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研究的由来与旨归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文勋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3,I0003,共7页
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研究是林文勋带领学术团队近二十年来重点研究的一项课题。这一研究最早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林文勋在探寻唐宋社会变革时对财富力量崛起这一历史现象的发现。这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新的社会阶层--&q... 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研究是林文勋带领学术团队近二十年来重点研究的一项课题。这一研究最早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林文勋在探寻唐宋社会变革时对财富力量崛起这一历史现象的发现。这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富民"阶层的崛起,它对社会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使中唐以来的中国社会形成了一个有别于汉唐社会的"富民社会"。近年来,林文勋和他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构建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理论体系,提出了五个有关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理论体系的学术论断,以"微观-宏观-微观-宏观"的研究四部曲展开研究和论证。"富民社会"理论体系的提出,旨在突破断代史研究局限,开展跨时段研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主线、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历史阶段进行再认识,着力揭示历史的变化性、复杂性和鲜活性,从历史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推进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和历史演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民”阶层 富民社会 古史体系
下载PDF
“破立两难”与“进退维谷”:沈长云先生古代社会形态理论重构与古史体系重塑
2
作者 周书灿 《郭沫若学刊》 2023年第3期19-29,共11页
沈长云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学术大转型的背景下,对汉代奴隶社会论者的批判和对汉代社会性质的申论,无论在史料运用和理论概括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均未超越20世纪50年代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学术前辈的学术水准和高度。沈先生对“中国... 沈长云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学术大转型的背景下,对汉代奴隶社会论者的批判和对汉代社会性质的申论,无论在史料运用和理论概括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均未超越20世纪50年代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学术前辈的学术水准和高度。沈先生对“中国古代无奴隶社会”说的论证,暴露出反反复复的循环式论证、陈陈相因的碎片化证据、先入为主的想当然推断及自说自话的自娱式评判等突出问题。沈先生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理论重构和古史体系重塑的学术实践中,并未跳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理论框架,这就使得其在学术转型和话语体系转换的背景下,对于先秦社会形态的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面临着破立两难、进退维谷的尴尬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奴说 沈长云 社会形态 古史体系 进退维谷
下载PDF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朝鲜王朝前期的古史编纂》评介
3
作者 高福顺 《华夏文化论坛》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朝鲜王朝前期的古史编纂》是一部条贯有关朝鲜王朝前期史部文献的学术著作,撰者以版本目录释证、学术流变考索为要义,明辨古籍文献所引征史料之史源,研判其学术价值,深入挖掘朝鲜王朝前期史部文献之撰述者的人际关系以解析其所撰述的... 《朝鲜王朝前期的古史编纂》是一部条贯有关朝鲜王朝前期史部文献的学术著作,撰者以版本目录释证、学术流变考索为要义,明辨古籍文献所引征史料之史源,研判其学术价值,深入挖掘朝鲜王朝前期史部文献之撰述者的人际关系以解析其所撰述的古籍文献所持之史观,匡正朝鲜王朝前期史家构建的朝鲜半岛古史体系的谬说,同时在"误"、"妄"上下足了功夫,史论结合,申明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前期的古史编纂》 史部文献 版本目录 学术流变 古史体系
原文传递
古史辨派的史学遗产与中国上古史体系的建设 被引量:4
4
作者 沈长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7-103,共7页
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是我国20世纪20-40年代古史研究的主要派别,对我国史学尤其是上古史研究影响深远。疑古精神、对进步史观的积极追求与接纳的态度、对古史资料考信而后用之的原则、注重历史与考古研究结合的治史方法,以及建设新... 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是我国20世纪20-40年代古史研究的主要派别,对我国史学尤其是上古史研究影响深远。疑古精神、对进步史观的积极追求与接纳的态度、对古史资料考信而后用之的原则、注重历史与考古研究结合的治史方法,以及建设新古史体系的设想,是古史辨派留给我们的史学遗产。新古史体系的建设道路并不平坦,搞好新古史体系建设较为根本的对策就是在总结和继承古史辨派优秀史学遗产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切实加强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的沟通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派 史学遗产 古史体系
下载PDF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古史话语体系的建构——从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谈起
5
作者 李文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16,共10页
黎虎发表于《文史哲》2020年第1期的《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论纲》),以本土化语汇概念,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史学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释... 黎虎发表于《文史哲》2020年第1期的《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论纲》),以本土化语汇概念,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史学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释,为探索和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下简称“三个中国”)古史话语体系、掌握古史研究话语权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论纲》主张厘清“舶来”话语的是非正误,乃是建立“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前提;《论纲》主张准确揭示中国古史的矛盾特殊性———“权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者”及其主要矛盾关系,乃是建构“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根本;《论纲》主张运用本土固有词语概念进行表述,乃是建构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史学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和必要组成部分,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论纲》及其学术贡献表明:运用本土固有词汇概念,不仅能够建构“三个中国”的古史体系,而且能够真正有助于掌握史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古史话语体系 《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