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铜、锌、镉、铅复合污染对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47
1
作者 王秀丽 徐建民 +1 位作者 姚槐应 谢正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7,共6页
以铜锌冶炼厂附近的水稻土为例 ,研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有效铜、锌、镉、铅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商、微生物生物量氮 全氮均呈显著负相关 .重金属污染均能降低细菌、真菌和放线... 以铜锌冶炼厂附近的水稻土为例 ,研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有效铜、锌、镉、铅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商、微生物生物量氮 全氮均呈显著负相关 .重金属污染均能降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 .用BIOLOG生态盘研究了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发现重金属污染明显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结构 ,反映在典型变量 1(CV1)与重金属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因此认为典型变量 1是反映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有效指标 .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有效铜是影响典型变量 1最主要的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微生群落 土壤微生生物量 微生 群落结构 土壤污染
下载PDF
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状况及其对施肥的反应特点 被引量:74
2
作者 刘守龙 肖和艾 +1 位作者 童成立 吴金水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8-283,共6页
以湖南省6个稻田长期定位监测点为对象,研究了亚热带地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C、N、P)状况及其对施肥(包括化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反应状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条件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分别为310—1270、3... 以湖南省6个稻田长期定位监测点为对象,研究了亚热带地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C、N、P)状况及其对施肥(包括化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反应状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条件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分别为310—1270、33.0—193、5.9—28mg/kg土)明显高于报道的旱作土壤的含量,说明稻田有较好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维持能力。各监测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及其对施肥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施化肥(NPK)对半数监测点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影响不大,秸秆还田或施用有机肥则均有明显提高,但各监测点的提高幅度差别很大。尽管如此,增加新鲜有机物的投入(如秸秆还田和施有机肥)是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对养分的固持能力的主要途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平均占土壤有机C、全N和全P的2.9%、3.6%和2.1%,且受施肥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稻田 土壤微生生物量 土壤微生生物量 土壤微生生物量 施肥
下载PDF
生物肥对有机黄瓜生长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3
3
作者 曹丹 宗良纲 +2 位作者 肖峻 张倩 赵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87-2592,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肥("中和牌"、"NST型"和"爸爱我")配合有机肥施用对有机黄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和几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肥配施处理均可显著增加有机黄瓜产量,促进黄瓜根...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肥("中和牌"、"NST型"和"爸爱我")配合有机肥施用对有机黄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和几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肥配施处理均可显著增加有机黄瓜产量,促进黄瓜根系生长和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单施有机肥相比,"中和牌"生物肥与有机肥配施增产10.4%,"NST型"和"爸爱我"分别增产12.4%和29.2%.黄瓜幼苗期、初花期及采收期,生物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同时,生物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还增强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有机黄瓜 土壤微生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兴安落叶松林火后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72
4
作者 赵彬 孙龙 +1 位作者 胡海清 孙志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0-459,共10页
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后不同强度(重度、中度、轻度)及未火烧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于火烧结束3年后(2009年)的秋季,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不同强度火烧后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并研究其与土壤养分因... 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后不同强度(重度、中度、轻度)及未火烧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于火烧结束3年后(2009年)的秋季,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不同强度火烧后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并研究其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重度火烧区的Cmic显著高于中度、轻度和未火烧区,Nmic在不同强度火烧样地间差异不显著,但在重度火烧区出现最高值。其中重度、中度、轻度和对照的Cmic平均为692.8、499.94、28.8和498.7 mg.kg-1,而Nmic分别为70.65、5.25、0.9和54.1 mg.kg-1。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对Cmic和Nmic的影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pH值、土壤有机碳均呈正相关。研究将为进一步开展火干扰对北方森林土壤碳平衡影响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土壤微生生物量 氯仿熏蒸浸提法 兴安落叶松林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重金属铜和锌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2
5
作者 王秀丽 徐建民 +2 位作者 谢正苗 姚槐应 石伟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商、代谢商、土壤酶活性等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本文对浙江省富阳市环山乡遭受重金属复合污染的铜锌冶炼厂附近土壤进行了土壤生物学指标的测定 ,结果表明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元...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商、代谢商、土壤酶活性等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本文对浙江省富阳市环山乡遭受重金属复合污染的铜锌冶炼厂附近土壤进行了土壤生物学指标的测定 ,结果表明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铜和锌 ,二者对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有效铜和有效锌与土壤代谢商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酶活性 微生 土壤微生生物量 环境质 生物学指标
下载PDF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演变 被引量:66
6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4 位作者 杨满元 付美云 雷玉兰 林仲桂 赵林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150,共7页
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养分循环、有机质分解等诸多生态过程,尤其在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ascual et al.,2000;Harris,2003;Schipper et al.,2001)。由于微生物对外界胁迫的反应要比植物和动物敏感,因此,微生物群落的大小... 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养分循环、有机质分解等诸多生态过程,尤其在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ascual et al.,2000;Harris,2003;Schipper et al.,2001)。由于微生物对外界胁迫的反应要比植物和动物敏感,因此,微生物群落的大小、组成和活性在不同的管理措施之间差异明显(Bossio et al.,1995;Panikov,1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生物量 土壤养分 紫色土
下载PDF
鼎湖山主要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易志刚 蚁伟民 +1 位作者 周丽霞 王新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7-729,共3页
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主要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mg.kg-1)在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中分别为:822,588,530,季风常绿阔叶林显... 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主要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mg.kg-1)在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中分别为:822,588,530,季风常绿阔叶林显著高于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P<0.01),而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中微生物量高的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也相应高,两者的比值可反应土壤碳的积累或损失,研究表明,鼎湖山3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均处于碳积累过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碳周转量(t.hm-2.a-1)依次为:14.07,11.45,9.60,碳素的周转带动了其他营养元素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土壤微生物代谢熵(mg.g-1.h-1)由低到高依次是季风常绿阔叶林(0.59)、针阔叶混交林(0.96)和马尾松林(1.33),表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碳的利用效率季风常绿阔叶林较高,马尾松林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生物量 鼎湖山 代谢熵 碳周转
下载PDF
减施化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番茄产质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6
8
作者 岳明灿 王志国 +7 位作者 陈秋实 徐明喜 李伟明 吴旭东 刘庆叶 陈莉莉 王东升 焦加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3,共6页
试验以樱桃番茄为材料,研究减施化肥配施不同微生物菌剂(EM和春语)对樱桃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施化肥配施EM菌剂处理(RCF+EM)的樱桃番茄产量高于全量化肥处理(CF),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RCF+EM处理番... 试验以樱桃番茄为材料,研究减施化肥配施不同微生物菌剂(EM和春语)对樱桃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施化肥配施EM菌剂处理(RCF+EM)的樱桃番茄产量高于全量化肥处理(CF),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RCF+EM处理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F处理(P<0.05),增幅依次为31.05%、27.82%、62.73%;RCF+EM处理的土壤pH、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高于CF处理,其中pH、碱解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增幅依次为13.07%、20.83%、66.10%。与EM菌剂相比,春语微生物菌剂的效果总体较差。因此,减施化肥配施EM菌剂可提高樱桃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对土壤肥力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施化肥 EM菌剂 和品质 土壤速效养分 土壤微生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酸化果园土壤微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王富国 宋琳 +3 位作者 冯艳 洪永聪 崔德杰 原永兵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0,共5页
土壤微生物学指标能够反映土壤质量,是敏感的土壤质量指标。本文以山东果园土壤急剧酸化为背景,研究了山东5个不同种植年限酸化果园(5a~30a)土壤pH值、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分析果园土壤微生物学性状与土壤p... 土壤微生物学指标能够反映土壤质量,是敏感的土壤质量指标。本文以山东果园土壤急剧酸化为背景,研究了山东5个不同种植年限酸化果园(5a~30a)土壤pH值、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分析果园土壤微生物学性状与土壤pH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除真菌、磷酸酶活性只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波动趋势外,土壤pH值与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酸化果园土壤pH值与微生物量碳、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之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7和0.94。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集中体现在土壤酶活性之间及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土壤 微生 土壤微生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化肥减施配施微生物菌剂对鲜食玉米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方成 岳明灿 +4 位作者 王东升 李伟明 徐莉 陈小云 焦加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3-749,共7页
本试验研究了化肥减施配施EM微生物菌剂对鲜食玉米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共设置不施加任何肥料和菌剂(CK)、全量化肥(依据当地化肥施用量,CF)、减施40%化肥(RCF)、减施40%化肥和灌施加喷施EM菌剂(RCF+EM)、减施40%化肥和灌施加... 本试验研究了化肥减施配施EM微生物菌剂对鲜食玉米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共设置不施加任何肥料和菌剂(CK)、全量化肥(依据当地化肥施用量,CF)、减施40%化肥(RCF)、减施40%化肥和灌施加喷施EM菌剂(RCF+EM)、减施40%化肥和灌施加喷施清水(RCF+W)5个处理。结果表明,RCF+EM处理的玉米产量高于CF处理,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玉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CF处理,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显著水平,增幅为11.79%;RCF+EM处理下的土壤pH、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高于CF处理,其中pH、速效钾和微生物生物量氮达到显著水平,增幅依次是20.08%、15.81%、59.96%;RCF+EM处理的土壤真菌数量显著低于CF处理,而细菌、放线菌数量则显著高于CF处理,增幅分别达到153.42%和124.17%。综上,减施化肥配施EM菌剂对鲜食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施 EM菌剂 品质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生物量
下载PDF
海拔对辽东栎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张地 张育新 +2 位作者 曲来叶 张霜 马克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41-2048,共8页
以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地土壤为对象,运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及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法,研究林木生长季节土壤微生物群落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辽东栎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各类群含量均有差异但不显著... 以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地土壤为对象,运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及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法,研究林木生长季节土壤微生物群落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辽东栎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各类群含量均有差异但不显著;土壤细菌/真菌升高,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真菌、G+细菌、G-细菌的含量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含量与土壤碳氮比值呈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细菌/真菌和G+细菌/G-细菌)的变化主要受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说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敏感.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暖温带辽东栎林地土壤真菌和G+细菌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土壤微生生物量 土壤微生群落结构 PLFA 东灵山
原文传递
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垂直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李灵 张玉 +1 位作者 王利宝 王丽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56,60,共6页
对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格氏栲天然林和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及诸因素的垂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明显下降,其中不同林地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 对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格氏栲天然林和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及诸因素的垂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明显下降,其中不同林地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差异最大,格氏栲天然林和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分别为1.502±0.16、1.035±0.103、0.82±0.076 g/kg,生物量N为别为0.27±0.031、0.172±0.018、0.147±0.016 g/kg;该层格氏栲天然林微生物生物量C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的1.46和1.83倍,生物量N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的1.57和1.84倍.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pH和土壤密度呈负相关,而与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C、轻组有机C、颗粒有机C含量及细根生物量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与土壤可溶性有机C含量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天然林 人工林 土壤微生生物量 相关因素 垂直分布
下载PDF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CO_2浓度垂直分布 被引量:37
13
作者 易志刚 蚁伟民 +3 位作者 丁明懋 周丽霞 张德强 王新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1-615,共5页
选取鼎湖山3种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按0~15,15~30,30~45cm土层取样,测量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熏蒸培养法测量了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同时用气象色谱法测量了地表和土壤15、30、45、60cm处... 选取鼎湖山3种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按0~15,15~30,30~45cm土层取样,测量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熏蒸培养法测量了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同时用气象色谱法测量了地表和土壤15、30、45、60cm处CO2体积分数,并用静态箱/碱石灰吸收法测量了土壤呼吸速率。结果如下:(1)随土层的加深,SOC质量分数降低,0~15cmSOC显著高于其他两层,季风常绿阔叶林SOC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植被类型;(2)土壤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规律一致,0~15cm土壤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两层;(3)0~30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占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81%~92%,随土层加深微生物生物量迅速降低。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的比值表明,三种植被类型土壤均处于土壤碳积累中,深层土壤碳积累程度高于表层;(4)土壤CO2浓度随土层的加深迅速升高,主要与土壤透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生物量 土壤CO2 垂直分布 鼎湖山
下载PDF
抗生素土霉素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4
作者 姚建华 牛德奎 +2 位作者 李兆君 梁永超 张树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1-728,共8页
【目的】探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土霉素在小麦根际的微生态效应。【方法】通过根箱模拟栽培法,研究了土霉素对小麦烟农21(对土霉素不敏感品种)和核优1号(对土霉素敏感品种)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 【目的】探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土霉素在小麦根际的微生态效应。【方法】通过根箱模拟栽培法,研究了土霉素对小麦烟农21(对土霉素不敏感品种)和核优1号(对土霉素敏感品种)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1)土霉素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小麦核优1号根区、近根区和远根区土壤脲酶、蔗糖酶(根区除外)、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只显著降低了小麦烟农21根区、部分近根区和远根区相应的土壤酶活性。(2)土霉素能够显著增加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含量,且其影响作用随着距根表距离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就小麦品种而言,土霉素对烟农21的影响大于核优1号。土霉素显著降低了小麦根际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且随着距根表距离的增加,其影响作用逐渐减弱,就小麦品种而言,土霉素对烟农21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小于核优1号。【结论】土霉素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是有影响的,且存在基因型差异。如就土壤酶活性而言,土霉素对耐性品种的影响弱于敏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土霉素 小麦 根际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生物量
下载PDF
降水变化对红松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长季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7
15
作者 王宁 王美菊 +3 位作者 李世兰 王楠楠 冯富娟 韩士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7-1305,共9页
红松阔叶林是中国东北山区地带性顶极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长白山是研究温带森林对大气降水变化正负反馈的理想地带.本文以长白山原始红松阔叶林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5—9月的生长季... 红松阔叶林是中国东北山区地带性顶极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长白山是研究温带森林对大气降水变化正负反馈的理想地带.本文以长白山原始红松阔叶林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5—9月的生长季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平均值分别为879.09和100.03 mg·kg-1,二者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增加,且0~5 cm表层土比5~10 cm表层土变化剧烈;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随降水增加呈下降趋势.降水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平均值影响显著,降水增加的影响更为突出.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在生长季内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5月最低,之后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出现1~2个波峰,但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随降水量和土壤层次而变,0~5 cm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季节变化较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时空异质性紧密相关.降水变化可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生物量 季节动态 空间格局 降水变化 红松阔叶林
原文传递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3
16
作者 曾路生 廖敏 +2 位作者 黄昌勇 罗运阔 薛冬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1-446,共6页
研究了全生育期淹水栽培条件下,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呼吸作用强度、代谢商、土壤酶活性及水稻叶绿素、脯氨酸、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特征。随着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土壤微生物生物... 研究了全生育期淹水栽培条件下,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呼吸作用强度、代谢商、土壤酶活性及水稻叶绿素、脯氨酸、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特征。随着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呼吸作用强度表现为先升后降,到成熟期有所回升的变化规律,且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差异显著,而土壤微生物代谢商一直下降。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而酸性磷酸酶与脱氢酶活性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规律。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水稻移栽后的30 d左右形成峰值,而脱氢酶活性则在50 d左右形成峰值,且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差异显著。随着水稻生长,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在移栽后70 d左右形成峰值,然后急剧下降,POD的活性则表现为逐渐增强,而脯氨酸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不过上述水稻生理指标与土壤各生物化学指标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中,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明显受到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微生生物量 土壤代谢商 土壤酶活性 叶绿素 脯氨酸 过氧化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王晓凌 陈明灿 张雷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2期28-30,共3页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沟播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沟播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而套作显著降低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土壤有机物质输入量少,土壤耕作是套作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刘恩科 梅旭荣 +3 位作者 赵秉强 李秀英 刘家基 胡其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8,共6页
通过设置在北京昌平区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16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状况。试验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和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2种不同种植制度以及长期撂荒处理(CK0),其中冬小麦-夏玉米... 通过设置在北京昌平区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16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状况。试验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和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2种不同种植制度以及长期撂荒处理(CK0),其中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Ⅰ)包括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施肥,但种植作物)、氮磷钾(NPK)、氮磷钾+猪厩肥(NPK+M)、氮磷钾+玉米秸秆(NPK+S);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Ⅱ)包括1个施肥处理为氮磷钾+种植方式Ⅱ(NPKF)。试验结果表明:1)长期撂荒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微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均显著高于2种不同种植制度的农田土壤,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较低;2)2种不同的种植制度中,施肥处理(NPK、NPKM、NPKS和NPKF)农田的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生物量碳、氮、磷均高于不施肥但种植的农田(CK),与CK相比,NPK、NPK+M、NPK+S和NPKF处理的微生物量生物量碳增加了26%、70%、36%和46%,微生物量生物量氮增加了92%、251%、130%和159%,以及微生物量生物量磷增加了519%1、495%、898%和712%;3)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并且施氮磷钾肥(NPKF)农田的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氮和磷高于长期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并且施氮磷钾肥(NPK)的农田;4)在施肥处理中(NPK、NPK+M、NPK+S和NPKF),长期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处理(NPK+M)的土壤上述指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NPK、NPK+S和NPKF);5)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肥料试验 施肥制度 土壤微生生物量 土壤微生生物量 土壤微生生物量
原文传递
皇甫川流域退化草地和恢复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邵玉琴 敖晓兰 +2 位作者 宋国宝 刘瑞凤 李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8-580,584,共4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常被作为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转化因子和资源库,是表明土壤发育状况和生化强度的一项主要指标。在内蒙古伊盟准格尔旗皇甫川流域,对退化草地和恢复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常被作为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转化因子和资源库,是表明土壤发育状况和生化强度的一项主要指标。在内蒙古伊盟准格尔旗皇甫川流域,对退化草地和恢复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依次为0~10>10~20>20~30>30~40>40~50cm,随土层加深而递减;0~10cm土层细菌和丝状微生物生物量超过其他土层;恢复草地各土层中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高于退化草地;恢复草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皇甫川流域 退化草地 恢复草地 土壤微生生物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30
20
作者 刘洋 张健 +3 位作者 闫帮国 黄旭 徐振锋 吴福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2-392,共11页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节动态对MBC、MBN和微生物数量都有显著影响。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在各植被类型间分布有差异,植物生长季初期和生长季中期,树线以上群落的MBC高于树线下的群落,而到生长季末期恰恰相反,暗针叶林、林线和树线的MBC显著升高,各植被之间MBC的差异减小;微生物数量基本上也是以树线为界,树线以下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低于树线以上群落,其中密灌丛的细菌数量最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为生长季末期>生长季初期>生长季中期。生长季末期真菌数量显著增加,且MBC/MBN最高。统计分析表明,MBN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MBC仅与真菌数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植物生长季末期大量的凋落物输入和雪被覆盖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外在因素,而土壤微生物和高山植物对有效氮的竞争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内在因素。植物生长季初期对氮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季末期对氮的固定加强了高山生态系统对氮的利用。气候变暖可能会延长高山植物的生长季,增加高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进而改变高山土壤碳的固存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 季节动态 土壤微生生物量 土壤微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