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长三角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格局及热点区变化 被引量:52
1
作者 欧维新 王宏宁 陶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6337-6347,共11页
快速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进而使得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共识。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及其空间量化研究,有助于识别出区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关键驱动。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与... 快速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进而使得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共识。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及其空间量化研究,有助于识别出区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关键驱动。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评价矩阵的方法对1985—2015年长三角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盈亏格局及热点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减少,需求增多,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区从1985年的40.9%下降至2015年的38.5%,生态系统服务赤字区面积占比从1985年的1.3%增长到2015年的10.6%,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2)沪宁杭城市发展梯度带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盈亏呈"V"型分布,且30年内城市中心及其附近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值下降更为明显; 3) 30年内长三角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盈余热点区整体变化不大,30年内面积减少了0.1%;而赤字热点区则呈现出快速扩张趋势,面积占比30年内增加了14.9%。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三角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亏损状况更严重; 4)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矩阵可以比较简便、全面的反映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盈亏状况,研究结果可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关系 空间格局 长三角 土地利用土地
下载PDF
基于GEE平台的1990年以来北京市土地变化格局及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胡云锋 商令杰 +1 位作者 张千力 王召海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3-583,共11页
针对传统的遥感影像解译速度缓慢、效率较低、人力物力需求量大等问题,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采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方法,对1990~2016年北京... 针对传统的遥感影像解译速度缓慢、效率较低、人力物力需求量大等问题,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采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方法,对1990~2016年北京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变化(LUCC,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开展了遥感解译研究,分析了北京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耕地、人造地表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GEE在区域尺度遥感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方面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2)CART方法进行遥感分类精度较高,研究所得的6期土地覆被/利用数据产品与训练样本交叉验证的学习精度均在93%以上,方法可靠有效。2010年的分类产品与测试样本混淆矩阵的验证精度为88.67%,Kappa系数为0.86。2010年的分类产品与GlobeLand30-2010数据的空间一致性为74.0%,其中林地一致性高达84.28%;两套产品中,人造地表、草地和水体面积比重相差不足1%,各地类面积构成一致性较高。(3)北京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林地和人造地表,面积比重为90%左右;1990~2016年期间人造地表和林地面积呈增加态势,耕地和水体呈萎缩态势,其中,人造地表面积增加1 371km2,增幅高达87%以上,耕地萎缩幅度近40%;1990~2016年北京市平原地区人造地表由圈层状的"摊大饼"扩张态势向"遍地开花"扩张态势转变;人造地表的扩张主要通过对耕地的侵占实现。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政策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驱动北京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的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E CART 遥感土地解译 土地利用土地 时空格局 北京
原文传递
多尺度空间分层聚类算法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沙占江 马海州 +5 位作者 李玲琴 周笃君 曹广超 欧立业 黄华兵 杨海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7-483,共7页
利用遥感数据,综合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多尺度空间分层聚类的部分监督分类方法和主成分方法,分析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库区1987~1999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提取专题信息,不同要素采用不同方法;具体分类中,土地利用类型的一级类型... 利用遥感数据,综合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多尺度空间分层聚类的部分监督分类方法和主成分方法,分析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库区1987~1999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提取专题信息,不同要素采用不同方法;具体分类中,土地利用类型的一级类型耕地、水体及未利用土地类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方法;对一级类型草地采用多尺度分层聚类算法的部分监督分类方法。结果表明,草地信息利用SSHC方法提取结果较好,与Bayes分类方法相比,精度提高4.2%,SSHC所获结果数据Kappa系数为0.84,Bayes所获结果数据Kappa系数为0.78。对某专题要素分类,此方法结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 遥感 聚类算法 共和盆
下载PDF
延安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何立恒 贾子瑞 王志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176,共4页
利用延安市2000、2005和2010年3期土地覆被数据,采用空间叠加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空间转移矩阵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时间上,土地覆被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草地面积显著增加,林地面积... 利用延安市2000、2005和2010年3期土地覆被数据,采用空间叠加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空间转移矩阵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时间上,土地覆被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草地面积显著增加,林地面积略有增加,水域面积少量增加,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大幅减少,但减少的速度趋缓;耕地和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草地和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补充主要来源于耕地,反映存在耕地荒废和土地退化现象。空间上,西南部和东南部的林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东北部的草地面积增加明显。建设用地增加主要分布在宝塔区,沿沟谷河道条带发展;耕地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和东部,增加耕地零星分布,洛川、黄陵东部和黄龙西南部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 转换矩阵 叠加分析 格局变化 延安市
原文传递
GEE平台和CART方法的北京市土地解译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云锋 商令杰 +1 位作者 王召海 张千力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93,共7页
针对传统遥感影像解译效率较低、人力物力需求量大等问题,该文以谷歌地球引擎为依托平台,利用Landsat5TM影像,采用分类回归树算法对2010年北京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类型开展了解译研究,并从类型构成、类型混淆和空间一致性3个方面将解译... 针对传统遥感影像解译效率较低、人力物力需求量大等问题,该文以谷歌地球引擎为依托平台,利用Landsat5TM影像,采用分类回归树算法对2010年北京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类型开展了解译研究,并从类型构成、类型混淆和空间一致性3个方面将解译所得LUC-2010产品与Globeland30-2010产品进行空间一致性分析。研究表明,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通过编程运算,数据处理速度极快,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解译产品与训练样本交叉验证的学习精度为94.2%。两套产品总体对比发现,林地、水体和耕地的空间一致性比率分别为84.28%、74.75%和73.56%;林地、水体和人工地表的地类纯净度分别为87.23%、77.04%和72.97%;总体分布空间一致性为74.0%。两套产品局部对比发现,LUC-2010产品分类结果更准确和精细,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歌球引擎 分类回归树 遥感土地解译 土地利用土地
原文传递
张北生态退耕遥感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俊 周成虎 +1 位作者 张永民 黄满湘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张北地处坝上高原农牧交错带,多年来不合理的土地开垦活动,导致本区的土壤沙化程度十分严重,加上自身的自然环境特征,构成了京津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和运沙通道,鉴于此,我国政府将该地纳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工程区。... 张北地处坝上高原农牧交错带,多年来不合理的土地开垦活动,导致本区的土壤沙化程度十分严重,加上自身的自然环境特征,构成了京津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和运沙通道,鉴于此,我国政府将该地纳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工程区。本文通过利用高精度的遥感卫星影像对该区前3年的生态退耕情况进行了动态检测,表明目前张北县的生态退耕工作主要是还草,还草的结构主要以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为主体;还林的比例相对还草较低,目前的还林结构主要是未成林造林地。指出张北县的生态退耕是具有初步成效的,但是,生态环境的治理是以改善当地经济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为前提的,因此合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调整生产结构是生态退耕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北县 遥感监测 退耕还林还草 土地利用土地
下载PDF
拜城绿洲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宏 唐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2期155-158,213,共5页
选择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拜城绿洲盆地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ETM+和2016年GF-1影像为数据源,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类,分析绿洲盆地近16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16年来,研究区耕地、密林地、坑塘、居民点... 选择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拜城绿洲盆地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ETM+和2016年GF-1影像为数据源,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类,分析绿洲盆地近16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16年来,研究区耕地、密林地、坑塘、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林地、沼泽湿地、水域、轻度盐渍化土地、戈壁砂砾石裸地面积有所减少,沙漠化土地及基岩面积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工渠系和人工水库的修建造成研究区干旱缺水,地下水位下降,天然生态植被减少,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合理地控制人口数量、正确的政府政策导向和合理经济发展需求是干旱区绿洲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土地利用/土地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分析——以石河子垦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金沙 王玲 +2 位作者 赵洲 胡勇 王炬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144-147,共4页
通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对石河子垦区1989年、2000年的Landsat--TM影像进行处理,解译到石河子垦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数据,并对石河子垦区1989~2000年11年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对石河子垦区1989年、2000年的Landsat--TM影像进行处理,解译到石河子垦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数据,并对石河子垦区1989~2000年11年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石河子垦区1989-2000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其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结果显示:石河子垦区近11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速度很快。其中,耕地和林草地面积皆成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以5.03%和、5.13%的速度增加;盐碱地面积减少了655.40km^2,其年变化率最大达7.24%;水体湿地面积减少了103.09km^2,其年变化率减少4.58%;荒漠的面积只减少了25.26km^2,并且年变化率最小,以每年0.22%的速度在减少,这些分析结果可为石河子垦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土地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国内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邱圣睿 刘正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第5期17-18,共2页
本文在分析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基础上,就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在对环境污染、土地利用改造、土地利用的模型及土地利用机制等进行综述与分析。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 变化 综述 国内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83
10
作者 张镱锂 刘林山 +11 位作者 王兆锋 摆万奇 丁明军 王秀红 阎建忠 许尔琪 吴雪 张炳华 刘琼欢 赵志龙 刘峰贵 郑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2865-2875,共11页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是区域土地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定与提升的科学基础.本文通过对已有LUCC数据与成果的再分析,研究了高原整体LUCC时空特征、典型区LUCC的时空过...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是区域土地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定与提升的科学基础.本文通过对已有LUCC数据与成果的再分析,研究了高原整体LUCC时空特征、典型区LUCC的时空过程及典型类型的变化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结构稳定,一级地类变化面积比例低于7%,并以单次变化为主,土地覆被状况总体改善.近年来高寒草地覆被状况整体好转、局部退化,林地恢复良好,耕地基本稳定,建设用地显著扩张,裸地轻微减少.人口较为密集的河湟谷地与'一江两河'地区,建设用地、耕地、人工林地等增加明显;藏北高原和三江源等牧区,超载过牧和生态建设的作用均有体现;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区土地覆被类型多样、变化复杂,并表现出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较强的敏感性.高原土地变化研究中还存在现有数据产品数量不足、精度不高,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需要加强野外监测和遥感技术的结合,关注LULC在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变化特征,同时注重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类型转化和类内渐变,使高原LUCC研究更好地服务于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地利用 土地 土地利用土地变化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格局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11
作者 陈爱莲 孙然好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553-4565,共13页
首先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历史、大气城市热岛(AUHI)和地表城市热岛(SUHI)等概念、以及数据获取方式等方面进行简要地概述;随之着重综述从景观格局角度对城市热岛效应进行的研究。统计描述、传统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和模型模拟法是目前该... 首先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历史、大气城市热岛(AUHI)和地表城市热岛(SUHI)等概念、以及数据获取方式等方面进行简要地概述;随之着重综述从景观格局角度对城市热岛效应进行的研究。统计描述、传统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和模型模拟法是目前该方向研究的主要方法,统计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的研究方法相似,主要统计地表参数或地表景观格局指数与地表温度的相关关系,在SUHI的研究中用得较多;AUHI和SUHI的数据源和机理不尽相同,其研究方法也不同;AUHI一般使用固定气象站点的数据和精细的局部移动气象站数据,较难和景观格局指数结合;模型模拟法则既可以使用地表温度也可以使用大气温度,其结果具体可靠,但目前模型模拟中涉及的景观格局参数,尤其是二维或多维的格局参数并不多;最后从数据源和景观格局参数的参与两个角度讨论了该方向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1)针对研究目标,选取或生产最合适的高质量数据;(2)深入从景观格局角度模拟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尤其是二维和三维景观格局的模拟,并发展多维度的景观格局指数;(3)中尺度上充分利用多光谱遥和热红外遥感数据,结合小尺度的测量和模拟,建立基于机理的景观模型或格局指数以评价中尺度的城市热岛效应;(4)多领域数据的融合和多学科方法的交叉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景观格局 景观设计 表温度 土地利用土地 AUHI SUHI
下载PDF
嘉陵江中下游地区近30年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50
12
作者 仙巍 邵怀勇 周万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利用1972年M SS遥感影像、1986年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在总结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等模型,并指出唯有将这些模型...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利用1972年M SS遥感影像、1986年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在总结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等模型,并指出唯有将这些模型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利用上述模型以及LUCC的幅度、区域差异模型,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了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嘉陵江中下游地区14个县市区LUCC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变化 转出速度 转入速度 平衡状态 嘉陵江中下游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陈述彭学术思想的引领 被引量:43
13
作者 刘纪远 张增祥 +8 位作者 张树文 颜长珍 吴世新 李仁东 匡文慧 史文娇 黄麟 宁佳 董金玮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0-687,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城市化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影响到区域和国家生态与环境状况。在陈述彭先生指导下,1992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建立起了完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技术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城市化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影响到区域和国家生态与环境状况。在陈述彭先生指导下,1992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建立起了完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技术路线,以及独特的分类体系和动态区划体系,奠定了中国LUCC信息平台的基础。本文在系统回顾陈述彭学术思想指导中国LUCC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国家需求与国际科技前沿梳理了我国LUCC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并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团队在最近20年LUCC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动态时空表征与分析模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驱动机制、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探测方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林业活动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对未来LUCC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盖变化(LUCC) 遥感 中国 时空格局 驱动机制 环境效应 LUCC模型 信息平台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监测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李元征 尹科 +2 位作者 周宏轩 王晓琳 胡聃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2-1074,共13页
全球正经历快速、高强度的城市化,导致城市热岛加剧,并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许多的生态环境要素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遥感具有宽覆盖、信息量大、重复观测周期短等优点,已成为地表城市热岛(Surface Urban ... 全球正经历快速、高强度的城市化,导致城市热岛加剧,并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许多的生态环境要素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遥感具有宽覆盖、信息量大、重复观测周期短等优点,已成为地表城市热岛(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SUHI)监测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针对前人相关研究对热红外数据源、监测指标及SUHI时空变化规律尚缺乏系统总结且内容需要更新等问题,本文首先分类评述了SUHI遥感监测所采用的热红外遥感数据源。其次将现有的SUHI监测指标分为土地覆盖类型驱动型、地表温度格局驱动型及两者复合驱动型3类来述评,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计算方法、应用案例及优缺点;并从日间变化、夜间变化及昼夜对比的变化3个方面述评了SUHI的年内时空变化规律;归纳了其年际变化规律。最后,依据现有研究结论中相互冲突或尚需深化的地方,指出几个潜在的关键问题或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温度 监测指标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土地 表生物物理参数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InVEST模型的门头沟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刘晓娜 裴厦 +1 位作者 陈龙 刘春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8-176,共9页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所导致的土壤侵蚀成为山区生态系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选择生态涵养与土壤侵蚀并存的北京市纯山区门头沟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2005—2013年门头沟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差异的基础上,采用了InVEST...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所导致的土壤侵蚀成为山区生态系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选择生态涵养与土壤侵蚀并存的北京市纯山区门头沟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2005—2013年门头沟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差异的基础上,采用了InVEST模型对区内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动态评估。研究表明:(1)2005—2013年,门头沟区耕地、林地和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园地、草地、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和园地变化显著,耕地主要转为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园地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化而来。(2)2005—2013年,门头沟区土壤保持能力和保持量均呈增加趋势,单位面积土壤保持能力由87.41t/(hm^2·a)增加到113.56t/(hm^2·a),土壤保持量增加了377.38万t,土壤侵蚀量减少了23.42万t;受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降雨侵蚀力以及植被覆盖度影响,西北、东北地区土壤保持功能增强,西南地区减弱,东部地区基本不变。(3)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排序为: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耕地>园地>水域;2005—2013年,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单位面积土壤保持能力均呈增加趋势;除耕地外,其他地类的土壤保持总量均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壤保持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土地变化 门头沟区
下载PDF
中老缅泰“黄金四角”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晓娜 封志明 姜鲁光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论文系统评述了中老缅泰"黄金四角"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分类与制图、LUCC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以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现有LUCC研究相对零星分散,整体性、综合性以及对比性区域研究不足;LUCC分类与制图多... 论文系统评述了中老缅泰"黄金四角"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分类与制图、LUCC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以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现有LUCC研究相对零星分散,整体性、综合性以及对比性区域研究不足;LUCC分类与制图多源于全球和大尺度研究,高精度区域性分类与制图研究较少,时空尺度已无法满足区域性研究需求;罂粟地、轮歇地、橡胶林地3种典型地类研究参差不齐,遥感识别方法与时空分析研究不足;LUCC格局和过程变化分析多关注某些地类,整体性空间格局及国别时空对比研究不足;LUCC驱动力研究多停留在局部区域,整体研究较为薄弱;LUCC土壤环境效应研究丰富,水、大气以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则相对不足。研究认为,应加强LUCC的不同时空尺度对比研究、拓展LUCC研究内容、深化LUCC综合研究方法,同时要重视对边境、贫穷地区的LUCC研究;提出应开展中老缅泰交界地区LUCC国别对比研究,既可丰富LUCC基础数据库,也可为这一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变化 研究进展 展望 黄金四角 中老缅泰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遥感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若琳 万力 +1 位作者 张发旺 石迎春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遥感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数据获取中。现综合分析了目前主要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将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归纳为:基于传统统计分析的分类方法、神经网络分类方法、模糊分类方法、决策树分类方法、专家系统分类方法,并对... 遥感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数据获取中。现综合分析了目前主要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将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归纳为:基于传统统计分析的分类方法、神经网络分类方法、模糊分类方法、决策树分类方法、专家系统分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总结出各种分类方法应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 遥感图像 分类
下载PDF
基于LUCC的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人为干扰动态变化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晓娜 张微微 李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957,共7页
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的干扰所造成的影响和变化正日益增强,正确估计人为干扰对现在和未来环境变化影响的程度以及叠加在自然变化上的幅度具有重大意义。选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突出、人地关系矛盾剧烈的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基... 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的干扰所造成的影响和变化正日益增强,正确估计人为干扰对现在和未来环境变化影响的程度以及叠加在自然变化上的幅度具有重大意义。选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突出、人地关系矛盾剧烈的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5和2013年2期SPOT 5遥感影像数据,借助人为干扰度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结构变化、类型变化、空间变化和人为干扰度4个角度,探讨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人为干扰时空动态分异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3年间,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景观以林地-耕地-园地格局为主导,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加快,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强度增加。(2)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整理、经济发展、建设占用以及生态恢复工程是流域内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旱地、园地、有林地、灌木林地面积减少,菜地、草地、疏林地、建设用地和滩地增加,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呈退化趋势;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主要转为园地、林地和草地,生态恢复工程略显成效。(3)半干扰是流域内主导的干扰景观类型,全干扰和半干扰型景观面积增加,无干扰型景观面积减少,流域内景观的人为干扰强度呈现由深山区向浅山区逐渐增强的空间分异特征,交通道路沿线及人类活动活跃地区是人为干扰强度增加最显著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土地利用土地变化(LUCC) 时空格局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
下载PDF
基于3S的近15a新疆LUCC时空变化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芳芳 吴世新 杨涵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6-640,共5页
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新疆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以2004—2005年度中巴资源卫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结合多层环境要素数据库、野外定点调查分析等数据,采用多要素综合分析的解译方法,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综合判读并提取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 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新疆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以2004—2005年度中巴资源卫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结合多层环境要素数据库、野外定点调查分析等数据,采用多要素综合分析的解译方法,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综合判读并提取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2005年近15 a来新疆LUCC时空数据。从现状、动态变化等方面对LUCC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并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进一步说明了新疆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结果显示,新疆的耕地、林地、水域、建设地面积都有所增加,耕地的年变化率最大;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草地面积减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 土地利用土地盖变化 驱动力 新疆
原文传递
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的遥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洛 徐新良 +1 位作者 段建南 刘晓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9-824,共6页
本文利用由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数据和MODIS NDVI产品,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拟等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05年京津风沙源区耕地开垦... 本文利用由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数据和MODIS NDVI产品,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拟等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05年京津风沙源区耕地开垦、林草地减少的趋势有所减缓,但区域气候变化趋于干旱,水域面积明显减少,草地退化和未利用土地增加的现象依然存在。(2)该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程度有所减缓,但居住用地和城乡工矿用地的快速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3)2000-2005年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总体有所好转,春季最大NDVI值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本区生态环境的好转表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已经初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土地变化 NDVI 京津风沙源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