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詞義演變和句法演變的相互關係
1
作者 蔣紹愚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5年第1期7-23,共17页
本文討論詞義演變和句法演變的相互關係,認爲詞義演變和句法演變的相互關係有三種情况:一、詞義影響句法。二、句法影響詞義。三、句法和詞義共同影響詞義。
关键词 詞義 句法 詞義和句法的相互影響
原文传递
“讓”字使役句的句法、語義演變分析——兼論“讓”字句的地域分佈
2
作者 劉華麗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31-147,共17页
'讓'字句演變爲使役句的前提條件是從時間連續句到非連續句,句法上從動詞補語結構演變到小型句結構再演變到完全句結構。基於動力意象圖式分析,'讓'字句有兩種語義類型:允讓型和指示型。二者發展路徑不同,前者爲轉喻機... '讓'字句演變爲使役句的前提條件是從時間連續句到非連續句,句法上從動詞補語結構演變到小型句結構再演變到完全句結構。基於動力意象圖式分析,'讓'字句有兩種語義類型:允讓型和指示型。二者發展路徑不同,前者爲轉喻機制下語義演變:從消極讓請義演變出積極允讓義再到消極容讓義,後者是語用推理和類推機制下的語義擴展:從允讓義發展出指示使役義再到致使使役。'讓'字句地域性特徵表現爲北方型和南方型語義差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讓”字使役句 句法 語義 地域分布
原文传递
漢語“綜合■分析”雙向演變的韻律機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馮勝利 劉麗媛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19年第1期243-268,共26页
關於漢語歷時句法演變的類型歸屬是"綜合→分析"還是"分析→綜合",已有研究呈現三種觀點,一是上古漢語從"綜合型句法"演變爲後代的"分析型句法";二是漢語的綜合性與分析性隨時代(遠古、前古、... 關於漢語歷時句法演變的類型歸屬是"綜合→分析"還是"分析→綜合",已有研究呈現三種觀點,一是上古漢語從"綜合型句法"演變爲後代的"分析型句法";二是漢語的綜合性與分析性隨時代(遠古、前古、上古、中古與近代、現代)呈循環性演變;三是漢語中同時存在綜合與分析的雙向演變,古今的合成程度差别不大。基於"綜合性"與"分析性"是語言演變的結果這一觀點,本文重新審視"綜合"與"分析"兩個概念,提出:漢語中同時並存"綜合化"與"分析化"這兩類互逆的語法演變現象,而造成這兩類演變的一個内在動因是韻律,多種韻律規則(如Nuclear Stress Rule,Foot Structure,Syllabication,Focus Stress,Sentential Intonation等)在句法的歷時演變與共時運作中發揮著促發或抑制的作用,韻律句法理論是解釋漢語"綜合分析"雙向演變現象的一種不可或缺的理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 綜合 分析 韻律
原文传递
動詞拷貝結構(VOV得C)的形成過程 被引量:1
4
作者 趙長才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23-137,共15页
本文從歷時演變的角度,考察動詞拷貝結構('VOV得C')的形成過程,探討該句式與其他相關句式的關係,並嘗試做出初步的解釋。文章認爲,動詞拷貝結構'VOV得C'的形成與帶'得'的述補結構有非常密切的關係,'VOV得C&... 本文從歷時演變的角度,考察動詞拷貝結構('VOV得C')的形成過程,探討該句式與其他相關句式的關係,並嘗試做出初步的解釋。文章認爲,動詞拷貝結構'VOV得C'的形成與帶'得'的述補結構有非常密切的關係,'VOV得C'格式是在帶'得'的述補結構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産生並逐步發展起來的。'V得OC'結構内部賓語與述語動詞、補語相互之間的語義關係不僅對動詞拷貝結構('VOV得C')的形成起到制約作用,對形成'把'字句(把OV得C)和受事主語句(S受V得C)的能力也有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動詞拷貝結構 VOV得C 帶“得”的述補結構 句法
原文传递
現代漢語同形異構主謂補語句的形成過程
5
作者 楊作玲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08-216,共9页
根據結構關係的不同,現代漢語中的同形異構主謂補語句分爲A式、B式、C式和D式.本文從歷時角度討論四式的形成過程,結論是:四式的歷史層次和形成機制不同,其中A式是唐代以來的主謂補語句的自然發展,出現的時間最早;晚出的B式、C式和D式... 根據結構關係的不同,現代漢語中的同形異構主謂補語句分爲A式、B式、C式和D式.本文從歷時角度討論四式的形成過程,結論是:四式的歷史層次和形成機制不同,其中A式是唐代以來的主謂補語句的自然發展,出現的時間最早;晚出的B式、C式和D式均受到動詞拷貝結構的影響、經由不同路徑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狀態補語 同形異構 句法
原文传递
中古漢語雙及物結構研究
6
作者 周俊勛 高韜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1期47-68,共22页
與上古漢語的雙及物結構相比,中古漢語雙及物結構最明顯的變化是使動類雙及物結構的大量減少,出現了大量的複合詞式的雙及物結構。複合詞式的雙及物結構導致中古雙及物結構複雜化,並造成中古雙及物結構不同句式間語義的混同。中古漢語... 與上古漢語的雙及物結構相比,中古漢語雙及物結構最明顯的變化是使動類雙及物結構的大量減少,出現了大量的複合詞式的雙及物結構。複合詞式的雙及物結構導致中古雙及物結構複雜化,並造成中古雙及物結構不同句式間語義的混同。中古漢語雙及物結構變化的主要動因是動詞語義結構的變化,雙及物結構的變化與中古連動結構的融合、謂語內部结構的變化存在聯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漢語 雙及物結構 動詞 語義結構 句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