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诗句含意,辨析使用语境——诗词意境题解题策略
1
作者 王燕 《新世纪智能》 2018年第7期57-60,共4页
[考纲解读]中国古代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化是炎黄子孙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有所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代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根据语境准... [考纲解读]中国古代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化是炎黄子孙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有所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代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根据语境准确援引古代诗词相关名句是一个人良好综合素养的表现,是一个人魅力四射的文化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古 社会 诗词 文化 语境 考纲 炎黄子孙 生活
下载PDF
历代诗人咏羊流
2
作者 周郢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24-27,共4页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唐·孟浩然句)。“羊公碑前,落多少行人的泪”(现代·余光中《鬼雨》中句)。晋代名臣羊祜的亮节高风,自古及今,引起世人的崇拜与礼赞。数百年间。
关键词 羊流 太傅 故里 洪异 功成不居 襄阳 晋武帝 吊古 贾充 残碑
下载PDF
当代诗歌的历史诗学研究——以咏史怀古诗为视角
3
作者 苗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60-65,共6页
当代咏史怀古诗对古典咏史怀古诗既有继承,又有当代性的创新发展。继承体现在用典的修辞方式和吊古的运思向度上,由此当代诗歌频频闪回着传统的吉光片羽,发散出浓郁的古典韵味。创新体现在抒情主体的新质自我的产生和现代性场景、经验... 当代咏史怀古诗对古典咏史怀古诗既有继承,又有当代性的创新发展。继承体现在用典的修辞方式和吊古的运思向度上,由此当代诗歌频频闪回着传统的吉光片羽,发散出浓郁的古典韵味。创新体现在抒情主体的新质自我的产生和现代性场景、经验及现代性视角的批判上。其继承活动在本质属性上是与创造性理解同时到来的,在继承的基础上使之再生,为当代诗歌关于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做了新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典 吊古 主体性 现代性
下载PDF
达人不达 青藤长青——周元棠《青藤书屋吊徐天池先生》浅析
4
作者 潘荣江 邹志方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6期52-53,共2页
凭吊历史陈迹和历史人物,是吊古诗特定的内容。周元棠的《青藤书屋吊徐天池先生》,两者兼而凭吊,可谓历来吊古诗的创新。
关键词 周元棠 青藤书屋 徐天池 吊古
下载PDF
元代文人两都纪行之吊古诗创作风貌
5
作者 王双梅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83-87,共5页
元代实行两都制,上都成为北方文化和文学活动中心之一。两都间绵延八百余里,当文人行走在这极富古意的历史文化场所时,不仅抚今追古之思绵延浓郁,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争议人物、胡汉战争的理性之思,情境设置上更突出情景交融。上都吊古... 元代实行两都制,上都成为北方文化和文学活动中心之一。两都间绵延八百余里,当文人行走在这极富古意的历史文化场所时,不仅抚今追古之思绵延浓郁,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争议人物、胡汉战争的理性之思,情境设置上更突出情景交融。上都吊古诗是元代海宇混一、胡汉一家时代背景下文人前赴上都的产物,是文人真实"在场"体验下的古之塞外的书写,这与以往历代边塞书写的咏史诗不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上都 吊古 艺术风貌
下载PDF
杨孟芳诗歌创作浅论——以《回望故乡》为中心
6
作者 戴金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40-42,共3页
杨孟芳是湖南新时期开始成长起来的一位比较有影响的诗人,他"无愧于月桂的芬芳美名"。他的诗作反复吟咏乡情母爱,在揭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凸现人情、人性的美好;由衷的赞美人生与自然,在咏物寄兴中品味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 杨孟芳是湖南新时期开始成长起来的一位比较有影响的诗人,他"无愧于月桂的芬芳美名"。他的诗作反复吟咏乡情母爱,在揭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凸现人情、人性的美好;由衷的赞美人生与自然,在咏物寄兴中品味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尽情的讴歌历史文化,在吊古思今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变迁。他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孟芳 乡情母爱 咏物寄兴 吊古思今
下载PDF
“黄昏”在古典诗歌中的寓意
7
作者 李司亭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7年第7期4-5,共2页
  黄昏,从空间视觉上看,夕阳西坠,暮霭渐起,景物色彩呈冷色低调,造成一种模糊感;从时间意义上说,黄昏是昼夜交替的特定时段,人们的生活活动由此渐渐走向憩息和静止.……
关键词 古典诗歌 吊古伤今 黄鹤楼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与《文选》吊文观辨析
8
作者 赵俊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58,共5页
吊文可分为吊古类吊文和吊丧类吊文,前者通过哀悼古人以自喻抒怀,后者对同时人的死亡表达悲伤。"自喻"是吊古类吊文与吊丧类吊文及其他几种哀祭类文体相区别的典型特征。《文心雕龙》与《文选》分别评录了吊文一体,表现出较... 吊文可分为吊古类吊文和吊丧类吊文,前者通过哀悼古人以自喻抒怀,后者对同时人的死亡表达悲伤。"自喻"是吊古类吊文与吊丧类吊文及其他几种哀祭类文体相区别的典型特征。《文心雕龙》与《文选》分别评录了吊文一体,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看法,即皆重吊古类吊文,吊丧类吊文在二书中均处于缺失状态。这种缺失在《文心雕龙》是出于辨体的需要,乃是刘勰对吊文一体的刻意规范;在《文选》则是编者优胜劣汰的结果。刘勰与萧统皆推重贾谊《吊屈原文》,乃因此作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对后世吊文起到了立训垂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选 吊文 吊古类吊文 吊丧类吊文
下载PDF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9
作者 刘业明 《中华少年》 2016年第35期279-280,共2页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人伤己 吊古讽今 理性反思
原文传递
杨孟芳诗歌创作浅论——以《回望故乡》为中心
10
作者 戴金波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杨孟芳是湖南新时期开始成长起来的一位比较有影响的诗人,他"无愧于月桂的芬芳美名"。他的诗作反复吟咏乡情母爱,在揭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凸现人情、人性的美好;由衷的赞美人生与自然,在咏物寄兴中品味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 杨孟芳是湖南新时期开始成长起来的一位比较有影响的诗人,他"无愧于月桂的芬芳美名"。他的诗作反复吟咏乡情母爱,在揭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凸现人情、人性的美好;由衷的赞美人生与自然,在咏物寄兴中品味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尽情的讴歌历史文化,在吊古思今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变迁。他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孟芳 乡情母爱 咏物寄兴 吊古思今
下载PDF
孤独的人生 伤感的情调——清初岭南遗民诗人易宏简论
11
作者 徐晓星 谢中凡 《岭南文史》 1992年第1期23-27,共5页
明清鼎革,社会动荡激烈之际,可供岭南士大夫选择的道路只有三条:或当死事之忠臣,如著名的“岭南三忠”(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或靦颜事清,如陈恭尹等;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便是那些隐遁志士,易宏便是其中的一个。易宏,字渭远,别字秋河,... 明清鼎革,社会动荡激烈之际,可供岭南士大夫选择的道路只有三条:或当死事之忠臣,如著名的“岭南三忠”(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或靦颜事清,如陈恭尹等;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便是那些隐遁志士,易宏便是其中的一个。易宏,字渭远,别字秋河,又号云华子、坡亭子。广东鹤山(古属新会)人。著有《云华阁诗略》等。关于易宏的研究,黄海章先生在其《明束广东抗清诗人评传》中已有简要的论述,但有若干地方仍值得商榷。现将研究心得写出,以求教于学界前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诗人 易宏 陈邦彦 陈恭尹 陈子 崖门吊古 易训 张家玉 明清鼎革 学界前辈
原文传递
感时二首
12
作者 马乐庸 《中华魂》 2004年第6期61-,共1页
关键词 伊拉克 迎春花 吊古 弹片
原文传递
杜牧《江南春绝句》论略
13
作者 刘玥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1期35-35,共1页
杜牧的代表作《江南春绝句》,不仅以他神奇之笔写出了色彩鲜明的江南春色,而且在画面中亦饱含诗人特有的吊古伤今的感慨。本文对《江南春绝句》诗中有画和借景传情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论述,指出这首诗是清新的景色描写与淡淡的怀古... 杜牧的代表作《江南春绝句》,不仅以他神奇之笔写出了色彩鲜明的江南春色,而且在画面中亦饱含诗人特有的吊古伤今的感慨。本文对《江南春绝句》诗中有画和借景传情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论述,指出这首诗是清新的景色描写与淡淡的怀古之情完美统一的、包含对现实社会讽喻意义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牧 《江南春绝句》 吊古伤今
下载PDF
钩沉吊古 体物写志——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艺术特色
14
作者 刘树华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5期19-19,共1页
作者借登临所见,托物起兴,体物写志,或写景,或议论,或抒情,或议论,钩沉吊古。以精湛的笔触,描绘出极精美的图画,塑造出极鲜活的人物形象,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情景交融 形神兼备 吊古言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