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政府的谈判与抗战末期的中国政治 被引量:19
1
作者 邓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7-202,共16页
1944年 5月至 1 945年 2月的国共谈判 ,是一次中共主导下的、以联合政府为主题的、抗战时期国共最后一次谈判。此次谈判的主要特点是 ,背景决定谈判的进程。背景的构成及其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 :日军的进攻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和政治... 1944年 5月至 1 945年 2月的国共谈判 ,是一次中共主导下的、以联合政府为主题的、抗战时期国共最后一次谈判。此次谈判的主要特点是 ,背景决定谈判的进程。背景的构成及其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 :日军的进攻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 ;美国对国共关系的干预导致中共问题国际化 ;民盟对联合政府的支持决定了中共的政治优势 ;而预测中的苏军入华参战问题则制约着国民党的妥协程度。联合政府口号的提出 ,标志着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政府 中国 政治 抗日战争末期 宪政运动 多党制 国共关系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史迪威事件 政治背景 政治谈判
原文传递
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确定 被引量:12
2
作者 陶文钊 《近代史研究》 1987年第2期263-282,共20页
帕特里克·赫尔利于1944年9月作为总统个人代表使华,11月17日任驻华大使,到1945年11月27日辞职,历时一年两个多月。这期间,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赫尔利使华的前半年,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战时的援蒋抗日到战... 帕特里克·赫尔利于1944年9月作为总统个人代表使华,11月17日任驻华大使,到1945年11月27日辞职,历时一年两个多月。这期间,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赫尔利使华的前半年,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战时的援蒋抗日到战后的扶蒋反共的转变;赫尔利作为这种转变的具体实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利 扶蒋反共政策 世界形势 美国对华政策 罗斯福 政府 个人代表 蒋介石 援蒋 史迪威事件
原文传递
论“史迪威事件”及其原因 被引量:4
3
作者 魏楚雄 《近代史研究》 1985年第1期136-150,共15页
近些年来,台湾史学界流行把1944年10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将美国驻华军事代表、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华伦·史迪威从中国召回一事,称作“史迪威事件”。为论述方便起见,本文一开始就借用了这一专用名词,但在“史迪威事件”的... 近些年来,台湾史学界流行把1944年10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将美国驻华军事代表、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华伦·史迪威从中国召回一事,称作“史迪威事件”。为论述方便起见,本文一开始就借用了这一专用名词,但在“史迪威事件”的分析与评价问题上,笔者并不敢苟同在台湾史学界以及国外史学界所流行的观点,即将“史迪威事件”发生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史迪威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迪威事件 军事代表 罗斯福 美国总统 史学界 参谋长 台湾 美国对华政策 专用名词 评价问题
原文传递
从史迪威事件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的矛盾 被引量:4
4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99-109,共11页
一九四四年十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战场几乎都在大反攻,欧洲战场上盟军巳解放法国、南斯拉夫,逼近德国本土;太平洋战场上美军越岛进攻,已在菲律宾登陆;缅甸战场上的中美英军队对日作战也正取得辉煌战果。就在这个时候,在缅甸的中美联... 一九四四年十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战场几乎都在大反攻,欧洲战场上盟军巳解放法国、南斯拉夫,逼近德国本土;太平洋战场上美军越岛进攻,已在菲律宾登陆;缅甸战场上的中美英军队对日作战也正取得辉煌战果。就在这个时候,在缅甸的中美联军司令、中国战区联军参谋长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却因为中国战区统帅蒋介石的坚决要求,被召回美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史迪威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迪威事件 国民党政府 蒋介石 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缅甸战场 欧洲战场 太平洋 中美英 参谋长
下载PDF
《史迪威日记》与胡佛档案馆藏史迪威日记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宁静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59,共18页
作为相关历史问题的基础史料,根据史迪威日记、家书和评论性文字所编辑而成的中文出版品《史迪威日记》,其深远的影响绵延至今。其英文母本《史迪威文件》于1948年即已出版,在同年就有选编的中译本问世。自2005年起,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 作为相关历史问题的基础史料,根据史迪威日记、家书和评论性文字所编辑而成的中文出版品《史迪威日记》,其深远的影响绵延至今。其英文母本《史迪威文件》于1948年即已出版,在同年就有选编的中译本问世。自2005年起,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根据史迪威个人档案中的日记本原件进行整理输入,陆续刊布史迪威日记的电子誊抄版。本文旨在对不同中译本《史迪威日记》与胡佛档案馆藏史迪威日记稿进行比较研究,从史料学角度阐释两者的异同与各自具有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 史迪威事件
原文传递
中美调整租借物资管理模式的尝试与局限 被引量:3
6
作者 皇甫秋实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140,M0004,共20页
中国战时生产局成立于中美关系因史迪威事件而产生裂痕的危机时刻,在中美两国调整租借物资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美国战时生产顾问团的支持下,中国战时生产局统一援华租借物资的申请权,并取得制成军械以外租借物资的运输... 中国战时生产局成立于中美关系因史迪威事件而产生裂痕的危机时刻,在中美两国调整租借物资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美国战时生产顾问团的支持下,中国战时生产局统一援华租借物资的申请权,并取得制成军械以外租借物资的运输分配权和在华接收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美双方因争夺租借物资管理权而产生的尖锐矛盾。但美方坚持保留存印租借物资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依照自身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不断拨让援华租借物资,并由此介入中国内政,在援华租借物资的管理上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美国军方把持租借物资管理权的态度尤为强硬,与白宫方面存在显著分歧。中国战时生产局成立后,中美双方恢复了租借事务上的密切合作,但美国并未因此加大租借援华的力度。这不仅揭示了战时中美军事合作机制的缺陷,而且反映出中国在美国战略版图中的边缘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战时生产局 租借 纳尔逊 史迪威事件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试析“史迪威事件”的根本原因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志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34-40,共7页
1944年10月19日,在蒋介石的一再要求下,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召回了美国驻华军事代表、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华伦·史迪威。史学界把此事称之为“史迪威事件”。这一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史上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探... 1944年10月19日,在蒋介石的一再要求下,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召回了美国驻华军事代表、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华伦·史迪威。史学界把此事称之为“史迪威事件”。这一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史上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探讨剖析这一事件的成因,是研究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时不能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国内史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一、史蒋之间的个性冲突,特别是归之于史迪威的个人性格。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迪威事件 总统罗斯福 中美关系史 中国战区 抗日战争时期 蒋介石集团 对日作战 第一次缅甸战役 中国军队 美国对华政策
下载PDF
1981年以来史迪威与史迪威事件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世阳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史迪威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史上颇具影响的大事。1981年以来,我国学者对史迪威事件的研究主要从史迪威与史迪威使华、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及其根源、史迪威事件的结局及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 1981年 史迪威 史迪威事件 抗日战争时期 中美关系 蒋介石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论史迪威与美国对华政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史会来 刘建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2-85,共4页
关键词 史迪威 美国对华政策 蒋介石国民党 论史 罗斯福 史迪威事件 持中 蒋介石政权 中国人民 赴华使命
下载PDF
从“史迪威事件”看蒋介石的消极抗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湘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0-43,52,共5页
“史迪威事件”是蒋介石消极抗战的产物。本文根据《史迪威日记》等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史迪威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客观的分析,认为可从两次中国远征军入缅战役、史迪威与陈纳德关于军事战略的分歧、以及史迪威与蒋介石对中国共... “史迪威事件”是蒋介石消极抗战的产物。本文根据《史迪威日记》等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史迪威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客观的分析,认为可从两次中国远征军入缅战役、史迪威与陈纳德关于军事战略的分歧、以及史迪威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力量的不同态度,看出蒋介石的消极抗战与史迪威的对日作战军事行动处处相抵牾。由于史蒋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史迪威事件”。劳而无功的史迪威不仅成了蒋介石消极抗战路线的牺牲品,而且成了蒋介石的替罪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史迪威事件 消极抗战 陈纳德 缅甸战役 中国军队 日本 缅甸作战 作战效能 1942年
下载PDF
中国远征军始末 被引量:2
11
作者 虞宝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1-19,共9页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组织的一支远征缅甸的抗日部队,它从1942年组成到1945年1月,经过缅北初战的惨败、后撤整训、最后重返缅甸,反攻取胜,首尾三个阶段三年多的历史。远征军的抗日是中国人民八年神圣抗战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组织的一支远征缅甸的抗日部队,它从1942年组成到1945年1月,经过缅北初战的惨败、后撤整训、最后重返缅甸,反攻取胜,首尾三个阶段三年多的历史。远征军的抗日是中国人民八年神圣抗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对太平洋战争的一个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远征军 缅甸 中国人民 太平洋战争 蒋介石 史迪威事件 中国军队 日军 部队 密支那
下载PDF
“史迪威事件”与战时中美英三角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莹惠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0,共5页
“史迪威事件”导源于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英对日作战方案与承担责任之分歧,实质上是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英三国宏观军事政治战略分歧之微观反应。“史迪威事件”清晰地折射出战时中、美、英三国的国家利益之争,也充分显现了中、... “史迪威事件”导源于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英对日作战方案与承担责任之分歧,实质上是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英三国宏观军事政治战略分歧之微观反应。“史迪威事件”清晰地折射出战时中、美、英三国的国家利益之争,也充分显现了中、美、英三国在太平洋战争中既合作又矛盾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迪威事件 太平洋战争 国际关系
下载PDF
抗战期间美援与中美外交研究(下)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东来 《兰州学刊》 CSSCI 1991年第2期97-104,共8页
四、美国对华政策内在和外在的矛盾 对美国来说,实现其对华政策目标的唯一手段就是加强对中国的援助。援华既是加强中国的抗战,也是为美国战后在中国的地位打基础。但美援本身受到了各种因素的限制,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1... 四、美国对华政策内在和外在的矛盾 对美国来说,实现其对华政策目标的唯一手段就是加强对中国的援助。援华既是加强中国的抗战,也是为美国战后在中国的地位打基础。但美援本身受到了各种因素的限制,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1938—1941年间,这一限制是援华制日与缓靖日本的矛盾。援华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日本完全独占中国,但援华行动不能牺牲美国与日本作生意赚钱的机会,不能关闭美日谈判之门,更不能把日本逼上与美国直接对抗之路。因而,这一时期的美援从目标到手段,从内容到形式都极为有限。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解决了这一矛盾。但随之而来的又出现了使中国成为反攻日本主要基地与先欧后亚战略的矛盾。由于中国政府自身力量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期间 美援 蒋介石政府 史迪威事件 美日谈判 制日 美国对华政策 罗斯福总统 中国抗战 中国战场
下载PDF
叩其两端:浅议抗战史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志田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6,共3页
我自己的学术生涯,就是从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开始的。当年的本科毕业论文是讨论史迪威事件的,那时不知天高地厚,曾给《近代史研究》投稿。编辑部回信说要修改,一是要对刊物刚发表的何迪等《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一文有... 我自己的学术生涯,就是从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开始的。当年的本科毕业论文是讨论史迪威事件的,那时不知天高地厚,曾给《近代史研究》投稿。编辑部回信说要修改,一是要对刊物刚发表的何迪等《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一文有所呼应,二则对我进行了具体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美国对华政策 抗日战争后期 史迪威事件 学术生涯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再论何应钦与史迪威事件——从历史人物性格因素对历史事件影响的视域出发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宗仁 《新远见》 2012年第2期37-44,共8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是中美联合抗日的转折点。在中美关系出现的变与不变、大变与小变所产生的矛盾纠结中.史迪威事件堪称样版。随着近年来相关档案的解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凸显了事件主要当事人个人认知差异和性格矛盾在加剧事件冲突中... 太平洋战争爆发是中美联合抗日的转折点。在中美关系出现的变与不变、大变与小变所产生的矛盾纠结中.史迪威事件堪称样版。随着近年来相关档案的解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凸显了事件主要当事人个人认知差异和性格矛盾在加剧事件冲突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以在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起着纽带作用的何应钦作为研究重点.以探讨历史事件的主要当事人个人因素对历史事件演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迪威事件 历史事件 何应钦 性格因素 历史人物 视域 中美关系 性格矛盾
原文传递
“史迪威事件”之后的史迪威
16
作者 王朝柱 《世纪》 1995年第4期38-40,共3页
1944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等职的史迪威与蒋介石发生尖锐矛盾和冲突,决定将史奉调回国。这一事件,史称"史迪威事件"。史迪威悄然返回国掀起轩然大波罗斯福总统下令召回史迪威不久,遂参加竞选到处游说... 1944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等职的史迪威与蒋介石发生尖锐矛盾和冲突,决定将史奉调回国。这一事件,史称"史迪威事件"。史迪威悄然返回国掀起轩然大波罗斯福总统下令召回史迪威不久,遂参加竞选到处游说,并于11月7日战胜共和党候选人杜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事件 蒋介石 马歇尔 罗斯福总统 华盛顿 尖锐矛盾 将军 集团军 参谋长
原文传递
“史迪威事件”背后的中美关系透析
17
作者 赵红 王小苗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5-48,共4页
"史迪威事件"起源于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两国对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及有关问题上的分歧,是二战时期中美关系变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史迪威事件"不仅清晰地折射出中美两国的战时利益之争,也充分显示出中美两国在二战时期... "史迪威事件"起源于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两国对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及有关问题上的分歧,是二战时期中美关系变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史迪威事件"不仅清晰地折射出中美两国的战时利益之争,也充分显示出中美两国在二战时期既合作又矛盾的关系,它对战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迪威 史迪威事件 台湾问题 中关关系
下载PDF
史迪威与蒋介石
18
作者 许广芬 《国际人才交流》 1995年第10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蒋介石 史迪威 美国政府 中国军队 美国对华政策 共产党领导 国民党政府 租借法案 国民党军队 史迪威事件
下载PDF
宋子文与“史迪威”事件
19
作者 俞宏标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1-25,共5页
“史迪威事件”是中国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中的一个事件,反映了两国外交政策之间的种种矛盾,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新调整。宋子文恰在这时期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作为蒋介石的外交代表,周旋于中美之间。本文试就“史迪威事件”... “史迪威事件”是中国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中的一个事件,反映了两国外交政策之间的种种矛盾,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新调整。宋子文恰在这时期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作为蒋介石的外交代表,周旋于中美之间。本文试就“史迪威事件”的演变及宋子文在这一重大事件中的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史学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迪威 蒋介石 宋子文 史迪威事件 美国对华政策 租借法案 罗斯福总统 参谋长联席会议 中国军队 1943年
原文传递
2000年以来史迪威与“史迪威事件”研究综述
20
作者 陶亭亭 《新西部》 2019年第32期102-103,共2页
2000年以来中西史学界者对“史迪威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史迪威与中国共产党;“史迪威事件”与中美关系等方面。总体上看,对“史迪威事件”的叙述性研究成果较多,考据性研究成果不足。比如对史迪威与蒋介石性格... 2000年以来中西史学界者对“史迪威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史迪威与中国共产党;“史迪威事件”与中美关系等方面。总体上看,对“史迪威事件”的叙述性研究成果较多,考据性研究成果不足。比如对史迪威与蒋介石性格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探究、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日及其与中共关系等方面的探讨相对较少。完善“史迪威事件”各方面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迪威事件 史迪威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