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志一 段恕诚 +23 位作者 陈如钧 钱水根 朱启榕 葛治华 任世玲 徐华芳 闻玉梅 王采玉 汪健翔 胡善联 王岱明 刘崇柏 刘仲芳 胡宗汉 巩志立 黄桢祥 D.P.FRANCIS R.H.PURCELL J.E.MAYNARD S.O.HADLER J.L.GERIN B.L.MURPHY C.A.SCHABLE F.JTYERYAR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4年第3期149-152,共4页
近年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问世,为预防乙肝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已在西非农村儿童中成功地防止了本病的传播[1].但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问题仍未解决.且这种传播途径十分重要,因为婴儿在出生前后感染,常常演变为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2].高效... 近年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问世,为预防乙肝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已在西非农村儿童中成功地防止了本病的传播[1].但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问题仍未解决.且这种传播途径十分重要,因为婴儿在出生前后感染,常常演变为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2].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3,4]棚单独用或与乙肝疫苗合并使用[5,6],确可显著减少婴儿在围产期感染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报告 HBV VACCINE 乙肝疫苗 围产期感染 免疫球蛋白 慢性携带者 婴儿 乙肝病毒 传播途径 感染 预防 演变 效价 农村 儿童 独用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被引量:157
2
作者 黎沾良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4期7-8,共2页
关键词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感染 伤口感染 手术操作 尿路感染
下载PDF
术前备皮与腹部切口感染的探讨 被引量:47
3
作者 禹跃海 孙家骏 +1 位作者 高风英 严秀英 《青海医药杂志》 1996年第3期15-16,共2页
作者经过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认为,住院病人腹部皮肤全部带有细菌,其检出率为100%。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细菌的70.6%。而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脓汁培养主要为大肠杆菌占80%,故认为腹部皮肤携带菌并不是... 作者经过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认为,住院病人腹部皮肤全部带有细菌,其检出率为100%。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细菌的70.6%。而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脓汁培养主要为大肠杆菌占80%,故认为腹部皮肤携带菌并不是伤口感染的主要原因,而是与所患疾病本身的致病菌有关。又经过不同备皮方法的腹部皮肤携带菌及术手的切口感染率比较,认为术前备皮可以降低皮肤的携带菌数量,而不剃毛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认为术前备皮应以清洁皮肤为主,不用常规剃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感染 备皮 切口感染 腹部
下载PDF
重视抗生素在外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39
4
作者 张永信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82-583,共2页
抗菌药物至今不仅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和各种细菌感染的重要武器,而且已成为推动相关医学学科发展的有力助手。外科领域中,细菌感染仍是常见的一组疾病和重要的并发症,常成为影响外科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外科医师,只有掌握抗感... 抗菌药物至今不仅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和各种细菌感染的重要武器,而且已成为推动相关医学学科发展的有力助手。外科领域中,细菌感染仍是常见的一组疾病和重要的并发症,常成为影响外科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外科医师,只有掌握抗感染治疗的基础知识,才能合理应用抗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抗生素 合理用药 手术感染
原文传递
10年来我国脾脏外科的新进展 被引量:39
5
作者 夏穗生 《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91年第8期454-456,共3页
10年来我国脾脏外科的进展是现代脾外科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其实质中心是树立一个崭新的观点,将脾脏从一个向来被视为无用之物,转变为拥有多种功能,特别是重要免疫功能的体内器官,从而使广泛应用的全脾切除,缩小了适应证。各种保脾性手术,
关键词 脾脏外科 全脾切除术 手术感染 脾外伤 脾移植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寇伯龙 吕厚山 +2 位作者 袁燕林 燕太强 周殿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对 1987年~ 1999年 1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因以及清创、一期或二期再置换等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13例患者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 5 5°,HSS评...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对 1987年~ 1999年 1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因以及清创、一期或二期再置换等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13例患者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 5 5°,HSS评分为 36 5分 ;平均随访 3年 5个月。 结果 13例感染患者经治疗后均未复发 ,80 %的患者对手术满意 ;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平均 85° ,HSS评分为73 5分。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 (RA)、服用激素、合并糖尿病、使用铰链式假体及初次置换术前膝关节曾行其它手术是膝关节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 ;感染明确后 ,应积极进行清创合并应用敏感抗生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手术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感染
原文传递
外科临床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陈德昌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31-633,共3页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全球范围的统计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有关其适应证、抗生素的选用、投药时间和途径等问题趋向于标准化。当然,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外科医生的判断、手术方案、...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全球范围的统计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有关其适应证、抗生素的选用、投药时间和途径等问题趋向于标准化。当然,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外科医生的判断、手术方案、操作技巧等均能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感染 外科 抗生素 预防性应用
原文传递
重视合并高血糖外科病人的处理 被引量:27
8
作者 黄莚庭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外科病人 糖尿病(DM) 高血糖 外科医生 年发病率 手术感染 发达地区 外科手术 内科病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姜楠 覃承诃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4-769,共6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中各种事故的频发,因伤骨折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日趋增多,而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灾难性的,它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痛苦,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中各种事故的频发,因伤骨折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日趋增多,而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灾难性的,它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痛苦,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由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对复杂,也成为骨科医生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术 感染诊断 固定治疗 内固定术感染 社会负担 经济负担 骨科医生 患者
原文传递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致骨不连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林涛 马宝通 叶伟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骨折内固定术 隐性感染 内固定术感染 骨不连 病灶清除 控制感染 再处理 无症状
原文传递
外科手术中CRP检测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卫东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CRP 检测 手术感染
下载PDF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病毒定量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志明 谭复明 +2 位作者 陈伟华 李明山 郭素萍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 含量与HCV 致病的关系及HCV 含量与抗HCV和丙氨酸转氨酶(ALT) 的相关性。方法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法对HCV 感染的受血及相关供血系列血清进行HCVRNA定量分析,同时检测ALT 与抗HCV... 目的 研究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 含量与HCV 致病的关系及HCV 含量与抗HCV和丙氨酸转氨酶(ALT) 的相关性。方法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法对HCV 感染的受血及相关供血系列血清进行HCVRNA定量分析,同时检测ALT 与抗HCV。结果 致输血后HCV 感染的供血中,HCVRNA 平均含量为108 .6 拷贝/L;抗HCV 及ALT 的异常检出率随HCVRNA 滴度升高而增加。结论 低含量HCV 供血即可导致输血后感染,病毒含量与抗HCV( +) 及ALT 水平有显著正相关,采用ALT 加抗HCV 联合筛检供血可明显降低输血后H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HCV 输血感染 血清病毒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魏世隽 蔡贤华 李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23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采用清创、置管冲洗加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18例保留内固定装置,5例更换外固定支架。结果23例患者中21例...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23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采用清创、置管冲洗加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18例保留内固定装置,5例更换外固定支架。结果23例患者中21例在术后获得10~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全部感染获得控制,其中20例无复发,骨折最终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约6.5个月,无一例出现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清创、置管冲洗加负压封闭引流是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手术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下载PDF
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与急性脑梗死TOAST亚型及脑梗死后感染风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高雪 余传庆 +3 位作者 张梅 薛敏 朱蕾 邵枝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6-1123,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TOAST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免疫炎症反应程度的差异及其与脑梗死后感染风险的关系。方法对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54例入院时未发生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依据TOAST病因学分型分组... 目的探讨不同TOAST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免疫炎症反应程度的差异及其与脑梗死后感染风险的关系。方法对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54例入院时未发生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依据TOAST病因学分型分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72例、心源性栓塞型组38例、小动脉闭塞型组44例,同时选取4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于入院后第2天采集病例组新鲜血标本(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百分比(Tre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或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白介素(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测Treg%及炎性因子与急性脑梗死TOAST亚型、脑梗死后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reg%及炎性因子对脑梗死后感染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梗死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Treg%明显低于对照组,心源性栓塞型组Tre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心源性栓塞型组IL-6、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心源性栓塞型组、小动脉闭塞型组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小动脉闭塞型组IL-6、IL-10水平较心源性栓塞型组明显降低,小动脉闭塞型组hsCRP水平较心源性栓塞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呈负相关关系(rs=-0.488,P=0.000),与心源性栓塞型及小动脉闭塞型呈正相关关系(rs=0.355,P=0.000;rs=0.200,P=0.013);IL-6、IL-10、hsCRP水平与心源性栓塞型呈正相关关系(rs=0.578,P=0.000;rs=0.508,P=0.000;rs=0.299,P=0.015),与小动脉闭塞型呈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TOAST病因学分型 脑梗死感染 调节性T细胞 白介素-6 白介素-10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腰椎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鹏 陈刚 朱国兴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诊断与处理对策。方法对810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17例感染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及治疗方案、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 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诊断与处理对策。方法对810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17例感染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及治疗方案、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40岁、40~55岁、〉55岁的感染率分别为0、1.58%、3.59%(P〈0.05);手术时间:〈90min、90—180min、〉180min的感染率分别为0.73%、2.03%、4.62%(P〈0.05);出血量:〈300ml、300~600ml、〉600ml的感染率分别为1.08%、2.63%、3.80%(P〈0.05);基础疾病:无、合并1~2种、〉2种的感染率分别为1.03%、1.87%、4.09%(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24h、24~72h、〉72h的感染率分别为2.39%、2.04%、2.07%(P〉0.05)。结论年龄〉55岁、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手术时〉180min、出血量〉600ml是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病灶扩创引流结合足量长程敏感的抗生素静脉输入,辅以全身营养支持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内固定 手术感染
下载PDF
脾外科畅谈 被引量:17
16
作者 夏穗生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23-326,共4页
关键词 脾外科 手术感染 促吞噬肽 保脾手术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一期假体再置换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吕厚山 寇伯龙 +1 位作者 林剑浩 袁燕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56-458,共3页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处理非常棘手,作者采用一期人工膝关节再置换术治疗8例患者,其中包括晚期感染7例,占87.5%。平均随访20.1个月,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无1例感染复发,但功能恢复欠佳。作者认为:(1)一...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处理非常棘手,作者采用一期人工膝关节再置换术治疗8例患者,其中包括晚期感染7例,占87.5%。平均随访20.1个月,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无1例感染复发,但功能恢复欠佳。作者认为:(1)一期再置换术是治疗深部感染的一种可选择方法;(2)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链霉素粉剂埋入关节腔及软组织内,有助于减少术后感染复发;(3)深部感染明确后,应尽早行一期再置换,以减少骨组织的进一步破坏;(4)一期再置换术的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再手术 人工关节 手术感染 TKR
原文传递
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对生长发育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婴儿期生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lrus,CMV)感染状况及其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市4家医院联合进行了孕妇、新生儿和婴儿CMV感染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本文选取非先天性CMV感染婴儿210例...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婴儿期生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lrus,CMV)感染状况及其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市4家医院联合进行了孕妇、新生儿和婴儿CMV感染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本文选取非先天性CMV感染婴儿210例,检测1岁龄婴儿血清CMV IgG.根据婴儿12周龄尿CMV DNA结果和1岁龄CMV IgG结果,将婴儿分为围产期CMV感染组、婴儿期生后CMV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母婴相关资料并检查婴儿1岁时的生长发育状况、智测、眼睛和听力,对3组婴儿的新生儿期状况、1岁龄的生长发育进行比较,对影响婴儿期生后CM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10例婴儿中围产期CMV感染42例、婴儿期生后CMV感染98例、非感染70例,婴儿期生后CMV感染率46.40%,结合前期先天性感染、围产期感染结果,婴儿1岁龄时CMV总感染率为66.85%.3组婴儿出生时与1岁龄时的临床表现、生长发育和总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要儿期生后CMV感染组中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比例分别为87.76%、9.18%和3.06%,非感染组为61.43%、21.43%和17.14%(χ~2=17.040,P〈0.01).结论 我国婴儿CMV感染非常普遍,非母乳喂养是婴儿期生后CMV感染的重要保护因素.婴儿期生后CMV感染对婴儿的健康和发育没有见到明显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巨细胞病毒感染 感染
原文传递
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闫廷飞 孙晨曦 +3 位作者 杨勇 贾连顺 史建刚 史国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463-1468,共6页
腰椎固定术后感染是脊柱外科术后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感染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诊治,多致病情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融合手术的开展和普及,腰椎内固定的应用逐年增加,内固定的术后感... 腰椎固定术后感染是脊柱外科术后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感染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诊治,多致病情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融合手术的开展和普及,腰椎内固定的应用逐年增加,内固定的术后感染已经成为了脊柱外科医生不容忽视的重大并发症。内固定术后感染多是宿主、内植物和致病菌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宿主抵抗力下降,内植物及致病菌的相互作用是造成内固定术后感染无法完全避免的主要因素。根据感染出现时间,临床将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分为早期感染、中期感染和晚期感染。根据感染波及的深浅不同,感染也可分为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操作不规范及术后护理不及时等因素则进一步增加了感染的风险。目前,关于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仍有部分争议。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有充足的认识并时刻保持较高的警惕是降低术后感染的关键。尤其对于感染的诊断、抗生素的应用、清创引流的时机及愈合的判断尚缺乏统一的可供参考的标准。本文通过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机制、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感染后的治疗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在及时识别、合理预防和有效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感染 腰椎固定 临床研究 脊柱内固定 术前准备不充分 宿主抵抗力 有效治疗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宏伟 马远征 +1 位作者 鲍达 刘海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645-1646,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1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1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1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98%,手术时间60min以内、60~120min、大于120min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00%,3.04%,5.90%;术中失血量<400ml,400~800ml,>800ml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2%,3.15%,11.16%;术后使用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0%,4.32%,10.25%。15例取出内固定者及1例未取出者,切口均甲级愈合。16例患者二次手术后随访11~23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关,手术失血量越多,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越易发生感染,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内固定 感染 内固定术感染 椎弓根螺钉系统 脊柱 临床分析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内固定物取出 感染发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