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秦自商鞅变法后的土地制度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金光 《中国史研究》 1983年第2期26-41,共16页
我国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破坏之后,并未立即出现土地私有制或土地国有制,而却逐渐形成了在虚构的“王土”之下的多级占有制,即同一块土地的所有权为许多人所分享。到春秋末,特别是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与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再加... 我国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破坏之后,并未立即出现土地私有制或土地国有制,而却逐渐形成了在虚构的“王土”之下的多级占有制,即同一块土地的所有权为许多人所分享。到春秋末,特别是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与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再加上各国的改革,遂使土地所有权在各诸侯国开始向强有力的土地国有制升华。他们把土地所有权集中起来之后,不再裂土分君,制造中间层次,而是由国家政府直接“制土分民”,完成了土地普遍国有制与其下的私人占有制的二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商鞅变法 土地国有 土地所有权 土地公有制 土地私有 原始社会 战国时期
原文传递
八二宪法土地条款:一个原旨主义的解释 被引量:27
2
作者 彭錞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52,共17页
在原旨主义视角下,挖掘"八二"宪法第10条土地条款的生成背景、内在逻辑和制度意涵,可以发现:出于改革开放以后便利国家建设取得土地、限制农地流失的迫切现实需要,该条款承继和巩固了20世纪50年代成形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结... 在原旨主义视角下,挖掘"八二"宪法第10条土地条款的生成背景、内在逻辑和制度意涵,可以发现:出于改革开放以后便利国家建设取得土地、限制农地流失的迫切现实需要,该条款承继和巩固了20世纪50年代成形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结构和"农地非农化的国家征地原则",并试图以合理用地作为证成和规范该制度的价值尺度。三十多年的改革与修宪给宪法土地条款注入了市场、法治和人权,特别是非国有财产平等保护等规范意蕴,但现行制度的种种现实弊病也日益突显。因此,需要重新思考该条款,清理其遗产。原旨主义立场回顾但不固执历史,要求我们超脱一时一地的具体土地制度安排,去把握宪法条文背后的实践理性、价值平衡等鲜活而深沉的宪法原理,指导并推动中国土地制度进一步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公有制 宪法土地条款 土地流转 原旨主义
原文传递
国有农场对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23
3
作者 贺雪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国有农场的土地国有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两种不同的土地公有制形式,都是完全不同于土地私有的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分田到户的责任制,极大地释放出了农业生产力,国有农场普遍学习农村分田到户的经验。进入21世纪后,国... 国有农场的土地国有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两种不同的土地公有制形式,都是完全不同于土地私有的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分田到户的责任制,极大地释放出了农业生产力,国有农场普遍学习农村分田到户的经验。进入21世纪后,国有农场农业经营体制与农村农业经营体制发生了重要分化,其中农村经营体制越来越强调农户承包经营权,而国有农场坚持农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在21世纪快速城市化和农业机械化的背景下,国有农场通过调整土地关系和生产关系,很好地适应了农业生产力变化的需要。相对来讲,农村经营体制因为过于强调农户承包经营权,导致农业生产力严重受制于现行农村土地关系的束缚。国有农场的经营体制和土地制度安排为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农场 农业经营体 土地公有制 产权
下载PDF
我国土地公有制度对相邻权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彭诚信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4-69,共6页
不同的土地所有制性质会影响土地上的权利群种类 ,这尽管对抽象意义上的相邻权并没有直接关系 ,但相邻权的适用范围、具体内容及其实现方式却会随土地公有或私有而有所不同。本文重点研究了受此影响较大的建筑物相邻关系中房屋和地上权... 不同的土地所有制性质会影响土地上的权利群种类 ,这尽管对抽象意义上的相邻权并没有直接关系 ,但相邻权的适用范围、具体内容及其实现方式却会随土地公有或私有而有所不同。本文重点研究了受此影响较大的建筑物相邻关系中房屋和地上权的关系以及空间相邻关系中空间权的界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公有制 相邻权 地上权 空间权
原文传递
论地权制度安排与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兼评“三权分置”改革与《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 被引量:20
5
作者 桂华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81,共10页
与私有制下土地作为纯粹财产对象不同,公有土地不仅是农业生产要素,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弥合地权配置中公共原则与私人原则之间的冲突是设置我国农地制度的难点。片面强化个体农户承包经营权而虚化集体所有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与私有制下土地作为纯粹财产对象不同,公有土地不仅是农业生产要素,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弥合地权配置中公共原则与私人原则之间的冲突是设置我国农地制度的难点。片面强化个体农户承包经营权而虚化集体所有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终造成既不公平又无效率的地权配置结果。与之相比,国有农场在地权制度安排中凸显土地的公有属性,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两个方面都存在优势。针对当前农村地权配置矛盾,中央提出"三权分置"的改革思路,落实该项改革的关键是尊重集体所有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适的产权制度安排。与之相关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也需要从土地公有制出发,兼顾私权保护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公有制 地权配置 “三权分置”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索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小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0-60,共11页
本文对土地公有制、土地利用结构、地租、土地产权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城市土地市场、农用土地流转、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等方面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土地管理体制的基本对策:统一规划、统一房政与地政... 本文对土地公有制、土地利用结构、地租、土地产权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城市土地市场、农用土地流转、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等方面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土地管理体制的基本对策:统一规划、统一房政与地政、土地管理应实行垂直领导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使用度改革 土地产权 隐形土地市场 土地所有权 城市土地 中国土地 乡镇企业 土地公有制 土地收益
原文传递
宋代私有田宅的亲邻权利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锡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1期47-55,共9页
关于私有田宅的亲邻权利,这是一个至今尚未引起中国土地制度史研究充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考察了宋代私有田宅亲邻的优先购买权、特定情况下的执赎权以及参与产权认定之权,并且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亲邻上述权利的根源。
关键词 《名公书判清明集》 优先购买权 原业主 土地所有权 优先权 收赎 资本主义私有 私有财产 产权纠纷 土地公有制
原文传递
论社会主义地利共享秩序及其制度实现——兼评《土地管理法》修订 被引量:14
8
作者 桂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71,共10页
在城镇建设中,大量社会财富附着在土地上转化为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如何参与社会财富分配取决于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土地制度内在包含"消灭剥削"的目标与"各尽所能、按劳分配&qu... 在城镇建设中,大量社会财富附着在土地上转化为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如何参与社会财富分配取决于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土地制度内在包含"消灭剥削"的目标与"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与土地私有制国家通过税收手段来调节土地收益不同,我国直接在初次分配环节上完成对地利的调节。国家通过主导城镇土地开发来实现土地增值归公,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社会主义地利共享秩序。立足公有制的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地利分配原则不变,避免出现土地食利阶层,同时要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方式,解决被征地农民丧失生产资料后的重新就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公有制 土地增值收益 地利共享 土地管理法》修订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奎良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7-42,共16页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学说中未予充分阐释的重大课题,本文指出,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马克思用自己的"世界历史"思想涵盖东方社会,认为尽管东方国家存在着亚细亚生产方式,但最终仍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道。19世纪70...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学说中未予充分阐释的重大课题,本文指出,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马克思用自己的"世界历史"思想涵盖东方社会,认为尽管东方国家存在着亚细亚生产方式,但最终仍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道。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马克思的认识发生巨大变化,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增长、政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东方国家应该另辟蹊径,探索社会主义胜利的新途径。鉴于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普遍存在着村社土地公有制,马克思设想,东方国家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的"一切极端不章的灾难",减少痛苦和牺牲,可以绕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由村社公有制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在这里,人道主义已不仅是一种伦理规范.它已被提升为历史的尺度。这是马克思对自己先前学说,特别是唯物史观进行深刻反思所带来的巨大突破,也是在新的基础上向他早期的实践人本主义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东方社会理论 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发展 亚细亚生产方式 卡夫丁峡谷 共产主义 东方国家 土地公有制 历史发展
原文传递
建设用地国有制的逻辑、挑战及变革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键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112,共20页
在计划经济和人民公社体制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承载了城乡土地资源的权力性支配职能,以此形成了城乡二元的建设用地使用和管理制度。人民公社体制消解及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后,集体所有制的权力性支配取向与国家意志产生了偏离,农村... 在计划经济和人民公社体制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承载了城乡土地资源的权力性支配职能,以此形成了城乡二元的建设用地使用和管理制度。人民公社体制消解及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后,集体所有制的权力性支配取向与国家意志产生了偏离,农村地区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愈渐严重。在规约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社会性管制制度无法快速形成的情况下,权力性支配框架得以延续并得到改造,原本由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分别承载的权力性支配职能被集中于全民所有制,由此确立了建设用地国有制。建设用地国有制的实现依赖于征收,但计划经济体制下基于"国家需要"的征收正当化论述,无法容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需要"和"个人需要",产生了征地正当性的疑问。权力性支配的逻辑也与市场逻辑相背离。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应当剥离所有制的权力性支配职能;土地公有的公共职能则应聚焦于居住权的保障和土地收益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公有制 建设用地 权力性支配 集体所有土地
原文传递
时代需求与物权法之回应——兼论我国本土化用益物权体系之建构 被引量:10
11
作者 尹飞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111,共9页
我国用益物权制度的本土化,体现在对我国发展中将长期面临的三大因素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上。首先是财产类型的变化,据此,动产不应作为用益物权的客体,应当规定各种特许物权并引入地役权和人役权。其次是土地的公有制,其与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用益物权制度的本土化,体现在对我国发展中将长期面临的三大因素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上。首先是财产类型的变化,据此,动产不应作为用益物权的客体,应当规定各种特许物权并引入地役权和人役权。其次是土地的公有制,其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应当强化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宅基地使用权等独立性用益物权的效力,使之成为"类似所有权"的权利,从而能够进入市场流转。第三是长期、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这要求允许农村土地权利自由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益物权 本土化 土地公有制 城市化
原文传递
土地所有权制度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颜延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我国实行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土地公有制 ,法律对于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和转让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差异 ,造成了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投资性房地产和租赁内容与范围上的分歧。在目前的... 我国实行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土地公有制 ,法律对于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和转让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差异 ,造成了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投资性房地产和租赁内容与范围上的分歧。在目前的法律环境下 ,我国无法全盘采纳国际会计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会计准则 土地所有权 企业会计准则 房地产 无形资产 租赁 土地公有制 不动产 中国
原文传递
土地公有制度下的地役权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安刚 张龙 《当代法学》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土地公有制 地役权 民法通则 土地私有 土地使用价值
原文传递
试论我国宪法对土地所有权的调整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大元 李累 《法学家》 CSSCI 1996年第4期3-8,共6页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后,迄今为止,土地问题两度成为热点问题。一次是1987年深圳市首次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当时社会反响很大,随后1988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土地使用权通过市场流动的必要性,赋予它以宪法地位;另一次是近两年房地产过热,一...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后,迄今为止,土地问题两度成为热点问题。一次是1987年深圳市首次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当时社会反响很大,随后1988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土地使用权通过市场流动的必要性,赋予它以宪法地位;另一次是近两年房地产过热,一部分开发商或不具备开发条件、没有开发权的单位、个人,大肆炒卖地皮,成为房价暴涨的一大原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不安。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宪法规范调整土地关系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土地所有权 宪法规定 社会主义 国有土地使用权 土地公有制 土地 土地问题 合理利用土地 宪法地位 宪法修正案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耕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新的考察和审视 ,可以看出 :东方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农村公社的占有制和政治关系上的专制制度并不矛盾 ,三者相辅相成 ,而土地公有制构成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 ;东方的国家起源于组织社会公共工程的... 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新的考察和审视 ,可以看出 :东方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农村公社的占有制和政治关系上的专制制度并不矛盾 ,三者相辅相成 ,而土地公有制构成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 ;东方的国家起源于组织社会公共工程的需要 ;东方社会停滞性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经济长期存在 ,根本原因是其不同的共同体之间缺乏“外部交换” ;国家组织公共工程和农村公社的孤立性形成一种对立统一关系 ,从两个方面促使东方社会处于停滞状态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意义 ,在于为我们正确把握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这种方法本身就体现着历史尺度和伦理原则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东方社会 土地公有制 方法论
原文传递
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8
16
作者 申宝刚 汪应宏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年第6期29-32,共4页
从土地公有制以及土地政策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布局的调控两个方面论证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可行性。通过对货币政策在此次宏观调控作用不明显的分析,提出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 从土地公有制以及土地政策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布局的调控两个方面论证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可行性。通过对货币政策在此次宏观调控作用不明显的分析,提出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在实施环境方面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产权、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时间、力度等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调控 土地公有制 土地利用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公有、私有与国有问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念祺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0,42,共10页
试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公有、私有与国有问题程念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根本问题,在于缺乏一个稳定的所有制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的实现方式的探讨,对这一中国经济史中的关键问题,作出客观的评... 试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公有、私有与国有问题程念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根本问题,在于缺乏一个稳定的所有制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的实现方式的探讨,对这一中国经济史中的关键问题,作出客观的评价。学有疏漏,识有不逮,敬请方家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土地国有 中国古代 专利 土地私有 相地而衰征 土地公有制 土地所有者 村社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土地公有制对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底线规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113,共14页
将物权法作为相关改革的法律底线,根据"物权平等保护"等私法原则,得出国有与集体建设用地的同等性结论的推导,不具有真正的底线意义。维护土地增值收益初次分配社会共享、坚持以耕者有其田为目的的农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 将物权法作为相关改革的法律底线,根据"物权平等保护"等私法原则,得出国有与集体建设用地的同等性结论的推导,不具有真正的底线意义。维护土地增值收益初次分配社会共享、坚持以耕者有其田为目的的农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宪法为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设定的底线。土地全民所有与农民集体所有具有迥然不同的,实现土地利益公共分享的制度功能。不存在私法视阈中,土地的国家所有权与农民集体所有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被概然性、无条件地"平等""同权"对待的正当性。应确保集体土地"征收—出让"利用模式与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私法路径之间的主辅关系。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目的只能是与农业发展直接相关的第二、三产业项目。防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随意整合农村土地配置,侵害各类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违法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 土地公有制 市场 私法路径 宪法规
原文传递
我国没有走出“卡夫丁峡谷”吗?──与段忠桥商榷 被引量:9
19
作者 布成良 陈海涛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1996年第6期81-83,97,共4页
我国没有走出“卡夫丁峡谷”吗?──与段忠桥商榷布成良,陈海涛.马克思晚年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与当前的现实有一种直接的关联。相当多的人从中找到东方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当代改革的“理论源头”。因而这一理论近年来受到人... 我国没有走出“卡夫丁峡谷”吗?──与段忠桥商榷布成良,陈海涛.马克思晚年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与当前的现实有一种直接的关联。相当多的人从中找到东方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当代改革的“理论源头”。因而这一理论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引发起国内学术界的热切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跨越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资本主义发展 土地公有制
原文传递
关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耕 李雅儒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0-57,共8页
本文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了新的考察和审视,认为东方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农村公社的占有制和政治关系上的专制制度并不矛盾,三者相辅相成,而土地公有制构成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东方的国家起源于组织社会公共工程的... 本文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了新的考察和审视,认为东方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农村公社的占有制和政治关系上的专制制度并不矛盾,三者相辅相成,而土地公有制构成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东方的国家起源于组织社会公共工程的需要;东方社会停滞性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根本原因是其不同的共同体之间缺乏“外部交换”,国家组织公共工程和农村公社的孤立性形成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从两个方面促使东方社会处于停滞状态;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正确把握较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这种方法本身体现着历史尺度和伦理原则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亚细亚生产方式 俄国农村公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东方专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 西方资产阶级 土地公有制 伦理原则 土地私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