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吴梅案”与判决后和解的处理机制——兼与王亚新教授商榷
被引量:
13
1
作者
吴泽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基于对现行法的严格解释,“吴梅案”中确认的规则只是对“二审期间达成的和解协议是否可以阻碍生效一审判决的执行”问题作出了否定回答,并未将民事诉讼法第230条的效力扩张到二审和解协议。对“被告履行和解协议后原告申请继续执行...
基于对现行法的严格解释,“吴梅案”中确认的规则只是对“二审期间达成的和解协议是否可以阻碍生效一审判决的执行”问题作出了否定回答,并未将民事诉讼法第230条的效力扩张到二审和解协议。对“被告履行和解协议后原告申请继续执行原生效判决”的案件,应当允许继续执行。此种规则可以拓展到其他判决后和解的处理。执行中的和解异议不能纳入执行异议中处理。如果允许被执行人另行起诉,可能会带来新判决与原执行行为的冲突问题。对此,现行法尚无法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判决后和解
执行异议
吴
梅
案
原文传递
既判力基准时后的“和解”——以吴梅案“和解协议”与执行和解为例
被引量:
10
2
作者
肖建华
廖浩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150,共10页
诉讼案件涉及的实体权利义务在诉讼过程中以及裁判生效后,都能够因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或其他事实发生变化。既判力基准时之后,案件的实体权利义务因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而变化,会导致判决记载的权利义务状况与实际权利义务状况的冲突。指导案...
诉讼案件涉及的实体权利义务在诉讼过程中以及裁判生效后,都能够因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或其他事实发生变化。既判力基准时之后,案件的实体权利义务因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而变化,会导致判决记载的权利义务状况与实际权利义务状况的冲突。指导案例2号吴梅案中"和解协议"的内容,应当具有私法行为的性质,"和解协议"的成立并不消灭债之关系的同一性。债务人按"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债权人又申请强制执行的,我国虽然没有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但仍然可以通过回归实体法加以解决,无需类推适用执行和解的规定。同时,我国的执行和解制度本身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判力基准时
吴
梅
案
执行和解
债务人异议之诉
原文传递
论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从法国法的比较角度探析“吴梅案”的理想逻辑
被引量:
6
3
作者
周建华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5年第4期36-46,共11页
2号指导案例"吴梅案"的当前解决逻辑是:二审和解协议由于未转化为法院调解书,不具备撤销一审判决的效力,因此在其不履行时,法院支持一审判决的执行。此逻辑实际上有违当事人意愿和诚实信用原则。该案解决的理想逻辑应是尊重&q...
2号指导案例"吴梅案"的当前解决逻辑是:二审和解协议由于未转化为法院调解书,不具备撤销一审判决的效力,因此在其不履行时,法院支持一审判决的执行。此逻辑实际上有违当事人意愿和诚实信用原则。该案解决的理想逻辑应是尊重"私权自治"的理念,借鉴法国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典的规定,确立和解协议在合同种类中的明确地位,特别赋予和解协议"消灭诉讼"的法律效力,使当事人合意构成对法院审判权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号指导
案
例
“
吴
梅
案
”
和解协议
和解合同
调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审撤诉的处理之道——从“吴梅案”切入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勇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95-98,共4页
关于法律实务中二审撤回起诉的适法性问题,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且都有支持其观点的理论依据和法条背景。尽管这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要达成共识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作为一个法律实务问题,有统一的处理方式却显得很有必要,因为在面对同一法...
关于法律实务中二审撤回起诉的适法性问题,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且都有支持其观点的理论依据和法条背景。尽管这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要达成共识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作为一个法律实务问题,有统一的处理方式却显得很有必要,因为在面对同一法律实务问题时,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使法律实务者陷入不利的处境。对二审能否撤回起诉进行评析,须在我国现行法的框架下以整个法律体系为切入点,以求得实务中共识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审程序
撤回起诉
吴
梅
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梅案”与判决后和解的处理机制——兼与王亚新教授商榷
被引量:
13
1
作者
吴泽勇
机构
河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基金
复旦大学三期重大项目“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司法制度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基于对现行法的严格解释,“吴梅案”中确认的规则只是对“二审期间达成的和解协议是否可以阻碍生效一审判决的执行”问题作出了否定回答,并未将民事诉讼法第230条的效力扩张到二审和解协议。对“被告履行和解协议后原告申请继续执行原生效判决”的案件,应当允许继续执行。此种规则可以拓展到其他判决后和解的处理。执行中的和解异议不能纳入执行异议中处理。如果允许被执行人另行起诉,可能会带来新判决与原执行行为的冲突问题。对此,现行法尚无法解决。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判决后和解
执行异议
吴
梅
案
Keywords
civil procedure, compromise after judgment, demurral in the enforcement, the "WuMei" Case
分类号
D920.5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既判力基准时后的“和解”——以吴梅案“和解协议”与执行和解为例
被引量:
10
2
作者
肖建华
廖浩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出处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150,共10页
基金
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度校级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虚假诉讼问题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诉讼案件涉及的实体权利义务在诉讼过程中以及裁判生效后,都能够因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或其他事实发生变化。既判力基准时之后,案件的实体权利义务因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而变化,会导致判决记载的权利义务状况与实际权利义务状况的冲突。指导案例2号吴梅案中"和解协议"的内容,应当具有私法行为的性质,"和解协议"的成立并不消灭债之关系的同一性。债务人按"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债权人又申请强制执行的,我国虽然没有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但仍然可以通过回归实体法加以解决,无需类推适用执行和解的规定。同时,我国的执行和解制度本身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改进。
关键词
既判力基准时
吴
梅
案
执行和解
债务人异议之诉
分类号
D91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从法国法的比较角度探析“吴梅案”的理想逻辑
被引量:
6
3
作者
周建华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5年第4期36-46,共11页
文摘
2号指导案例"吴梅案"的当前解决逻辑是:二审和解协议由于未转化为法院调解书,不具备撤销一审判决的效力,因此在其不履行时,法院支持一审判决的执行。此逻辑实际上有违当事人意愿和诚实信用原则。该案解决的理想逻辑应是尊重"私权自治"的理念,借鉴法国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典的规定,确立和解协议在合同种类中的明确地位,特别赋予和解协议"消灭诉讼"的法律效力,使当事人合意构成对法院审判权的约束。
关键词
2号指导
案
例
“
吴
梅
案
”
和解协议
和解合同
调解
Keywords
The Second Guiding Case
'Wu Mei case'
Settlement Agreement
Settlement Contract
Mediation
分类号
D91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审撤诉的处理之道——从“吴梅案”切入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勇
机构
河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95-98,共4页
文摘
关于法律实务中二审撤回起诉的适法性问题,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且都有支持其观点的理论依据和法条背景。尽管这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要达成共识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作为一个法律实务问题,有统一的处理方式却显得很有必要,因为在面对同一法律实务问题时,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使法律实务者陷入不利的处境。对二审能否撤回起诉进行评析,须在我国现行法的框架下以整个法律体系为切入点,以求得实务中共识的可能。
关键词
二审程序
撤回起诉
吴
梅
案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吴梅案”与判决后和解的处理机制——兼与王亚新教授商榷
吴泽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3
原文传递
2
既判力基准时后的“和解”——以吴梅案“和解协议”与执行和解为例
肖建华
廖浩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0
原文传递
3
论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从法国法的比较角度探析“吴梅案”的理想逻辑
周建华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二审撤诉的处理之道——从“吴梅案”切入
王勇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