大量开展多因子交叉实验,定量评价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为深入理解土壤N素流失机理和确定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参数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有关土壤N素流失机理的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协同攻关建立较完善的理论认识;三是利用微观径流小区开展田间试验,结合遥感和GIS分析等方法,建立宏观大尺度土壤N素流失模型,为环境问题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径流流失 土壤侵蚀 非点源污染 径流小区
下载PDF
豆科-禾本科间作系统中作物和土壤氮素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9
作者 杨文亭 王晓维 王建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80-2484,共5页
豆科-禾本科间作作为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保证粮食产量和维持氮素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分析了豆科-禾本科间作对豆科生物固氮、作物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的影响;指出,合理的豆科-禾本科... 豆科-禾本科间作作为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保证粮食产量和维持氮素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分析了豆科-禾本科间作对豆科生物固氮、作物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的影响;指出,合理的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能够促进豆科作物的生物固氮,提高禾本科作物的氮素利用效率,减少农田氮素的损失,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豆科-禾本科间作系统应加强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与作物和土壤相互作用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利用和改进豆科-禾本科间作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生物固氮 土壤氮素 氮素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氮磷配合对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兴昌 郑剑英 +2 位作者 吴瑞浚 翟连宁 马炳召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0-112,105,共4页
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增施N、P均能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减少水土流失 ;当N、P用量分别达到 5 5 .2kgN/hm2 和 90kgP2 O5/hm2 时 ,泥沙有机质和全氮流失最少 ,流失量分别为 2 0 89和 1 75kg/km2 ;当N、P用量分别为 5 5 .2kgN/hm2 和 4 5kg... 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增施N、P均能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减少水土流失 ;当N、P用量分别达到 5 5 .2kgN/hm2 和 90kgP2 O5/hm2 时 ,泥沙有机质和全氮流失最少 ,流失量分别为 2 0 89和 1 75kg/km2 ;当N、P用量分别为 5 5 .2kgN/hm2 和 4 5kgP2 O5/hm2 时 ,土壤矿质氮流失最小 ,其流失量仅为 2 7.9kg/km2 ;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 ,可减少土壤氮素的流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径流流失 氮素 磷素 配方施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