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代的“图像批评”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玉勤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6,共4页
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品类繁多、形态各异,而图像批评则是用图像形式进行的文艺批评。中国古代"图文本"中的图像之所以构成"图像批评",主要缘于:图像选择体现出图像作者的"视点",图像转译体现出对语言文本的... 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品类繁多、形态各异,而图像批评则是用图像形式进行的文艺批评。中国古代"图文本"中的图像之所以构成"图像批评",主要缘于:图像选择体现出图像作者的"视点",图像转译体现出对语言文本的诠释,图像解读体现出对语言文本的"发挥",图像阐释体现出意义空间的敞开。中国古代"图像批评"的传统源远流长,以图入诗的"题画诗与诗意画"、以图入事的"小说插图"、以图入意的"戏曲插图"、以图入史的晚清画报和"绣像小说"无论就图像品质、图文表现还是时代影响,都堪称批评型态的典范。而以图入世的新文学封面和插图,甚至是如今大肆盛行的插图本、超文本等,都可视为这一传统的现代发展。而"化语成图"的直观表现、"驻足凝视"的审美驿站、"象外之象"的意蕴空间,则构成了图像批评"以象入意"的批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批评 文艺批评 图文本 “语-图”互文
下载PDF
图像批评:新媒体视域下当代文学新批评范式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守运 林腾 《华夏文化论坛》 2023年第1期137-144,共8页
21世纪以来,以视觉占据感官主导地位的图像化运动,促使图像叙事逐渐走进文学研究的视野,文字排版、封面、插图和语图互文是图像批评的关键要素。图像批评不是对于传统文艺学美学批评方法论的否定或替换,而是基于新的文学叙事方法,文体... 21世纪以来,以视觉占据感官主导地位的图像化运动,促使图像叙事逐渐走进文学研究的视野,文字排版、封面、插图和语图互文是图像批评的关键要素。图像批评不是对于传统文艺学美学批评方法论的否定或替换,而是基于新的文学叙事方法,文体自身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伴生物。随着新媒介技术迭代更新,文本解放和图像化运动的升级促使话语权力、传播媒介和大众阅读等要素发生体系性的变化。“读图时代”观看图像和审视图像叙事成为一种当代“大文学”感知、阅读、参与和审美的重要能力。当代文学跨媒介传播语境的图像化、碎片化、互文互涉等现状,为图像批评创造了新的土壤,也促进了文艺美学新批评范式及方法论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 图像批评 文学传播 审美批评
原文传递
当代艺术图像批评的多元策略与审美向度
3
作者 郭守运 覃晓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6-101,共6页
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图像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和审美样式,直接带来了图像批评在文艺批评方法论中的兴起。消费主义时代到来后,工具理性和技术至上主义使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新的艺术批评随之而来。图像批评拓展了接受美... 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图像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和审美样式,直接带来了图像批评在文艺批评方法论中的兴起。消费主义时代到来后,工具理性和技术至上主义使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新的艺术批评随之而来。图像批评拓展了接受美学,以直观、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现于读者面前。当代艺术图像的批评策略,从文本批评的内视角、作品结构的多维度、作品主题的多元化、作品外延的延展等角度进行。从叙事模式、观察视角、批评方法来看,图像批评是对传统艺术批评更高维度的承接和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图像批评 批评策略 审美向度
下载PDF
图像对语言的僭越与图像批评的生成——从竹林七贤故事的语图互文关系谈起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玉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共10页
语言与图像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当前文艺理论研究必然面对的一个话题。历史上的"竹林七贤图"是依据"竹林七贤"的人和事而进行的图像创作。"竹林七贤"不只是历史上七位放浪不羁、纵情肆志的贤达人士的统称,... 语言与图像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当前文艺理论研究必然面对的一个话题。历史上的"竹林七贤图"是依据"竹林七贤"的人和事而进行的图像创作。"竹林七贤"不只是历史上七位放浪不羁、纵情肆志的贤达人士的统称,更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乃至此后文学艺术发展史中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历史,彰显着当下,又昭示着未来。竹林七贤图像文本既源于语言文本,形成了"因文生图"型的"语-图"互文模式;又溢出、游离了语言文本,形成对后者的超越甚至僭越。图像文本对语言文本的僭越,源于"图言"或"像语",即图像的无声言说以及读者"化图为语"的符号转译。图像作为意义的"结晶体"和"凝合物",在面向读者时,经历了"符号敞开-心象凝结-像语生成-意义释放"的"由像及语"过程。图像文本在内在机理上对语言文本实现僭越的同时,自身亦升华为一种"表意工具",甚至成为一种"批评形态"。至此,图像进入话语中心,真正成为意义存在,图像表征、图像隐喻、图像修辞以及图像时代的来临得以成立,图像对语言的僭越最终完成:不仅我们拥有图像,而且图像开始拥有我们。文艺理论与批评真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七贤 “语-图”互文 图像僭越 像语 图像批评
下载PDF
论“绣像红楼梦”的图像批评艺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立华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73-78,共6页
《红楼梦》插图作为图像研究的重要范本,在流传过程中渐显出其批评的属性。在双清仙馆刻本等绣像系统中,插图作者借助于人物绣像的选取、编排顺序以及像赞、花赞、钤印等全面展现了其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人物的主观评价,彰显了图像批评... 《红楼梦》插图作为图像研究的重要范本,在流传过程中渐显出其批评的属性。在双清仙馆刻本等绣像系统中,插图作者借助于人物绣像的选取、编排顺序以及像赞、花赞、钤印等全面展现了其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人物的主观评价,彰显了图像批评在插图艺术中的功能。虽然说插图艺术在版本流传过程中,并未认可是一种批评模式,但是某种程度上显现出批评倾向,此种倾向借助于特殊的语法规则和程序更好地推动了文本的接受。这就是图像批评属性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绣像 图像批评 插图
下载PDF
真实的立场:约翰·伯格的广告图像批评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德丽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132,共2页
约翰·伯格是西方现代重要的图像批评学者,本文对其图像批评理论中针对广告的批评话语进行分析,探究伯格广告图像批评旗帜鲜明的左翼立场以及意识形态至上的广告批评学术理论,解读了激进的意识形态至上图像批评思想。
关键词 约翰·伯格 图像批评 广告批评
原文传递
聚焦与透视——兼谈图像批评的目标 被引量:1
7
作者 凌晨光 《文化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6-25,共10页
聚焦专注于一点,透视则要穿过诸多层面。两种视觉行为看似矛盾,但完整的看的行为源于两者的结合。单独强调某一方,则会形成相互对照的两种视觉缺陷:一是“同语反复”,二是“信而不见”。只有处理好物体之所见、可见与不可见之辩证... 聚焦专注于一点,透视则要穿过诸多层面。两种视觉行为看似矛盾,但完整的看的行为源于两者的结合。单独强调某一方,则会形成相互对照的两种视觉缺陷:一是“同语反复”,二是“信而不见”。只有处理好物体之所见、可见与不可见之辩证关系,上述缺陷才有可能避免。而在图像之所见、可见与不可见的问题上,潜伏着语言符号的内在机制与符号语言的思维逻辑。只有把握这种符号机制和语言逻辑,图像批评的目标方能真正确立。在此,聚焦与透视的结合即看与思的结合,它最终指向了视觉对象的不可见的精神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 透视 图像批评 语言机制
下载PDF
图像观看批评范式的历史性出场及其理论构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林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0-165,共6页
观看作为一种向图像进行提问的话语范式出现在批评的视野,彰显了图像批评的"问题意识"。以约翰·伯格为中心的理论践行者构筑了图像观看批评范式的话语共同体,在观者范式的批评视域之下,与观者有关的本体论、前理解、效... 观看作为一种向图像进行提问的话语范式出现在批评的视野,彰显了图像批评的"问题意识"。以约翰·伯格为中心的理论践行者构筑了图像观看批评范式的话语共同体,在观者范式的批评视域之下,与观者有关的本体论、前理解、效果史、意义多元性等成为批评范式的核心命题。观者在图像批评中的凸显,究其实质体现的是图像批评诸要素"背景—突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看 图像批评 范式
下载PDF
图像学批评视阈下的花山岩画叙事性特征研究
9
作者 何慧 《歌海》 2019年第3期119-124,共6页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以图像的方式记载了骆越先民的生活方式。通过对花山岩画中图像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索出花山岩画的叙事性特征,包括民族情感叙事、宗教祭祀叙事和族群信仰叙事。花山岩画的叙事性特征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人的本质力量的...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以图像的方式记载了骆越先民的生活方式。通过对花山岩画中图像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索出花山岩画的叙事性特征,包括民族情感叙事、宗教祭祀叙事和族群信仰叙事。花山岩画的叙事性特征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人的本质力量的体认和族群记忆的模拟,反映了早期壮族人民在叙事性艺术上的伟大成果,为当前文学桂军在叙事性文学中的突破和崛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岩画 图像批评 叙事性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