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ME/GC/MS法分析补骨脂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2
1
作者 廖堃 刘梅 +1 位作者 肖竞 张文惠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19-722,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 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 9个不同产地的补骨脂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分别分离、鉴定出 87种成分 。
关键词 SPME/GC/MS法分析 补骨脂 挥发性成分 鉴定 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风味和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围 刘红卫 +2 位作者 周小平 魏玉梅 魏善明 《检验检疫学刊》 2007年第S1期23-28,共6页
对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风味和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应用SPME-GC-MS对影响苹果香气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对甘肃省主栽的5种不同品种桃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实验的因素及参数进行了探讨、优化,对... 对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风味和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应用SPME-GC-MS对影响苹果香气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对甘肃省主栽的5种不同品种桃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实验的因素及参数进行了探讨、优化,对其可行性加以分析,确定出最佳实验条件;应用非平衡SPME-GC对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SPME-GC方法,为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新的分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食品风味 食品安全
下载PDF
SPME-GC-MS结合ROAV分析腐乳中的主体风味物质 被引量:36
3
作者 樊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7-234,共8页
以自制腐乳(M1和M2)和市购腐乳(C1和C2)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腐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香气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对其进行主体风味成分评价。结果表明,从4种腐乳中共测出74种挥发性成分;相... 以自制腐乳(M1和M2)和市购腐乳(C1和C2)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腐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香气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对其进行主体风味成分评价。结果表明,从4种腐乳中共测出74种挥发性成分;相对气味活度值结果表明乙醇、苯酚、茴香脑、β-石竹烯、2-甲氧基-3-(2-丙烯基)苯酚、水杨酸甲酯、3-苯丙酸甲酯、3-苯丙酸乙酯、γ-壬内酯、癸酸乙酯、棕榈酸乙酯和油酸乙酯这12种物质是这4种腐乳香气成分的重要贡献者;对主体风味物质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确定茴香脑是M1和M2的最主要风味物质,乙醇是C1和C2的最主要风味物质。可见,自制腐乳和市购腐乳在主体风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存在差异,这可能是所用原辅料和加工工艺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主体风味物质 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SPME-GC-MS结合组学技术分析发酵椰奶特征风味与风味物质相关性 被引量:20
4
作者 雷文平 周辉 +4 位作者 周杏荣 吴坤 吴霓 宋艳菲 刘成国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47,共6页
为了分析发酵椰奶特征风味与风味物质相关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别对发酵椰奶、原味椰奶和酸牛奶中的风味成分进行测定,同时进... 为了分析发酵椰奶特征风味与风味物质相关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别对发酵椰奶、原味椰奶和酸牛奶中的风味成分进行测定,同时进行感官评价;并且结合组学技术从感官和风味物质方面分析了发酵椰奶的特征风味。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椰奶感官风味特征在甜味、酸味、椰子味、奶香味、乳脂味以及醇香味感官评分较高,对发酵椰奶的喜好感主要受甜味、酸味、椰子味以及香草味的影响;而相比原味椰奶甜味过高,且伴随有较浓蒸煮味。从发酵椰奶中共检测出23种风味成分,比原味椰奶和酸牛奶分别多5种和2种;相比原味椰奶,发酵椰奶中酸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减少了11.005%和11.670%,而醇类、酮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6.015%,10.295%,1.975%;酸牛奶中酸类物质是其主要风味成分,比发酵椰奶相对含量高31.79%。发酵椰奶中2,3-戊二酮、3-羟基-2-丁酮等风味成分主要贡献了果香味、奶香味和焦糖气味,酯类物质主要贡献了香草味、甜味、椰子味和蒸煮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椰奶 酸牛乳 主成分分析法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中高温浓香型大曲中挥发性香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明红梅 姚霞 +3 位作者 周健 许德富 王小军 刘禹孟 《酿酒科技》 2015年第6期73-79,共7页
分析中高温浓香型大曲的挥发性香味物质,为进一步量化评价大曲香气及完善大曲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检测大曲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并对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半定量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分析中高温浓香型大曲的挥发性香味物质,为进一步量化评价大曲香气及完善大曲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检测大曲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并对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半定量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15组大曲样品中鉴定出31种挥发性香味物质,包括酯类18种,吡嗪类5种,醇类2种,醛类3种,烯类1种,芳香族类2种,其中,酯类物质和吡嗪类物质的含量占大曲中香味物质总含量的51.13%。各种类香味物质对大曲香气贡献的大小依次为酯类>吡嗪类>烯类>醇类>醛类>芳香族类,这些化合物中的十四酸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等酯类物质,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等吡嗪类物质,以及1-石竹烯、苯乙醇为浓香型大曲的主要香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浓香型大曲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香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挥发产物的杀线虫活性评价及成分鉴定(英文)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玮玮 季静 +2 位作者 王超 慕卫 刘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4-309,共6页
寄生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许多作物和蔬菜的重要病原物。本研究进行的密封皿内测定结果表明,由枯草芽孢杆菌BL02和G8产生的挥发物能够强烈地抑制D.destructor(24h杀虫活性均达100%)。经挥发物处理后,大部分线虫在1~12h内活动... 寄生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许多作物和蔬菜的重要病原物。本研究进行的密封皿内测定结果表明,由枯草芽孢杆菌BL02和G8产生的挥发物能够强烈地抑制D.destructor(24h杀虫活性均达100%)。经挥发物处理后,大部分线虫在1~12h内活动逐渐减弱,24h后完全停止活动。经固相微萃取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一步鉴定,挥发物包括烷烃、醇、酯、酮、酸、胺、肟、酚及杂环类。本研究为微生物活性挥发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预示了细菌挥发物在未来植物线虫病害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杀线虫活性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基于SPME-GC-MS和电子舌制备羊肉复合调味料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婷 祁路路 +2 位作者 潘道东 杨正苍 党亚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5-234,共10页
为制备羊肉风味复合调味料,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联用技术对内蒙古羔羊前腿肉和后腿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采用分步酶解法处理羊后腿肉,... 为制备羊肉风味复合调味料,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联用技术对内蒙古羔羊前腿肉和后腿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采用分步酶解法处理羊后腿肉,联合使用β-环糊精和姜进行脱膻处理,并对酶解液进行美拉德反应,结合SPME-GC-MS、电子舌和感官评价分析羊肉酶解液和美拉德反应液的特征风味物质,并以美拉德反应液为风味基料确定最佳羊肉复合调味料。结果表明:羊后腿肉中低风味阈值的醛类、不饱和醇类以及重要酸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且产生腥味的胺类物质和产生刺激性气味的1-丁醇较前腿肉低,表明其更适于制备调味料;酶解液中添加3%姜较5%β-环糊精更利于膻味去除;美拉德反应可增强复合调味料的整体风味,其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为4-甲基-5-(β-羟乙基)噻唑、2-甲基-3-呋喃硫醇和噻吩-2-硫醇。此研究可为开发高品质肉味调味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复合调味料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脱膻 电子舌
下载PDF
SPME/GC-MS法结合电子鼻技术测定茶叶中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7
8
作者 范霞 陈荣顺 《检验检疫学刊》 2019年第2期1-6,12,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对茶叶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5种不同种类的茶叶共检测出42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有肉豆蔻酸异丙酯、β-紫罗兰酮、(E,E)-3,5辛二烯-2-酮,香气成分含量的差异造...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对茶叶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5种不同种类的茶叶共检测出42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有肉豆蔻酸异丙酯、β-紫罗兰酮、(E,E)-3,5辛二烯-2-酮,香气成分含量的差异造成了不同茶叶品种的风味特征。利用带有10个不同金属氧化物传感器的电子鼻对5种茶叶进行品种分类,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负荷加载分析(Loading analysis)对样品进行分析。PCA和LDA分析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识别率分别为97.99%和97.69%。测量响应值表明,传感器S1(W1C,芳香族化合物,苯类)、S3(W3C,芳香族化合物,氨)、S6(W1S,甲烷)对5种不同茶叶的区分有较好的贡献率。本研究结果表明,SPME/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能有效分析茶叶的主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萃取与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电子鼻
下载PDF
1-MCP处理对“早红考密斯”贮藏后货架期品质及香气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传增 董飞 +5 位作者 孙家正 季静 张雪丹 王丹 王超 王淑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96-300,共5页
利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联用技术,分析西洋梨"早红考密斯"不同用量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0℃贮藏后货架期7 ... 利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联用技术,分析西洋梨"早红考密斯"不同用量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0℃贮藏后货架期7 d的果实香气成分并对主要贮藏品质指标进行调查,旨在为西洋梨贮藏保鲜提供基本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处理条件下(1-MCP 0.5、1.0μL/L和对照)果实中共鉴定7类62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32种(占总香气成分51.6%);酯类组分是各处理中组分数和香气含量最大的香气类别;1.0μL/L 1-MCP处理条件下果实的香气成分种类数、独有香气组分数、特征香气成分的香气值总和、酯类和萜烯类含量及香气总含量均明显高于另两个处理;1.0μL/L 1-MCP处理条件下果实硬度和腐烂率均显著低于另两个处理,官能评价与香气分析、品质调查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梨 1-甲基环丙烯 香气成分 萃取与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品质
下载PDF
乳双歧杆菌Probio-M8对发酵乳风味的影响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淑娟 苗壮壮 +5 位作者 史嘉琪 孙悦欣 郭帅 白梅 王记成 张和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6-266,共11页
乳双歧杆菌Probio-M8是一株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母乳源益生菌。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探究添加乳双歧杆菌Probio-M8对发酵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并与乳双歧杆菌BB-12比较,同时评价发酵乳的发酵、贮藏及感... 乳双歧杆菌Probio-M8是一株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母乳源益生菌。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探究添加乳双歧杆菌Probio-M8对发酵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并与乳双歧杆菌BB-12比较,同时评价发酵乳的发酵、贮藏及感官特性。结果显示:从发酵乳中共检测到酮类、酸类、醛类、酯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66种,其中分别从添加乳双歧杆菌BB-12的发酵乳、添加乳双歧杆菌Probio-M8的发酵乳及普通发酵乳中检测到39,33,31种物质。添加Probio-M8的发酵乳中,双乙酰、乙偶姻、癸酸、己酸和2-戊酮等特征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升高,对发酵乳的风味贡献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robio-M8和BB-12两种益生菌发酵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和组成较为相近,而乙醛、庚醛和月桂酸等物质也存在差别。BB-12发酵乳和Probio-M8发酵乳的感官评分结果差异不大,均显著高于普通发酵乳(P<0.05),说明添加Probio-M8的发酵乳风味佳、被认可。另外,添加Probio-M8可使发酵乳的黏度显著增加(P<0.05),并缩短了发酵乳的发酵时间,而对发酵乳贮藏期的滴定酸度、pH值、持水性无显著影响(P>0.05)。发酵乳中Probio-M8的活菌数经4℃贮藏28 d后为(4.35±0.01)×10^(7) CFU/mL,表明该菌株的存活稳定性好,能有效保证Probio-M8益生功效的发挥。结论:乳双歧杆菌Probio-M8赋予发酵乳益生特性的同时兼具良好的特征风味,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双歧杆菌Probio-M8 益生菌发酵乳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陈皮提取物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在电子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雪燕 温光和 +1 位作者 邹由 金云峰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8年第6期13-19,32,共8页
制备了4种陈皮提取物(精油、净油、酊剂和浸膏),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了各种陈皮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分别鉴定出30种、44种、19种和4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含陈皮的主要致香成分以及体现陈皮主要药用... 制备了4种陈皮提取物(精油、净油、酊剂和浸膏),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了各种陈皮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分别鉴定出30种、44种、19种和4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含陈皮的主要致香成分以及体现陈皮主要药用价值的黄酮类成分。将其中3种陈皮提取物用于电子烟雾化液中,经部分改善和香气修饰后,可得到香气柔和细腻的陈皮电子烟雾化液。通过陈皮电子烟雾化液的抽吸试验,检测出陈皮雾化蒸气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陈皮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能随着电子烟的雾化被携带出来并发挥作用。在该项研究基础上,有望将更多中成药的应用价值拓展到电子烟领域,并为天然提取物在电子烟中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提取物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烟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探讨盐渍处理对苦水玫瑰纯露挥发性成分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武艺 胡建忠 +4 位作者 韩雪 殷丽强 袁玮琼 施昊 吕兆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5-210,共6页
研究不同盐渍条件下苦水玫瑰纯露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揭示盐渍处理对玫瑰纯露挥发性成分构成的影响。以苦水玫瑰为材料,采用自主研发装置制备纯露,并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未经NaCl盐渍的... 研究不同盐渍条件下苦水玫瑰纯露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揭示盐渍处理对玫瑰纯露挥发性成分构成的影响。以苦水玫瑰为材料,采用自主研发装置制备纯露,并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未经NaCl盐渍的苦水玫瑰鲜花和经NaCl盐渍的苦水玫瑰制备得到的纯露,共鉴定出86种化合物,鲜花纯露中鉴定出57种化合物,主要以香茅醇和芳樟醇为主,盐渍纯露中鉴定出61种化合物,主要为香茅醇、芳樟醇和松油醇。与鲜花纯露相比,盐渍纯露中芳樟醇和松油醇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香茅醇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两种纯露中的酚类物质相对含量相近(P>0.05),分别为3.84%和3.81%。鲜花纯露中还有10种醛酮类物质(0.42%)、3种烯类物质(0.21%)等,盐渍纯露中有11种醛酮类物质(0.69%)、1种烯类物质(0.17%)。两种纯露在成分构成上虽均以醇类物质为主,但其种类、数量和相对含量各不相同,同时,鲜花纯露的香气比盐渍纯露更饱满香甜,颜色更澄清。本研究为玫瑰纯露的制备及品质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水玫瑰纯露 盐渍条件 品质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香荚兰香草醛的理化分析和药物动力学
13
作者 陈梦蝶 吴亚楠 +1 位作者 郭明 程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6-1607,共12页
香荚兰的药用价值备受关注。本文分析香荚兰不同部位VOCs的共有主成分,以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a)及α-乳清蛋白(α-lactalbumin,α-La)为模板蛋白质,建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 香荚兰的药用价值备受关注。本文分析香荚兰不同部位VOCs的共有主成分,以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a)及α-乳清蛋白(α-lactalbumin,α-La)为模板蛋白质,建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多光谱技术-物理建模-药代动力学”(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egraphy-mass spectrometry-multisp-ectral technique-physical modeling-pharmacokinetics,S-M-P-P)链式方法,解析香荚兰共有主成分的输运机制及药效机理。结果表明,香荚兰不同部位共有主VOCs为香草醛(vanillin,Van),其通过静态猝灭作用减弱了HSA/β-La/α-La的内源性荧光,并与HSA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力,与β-La/α-La则通过疏水作用力形成非共价复合物。两者间相互作用促进了Van在体内向肠道和肝组织的转运,并被CYP1A2和CYP2C9酶代谢,从而发挥其药理效果。该研究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香荚兰VOCs的输运机制及药理效果,为理解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的药用潜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 多光谱技术 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香草醛
下载PDF
酵母抽提物对鱼糕凝胶品质和风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智翔 张茜 +4 位作者 黄琪琳 李沛 郭江勇 覃先武 熊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酵母抽提物对鱼糕凝胶品质和风味特性的影响,分别添加7种不同类型酵母抽提物(FA31、FA37、FIG12、KU012、FIG22、KA66、FG10)和味精,测定鱼糕的白度、质构特性、凝胶强度和持水性,综合感官评分选取3种酵母抽提物(KA66、F... 为研究不同类型酵母抽提物对鱼糕凝胶品质和风味特性的影响,分别添加7种不同类型酵母抽提物(FA31、FA37、FIG12、KU012、FIG22、KA66、FG10)和味精,测定鱼糕的白度、质构特性、凝胶强度和持水性,综合感官评分选取3种酵母抽提物(KA66、FA31、KU012),进一步采用电子舌对鱼糕滋味整体评判,并结合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鱼糕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酵母抽提物可以改善鱼糕的凝胶品质,含20%葡聚糖的FA37型酵母抽提物对鱼糕的白度、凝胶强度和持水性都有显著提升作用;含80%多肽的FA31型酵母抽提物可明显提升鱼糕的白度。添加3种酵母抽提物(FA31、KU012、KA66)后的鱼糕鲜味和咸味值明显提高,对于苦味和酸味差异不大。添加3种酵母抽提物后鱼糕的主要腥味物质1-辛烯-3-醇、壬醛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此外,在添加KA66的鱼糕中新鉴定出正己醇、2,6-二乙基吡嗪、2-庚酮、癸烷等对鱼糕风味特征有贡献作用的风味物质。因此,添加酵母抽提物可以改善鱼糕的凝胶品质,丰富并提升鱼糕的风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抽提物 鱼糕 凝胶品质 风味 调味料 顶空萃取-气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冬笋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耿想 姚曦 +2 位作者 陈晨 荀航 汤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157,共6页
以冬笋为原料,经过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得到冬笋干制品,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鲜冬笋及其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阐明鲜冬笋和冬笋干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性质,比较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揭... 以冬笋为原料,经过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得到冬笋干制品,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鲜冬笋及其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阐明鲜冬笋和冬笋干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性质,比较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揭示干燥后冬笋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鲜冬笋及其干制品中共检测出52种挥发性成分。鲜冬笋中检测出31种挥发性成分,经过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后干制品分别检测出12、30和33种,其中,醛类为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11、4、8和8种。鲜冬笋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正己醛,经过干燥处理后其关键的挥发性成分为正己醛、异戊醛、2-甲基丁醛,正己醛的相对含量最高。经过干燥加工后,冬笋的挥发性成分有明显的变化,但主要的挥发性成分(醛类化合物)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笋 干燥方式 挥发性成分 正己醛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发酵椰子布丁工艺条件优化及特征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文平 周辉 +3 位作者 吴坤 周杏荣 游善兵 刘成国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5-142,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椰子的综合利用价值,以纯椰浆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发酵椰子布丁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发酵椰子布丁的特征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椰... 为进一步提高椰子的综合利用价值,以纯椰浆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发酵椰子布丁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发酵椰子布丁的特征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椰子布丁的最佳工艺为:椰浆用量80%,果胶添加量4 g·L^(-1),发酵温度43℃。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发酵椰子布丁感官得分为82分,凝胶强度56.32 g·cm^(-2),所得产品表面光滑,呈乳白色,口感爽滑弹性适中,椰香味浓郁。风味物质对比分析发现,发酵椰子布丁以酯类物质为主导,相对含量达95.28%,其中发酵椰子布丁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为丁位辛内酯和十一酸乙酯,这使得发酵椰子布丁滋味更加厚重浓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椰子布丁 响应面法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法优化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晓颍 李燕杰 +3 位作者 郭倩倩 曹翠玲 张京政 齐永顺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6,共9页
采用响应面法结合单因素试验,对‘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最佳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结合实际情况将各因素最佳条件调整为取样量4 g、平衡时间35 min、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56℃,该条件下测得的挥发物种类为40... 采用响应面法结合单因素试验,对‘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最佳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结合实际情况将各因素最佳条件调整为取样量4 g、平衡时间35 min、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56℃,该条件下测得的挥发物种类为40种,总峰面积为5.23×107,与模型预测结果符合程度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合NIST11谱库检索系统与自动质谱解卷积鉴定系统(AMDIS)对结果进行分析,在累计检出挥发物中已鉴定物质占总挥发物含量的70.84%,其中芳樟醇含量最高,占挥发物总量的23.26%,是‘玫瑰香’葡萄主要挥发性成分;陣烷烃外,其他物质多数具有特定香气,起致香作用,幵具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提取条件的优化以及成分分析,深入了解了‘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对产品品质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玫瑰香’ 挥发性成分 响应面法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SPME-GC-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探究冷萃与热萃对咖啡萃取液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羽霜 施政廷 杨震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79-86,共8页
为研究不同咖啡豆经冷萃和热萃后的香气差异,以及香气感官描述与香气物质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云南和西达摩咖啡豆为原料,分别进行冷萃和热萃,再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萃取液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同时进行香气感官评... 为研究不同咖啡豆经冷萃和热萃后的香气差异,以及香气感官描述与香气物质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云南和西达摩咖啡豆为原料,分别进行冷萃和热萃,再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萃取液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同时进行香气感官评价,最后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对感官描述有重要贡献的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的咖啡萃取液中,共有69种挥发性成分被鉴定出,其中有39种物质的气味活性值(OAV)>1,冷萃中大部分的挥发性物质含量高于热萃,热萃中含量高于冷萃的物质为4-乙基愈创木酚、2,4-二叔丁基苯酚和对乙烯基愈创木酚;在香气感官评价上,冷萃的青香、果香、坚果香得分都明显高于热萃,而热萃的熏烤香得分高于冷萃;4-乙基愈创木酚和对乙烯基愈创木酚对熏烤香贡献较大,己醛则对青香贡献率较大,异戊酸甲酯、2-正丁基呋喃、壬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对果香贡献率较大,2,3-二乙基-5-甲基吡嗪对坚果香贡献率较大。本研究为探索冷萃与热萃咖啡萃取液的香气品质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冷萃 热萃 香气物质
下载PDF
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方式制备的无色茶香提取物风味成分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晓辉 吴函殷 +1 位作者 刘雪娇 罗龙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3期4371-4378,共8页
目的分析比较膜过滤、减压蒸馏两种方式制备的无色茶香近水饮料的理化及风味品质。方法采用不同孔径膜过滤、减压蒸馏两种方式制备得到3个无色茶香水提取物,通过对其香气组分、咖啡因、茶多酚等风味品质理化分析并结合感官评定,寻找最... 目的分析比较膜过滤、减压蒸馏两种方式制备的无色茶香近水饮料的理化及风味品质。方法采用不同孔径膜过滤、减压蒸馏两种方式制备得到3个无色茶香水提取物,通过对其香气组分、咖啡因、茶多酚等风味品质理化分析并结合感官评定,寻找最合适的无色茶香近水饮料的制备方法。结果经分析鉴定,3个样品共鉴定出44种香气成分,膜过滤方式中共检出26种、蒸馏方式中检测有28种。其中样品1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酮类为主,两者占总香气量的80.79%;样品2和样品3以酯类和醇类香气物质为主,这两类物质占总香气比分别为90.74%和91.60%。另外茶多酚、咖啡因和儿茶素在样品2中含量最高,样品1其次,样品3中均未检出。结论通过指标分析并结合感官风味评审发现,无色透明提取物样品2中含有较高的茶特性性成分,香气浓郁带有茉莉花香,滋味饱满带回甘,在3个试样中评价最优。综合评估认为采用膜过滤方式并选择适当孔径的膜及处理工艺,可以得到风味与品质兼备的无色茶香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水饮料 无色茶香提取物 膜过滤 蒸馏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SPME-GC-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探究不同焙炒程度对咖啡萃取液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羽霜 杨震南 施政廷 《饮料工业》 2022年第4期10-15,共6页
为了分析不同烘焙度的咖啡萃取液香气与香气物质的相关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中烘焙度、中深烘焙度和深烘焙度咖啡萃取液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同时进行香气感官评价;并且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对感官描述有重要... 为了分析不同烘焙度的咖啡萃取液香气与香气物质的相关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中烘焙度、中深烘焙度和深烘焙度咖啡萃取液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同时进行香气感官评价;并且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对感官描述有重要贡献的香气物质。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焙炒程度的咖啡萃取液中,共有74种挥发性成分被鉴定出;中深和深度烘焙中的坚果烘烤香、爆谷物香以及熏烤香感官评分较高(>4.00),与其相比,中度烘焙中的果香、豆香及生坚果香明显;2,5-二甲基吡嗪以及2-乙基-3-甲基吡嗪对坚果烘烤香贡献率最大,2-甲基二氢-3(2H)-呋喃酮、糠醛、2-吡咯甲醛、2,3-戊二酮对生坚果香贡献最大,己醛对青香贡献最大,壬酸乙酯对果香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焙炒程度 香气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