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宝祥 董雪梅 +1 位作者 郭爱民 张杰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组32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血府逐瘀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两组均用药8周。分别采用放射...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组32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血府逐瘀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两组均用药8周。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molecule-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血府逐瘀汤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血府逐瘀汤组血清ET、sVCAM-1及sICAM-1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NO的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可以通过降低缩血管因子水平、提高舒血管因子水平及减少细胞黏附分子的途径,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从而提高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逐瘀汤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内皮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降糖通络饮Ⅱ号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IL-1β、sVCAM-1、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马珑 韩永丽 陈松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8-513,共6页
目的 观察降糖通络饮II号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校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 目的 观察降糖通络饮II号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校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为阴虚血瘀证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降糖通络饮Ⅱ号方联合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通过糖脂代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并监测血清中IL-1β、Svcam-1、HCY含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1.7%,较对照组(77.1%)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FPG、HbA1c、TC、TG、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P<0.05),外周血IL-1β、Svcam-1、HCY水平降低(P<0.05).结论 降糖通络饮II号方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阴虚血瘀证患者的糖脂代谢,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外周血中IL-1β、Svcam-1、HCY水平以减轻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通络饮II号方 甲钴胺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细胞介素-1β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对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附90例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罗镝 潘德茂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对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心绞痛的可能机制。方法:把9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2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为通心络组,余45例只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分别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对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心绞痛的可能机制。方法:把9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2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为通心络组,余45例只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分别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水平,观察通心络对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通心络组治疗后血清sICAM-1,sVCAM-1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TGF-β水平较治疗前增加(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通心络组sICAM-1、sVCAM-1和TNF-α水平降低更明显(均为P<0·05),TGF-β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通心络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心绞痛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明 伏飞达 朱晓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5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病例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病例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sVCAM-1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人口学资料的关系以及其对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s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患者血清sVCAM-1水平高于<45岁者,听力损失严重患者血清sVCAM-1水平更高,全聋型患者血清sVCAM-1水平高于其他分型,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合并症患者血清sVCAM-1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VCAM-1诊断突发性耳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95%CI:0.841~0.967),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91.8%,此时sVCAM-1的最佳截断值为579.23 ng/mL。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sVCAM-1水平明显升高,其与年龄、听力下降程度、听力曲线、上呼吸道感染、心脑血管合并症密切相关,早期检测可有效预测突发性耳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血清sVCAM-1、TNF-α、HDL-C水平变化与冠心病患者NF-κB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崔翔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161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黏附因子1(soluble vasc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变化与冠心病患...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黏附因子1(soluble vasc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变化与冠心病患者核转录因子-K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B,NF-KB)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与Logistic多元回归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sVCAM-1、TNF-α、NF-K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血清sVCAM-1、TNF-α、NF-κB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HDL-C显著低于SAP组和UAP组(P <0.05);UAP组血清sVCAM-1、TNF-α、NF-κB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 <0.05),而两组HDL-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sVCAM-1、TNF-α与冠心病患者NF-KB呈正相关,HDL-C与冠心病患者NF-κB呈负相关。经过多元回归分析,sVCAM-1、TNF-α、NF-KB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结论 sVCAM-1、TNF-α、HDL-C及NF-κB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其中NF-κB作为引发炎症的关键转录因子,可能对sVCAM-1、TNF-α、HDL-C的表达产生调节作用,共同影响冠心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单核细胞核因子-κB 冠心病
下载PDF
黏附分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丽萍 秦永文 +4 位作者 郑兴 吴弘 丁继军 赵仙先 陈少萍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探讨黏附分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 8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资料 ,并经ELISA法检测患者循环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 1)、P选择素 (P selectin)水平。结果sICAM 1、sVCAM 1... 探讨黏附分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 8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资料 ,并经ELISA法检测患者循环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 1)、P选择素 (P selectin)水平。结果sICAM 1、sVCAM 1和P selectin在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明显增高 ,与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P selectin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 [( 3 8 76± 6 74) μg L) ]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 [( 19 5 4± 1 72 ) μg L]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1) ;sICAM 1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 (r=0 2 71,P <0 0 5 ) ;sVCAM 1与年龄和胆固醇呈正相关 (r =0 2 84,P <0 0 5 ;r=0 3 69,P <0 0 1)。提示循环血中黏附分子水平可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检测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下载PDF
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玉 刘瑞春 +4 位作者 王颖 赵平平 王秀丽 刘静 郭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并检测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l,sVCAM-1)在EAE大鼠中的动态表达。方法:将豚鼠麻醉后...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并检测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l,sVCAM-1)在EAE大鼠中的动态表达。方法:将豚鼠麻醉后,不用磷酸盐缓冲液(PBS)灌注,直接取新鲜豚鼠全脊髓制备匀浆(Guinea Pig Spinal Cord Homoge-nate,GPSCH)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的动物模型。观察其体重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取脑、脊髓组织石腊包埋,病理切片,光镜观察;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sVCAM-1的表达。结果:Wist-ar大鼠在免疫后10天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发病率达100%;脑脊髓组织可见血管周围炎细胞呈袖套样浸润;sV-CAM-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采用非灌注法制备的豚鼠全脊髓匀浆作为抗原,能够成功诱发Wistar大鼠的EAE模型,为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炎 自身免疫性 实验性 大鼠 模型 动物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早期采用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干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盛 尹海贤 熊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PCI术的AMI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观察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PCI术的AMI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心脏康复模式干预,试验组则在传统心脏康复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新型优化心脏康复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内皮素-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及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优化心脏康复模式干预应用于AMI病人PCI术后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康复模式 心功能 终点事件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内皮素-1
下载PDF
脂联素与1型糖尿病肾病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纪志尚 刘秀英 解中华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4期244-245,248,共3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75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47±6....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75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47±6.36)μg/mL vs(13.98±5.63)μg/mL,P<0.01)],且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呈正相关。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并与内皮和血管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脂联素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荆肤止痒颗粒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贵仁伍 任静 +1 位作者 赵润 杨杰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3026-3029,共4页
目的探讨荆肤止痒颗粒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在绵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儿94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餐前30 min口服盐酸左西替利... 目的探讨荆肤止痒颗粒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在绵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儿94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餐前30 min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2~6岁,1次/d,5 mL/次;6岁以上,1次/d,10 mL/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荆肤止痒颗粒,1~2岁,3次/d,1.5 g/次;3~5岁,2次/d,3 g/次;6~14岁,3次/d,3 g/次。两组患儿均经6 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3、IL-17、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9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大小等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IL-4、IL-13、IL-17、IL-18、TNF-α、s V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荆肤止痒颗粒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肤止痒颗粒 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 慢性荨麻疹 临床症状评分 肿瘤坏死因子-α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血清sVCAM-1、NSE与Gal-9联合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程度变化的判定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姜雪莹 任丹 +4 位作者 赵荣香 陈竹 康晓萍 薛冰蓉 薛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679-682,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sVCAM-1、NSE与Gal-9联合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程度变化的判定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VE患儿116例作为研究组,按照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和脑干受损和呼吸抑制情况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接受2周治疗后,选择病情... 目的分析血清sVCAM-1、NSE与Gal-9联合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程度变化的判定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VE患儿116例作为研究组,按照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和脑干受损和呼吸抑制情况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接受2周治疗后,选择病情好转为恢复期的患儿进行相关研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和不同病程间血清sVCAM-1、NSE与Gal-9水平。结果重症组血清sVCAM-1、NSE与Gal-9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患儿sVCAM-1、NSE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sVCAM-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9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VE患儿血清sVCAM-1、NSE和Gal-9明显升高,并且病情严重患儿高于轻症患儿,处于恢复期的患儿的sVCAM-1、NSE显著降低而Gal-9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半乳糖凝集素-9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茜根散联合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武进华 贾林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1502-1504,1527,共4页
目的观察茜根散联合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茜根散联合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研究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茜根散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s ICAM-1、s VCAM-1、可溶性CD146(s CD146)、白细胞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s ICAM-1、s VCAM-1、s CD146、LTB4、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紫癜、关节痛、腹痛及蛋白尿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茜根散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可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糖皮质激素 茜根散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检测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申文祥 党瑜华 +1 位作者 陈魁 黄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4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4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0例(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38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16例(SAP组)。另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5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述各组外周血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6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CHD患者随Gensini积分的升高,sICAM-1与sVCAM-1水平有升高趋势(F分别为7.772与9.622,P均为0.000)。CHD患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5和0.487,P均<0.01)。AMI组和UAP组的sICAM-1水平((318.0±86.4)μg/L和(334.9±122.6)μg/L)高于SAP组((264.8±86.6)μg/L)和对照组((279.8±145.8)μg/L),P均<0.05。AMI组、UAP组和SAP组sV-CAM-1水平((407.8±182.1)μg/L、(446.3±160.4)μg/L、(386.5±104.2)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7.7±23.2)μg/L),P均<0.05。结论sICAM-1和sVCAM-1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前者升高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掩蔽疗法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玉波 单春光 +2 位作者 王卫娟 韩海霞 李杰 《西部医学》 2020年第3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SD)伴耳鸣应用掩蔽疗法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SD伴耳鸣患者,运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采取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连用10...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SD)伴耳鸣应用掩蔽疗法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SD伴耳鸣患者,运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采取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连用10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掩蔽疗法治疗,连续治疗90 d。治疗10 d后评价两组SD疗效,并于治疗90 d后观察两组耳鸣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0、30、90 d时对两组耳鸣致残情况[耳鸣致残量表(THI)]、耳鸣严重程度[耳鸣评价量表(TEQ)]各测评1次,同时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记录两组与治疗相关的副反应。结果观察组SD、耳鸣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THI评分和TEQ评分均逐渐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10、30、90 d时的THI、TEQ评分较同期对照组均更低(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血清sVCAM-1、HMGB1浓度也均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0、30、90 d时的血清sVCAM-1、HMGB1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应用掩蔽疗法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SD伴耳鸣有助于挽救患者的受损频率听力,改善耳鸣症状,减轻耳鸣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提高生存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sVCAM-1、HMGB1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耳鸣 掩蔽疗法 天麻素注射液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1
下载PDF
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及血清sVCAM-1、ESR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磊 张茨 王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血沉(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血沉(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9)与研究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研究组采用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VAS)、住院时间]、术后1周及4周结石清除率、入院时及术后血清sVCAM-1和ESR水平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及4周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sVCAM-1水平较术前增,ESR水平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ES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9%vs.25.64%,P<0.05)。结论:采用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及失血量,术后疼痛感较轻,结石清除率较高,对血清sVCAM-1、ESR水平影响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后腹腔镜输尿切开取石术 输尿上段结石 结石清除率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及对血清ET、sVCAM-1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正尧 孙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36期4016-4019,共4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给...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静滴,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ET、s VCAM、CD3+、CD4+、Ig M及Ig G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2组血清ET及s VCAM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 05),CD3+、CD4+、Ig G及Ig M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下降及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更好,可有效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内耳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桂哌齐特 丹参川芎嗪 突发性耳聋 内皮素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瘀血及黏附分子sICAM-1、sVCAM-1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岩杰 赵丽丽 +5 位作者 李玉蕊 张建 梅晓峰 翟文生 任献青 丁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26-2328,共3页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水平及瘀血状态,分析瘀血与尿中黏附分子及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HSP患儿80例分为无肾损(NO-HSPN)组、血尿组、血尿加蛋白尿组,...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水平及瘀血状态,分析瘀血与尿中黏附分子及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HSP患儿80例分为无肾损(NO-HSPN)组、血尿组、血尿加蛋白尿组,正常组(健康儿童10名)。根据中医瘀血症候积分表进行瘀血评分。ELISA法测定sICAM-1、sV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NO-HSPN组比较,血尿加蛋白尿组瘀血积分明显升高(P<0.01)。②血清sICAM-1在各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sICAM-1在血尿加蛋白尿组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和NO-HS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血清sVCAM-1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尿加蛋白尿组尿s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④血尿加蛋白尿组尿sICAM-1和sVCAM-1的表达与瘀血积分的评定呈正相关。结论:瘀血参与了HSP肾损害过程。血尿加蛋白尿组HSP患儿尿中sICAM-1、sVCAM-1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VCAM-1、IL-18和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瑞玉 巫远忠 +3 位作者 范火亮 许先吟 罗耀光 胡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介素18(IL-1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AA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清sVCAM-1、IL-18和VEGF水...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介素18(IL-1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AA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清sVCAM-1、IL-18和VEGF水平。结果表明:AA患者血清sVCAM-1和IL-18水平分别为(839.08±173.97)ng/ml和(380.35±47.76)pg/ml,较正常对照组的(538.16±91.21)ng/ml和(256.39±59.52)pg/ml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型AA的sVCAM-1和IL-18水平[(969.94±182.54)ng/ml、(388.96±46.06)pg/ml]较慢性AA的sVCAM和IL-18水平[(709.26±165.32)ng/ml、(352.21±47.08)pg/ml]升高更为明显(p<0.01;p<0.05);而AA患者血清VEGF水平[(69.63±27.42)pg/ml]较正常对照组[(125.62±32.15)pg/ml]明显降低(p<0.01),且重型AA[(51.30±29.86)pg/ml]较慢性AA[(80.02±25.14)pg/ml]降低更显著(p<0.01)。AA患者治疗后血清sVCAM-1和IL-18水平[(623.84±176.57)ng/ml、(295.25±89.31)pg/ml]较治疗前[(847.33±186.41)ng/ml,(368.50±62.02)pg/ml]明显降低(p<0.01;p<0.05),而VEGF治疗后水平[(90.61±28.76)pg/ml]较治疗前[(63.93±26.04)pg/ml]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水平的sVCAM-1、IL-18及低水平的VEGF细胞因子,可能与AA的发生、发展及病情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白介素18 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及其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肖立平 李海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8-560,共3页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1ecule-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介导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黏附,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形...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1ecule-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介导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黏附,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通过诱导sICAM-1、sVCAM-1的表达,促进了AS的发展。抑制黏附分子及其介导的黏附作用可望成为MS个体以及具有MS组分而尚未诊断为MS的个体预防和减慢向AS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就sICAM-1和sVCAM-1与MS各组分的关系及其致AS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银杏叶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大鼠主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贵月 朱伟 +3 位作者 潘凌云 马晓静 苑海涛 杨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大鼠主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的表达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银杏叶片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新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银杏叶片组。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血...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大鼠主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的表达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银杏叶片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新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银杏叶片组。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血钙、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清道夫受体A在动脉壁表达的情况,并观察清道夫受体A表达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血钙明显升高(P<0.05),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增厚,内膜增生百分比显著变大,管腔狭窄指数显著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sICAM-1、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片组血糖、血钙明显降低(P<0.05),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主动脉管腔比银杏叶片组明显狭窄(P<0.05)。清道夫受体A在动脉壁有表达,而银杏叶片组较模型组3项指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杏叶片组较模型组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CRP、sICAM-1、sVCAM-1水平(P<0.01)。血清炎症因子(CRP、sICAM-1、sVCAM-1)水平与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1、0.604、0.581,均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增高、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表达增强,且清道夫受体A表达与炎症因子水平密切相关。银杏叶片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清道夫受体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片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鼠 清道夫受体A C-反应蛋白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管细胞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