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摩诃止观》中“止观”概念的中国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冉雪華 《中国文化》 1990年第2期18-22,共5页
本文認為,在佛教的“禪定”概念和實踐中國化的早期尝試过程中,有兩種顯著的模式,一是還原,二是調和。還原模式是指,先从許多外來觀念中選出少數幾個,然后使其成為排他的概念,並堅定地將其贯徹於實踐,“無念”与“一行三昧”的演變即其... 本文認為,在佛教的“禪定”概念和實踐中國化的早期尝試过程中,有兩種顯著的模式,一是還原,二是調和。還原模式是指,先从許多外來觀念中選出少數幾個,然后使其成為排他的概念,並堅定地將其贯徹於實踐,“無念”与“一行三昧”的演變即其例。與這一模式相對的是調和,中國佛教常常吸收了許多外来觀念,却把它們重新融鑄合成一個新的、緊密聯合於一起的綜合性概念,“止觀”即其中一例。智顗(538-597)在改編如何入定的途徑時就運用了这一模式,《摩訶止觀》中所說的“禪慧方便二十五法”即非束縛於一家之說的,這種調和主義的哲學基礎即關於三重實在完全和諧的“三諦圓融”理論,在这一理論中彼此冲突的概念被超越了,因此,这一調和主義不是否認或拒斥相對立的概念或實踐,而是以有條件限制的方式將它們囊括於一個新的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止观 一行三昧 智顗 禅定 印度佛教 佛教思想 天台宗 尊心 佛性
下载PDF
《論語》“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章解
2
作者 趙玫 《切磋集系列》 2015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論語》作爲儒家思想的經典著作,後世注解者眾多,如東漢鄭玄、三國何晏、南朝皇侃、宋邢昺、宋朱熹、清劉寶楠等。各家解釋的偏向與深度各不相同。以下分析皇侃、邢昺以及朱子對“告朔之餼羊”章“子曰:‘賜也,爾愛其羊,吾愛其禮’”... 《論語》作爲儒家思想的經典著作,後世注解者眾多,如東漢鄭玄、三國何晏、南朝皇侃、宋邢昺、宋朱熹、清劉寶楠等。各家解釋的偏向與深度各不相同。以下分析皇侃、邢昺以及朱子對“告朔之餼羊”章“子曰:‘賜也,爾愛其羊,吾愛其禮’”一句的疏解,發現朱子注與另兩家的差別,從而闡發朱注背後蘊含的豐富思想,考察哪一家的解釋更圓融而盡意,並追問,對於此章有沒有更進一步解釋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國 深度 差別 經典 東漢 著作 告朔
原文传递
“圓融”的生機與“分離”的困惑——論方東美“自然”透視下的中西方哲學
3
作者 朱亞坤 《道家文化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88-204,共17页
"自然"是理解中西方哲學思想的一個核心範疇。方東美認爲中國哲學采用機體主義思想方法,注重整體圓融、廣大和諧,在傳統宇宙論和價值論的統一中解讀出生生自然中藴涵的和諧之道;西方哲學采用"分離主義"的思想方法,... "自然"是理解中西方哲學思想的一個核心範疇。方東美認爲中國哲學采用機體主義思想方法,注重整體圓融、廣大和諧,在傳統宇宙論和價值論的統一中解讀出生生自然中藴涵的和諧之道;西方哲學采用"分離主義"的思想方法,注重科學分析,邏輯推理,在對豐厚的自然的利用和獲取中與自然疏離。中國哲學中"自然"的美學意藴不僅給從美學的角度來闡釋哲學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給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因與自然疏離造成的困境帶來了新的思考路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惑 中西方 自然 新的思考 中國
下载PDF
孔子“成於樂”的意涵析論
4
作者 李美燕 《诸子学刊》 2010年第2期77-88,共12页
一、前言人的生存價值由關懷自我作起點,進而關懷他人、天地萬物與宇宙的大生命,這是孔子由'爲己之學'1開拓出'親親、仁民而愛物'的生命智慧學,在《論語》中可見,孔子一生下學而上達,由人之道上達天之道,以證成'天... 一、前言人的生存價值由關懷自我作起點,進而關懷他人、天地萬物與宇宙的大生命,這是孔子由'爲己之學'1開拓出'親親、仁民而愛物'的生命智慧學,在《論語》中可見,孔子一生下學而上達,由人之道上達天之道,以證成'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時,孔子也透過'成於樂'一語來點示天人和谐的圓融境界。孔子立足於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學,不只是其個人的精神表現,也是後世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指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 愛物 價值 意涵 天人 前言 生命
下载PDF
贝壳彩泥笔筒
5
作者 璐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5年第Z1期89-90,共2页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背上书包我去上学校!在下学期开学前,让我们用彩泥和贝壳制作一个可爱又实用的笔筒吧!将假期的味道与贝壳的美丽相融合,为忙碌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准备材料:卷纸芯、超轻黏土、硬卡纸、贝壳、...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背上书包我去上学校!在下学期开学前,让我们用彩泥和贝壳制作一个可爱又实用的笔筒吧!将假期的味道与贝壳的美丽相融合,为忙碌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准备材料:卷纸芯、超轻黏土、硬卡纸、贝壳、彩色小石子、笔、剪刀、透明胶、乳白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泥 乳白胶 纸芯 轻黏土 鸟说 去上 卷纸
下载PDF
論西夏佛教之漢藏與顯密圓融 被引量:9
6
作者 沈衛榮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5-309,398,399,共47页
本文通過對《大乘要道密集》收録的"大手印"傳軌文本,黑水城出土文獻《持誦聖佛母般若多心經要門》、《欲護神求修》與《四字空行母記文》四種漢文藏傳佛教文本的分析,披露西夏時代所傳藏傳密教所附帶的明顯的漢傳佛教和顯宗... 本文通過對《大乘要道密集》收録的"大手印"傳軌文本,黑水城出土文獻《持誦聖佛母般若多心經要門》、《欲護神求修》與《四字空行母記文》四種漢文藏傳佛教文本的分析,披露西夏時代所傳藏傳密教所附帶的明顯的漢傳佛教和顯宗佛教成分。同時,本文試圖展現在西夏時代,傳譯者們努力讓一個本來對於漢傳佛教徒來説陌生迥異的藏傳密教儀軌變得相對容易理解和接受,這些均反映出了西夏佛教具有漢藏和顯密兩種佛教傳統交融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漢藏佛教 顯密 黑水城文獻
下载PDF
天台智顗的“二諦”與“三諦”理論探析
7
作者 趙東明 《佛教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106-139,379,共35页
本文旨在探析天台智顗的"二諦"與"三諦"理論。就智顗而言,不論是"二諦"或"三諦",皆和他"藏、通、别、圓"這"化法四教"的判教論緊密相聯繫。智顗經由其創造性的思維與判教... 本文旨在探析天台智顗的"二諦"與"三諦"理論。就智顗而言,不論是"二諦"或"三諦",皆和他"藏、通、别、圓"這"化法四教"的判教論緊密相聯繫。智顗經由其創造性的思維與判教理論,將"二諦"分成"七種二諦",以及"四種二諦";接着再搭配"三種二諦",則又可再分成"二十一種二諦"。而其"三諦"理論,雖與印度中觀學的立場有差异,但可説這是他在印度佛學傳入中國背景下的獨特創發。這方面他以"七種二諦"爲基礎,而提出"五種三諦"説。而其中最重要的,則是"圓教"的"圓融三諦",這是在他藉以認知真理的止觀功夫認識論,以及表詮諸法實相的世界觀本體論上所構思出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諦 三諦 五種三諦 三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