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说如何“重返时间的河流”——心灵史和小说史视野下的《望春风》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培浩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程光炜先生在《文学批评的再批评》中指出:文学批评应更有史家意识,在阅读一个作家时应通过阅读其全部作品来阅读一部作品。他以余华的《兄弟》(上下)为例指出,评论界对余华这部作品的苛评不免丧失了历史感。
关键词 小说史 心灵史 河流 时间 文学批评 史家意识 《兄弟》 程光炜
下载PDF
编辑应具有史家意识 被引量:2
2
作者 畅引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2-114,共3页
衡量一个出版物是否精品或一流,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发行量、转载率、差错率、经济效益、版式装帧等显性因素,不管在实际工作中做得如何,一般来讲大都能引起编辑人员的重视。而出版物的内容能否经得起时间或历史的检验,却往往被一些... 衡量一个出版物是否精品或一流,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发行量、转载率、差错率、经济效益、版式装帧等显性因素,不管在实际工作中做得如何,一般来讲大都能引起编辑人员的重视。而出版物的内容能否经得起时间或历史的检验,却往往被一些编辑在有意无意中忽视了。说有意,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 史家意识 编辑工作
原文传递
从《颜氏家训》与《观我生赋》看颜之推的史家意识 被引量:2
3
作者 洪卫中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5-28,共4页
颜之推为梁末士人,历经四朝,其后期所著《颜氏家训》和《观我生赋》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表现出了很高的史学价值。颜之推在这两部著作中不仅以史笔对梁末时期后三国的历史作了某些方面的文学记载,而且对一些重大事件还予以反思,... 颜之推为梁末士人,历经四朝,其后期所著《颜氏家训》和《观我生赋》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表现出了很高的史学价值。颜之推在这两部著作中不仅以史笔对梁末时期后三国的历史作了某些方面的文学记载,而且对一些重大事件还予以反思,充分体现了颜之推的史家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之推 《颜氏家训》 《观我生赋》 史学价值 史家意识
下载PDF
略论《四库全书总目》文学批评的史家意识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涛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79,93,共4页
编纂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进入成熟、总结阶段的目录学巨作。它在开展规模宏大的文学批评时,始终站在清代学术思想、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的理论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文心雕龙》等文学理论批评的历代作... 编纂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进入成熟、总结阶段的目录学巨作。它在开展规模宏大的文学批评时,始终站在清代学术思想、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的理论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文心雕龙》等文学理论批评的历代作品,并以提要形式进行评论,凸显出内涵丰富的史学价值判断和史家精神气象,标志着古代文学批评的成熟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诗文评 文学批评 史家意识
下载PDF
论杨衒之的生平仕履与史家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大志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73-79,共7页
《洛阳伽蓝记》一书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足可补官修正史之阙,被后人称之为北朝之"别史"。作者杨衒之,因正史无传,其生平事迹仍有待考述。深入考察发现,史籍著录中的三姓更倾向于杨姓;生卒年问题尚无确论;籍贯更倾向于今河北... 《洛阳伽蓝记》一书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足可补官修正史之阙,被后人称之为北朝之"别史"。作者杨衒之,因正史无传,其生平事迹仍有待考述。深入考察发现,史籍著录中的三姓更倾向于杨姓;生卒年问题尚无确论;籍贯更倾向于今河北遵化一说,即平州北平郡;仕履行迹均与《洛阳伽蓝记》有关。《洛阳伽蓝记》并非标准的史书,但文中贯穿着杨衒之的史家意识。具体表现为去伪存真的实录意识、秉笔直书的史家精神、主观情感的贯注与表现。同时《洛阳伽蓝记》在志书领域,特别是寺院志研究领域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为学术界、佛教界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衒之 生平 史家意识
下载PDF
从孔子的主体思想中认识其史学活动
6
作者 丁毅 《爱情婚姻家庭》 2022年第11期168-169,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分析、批判哲学思想的传入,我国的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变化主体性研究的加强增加了我国史学发展的动力、活力,所以加强对主体意识的合理性、正当性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对史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春秋》 史家意识 孔子 史学实践
下载PDF
编辑主体史家意识建构与历史智慧培养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光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9-181,共3页
编辑主体史家意识建构必须以确保出版物内容真实地记载历史为基础,还要保证出版物内容全面地反映历史。历史智慧是编辑主体史家意识的最高境界,历史智慧的运用将给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编辑主体 史家意识 历史智慧
下载PDF
“史家意识”与“文学洞见”——评夏济安的《黑暗的闸门》
8
作者 孙连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4,170,共8页
夏济安的《黑暗的闸门》(英文版)在出版了近半个世纪之后才有中译本出现。作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夏济安从"同情的批评"和"文化批评"角度出发,聚焦文学与政治的角力关系,对中国现代左翼文人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深入的阐... 夏济安的《黑暗的闸门》(英文版)在出版了近半个世纪之后才有中译本出现。作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夏济安从"同情的批评"和"文化批评"角度出发,聚焦文学与政治的角力关系,对中国现代左翼文人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该作所体现出的"史家意识"与"文学洞见"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闸门 史家意识 文学洞见 同情的批评 文化批评
下载PDF
《拟连珠》的史家意识及悲情美
9
作者 张海涛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1-53,共3页
庾信的《拟连珠》与他的《哀江南赋》一样都体现了他的史家意识。它不仅真实地展现了梁朝的兴衰,而且反映了庾信对"史"的认识,在史学价值上与后文互为表里。文中的悲情内涵丰富,具有真诚率直、阳刚阴柔之美。
关键词 拟连珠 史家意识 悲情美
下载PDF
《陈忠实传》
10
作者 陈红星 《中国文学年鉴》 2017年第1期1025-1027,共3页
该书是一部忠于历史、实于作家、评传结合且颇有理论建树的作品,不仅从生平方面让读者对陈忠实的人生有了更多了解,而且在陈忠实研究的微观和宏观认识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具有拨云见日作用的重要观点。真实性是传记作品的生命之所在,该书... 该书是一部忠于历史、实于作家、评传结合且颇有理论建树的作品,不仅从生平方面让读者对陈忠实的人生有了更多了解,而且在陈忠实研究的微观和宏观认识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具有拨云见日作用的重要观点。真实性是传记作品的生命之所在,该书对与陈忠实有关的人和事严谨求实的考证精神,体现了传记作品的严肃性和作者的史家意识。即使对于一些不能确定的史实,作者也注明是聊备一说。通过对一些史实的钩沉,作者为读者提供了关于陈忠实研究的相对可信的史实,增加了著作的权威性。该书还通过平视的视角和许多生活细节刻画了真实可信的陈忠实本人形象,还原了一位有血有肉的陈忠实形象,一位读者可以理解、相信和亲近的文学大师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忠实 传记作品 认识问题 严谨求实 史家意识 细节刻画 文学大师 读者
原文传递
史家意识与遗民情怀——周密与笔记撰述
11
作者 李洪波 《文史知识》 CSSCI 2005年第9期67-74,共8页
一周密及其笔记撰述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义号颤洲、四水潜夫、弁阳啸翁、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等,是宋末元初著名同人、诗人,有《草窗词》、《草窗韵语》等传世,在笔记撰述方面也堪称一代巨擘。其先世居济南。靖康难后,周密的... 一周密及其笔记撰述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义号颤洲、四水潜夫、弁阳啸翁、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等,是宋末元初著名同人、诗人,有《草窗词》、《草窗韵语》等传世,在笔记撰述方面也堪称一代巨擘。其先世居济南。靖康难后,周密的曾祖以御史中丞扈驾南渡,始居于吴兴。周密生于理宗绍定五年(1232),卒年应在至大元年(1308)或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密 笔记 史家意识 情怀 遗民 宋末元初 御史中丞 诗人 韵语
原文传递
广东文化记忆——康有为论广东文化
12
作者 张纹华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2-65,共4页
康有为以"吾粤人也"的身份定位纵论广东文化,为广东文史研究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作为广东近代粤人与中原关系所及最大而最远者,康有为的广东文化论不可避免地具有史家意识与世界眼光的特征。纯粹点评式的论述方式与浓... 康有为以"吾粤人也"的身份定位纵论广东文化,为广东文史研究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作为广东近代粤人与中原关系所及最大而最远者,康有为的广东文化论不可避免地具有史家意识与世界眼光的特征。纯粹点评式的论述方式与浓烈的乡土情怀,使康有为的广东文化论呈现出主观随意的学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广东文化论 史家意识 世界眼光 主观随意
下载PDF
从《高力士外传》看唐传奇小说家的史家意识
13
作者 周旭阳 吉玉萍(指导)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0期123-124,共2页
《高力士外传》是唐小说家郭湜根据其贬谪期间与高力士交往所得的口述资料创作而成的传奇小说,颇具历史价值。《高力士外传》中记载的史料与正史互相映证,能够裨补阙漏,多处彰显了作者的史家意识,展现出了唐传奇小说的一大特点。
关键词 《高力士外传》 唐传奇 史家意识 史料价值
下载PDF
文化阐释与史家意识——论闻一多古典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视野之一
14
作者 欧阳文风 周秋良 《船山学刊》 2003年第4期136-139,共4页
关键词 阁一多 古典文学批评 现代性 历史背景 文化阐释 史家意识
下载PDF
梁末南方入北士人史家意识略论
15
作者 洪卫中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16-119,共4页
梁末,由于侯景之乱、西魏对益州的侵占以及江陵政权的灭亡,致使一大批南方士人被迫进入北方。生活在北方政权下的这些南方士人,在东魏(北齐)以颜之推为代表,在西魏(北周)以庾信等人为代表,不论是就他们所做的事情来说,还是就他们留下的... 梁末,由于侯景之乱、西魏对益州的侵占以及江陵政权的灭亡,致使一大批南方士人被迫进入北方。生活在北方政权下的这些南方士人,在东魏(北齐)以颜之推为代表,在西魏(北周)以庾信等人为代表,不论是就他们所做的事情来说,还是就他们留下的作品而言,在他们的思想中都自觉和不自觉地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史家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末 南方 士人 史家意识
下载PDF
论史家主体意识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振宏 《历史研究》 1988年第3期3-19,共17页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历史哲学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即从思辨的历史哲学发展到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历史思想家们越来越多地把智慧和精力,从对历史本身的思考转移到对历史知识性质的分析.诸如:"历史是怎样被认识的",...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历史哲学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即从思辨的历史哲学发展到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历史思想家们越来越多地把智慧和精力,从对历史本身的思考转移到对历史知识性质的分析.诸如:"历史是怎样被认识的","历史科学怎样成为可能","历史认识主体的能力及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结构 史家主体意识 认识因素 历史学家 历史认识主体 马克思主义 研究实践 主体性 唯物主义 历史科学
原文传递
史家的主体意识与史学的社会功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晓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8-13,81,共7页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特殊门类,历史学自有其他社会——人文科学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问题是,史家如何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来卓有成效地实现史学的社会功能。要做到这一点,必要的客观环境条件当然不可少,但从主观方面看,史家自身主体意识...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特殊门类,历史学自有其他社会——人文科学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问题是,史家如何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来卓有成效地实现史学的社会功能。要做到这一点,必要的客观环境条件当然不可少,但从主观方面看,史家自身主体意识的建立与强化,乃是成功的关键。主体,一般指处于一定社会条件之下、从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的实践着的人。它的存在形态大致可分为三种:1,主体的个体形态,或称个人主体;2,主体的集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社会功能 历史学家 史家主体意识 社会意识 学术意识 人文科学 历史科学 主观方面 社会群体 服务社会
下载PDF
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小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7期23-27,共5页
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 ,正视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研究史家主体意识的前提。历史认识活动是史家主体意识结构同化外来刺激的过程 ,它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史家的主体意识。加强历史认识论的研究 ,是历史认识活动和史学理论发展的... 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 ,正视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研究史家主体意识的前提。历史认识活动是史家主体意识结构同化外来刺激的过程 ,它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史家的主体意识。加强历史认识论的研究 ,是历史认识活动和史学理论发展的需要。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史家主体意识增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家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结构 历史认识主体 创新 新史学
下载PDF
1993年史学理论研究论文目录 被引量:2
19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158-160,153,共4页
关键词 史学理论研究 研究论文 亚细亚生产方式 史学思想 历史学 历史研究 1993年 史家主体意识 中国史学传统 历史决定论
原文传递
“名山事业”:史家强烈的使命意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其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6,共6页
古代史家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著史,是中国先民历史意识高度发达的突出体现。司马迁著《史记》以"通古今之变";杜佑为寻找"匡拯之方"而著成《通典》;司马光以"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作为主编《资治通鉴》的宗旨;班固父子、李延寿父... 古代史家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著史,是中国先民历史意识高度发达的突出体现。司马迁著《史记》以"通古今之变";杜佑为寻找"匡拯之方"而著成《通典》;司马光以"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作为主编《资治通鉴》的宗旨;班固父子、李延寿父子等两代人呕心沥血著史;近代史家魏源等人满怀爱国义愤,把著史与御侮图强事业结合起来:这一切无不为推进中国史学的高度发达和丰富中华文化优良传统作出重要建树,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深入发掘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山事业” 史家使命意识 中国历史编纂学优良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