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余一人”新解
- 1
-
-
作者
岳曉峰
-
机构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
-
出处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249,共7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冷門“絶學”重點資助課題一般項目“清華簡語類文獻綜合研究”(20LMJX08YB)階段性成果。
-
文摘
商周文獻中的“余一人”,“余”和“一人”除可作爲同位複稱結構用作君王自稱外,在表臣子對君王的稱謂這一特定語境中,還能構成偏正結構,“余”可作爲定語,修飾限制表“君王”義的中心詞“一人”。因此,“余一人”這一短語實則存在同形異構的兩種用法:不僅能作天子自稱,也可以是臣子對君王的稱呼,相當於“我天子”,即“我的天子”。清華簡(壹)《祭公》篇中“兹皆保一人”之“”,當釋爲“余”,“余一人”,訓作“我天子”。“兹皆保余一人”,即共同輔助我天子。
-
关键词
一人
余(予)一人
我一人
偏正結構
同形異構
-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H13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7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現代漢語同形異構主謂補語句的形成過程
- 2
-
-
作者
楊作玲
-
机构
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
-
出处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08-216,共9页
-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領主屬賓句的歷時發展研究”(16BYY128)的階段性成果
-
文摘
根據結構關係的不同,現代漢語中的同形異構主謂補語句分爲A式、B式、C式和D式.本文從歷時角度討論四式的形成過程,結論是:四式的歷史層次和形成機制不同,其中A式是唐代以來的主謂補語句的自然發展,出現的時間最早;晚出的B式、C式和D式均受到動詞拷貝結構的影響、經由不同路徑而形成.
-
关键词
狀態補語
同形異構
句法演變
-
Keywords
state complement
homographic pattern
syntactic evolution
-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