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喻化思维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孔爱莉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9-23,共5页
英语中表现各种体验和情感,如:喜、怒、哀、乐、悲、怨、忧、恨等抽象概念的词语表达极为丰富,其中表示“怒”(anger)的习语尤为突出,在各种分类词语汇编中都有翔实记述,仅在《韦氏新世界分类词语汇编》(Webster’sNew World Thesaurus... 英语中表现各种体验和情感,如:喜、怒、哀、乐、悲、怨、忧、恨等抽象概念的词语表达极为丰富,其中表示“怒”(anger)的习语尤为突出,在各种分类词语汇编中都有翔实记述,仅在《韦氏新世界分类词语汇编》(Webster’sNew World Thesaurus)或《罗氏大学分类概念词典))(Roget’s University Thesau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词典 ANGER 思维过程 Webster 言语表达 语义学家 思维能力 定向性
下载PDF
称谓中的人体隐喻现象及其认知解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向学春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31-35,共5页
汉语中有大量由人体词喻化而来的称谓语。若从所涉人体器官、构词理据和表达功能等方面分析此类称谓语的认知特点,探讨从人体词到称谓语的喻化机制,可以发现,从认知的视角看,这类称谓语的形成源于人的身体部位的规约化隐喻在称谓中的映... 汉语中有大量由人体词喻化而来的称谓语。若从所涉人体器官、构词理据和表达功能等方面分析此类称谓语的认知特点,探讨从人体词到称谓语的喻化机制,可以发现,从认知的视角看,这类称谓语的形成源于人的身体部位的规约化隐喻在称谓中的映现,是人体词在隐喻认知模式下发生的转类,即由人体域向称谓域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词 称谓语 认知
下载PDF
科技英语中的语法隐喻 被引量:1
3
作者 昝连生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0-63,共4页
科技英语语篇中抽象名词多、被动语态多。抽象名词词组作一个句子成份,称为名词化;被动语态与之对应,可称为形容词化。名词化和形容词化都是语法隐喻,合起来称为“喻化”。喻化现象在科技英语语篇中较为集中。本文讨论了科技英语语篇中... 科技英语语篇中抽象名词多、被动语态多。抽象名词词组作一个句子成份,称为名词化;被动语态与之对应,可称为形容词化。名词化和形容词化都是语法隐喻,合起来称为“喻化”。喻化现象在科技英语语篇中较为集中。本文讨论了科技英语语篇中喻化现象集中的原因、科技英语语篇的语言特征以及喻化现象研究对英语教学、语篇语言学及语篇信息处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隐 名词 形容词
下载PDF
生活和文学的不等式——情感和哲理的“自喻化”抒写
4
作者 陈丽 《初中生写作》 2023年第7期19-21,共3页
文学是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不同的生活。文学是我们对生活的再现,也是对生活的创造。在文学中,每一个固定的“我”不再只是单一的“我”。“我”可以变成浩荡天地之间的任何人、任何动植物、任何风景、任何生活物品……“自喻化”即... 文学是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不同的生活。文学是我们对生活的再现,也是对生活的创造。在文学中,每一个固定的“我”不再只是单一的“我”。“我”可以变成浩荡天地之间的任何人、任何动植物、任何风景、任何生活物品……“自喻化”即是自喻修辞的文学形式,就是“我”在生活和文学的不等式之间,寻找一个相关的链接点,去抒写内心无限情感思绪,去表达人生种种哲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物品 链接点 天地之间 不等式 哲理思考 情感
原文传递
比喻的老化和复活
5
作者 张文江 《当代修辞学》 1985年第2期8-9,共2页
老化和复活,是比喻现象的一对重要矛盾。所谓老化,是指同一个比喻经过一用再用以后,失去原有力量,不能激发读者相应的感性意象的情况。诗人历来对老化比喻戒心很深,拜仑在《唐璜》中说:"我最恨紧追着倦喻(tived metaphor)不放。&qu... 老化和复活,是比喻现象的一对重要矛盾。所谓老化,是指同一个比喻经过一用再用以后,失去原有力量,不能激发读者相应的感性意象的情况。诗人历来对老化比喻戒心很深,拜仑在《唐璜》中说:"我最恨紧追着倦喻(tived metaphor)不放。"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指出,使用"山脚""桌腿"之类比喻的人根本就没有打算使用比喻,因此它们是字面如比喻的非比喻。比喻老化是修辞学探讨的老问题了,本文试图观察的是老化的另一极——复活,以期获得若干新认识。事实上,全部抛掉老化比喻不可能。比喻的老化过程,同时也是比喻在语言中扎根的过过程,老化比喻成了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全部抛掉老化比喻无异于全部抛掉传统。面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措词 读者
下载PDF
关于三组音韵学术语的溯源问题
6
作者 李秋霞 《中国科技术语》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汉语音韵学术语的来源考释,对于阐释音韵学术语的含义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6部词典中有关音韵学术语"曲韵六部""喻化""尖团音"的渊源与释文分析,可以看出在编纂音韵学词典时追溯术语渊源的必要性,并在... 汉语音韵学术语的来源考释,对于阐释音韵学术语的含义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6部词典中有关音韵学术语"曲韵六部""喻化""尖团音"的渊源与释文分析,可以看出在编纂音韵学词典时追溯术语渊源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在溯源时应注意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韵六部 尖团音 溯源
下载PDF
被驱逐、被喻化、被书写的群体:失能者的“他者”形象建构
7
作者 许骞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8-73,共6页
失能研究是现代社会较新的跨学科课题。在女权主义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等启发下,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残疾人运动,这也加速了残疾文学和更广义的失能文学的进展。本文的理论视角以社会学领域的失能研究为基础,建立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失能研究是现代社会较新的跨学科课题。在女权主义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等启发下,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残疾人运动,这也加速了残疾文学和更广义的失能文学的进展。本文的理论视角以社会学领域的失能研究为基础,建立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汇点。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借助福柯生命权利的相关理论来论述正常-不正常领域的两种建构模式,即外部力量的强制规范和内部组织的自发规范;第二部分欲揭示失能者在社会、文化建构中被喻化的现象;第三部分以中外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失能者形象为例,分析文学作品将失能者的形象进行喻化、物化甚至畸形化的过程。失能者形象被建构、喻化的过程也是将失能者边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者 生命权利 失能者形象
下载PDF
时间概念的空间比喻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振坤 《闽江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77-80,共4页
在日常语言中涉及到的表达时间概念的词语多来源于空间视的比喻,本文从人类的思维方式探讨这种语言现象,并以英语为例尝试从三个方面来说明英语语言中存在这种语言现象:1)时间的点截性2)时间知觉3)时间三态。
关键词 思维 空间视觉概念时间的点截性 时间知觉 时间三态
下载PDF
英语隐喻类型刍议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英玲 李文昌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96-98,共3页
本文深入浅出,阐释、分析了英语隐喻中结构、实体及方位隐喻之普遍与特殊规律;文中例句,笔者无不斟酌,悉力以赴,不无一定之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方位隐 英语隐 结构隐 实体隐 空间方位 本体 日常生活 语义特征 分类分析 思维
下载PDF
漢語“等待”義動詞歷時考察
10
作者 貝羅貝 劉華麗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13年第1期23-39,共17页
本文在分析過程中贊同Traugott & Dasher(2002:7)的看法,他們認爲語言的基本功能是表達意義(meaning)。同時本文認爲意義既具有認知(cognitive)功能,又具有交際(communicative)功能,就是説詞位(lexemes)是宏觀概念結構(macro-level ... 本文在分析過程中贊同Traugott & Dasher(2002:7)的看法,他們認爲語言的基本功能是表達意義(meaning)。同時本文認爲意義既具有認知(cognitive)功能,又具有交際(communicative)功能,就是説詞位(lexemes)是宏觀概念結構(macro-level conceptual structures)的具象的語言表徵。它們是人類共有的,但也要受到特定文化因素的影響。基於這種觀點,本文討論'等待'語義域(semantic domain)動詞的語義演變。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常用'等待'義動詞主要是'等'。在古代漢語(上古及中古)和近代漢語中'等待'義的動詞有:竢(俟)、徯、待、候、須、趕、等待、等候。本文從歷時角度來分析這些詞位跟它們的語義演變。本文的假設是只有兩個語義演變的機制:隱喻化(metaphorization)和轉喻化(metony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 “等待” 語義變 歷史演變
原文传递
喻化思维的修辞学认知
11
作者 陈慕贞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43-145,共3页
喻化思维是一种思维的特殊方式。修辞学中的许多语言现象都蕴涵着喻化思维的过程。本文结合认知理论从隐喻思维、类喻思维、博喻思维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 思维 修辞学 认知
下载PDF
汉语事件表达的喻指化路径与交际动因——以“吃”的基准定位与语义摆度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海明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86,共11页
"人吃食物"是人类的生存基础,同时也是最基本的认知体验。"生命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顶层管辖的捷径。而喻指化表达正是综合二者的特点而产生的。本文从进食事件、转指路径与语法后果、隐指路径与语用后果、喻... "人吃食物"是人类的生存基础,同时也是最基本的认知体验。"生命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顶层管辖的捷径。而喻指化表达正是综合二者的特点而产生的。本文从进食事件、转指路径与语法后果、隐指路径与语用后果、喻指化表达的交际动因四个方面讨论汉语事件表达喻指化的路径与交际动因。本文认为喻指化能使复杂的结构简单化,简单的结构高效化。且喻指化在交际中能实现低成本认知关联,获得正确的语义解释,提高交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度 语义定位与摆度 路径 交际动因
原文传递
二语学习者动宾搭配“伪语义违反”的认知加工机制
13
作者 梁牧寒 王建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4,共11页
汉语“打酱油”类动宾搭配是母语者经常使用的转喻或隐喻现象,而低水平汉语二语者往往认为这种动宾搭配是违反语义关系的。相对于ERP研究中的真实“语义违反”范式,我们将二语者对这种语义关系的认知称作“伪语义违反”。目的是通过这... 汉语“打酱油”类动宾搭配是母语者经常使用的转喻或隐喻现象,而低水平汉语二语者往往认为这种动宾搭配是违反语义关系的。相对于ERP研究中的真实“语义违反”范式,我们将二语者对这种语义关系的认知称作“伪语义违反”。目的是通过这种实验范式考察汉语二语学习者对“打酱油”类动词喻指化现象加工的认知机制及其与汉语母语者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汉语母语者对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符合直接通达理论,在无语境条件下仍然可以直接加工其喻指义。第二,不同水平二语学习者对汉语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机制存在本质区别。低水平二语学习者汉语动词喻指化加工经由字面义,再通达其喻指义,支持间接通达理论;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则可以和母语者一样直接通达其喻指义。加工机制的不同导致了学习者理解能力的差异。第三,二语学习者对汉语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机制存在动态变化,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对喻指意义的加工会逐渐由间接通达转向直接通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汉语二语学习者 加工机制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清代词学理论批评的品说方式
14
作者 胡建次 王乃清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39-144,共6页
清代词学理论批评的品说方式,主要体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喻象化品评方式,二是整体性诗化品说方式。上述两种类型所勾画出的线索,共同建构了我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品说方式的主体骨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 清代词学 品说方式 品评 品说 承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