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语格助词「で」的本质义与基于句法语境的多义对应--基于BCCWJ语料库的句法语境统计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许慈惠 蔡妍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90,共8页
日语"名词+格助词+谓词"句式中的格助词作为语法功能词之虚词,表示其所接名词与谓词之间不依赖于句法语境的、抽象的语法关系,这一语法关系正是格助词的本质义。而多义只是本质义在多种句法语境中的具现,是对应多种句法语境... 日语"名词+格助词+谓词"句式中的格助词作为语法功能词之虚词,表示其所接名词与谓词之间不依赖于句法语境的、抽象的语法关系,这一语法关系正是格助词的本质义。而多义只是本质义在多种句法语境中的具现,是对应多种句法语境的语义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假设日语格助词「で」的本质义为"凭借义",谓词与「で」格名词始终为"凭借"与"被凭借"的语法关系,在句法语境中体现为谓词实现的"凭借物"、"凭借事"或"凭借空间",并通过BCCWJ语料库统计分析「で」格的多义及实现的句法语境,再以MI-score与T-score系数考察「で」格名词与谓词成分的共现倾向,以进一步证实理论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与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义 凭借 句法语境 多义
原文传递
学习者习得体标记“了”的句法语境变异
2
作者 李兰霞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 2018年第1期71-82,共12页
传统的变异研究仅关注系统变异,而把自由变异排除在外,认为自由变异是零星存在的,没有任何意义.动态系统理论认为,变异尤其是自由变异,是自组织发展系统的内在属性,负载着有关发展过程的重要信息.本文考察一位学习者在52周中使用体标记... 传统的变异研究仅关注系统变异,而把自由变异排除在外,认为自由变异是零星存在的,没有任何意义.动态系统理论认为,变异尤其是自由变异,是自组织发展系统的内在属性,负载着有关发展过程的重要信息.本文考察一位学习者在52周中使用体标记“了”的句法语境变异.研究发现,在绝大多数句法语境中,“了”的使用都经历了一定的自由变异阶段,主要是目的和偏误形式交替出现;有的最后转化为目的形式系统变异,有的尚未转化;自由变异可能是习得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 动态系统理论 变异 句法语境
原文传递
汉语人称代词的来源属性及其演变的类型学意义分析——以“身”“侬”“伊”等为例
3
作者 王聪 《辞书研究》 2019年第4期121-135,I0004,共16页
代词属于语法域,其来源属性及演变等相关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文章以"身""侬""伊"等为例,并立足于汉语实际,从类型学视角出发对其人称代词的来源进行探寻,认为有两方面:第一,第一人称和第... 代词属于语法域,其来源属性及演变等相关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文章以"身""侬""伊"等为例,并立足于汉语实际,从类型学视角出发对其人称代词的来源进行探寻,认为有两方面:第一,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来源于名词,包括关系名词和通指名词;第二,第三人称代词来源于指示代词。同时,文章认为句法语境是影响指示代词到人称代词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最后得出汉语人称代词的语法化演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演变 句法语境 类型学
下载PDF
“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语义语法条件 被引量:1
4
作者 牛欣桐 张春泉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38-41,共4页
言语事实表明,非自主变化动词可以受"不"否定,相对于"没"和"没有"与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而言,有条件限制,然而使用频率更高。超常情形:在CCL语料库中检索发现,"没"和"没有"与非自主... 言语事实表明,非自主变化动词可以受"不"否定,相对于"没"和"没有"与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而言,有条件限制,然而使用频率更高。超常情形:在CCL语料库中检索发现,"没"和"没有"与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共见18619例,"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共32931例。"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规组合有特定语义语法条件限制,即非自主变化动词在语义语法上:表示将来可能发生的动作;表示某种负面结果;可做结果补语;可看做形容词;表示规则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主变化动词 "不" 超常组合 句法语境配置
下载PDF
“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句法语境模式
5
作者 张春泉 牛欣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0-24,共5页
在现代汉语中,非自主变化动词一般受"没"和"没有"否定,无条件限制,但在实际的言语事实中存在着超常情形:非自主变化动词受"不"否定,有条件限制,且使用频率更高。"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的超常组... 在现代汉语中,非自主变化动词一般受"没"和"没有"否定,无条件限制,但在实际的言语事实中存在着超常情形:非自主变化动词受"不"否定,有条件限制,且使用频率更高。"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的超常组合可构成某种固定模式,否定副词"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固化模式,带有一定的构式特征。此外,"不"与语气标记语及非自主变化动词也可配套搭配。"不"与非自主动词的超常组合在所指上往往趋向于主观与客观两极,形成特定的语境义,颇具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主变化动词 “不” 超常组合 语义语法条件 句法语境配置
下载PDF
无定代词与独立“的”字结构 被引量:15
6
作者 石定栩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3-91,共9页
无定代词在很多语言里都能找到,本文主张汉语也有类似的成分,但以零形式出现。本文考察表面上不依赖任何名词性成分的独立"的"字结构,指出独立"的"字结构本身并没有所指,而是依赖上文的名词性成分或者语境中的事物... 无定代词在很多语言里都能找到,本文主张汉语也有类似的成分,但以零形式出现。本文考察表面上不依赖任何名词性成分的独立"的"字结构,指出独立"的"字结构本身并没有所指,而是依赖上文的名词性成分或者语境中的事物提供所指;"的"字结构能否独立,不但同"的"前成分的结构相关,而且还同独立后能否顺利取得所指有关。本文部分采用朱德熙(1966)的分析,主张独立"的"字结构所修饰的是无定代词,其句法表现可以由此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代词 独立“的”字结构 句法语境的关系
原文传递
语境简化对中高级汉语二语者伴随性词汇习得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洪炜 赖丽琴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9-414,共16页
本文通过一项实证研究对比真实文本语境和不同简化语境对中高级汉语二语学习者伴随性词汇习得效果的影响。实验首先要求学习者阅读包含目标词的三类文本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三天后通过四项词汇测试任务测量学习者通过阅读获得的目... 本文通过一项实证研究对比真实文本语境和不同简化语境对中高级汉语二语学习者伴随性词汇习得效果的影响。实验首先要求学习者阅读包含目标词的三类文本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三天后通过四项词汇测试任务测量学习者通过阅读获得的目标词汇知识。研究结果发现:中高级汉语二语者从真实文本语境和简化语境中均获得了一定的词汇知识,但相较于真实文本语境,词汇简化语境更有助于目标词词形与词义知识的保持,而句法简化语境的优势则主要体现在词形知识保持方面。此外,离线和在线测量任务相结合能更客观全面地评估不同语境对伴随性词汇习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文本语境 词汇简化语境 句法简化语境 伴随性词汇习得 汉语二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