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技巧及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樊刚 李波 董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近3年置入172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取出滤器的111例患者中,对回收钩贴壁的18例患者,采用鹅颈抓捕器-单个或多个加硬导丝辅助圈套加常规套取法。结果 18例常规取出法... 目的探讨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近3年置入172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取出滤器的111例患者中,对回收钩贴壁的18例患者,采用鹅颈抓捕器-单个或多个加硬导丝辅助圈套加常规套取法。结果 18例常规取出法失败的病例,均成功取出。结论对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采用鹅颈抓捕器-单个或多个加硬导丝辅助圈套加常规套取法取出,损伤小,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回收贴壁 加硬导丝辅助
下载PDF
不同下腔静脉滤器回收钩贴壁的取出技巧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卓 丁文彬 +2 位作者 金杰 袁瑞凡 钱程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1556-1558,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过程中不同滤器回收钩贴壁回收困难时取出的技巧和策略。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4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并行介入治疗DVT患者486例,放置静脉滤器461枚,发生65例滤器倾斜、回收钩贴壁,其中Op...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过程中不同滤器回收钩贴壁回收困难时取出的技巧和策略。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4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并行介入治疗DVT患者486例,放置静脉滤器461枚,发生65例滤器倾斜、回收钩贴壁,其中OptEase 53例,Aegisy 12例。分别采用常规套取法、上端撬动滤器法、硬导丝辅助鹅颈抓捕器圈套法、鹅颈抓捕器加硬导丝拉动钩端法、导丝通过滤器钩端中心法将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取出。结果 53例OptEase滤器回收钩贴壁患者,采用常规套取法取出7例,上端撬动滤器法取出5例,硬导丝辅助鹅颈抓捕器圈套法取出38例,鹅颈抓捕器加硬导丝拉动钩端法取出3例;12例Aegisy滤器回收钩贴壁患者,采用常规套取法取出2例,导丝通过滤器下钩端中心法取出10例。结论 Aegisy滤器取出困难时,导丝通过滤器钩端中心法最实用;OptEase滤器取出困难时,硬导丝辅助鹅颈抓捕器圈套钩端法简便、有效、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 回收贴壁 导丝通过滤器端中心法 鹅颈抓捕器圈套法:硬导丝辅助 OptEase滤器 Aegisy滤器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Aegisy滤器回收钩贴壁行套取法的技巧 被引量:6
3
作者 赵辉 赵苏鸣 +2 位作者 顾维纬 杨晓虎 姜浩 《交通医学》 2013年第6期701-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Aegisy滤器回收钩贴壁时的回收套取方法及技巧。方法:分别采用导丝圈套滤器下移加常规套取法、先健回收系统拨撬加常规套取法、导丝技术加常规套取法和回收系统内螺口螺母固定法。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1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Aegisy滤器回收钩贴壁时的回收套取方法及技巧。方法:分别采用导丝圈套滤器下移加常规套取法、先健回收系统拨撬加常规套取法、导丝技术加常规套取法和回收系统内螺口螺母固定法。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滤器回收钩贴壁均被取出。其中先健回收拨撬加常规套取出2例,导丝圈套滤器下移加常规套取出1例,导丝技术加常规套取出7例,回收系统内螺口螺母固定法取出2例。术后均无腹部疼痛、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49个月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避免或减少可回收滤器置人时回收钩贴壁的风险,降低回收滤器时的难度,可提高滤器回收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 回收贴壁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应用指引导管辅助回收疑难贴壁下腔静脉滤器42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柴伟 雷豹 +4 位作者 张雷 孔德帅 李凤山 刘汝海 张执全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指引导管辅助回收疑难贴壁下腔静脉滤器的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6年7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一科下腔静脉滤器(Aegisy滤器)回收手术中造影发现滤器回收钩贴壁的42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应用7-F多功能... 目的探讨应用指引导管辅助回收疑难贴壁下腔静脉滤器的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6年7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一科下腔静脉滤器(Aegisy滤器)回收手术中造影发现滤器回收钩贴壁的42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应用7-F多功能(MPA)或7-F"曲棍球棒式"(HS)指引导管辅助改良式拨撬法进行滤器回收。42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回收滤器均结构完整、无折断,2例拨撬处轻微变形,滤器取出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均未发现造影剂滞留或外渗。手术时间为28~52 min,平均用时37 min,未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费用。随访2~24个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指引导管辅助改良式拨撬法可以显著提高回收钩贴壁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成功率,使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变得既简单又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导管 回收贴壁
原文传递
可调弯鞘在回收困难的伞形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蒋盘强 顾叶秋 +1 位作者 高敏亚 王宏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97-800,821,共5页
目的探讨可调弯鞘在回收困难的伞形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医院就诊的24例滤器回收困难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可调弯鞘进行滤器回收,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观察下腔... 目的探讨可调弯鞘在回收困难的伞形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医院就诊的24例滤器回收困难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可调弯鞘进行滤器回收,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观察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情况、管壁情况、造影剂外溢或滞留情况、滤器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3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因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术中不能配合而放弃手术。回收滤器均结构完整、无折断,无变形,滤器取出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均未发现造影剂滞留或外渗。手术时间25~120 min,平均58 min,未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费用,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可调弯鞘可以显著提高回收钩贴壁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成功率,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可调弯鞘 伞形滤器 回收贴壁
下载PDF
导丝和导管辅助在回收贴壁型Aegisy腔静脉滤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振阳 芮清峰 +3 位作者 刘允乐 周芙增 范坤坤 董凤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泥鳅导丝、猪尾导管在可回收Aegisy腔静脉滤器回收钩贴壁时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20年4月我们对21例术中造影证实Aegisy腔静脉滤器回收钩贴下腔静脉管壁者,采用猪尾管搅拌、导丝成襻、成襻导丝与鹅颈抓捕器配合等技术回... 目的探讨泥鳅导丝、猪尾导管在可回收Aegisy腔静脉滤器回收钩贴壁时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20年4月我们对21例术中造影证实Aegisy腔静脉滤器回收钩贴下腔静脉管壁者,采用猪尾管搅拌、导丝成襻、成襻导丝与鹅颈抓捕器配合等技术回收腔静脉滤器。结果20例在导丝、导管辅助下顺利回收,1例未能成功回收,回收率95.2%。回收滤器完整,无折断现象。术中无下腔静脉破裂出血、肺栓塞并发症。19例随访6~36个月,(24.7±6.5)月,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流受阻,腹腔无明显出血表现。结论导丝、导管辅助可增加回收钩贴壁型Aegisy腔静脉滤器回收率,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形成 回收贴壁
下载PDF
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腔静脉滤器技术细节分析
7
作者 田轩 刘建龙 +8 位作者 贾伟 蒋鹏 程志远 张蕴鑫 李金勇 刘笑 周密 曲诚家 田晨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探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腔静脉滤器的技术细节。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5例使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滤器回收情况将其分为腔内组(n=34,使用导... 目的探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腔静脉滤器的技术细节。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5例使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滤器回收情况将其分为腔内组(n=34,使用导丝成袢技术成功取出滤器)与开放技术组(n=11,使用导丝成袢技术取出滤器失败),腔内组患者按照滤器取出方法的不同进一步分为导丝成袢(Loop)技术1.0组(n=15,采用Loop 1.0技术)与Loop 2.0组(n=19,采用Loop 1.0技术取出滤器失败后改用Loop 2.0成功取出滤器)。分析导丝成袢技术细节特点、技术要点及腔内取出滤器的可行性。结果腔内组患者右髂静脉路径植入比例、滤器形态改变比例均低于开放组患者,取出次数少于开放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短于开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组患者滤器最大倾斜角度、回收钩顶端至血管边缘距离均小于开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op 1.0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为13(10,17)min,短于Loop 2.0组患者的23(20,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和下腔静脉均未出现新发血栓形成及症状性肺栓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丝成袢技术可明显提高发生滤器倾斜回收钩贴壁的锥形滤器腔内回收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未能成功回收者可选择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回收贴壁 导丝成袢技术 滤器回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