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5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从民事程序视角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54
1
作者 傅郁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4-99,共16页
当代世界三大诉讼模式的审级制度沿着不同发展脉络 ,不约而同地汇入三级结构 ,其中蕴藏着一些共同原理 ,比如终审法院规模控制、上下级法院职能分层和权力双向制约、划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当事人权利事项与法官裁量事项界线分明 ,等... 当代世界三大诉讼模式的审级制度沿着不同发展脉络 ,不约而同地汇入三级结构 ,其中蕴藏着一些共同原理 ,比如终审法院规模控制、上下级法院职能分层和权力双向制约、划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当事人权利事项与法官裁量事项界线分明 ,等等。这些技术规范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司法制度能否实现其统一性、正确性、正当性、终局性和权威性等价值目标。相比之下 ,中国现行审级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受制于特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 ,在技术原理上呈现为审级功能层次不明、运作方式大致相同的柱型结构。这种结构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面临一系列技术困境 ,造成滥用审判权和滥用诉权行为的双重失控 ,加之时代变迁和司法正当性基础的嬗变 ,突显了两审终审制的原有缺陷 ,成为申诉、再审案件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最后 ,作者对中国建立有限三审制设想将面临的多方面困难进行了定性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级制度 建构原理 民事程序 视角 上诉 司法 中国
原文传递
司法公正论 被引量:193
2
作者 何家弘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9,共9页
司法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其基本内涵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司法公正的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司法公正的对象包括各类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司法公正包... 司法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其基本内涵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司法公正的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司法公正的对象包括各类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前者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后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公正
原文传递
法律教育的双重性与中国法律教育改革 被引量:186
3
作者 周汉华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9-406,共18页
关键词 法治建设 法律教育 中国法律 现代法治 普法工作 司法 落后 教育改革 着法 双重性
原文传递
公众判意的法理解析--对许霆案的延伸思考 被引量:176
4
作者 顾培东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7-178,共12页
本文把社会公众对于司法个案处置的主流性、主导性意见表述为公众判意。公众判意不仅体现了公众对司法个案处置的评价与期待,更蕴含着公众复杂的社会愿望和社会诉求。表达判意已成为公众参与政治、参与社会管理,实施对司法社会监督的一... 本文把社会公众对于司法个案处置的主流性、主导性意见表述为公众判意。公众判意不仅体现了公众对司法个案处置的评价与期待,更蕴含着公众复杂的社会愿望和社会诉求。表达判意已成为公众参与政治、参与社会管理,实施对司法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正确认识公众判意的特性及形成的社会条件,揭示公众判意的合理性与偏失,赋予公众判意以恰当的地位,是我国推进法治,尤其是深化司法改革的一项有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 司法 判意 许霆案
原文传递
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之批判——兼论“司法权国家化”的司法改革思路 被引量:159
5
作者 刘作翔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98,共16页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人权原则和法治原则 ,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并且已经形成其国际标准。中国在宪法和法律中 ,也对司法独立作了原则性的确认和规定。但是 ,由于中国司法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形成了“司法权地方化”的格局 ,...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人权原则和法治原则 ,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并且已经形成其国际标准。中国在宪法和法律中 ,也对司法独立作了原则性的确认和规定。但是 ,由于中国司法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形成了“司法权地方化”的格局 ,破坏了法制的统一和司法独立原则的实施。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有其深厚的体制性根源和思想文化根源。解决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就需要彻底地改造形成“司法权地方化”的体制性因素 ,以“司法权国家化”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思路 ,并以此进行相应的司法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司法 地方保护主义 批判 "司法权国家化" 司法改革
原文传递
因特网上的犯罪及其遏制 被引量:121
6
作者 屈学武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3-100,共18页
本文首先探究了刑法学和犯罪学意义的因特网上犯罪的不同定义及犯罪种类。其次分析了因特网上犯罪的特点和趋势 ;反映了若干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如因特网上犯罪的特殊性、对第五空间的刑事管辖等。最后 ,本文分别从犯罪学和刑事法角度... 本文首先探究了刑法学和犯罪学意义的因特网上犯罪的不同定义及犯罪种类。其次分析了因特网上犯罪的特点和趋势 ;反映了若干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如因特网上犯罪的特殊性、对第五空间的刑事管辖等。最后 ,本文分别从犯罪学和刑事法角度阐释了作者对网上犯罪的法律思考 ,包括犯罪预警网站的设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学 刑事法 从犯 罪种 刑法学 立法构想 司法 网上 因特网 运作
原文传递
“海瑞定理”的经济学解读 被引量:147
7
作者 苏力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132,共17页
通过语境化的阅读,本文从海瑞的论述中抽象出有关司法的两个定理:公平定理和差别定理。文章在理论层面和社会历史层面逐一论证其合理性和正当性,力求展示其隐含的,基于主观边际效用的,强有力的经济学逻辑。论文还将其中可能最有争议的... 通过语境化的阅读,本文从海瑞的论述中抽象出有关司法的两个定理:公平定理和差别定理。文章在理论层面和社会历史层面逐一论证其合理性和正当性,力求展示其隐含的,基于主观边际效用的,强有力的经济学逻辑。论文还将其中可能最有争议的差别定理进一步一般化,逐步延伸到刑事司法——支持疑罪从无(轻)原则,和民事法律的领域——提出有关“人格物”的概念,力求充分展示其具有的理论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瑞定理 司法 文化资产 无法转让的权利 经济学
原文传递
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被引量:147
8
作者 张明楷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75,93,共12页
研究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刑法的真实含义是在社会生活事实中不断发现的,司法上的犯罪化,并不必然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司法机关应当在遵循刑法第3条后段的前提下,积极地实行司法上的犯罪化;刑法第3条前段不... 研究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刑法的真实含义是在社会生活事实中不断发现的,司法上的犯罪化,并不必然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司法机关应当在遵循刑法第3条后段的前提下,积极地实行司法上的犯罪化;刑法第3条前段不是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而是基于我国刑法分则条文的特点,为了限制司法机关的出罪权、控制司法上的非犯罪化所作的规定;我国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空间很小,因而不能盲目模仿西方国家的刑事司法策略与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犯罪化 非犯罪化
原文传递
在法律之内寻求社会效果 被引量:134
9
作者 江必新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4,共10页
从逻辑上说,社会效果既可以通过法律获得,也可以在法律之外获得,但在司法中寻求社会效果应当主要通过法律或法律之内实现;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并在严格的规则和程序导向下,才可以"变通适用法律"。事实上,在法律之内存在着满足... 从逻辑上说,社会效果既可以通过法律获得,也可以在法律之外获得,但在司法中寻求社会效果应当主要通过法律或法律之内实现;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并在严格的规则和程序导向下,才可以"变通适用法律"。事实上,在法律之内存在着满足社会效果实现的巨大空间,只要本着良知,充分、正确地运用多种可行的方法,就可以将社会效果最大化,当然,这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原文传递
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一项基本司法政策的法理分析 被引量:103
10
作者 孔祥俊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1,共6页
两千年前,著名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celsus)说过:“认识法律不意味抠法律字眼,而是把握法律的意义和效果。”当前我国法院关于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以下简称“两个效果的统一”)的说法,宛如妥善处理“抠法律字眼”与“把握法律... 两千年前,著名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celsus)说过:“认识法律不意味抠法律字眼,而是把握法律的意义和效果。”当前我国法院关于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以下简称“两个效果的统一”)的说法,宛如妥善处理“抠法律字眼”与“把握法律的意义和效果”两者关系的当代写照。“两个效果的统一”作为一项基本司法政策,并不是应时的提法和权宜之计,具有深刻的法理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效果 司法 法理分析 罗马法 国法 法院 法学家 握法 社会效果 统一
原文传递
恢复性司法述评 被引量:79
11
作者 吴宗宪 《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69-85,共17页
恢复性司法是指与特定犯罪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共同参与犯罪处理的司法模式 ,具有恢复性、个人参与性、社会性、前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恢复性司法模式与传统报应性司法模式有很多不同特点 ,它把犯罪人的悔恨、忏悔和被害人的宽恕作为重要... 恢复性司法是指与特定犯罪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共同参与犯罪处理的司法模式 ,具有恢复性、个人参与性、社会性、前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恢复性司法模式与传统报应性司法模式有很多不同特点 ,它把犯罪人的悔恨、忏悔和被害人的宽恕作为重要因素。恢复性司法的运作模式有社区恢复委员会、量刑小组、赔偿、社区服务、被害后果陈述、被害人犯罪人调解 ,家庭小组会议等七种类型。恢复性司法活动在司法实践中取得很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恢复性司法 报应性司法 犯罪人 被害人 社区
下载PDF
环境时代与宪法环境权的创设 被引量:74
12
作者 陈泉生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6-29,共14页
论述创设环境权的必要性 ,环境权的形成和发展 。
关键词 宪法 公民环境权 定义 性质 种类 国家环境权 人类环境权 立法 司法 价值取向 中国 法律完善
下载PDF
超越股东知情权诉讼的司法困境 被引量:69
13
作者 蒋大兴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文章提出了股东知情权的“层级递进结构”理论 ,将知情权区分为私法层面知情权的行使和公法层面知情权的救济 (变态行使 )两种样态和三种层次 ,认为知情权的救济———第三层次的知情权可以独立于股东资格而存在 ,从而检讨了我国理论界... 文章提出了股东知情权的“层级递进结构”理论 ,将知情权区分为私法层面知情权的行使和公法层面知情权的救济 (变态行使 )两种样态和三种层次 ,认为知情权的救济———第三层次的知情权可以独立于股东资格而存在 ,从而检讨了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狭隘框定知情权内涵的习惯思维。同时 ,采取类型化的策略 ,对股东知情权受损的诉讼时效起算日进行了切合实际的重构。并且指出 ,股东知情权的边界 ,既有明示边界 ,也有隐示边界 ,但对所谓隐示边界的范围 ,仍有不同理解 ,有待立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知情权 救济 司法 公法 私法 行使 股东资格 实务 边界 困境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的司法和法学 被引量:89
14
作者 张伟仁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7,共9页
近来祖国大陆的法学界流行着两种对于中国传统的批评:其一指责中国传统司法者不遵循法律和先例,仅仅就事论事,凭天理人情作成判决;其二声称中国传统文化里几乎没有法学可言。二者都与事实不符。第一,中国自秦汉时起,法律已极繁多,在有... 近来祖国大陆的法学界流行着两种对于中国传统的批评:其一指责中国传统司法者不遵循法律和先例,仅仅就事论事,凭天理人情作成判决;其二声称中国传统文化里几乎没有法学可言。二者都与事实不符。第一,中国自秦汉时起,法律已极繁多,在有明文可以适用或有成案可以比照的情形下,司法者都乐于遵循,不会自找麻烦另寻判决的依据。如果没有法律或成案可用,任何法制里的司法者都该先仔细分析案情(“就事论事”),然后探索法的精义(“天理人情”)而作成一个合乎公平正义的判决;中国传统司法者的做法并非例外。第二,中国历代都有许多学者不仅以纯理性的观点和方法对于当代的法律加以注释、批详,并且从历史背景和社会经验中去深究其渊源、目的和效能,以及法与其它社会规范的关系、法的正当性,法律条文不足时应该如何补救等法学上的重要问题,留下许多著作,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只因他们的观点、方法和所用的语言及陈述方式与近人习见的不同,所以被忽略了。中国传统法制自成一系,与世界另几个重要法系并立,各有短长。如要加以检讨,应该先对它作一番整体的、深入的研究;如果想用另一法系的某些规定作为他山之石以改善中国法制,则更须对那些规定甚至整个法系作一番同样的研究,看清了二者的优劣,慎为取舍,不可以轻易地将中国目前的问题一概归咎于传统,更不该盲目地仿效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司法 法学
下载PDF
中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70
15
作者 胡锦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8-63,共6页
宪法的司法适用性是宪法发展趋势之一,受宪法的法律特性及司法机关的性质、活动方式所决定,宪法在司法活动中予以适用是必然的。中国宪法目前在司法活动中还不具有适用性,致使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及宪法与人们之间的密切联系不甚明朗。... 宪法的司法适用性是宪法发展趋势之一,受宪法的法律特性及司法机关的性质、活动方式所决定,宪法在司法活动中予以适用是必然的。中国宪法目前在司法活动中还不具有适用性,致使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及宪法与人们之间的密切联系不甚明朗。要从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从观念上和理论上深入研究制宪权与立法权的关系、民意代表机关与民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法院 司法 适用性 中国
原文传递
涉诉舆论的面相与本相:十大经典案例分析 被引量:87
16
作者 周安平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0-174,共15页
涉诉舆论反映的是大众思维,特别专注于当事人身份信息的对立性,与司法思维发生偏离。涉诉舆论针对的虽然是司法,但发泄的往往是对于社会问题的不满情绪。司法顺从舆论的判决极大地加剧了司法公信力的危机,也势必激发舆论干预司法的热情... 涉诉舆论反映的是大众思维,特别专注于当事人身份信息的对立性,与司法思维发生偏离。涉诉舆论针对的虽然是司法,但发泄的往往是对于社会问题的不满情绪。司法顺从舆论的判决极大地加剧了司法公信力的危机,也势必激发舆论干预司法的热情。基于舆论压力而对法官的处理,增添了法官命运的随机性与偶然性,并因而引导法官将公平让位于摆平。法院应对舆论做法,虽无现实意义,但却深刻地反映了法院面对舆论压迫的艰难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 涉诉舆论 舆论审判 司法
原文传递
监察委员会调查权:性质、行使与规制的审思 被引量:85
17
作者 左卫民 安琪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监察委员会的调查权具备国家性、强制性、综合性等特征,其与侦查权的权力内涵及外延具有一定差异性,但也有不少相似之处。《监察法(草案)》中勾勒出调查权运行程序,并明确证据收集、运用应与审判标准一致。但仍有待明确之处:监察委员会... 监察委员会的调查权具备国家性、强制性、综合性等特征,其与侦查权的权力内涵及外延具有一定差异性,但也有不少相似之处。《监察法(草案)》中勾勒出调查权运行程序,并明确证据收集、运用应与审判标准一致。但仍有待明确之处:监察委员会调查程序应结合反腐调查的特殊性,确立调查权行使的权力法定、程序规范、比例原则,厘清监察委员会与检察院、法院分工负责、相互制约的权力关系,将调查权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调查权在实践中的合法、有效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调查权 侦查权 司法 《监察法(草案)》
下载PDF
间接正犯:以中国的立法与司法为视角 被引量:60
18
作者 陈兴良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2年第5期3-11,共9页
间接正犯是大陆法系刑法中的概念 ,在目前中国刑法和司法解释中尚未使用这一术语。但由于间接正犯能够准确而恰当地说明行为主体把一定的人作为中介实施其犯罪行为 ,而其所利用的中介由于某种情况不发生共犯关系的情形 ,这一问题在事实... 间接正犯是大陆法系刑法中的概念 ,在目前中国刑法和司法解释中尚未使用这一术语。但由于间接正犯能够准确而恰当地说明行为主体把一定的人作为中介实施其犯罪行为 ,而其所利用的中介由于某种情况不发生共犯关系的情形 ,这一问题在事实上早已进入我国刑法理论的研讨视野 ,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实际作用。那么 ,中国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应给予间接正犯以何种地位 ,怎样认识间接正犯的性质 ,如何把握间接正犯的形式 ,实践中如何对间接正犯加以认定 ,就成为需要研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正犯 司法 中国刑法 大陆法系 刑法理论 犯罪行为 共犯 中介 行为主体 中国
原文传递
司法、司法机关的中国式解读 被引量:70
19
作者 陈光中 崔洁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84,共9页
我国正处在加快建设法治国家,深化司法改革的新时期,清晰界定何为"司法"和"司法机关",意义重大。比较外国和联合国的法律文件,洞察中国国情,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式"司法应为国家的诉讼职能活动,司法机关... 我国正处在加快建设法治国家,深化司法改革的新时期,清晰界定何为"司法"和"司法机关",意义重大。比较外国和联合国的法律文件,洞察中国国情,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式"司法应为国家的诉讼职能活动,司法机关应为法院、检察院。这种解读既有理论根据,又符合我国政治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诉讼 司法机关 法院 检察院
原文传递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司法进路 被引量:72
20
作者 石佑启 陈可翔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2-714,共23页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基本内涵可从价值导向、逻辑机理和实现模式三个维度解析。司法法治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支撑,其贯穿于优化司法环境的全过程,可以有效回应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时代诉求和践行法治化...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基本内涵可从价值导向、逻辑机理和实现模式三个维度解析。司法法治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支撑,其贯穿于优化司法环境的全过程,可以有效回应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时代诉求和践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旨。同时,营商环境建设的协调性、公私合作的广泛性、营商制度的创新性、权利救济的有效性、市场运行的高效性对持续完善司法,强化司法的整体性、公正性、同步性、权威性和智能化提出了新需求。回应这些需求,应遵循司法改革主线,通过完善司法联动模式、推进区域司法合作、坚守司法公正审判、构建司法能动机制以及加强智慧司法建设等路径,促进司法服务和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实现司法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更大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营商环境 司法 司法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