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人文视角下名人日记资源知识发现研究--以王世杰日记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宋雪雁 崔浩男 +1 位作者 梁颖 邓君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1,共7页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人文的视角,以王世杰日记为例开发名人日记数字化资源,形成人物关系、地域热点、情感倾向等可视化图谱,有利于拓展数字时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从具体实践中厘清数字技术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方法/过程]使用Geph...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人文的视角,以王世杰日记为例开发名人日记数字化资源,形成人物关系、地域热点、情感倾向等可视化图谱,有利于拓展数字时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从具体实践中厘清数字技术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方法/过程]使用Gephi数据可视化软件、QGIS地理信息系统、NLPIR语义分析平台等研究工具,按照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的研究过程,对日记内容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地理位置分析、文本情感分析。[结果/结论]相关实体要素的分析过程和结果有助于完成知识发现,探索具有可行性的日记资源内容挖掘方法,为内容分析和知识发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名人日记 知识发现 内容挖掘 信息资源开发
原文传递
数字人文视角下《谭延闿日记》人物关系挖掘及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宋雪雁 钟文敏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35,共11页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人文理论与方法,挖掘《谭延闿日记》中蕴含的人物关系,形成能够呈现日记人物同现关系的可视化图谱,将非结构化的日记文本以更加清晰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并力图在此过程中发现和提炼有用的知识。【方法/过程】以192...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人文理论与方法,挖掘《谭延闿日记》中蕴含的人物关系,形成能够呈现日记人物同现关系的可视化图谱,将非结构化的日记文本以更加清晰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并力图在此过程中发现和提炼有用的知识。【方法/过程】以1923—1926年的《谭延闿日记》内容为研究对象,抽取具有同现关系的人物实体要素,运用Gephi数据可视化软件构建日记人物同现关系网络图谱,并通过量化统计、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网络拓扑特征、人物中心性特征以及基于模块化和k-core的人物群体特征等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结论】以人物关系挖掘为切入点,发现和提炼《谭延闿日记》中蕴含的知识,展现了数字人文视阈下细粒度开发名人日记资源的可行性。【创新/局限】构建了《谭延闿日记》人物同现关系网络,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并结合相关历史研究进行对比验证,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对日记文本内容的挖掘过程与结果,为其他历史档案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但是所抽取数据为局部时间段数据,仅能展现局部时间段的特定人物关系,更多、更丰富人物关系的挖掘与呈现还需更长时段的数据与更多相关资料的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名人日记 《谭延闿日记 档案内容挖掘 历史档案 档案资源开发
原文传递
数字人文视域下《谭延闿日记》的地理位置挖掘与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宋雪雁 钟文敏 《兰台世界》 2021年第10期33-38,46,共7页
基于数字人文理论与方法,以1923—1926年的《谭延闿日记》内容为研究对象,抽取地点实体要素,运用QGIS地理信息可视化软件构建日记作者行动路线图谱和日记提及事件的地域热点图谱。以地理位置挖掘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历史研究成果对可视化... 基于数字人文理论与方法,以1923—1926年的《谭延闿日记》内容为研究对象,抽取地点实体要素,运用QGIS地理信息可视化软件构建日记作者行动路线图谱和日记提及事件的地域热点图谱。以地理位置挖掘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历史研究成果对可视化图谱进行分析。发现和提炼《谭延闿日记》中蕴含的知识,展现了数字人文视域下细粒度开发名人日记资源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名人日记 谭延闿日记 GIS 可视化
下载PDF
名人记录中的国家形象:茅盾、叶圣陶和巴金出访日记中的观影书写
4
作者 张一玮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86-93,共8页
1949年至1966年期间的中国作家出访日记是研究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叶圣陶、茅盾、巴金等中国作家的日记中,记录了一部分出境访问期间在影院等观影场所观看电影的经历,这些资料可成为电影文化史研究的一个着眼点。茅盾在访问... 1949年至1966年期间的中国作家出访日记是研究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叶圣陶、茅盾、巴金等中国作家的日记中,记录了一部分出境访问期间在影院等观影场所观看电影的经历,这些资料可成为电影文化史研究的一个着眼点。茅盾在访问苏联和波兰期间写下的日记呈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语境下对文化交流和电影发展的认知;叶圣陶出访印度时写下的日记叙述了作家眼中的印度电影状况,并形成了中外电影文化对照的视野;巴金访问越南的日记则呈现了东南亚国家电影与中国的关联,是记录20世纪60年代亚洲文化交流的特殊文本。这些日记既分别表达了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也共同建构了当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中的“中国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访日记 国家形象 名人日记 茅盾 叶圣陶 巴金 中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名人日记出版的传播机制
5
作者 李泽婧 《时代人物》 2021年第14期61-62,共2页
近年来,名人日记被大量出版,对于名人日记的研究和探讨也逐渐增多。本文从名人日记出版的主体、传播客体和载体以及读者对象分析了名人日记出版的传播机制,探析在走向出版的过程中,名人日记性质的变化、名人符号化的消费以及读者阅读心... 近年来,名人日记被大量出版,对于名人日记的研究和探讨也逐渐增多。本文从名人日记出版的主体、传播客体和载体以及读者对象分析了名人日记出版的传播机制,探析在走向出版的过程中,名人日记性质的变化、名人符号化的消费以及读者阅读心理的动因,来为未来名人日记出版研究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人日记 出版 传播机制
下载PDF
浅谈官报、日记、口述史料对黄埔军校相关史事的订正
6
作者 邢照华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8-60,共3页
由于名人日记、口述史、官方史料在历史史事发生过程中存在角色差异,故在历史史事的考证复原中,可以利用三者之间存在的逻辑层次搭配关系,组合使用,彼此印证,辨别真伪,以提高史实考证的精确性。本文拟以此对黄埔军校相关史事进行辨析订正。
关键词 名人日记、口述史 官方史料 逻辑层次 组合 考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