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狗遭遇”:论库切《耻》中的南非动物叙事 被引量:10
1
作者 但汉松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6-193,共28页
在库切的经典小说《耻》中,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动物意外成为主人公卢里的凝视对象。与卢里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中继承的诗化动物观不同,这些南非动物身上被刻写了复杂的历史与政治话语,是和人类一样同构的、不洁的生命物。这种人与动... 在库切的经典小说《耻》中,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动物意外成为主人公卢里的凝视对象。与卢里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中继承的诗化动物观不同,这些南非动物身上被刻写了复杂的历史与政治话语,是和人类一样同构的、不洁的生命物。这种人与动物他者的遭遇在小说中具有重大的伦理-政治意蕴,不仅帮助主人公重新审视自己深陷于新南非的城市与农村的生命之耻,也透过自然土地上狗的死亡与屠戮让"同伴物种"关系作为一种新的伦理愿景得以显形。库切的动物生命书写未必暗示光明前景必然到来,但经由借对南非后殖民政治和生命政治的反思,我们或许能够以文学为舟接近那个跨越疆界和种属的伦理-政治地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哈拉维 动物 同伴物种 后殖民
原文传递
与数字人共存将带来什么?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兰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4,共11页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形形色色的数字人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人们对数字人的应用,往往首先基于情感性需求,但数字人既可能带来慰藉,也可能将人们囚禁在回忆、自恋或幻觉中。人们在与数字人的互动中,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但是,数字人应该...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形形色色的数字人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人们对数字人的应用,往往首先基于情感性需求,但数字人既可能带来慰藉,也可能将人们囚禁在回忆、自恋或幻觉中。人们在与数字人的互动中,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但是,数字人应该被视作一种独立的他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具有自己的“人格”,这种他者也可能对人产生一定驯化作用。在数字人的成长模式设计中,人类是将其像宠物一样“豢养”,还是将其视作“同伴物种”与其相互帮助共同成长,未来的选择取决于人类是否对中心主义立场进行反思。数字人及其参与的虚拟空间会丰富未来人类的生存状态与体验,这些虚拟中包含了种种实在性,但人类还是需要防止对数字人和虚拟空间的过度依赖,防范虚拟空间本身秩序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字人 他者 同伴物种 人类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走出人类世:作为同伴物种的人工智能与跨物种交往
3
作者 宋美杰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5,共12页
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体、动植物、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等均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可对话性与能动性。“跨生命”与“跨物种”的互动已成为传播学研究不可回避的议题。本文引入哈拉维的“同伴物种”理论,采用“非拟人化”和“非客体... 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体、动植物、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等均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可对话性与能动性。“跨生命”与“跨物种”的互动已成为传播学研究不可回避的议题。本文引入哈拉维的“同伴物种”理论,采用“非拟人化”和“非客体化”的“物种”视角来审视人工智能,从关系性存在、摄受共生及文化技术交织等多重维度剖析人-AI交往的复杂性。作为新物种的人工智能,在依附与互利、演替与突变、兼容与竞争的过程中,与人类建立了紧密的同伴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走出人类世,建立异类接合、互构共成、多物种共生的人-AI交往观,迎接即将到来的跨物种、跨生命的新交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字生命 哈拉维 同伴物种
原文传递
情感、信任与共生:后人类时代下的人机关系新生态研究
4
作者 王昱博 车文丽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4-7,共4页
从《赛博格宣言》到《伴侣物种宣言》,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的新创想给人机关系的世纪之论带来了新的启发。人工智能褪去了“人工物”的标签,获得了“新物种”的身份,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正从工具使用关系过渡到人机共... 从《赛博格宣言》到《伴侣物种宣言》,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的新创想给人机关系的世纪之论带来了新的启发。人工智能褪去了“人工物”的标签,获得了“新物种”的身份,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正从工具使用关系过渡到人机共生关系,其中涉及情感与信任的深层次互动,促使后人类时代下全新的人机共生生态模式逐渐形成。传统上,围绕人类中心主义对人机关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站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才能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能动性与类主体地位。基于此,从情感维度、信任维度、共生维度三种视角出发,探究后人类时代下人机关系新生态的图景呈现,并进一步分析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情感交互、信任建立和共生共存的生态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后人类时代 人机共生 同伴物种
下载PDF
《吹小号的天鹅》中的跨物种伦理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利娟 戴丽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2-93,共12页
在越来越多的生态和环境危机逐渐显现的人类世时代,如何处理人与非人物种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与梭罗一样具有生态伦理情怀的美国作家——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对此进行了探讨。他的《吹小号的... 在越来越多的生态和环境危机逐渐显现的人类世时代,如何处理人与非人物种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与梭罗一样具有生态伦理情怀的美国作家——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对此进行了探讨。他的《吹小号的天鹅》从去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出发,巧借拟人体童话的体裁,在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文学空间展现了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伦理关系。怀特在作品中呈现的跨物种伦理观念与唐娜·哈拉维的同伴物种理念较为接近,探讨的皆是一种体现后人类关怀的种际伦理关系。但与哈拉维明显不同的是,怀特主要阐述的是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而非被驯养了的家养动物或者宠物。本文以《吹小号的天鹅》为研究文本,从生态批评和同伴物种理论的视角深入剖析怀特的跨物种伦理思想,呼吁人与非人物种间生成一种建立在信任、尊重、共情与交流的基础之上的互惠共生、主体平等的种际伦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 《吹小号的天鹅》 物种伦理 同伴物种 生态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