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IPCC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要争取科学话语权 |
郝新鸿
蔡仲
|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8
|
|
2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交锋——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为例 |
张莉
|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
2010 |
4
|
|
3
|
全球气候治理发展路径及中国参与探究 |
邹晓龙
张艾嘉
|
《大理大学学报》
CAS
|
2020 |
4
|
|
4
|
多元共生:中美气候合作的全球治理观创新 |
康晓
|
《社会科学文摘》
|
2016 |
1
|
|
5
|
西方电视媒体重大事件涉华报道三部曲——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报道为例 |
张璋
|
《东南传播》
|
2010 |
1
|
|
6
|
低碳模式下政府参与国际环境合作机制研究 |
李倩
戴玉才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7
|
绿色混凝土市场存在及发展因素分析 |
张莹
王晓晨
|
《科技和产业》
|
2010 |
2
|
|
8
|
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国际气候合作的若干思考 |
张海滨
|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9
|
再论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 |
刘宏松
解单
|
《国际关系研究》
CSSCI
|
2019 |
3
|
|
10
|
从技科学视角看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
肖雷波
蔡仲
|
《阅江学刊》
|
2011 |
2
|
|
11
|
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看环境审计 |
谢斯静
|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2
|
世界与中国的全球控温努力 |
何建坤
|
《低碳世界》
|
2011 |
0 |
|
13
|
世界因联想更美好——联想的低碳实践 |
|
《低碳世界》
|
2012 |
0 |
|
14
|
“童话硬科普”里的“硬”知识怎么讲出来? |
韩鹏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9 |
0 |
|
15
|
浅谈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博弈——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为例 |
刘玉莲
|
《魅力中国》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