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教育的生活转向与现代教育的完成 被引量:52
1
作者 刘铁芳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112,共22页
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典教育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即回忆为基本形式,体现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超越性。从夸美纽斯提出教学论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到卢梭对儿童的发现,斯宾塞的教育是"为... 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典教育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即回忆为基本形式,体现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超越性。从夸美纽斯提出教学论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到卢梭对儿童的发现,斯宾塞的教育是"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再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乃是教育转向成人生活、再转向儿童生活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现代教育逐渐适应工业化时代和民主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普及与教育民主实现的过程。现代教育的完成同时也意味着在现代知识观照下教育过程现代化的完成,教育不再是基于回忆,而是现实经验的获得与改造,儿童作为古典自然的存在也逐渐转化为现代心理化的存在,这导致现代教育对效率与技术化的追求以及儿童作为效率的主体,由此而意味着教育之伦理性基础的消解。当代教育在充分实现教育的生活取向、也就是教育的民主平等诉求之时,又需要不失去一份古典的关照,保持教育对生活的必要的超越性,保持教育过程的必要的迷魅,由此而实现现代教育的效率化追求,又不失去教育自身的伦理关怀,从而促成健全现代个体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教育 现代教育 教育即回忆 教育即生活
下载PDF
试析十九世纪英国科学教育与古典教育的论战 被引量:23
2
作者 单中惠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1-96,共6页
在 1 9世纪英国 ,以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生物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为代表的科学教育思想曾与以教育家托·阿诺德、宗教家和教育家为代表的古典教育思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科学教育在论战中的胜利不仅使得英国各级学校教育实践... 在 1 9世纪英国 ,以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生物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为代表的科学教育思想曾与以教育家托·阿诺德、宗教家和教育家为代表的古典教育思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科学教育在论战中的胜利不仅使得英国各级学校教育实践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科学教育 古典教育 19世纪 教育
原文传递
新的道德教育——二战后美国的道德教育及瑞安的五种学习模式 被引量:15
3
作者 潘发勤 《外国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0-43,45,共5页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K·瑞安(Kevin Ryan)在总结了二战后美国道德教育的得失后,提出了实际上是植根于古典教育思想的新的道德教育方法(五个“E”)。本文以瑞安的《The New Moral Education》中的要点加以编译。 瑞安首先简述了二战...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K·瑞安(Kevin Ryan)在总结了二战后美国道德教育的得失后,提出了实际上是植根于古典教育思想的新的道德教育方法(五个“E”)。本文以瑞安的《The New Moral Education》中的要点加以编译。 瑞安首先简述了二战后美国的道德教育。他指出美国的教育有许多成功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方法 学习模式 教师 儿童 学校教育 道德行为 价值观 古典教育 道德品质 二战后
下载PDF
对话的古今之变与教育性对话的意蕴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铁芳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32,共15页
真正的对话乃是要唤起个体现成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内在对话,激励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如果说以独立、平等为核心旨趣的现代性对话理念是教育性对话的基础,那么以个体精神的开放性为核心的古典对话理念则是教育性对话得以可能的根本所在。如... 真正的对话乃是要唤起个体现成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内在对话,激励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如果说以独立、平等为核心旨趣的现代性对话理念是教育性对话的基础,那么以个体精神的开放性为核心的古典对话理念则是教育性对话得以可能的根本所在。如果说民主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相互承认、彼此开放、真诚聆听是现代性对话理念的实践形态,那么个体充分地敞开自我、接纳异质性事物、乐于转向更高事物正是教育性对话得以可能的古典路径。对话的展开不仅要关注现成自我的实际状态,更要关注理想自我的可能性,通过对话让自己变得更好乃是教育性对话的根本旨趣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古典教育 现代教育
原文传递
“关心你自己”:不能失落的教育之“本心”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德胜 安冬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4,共8页
古典教育以"关心你自己"作为根本指向,原因在于看护自身存在是人的首要使命。关心自己等同于关心道德,关心自己与关心他人是一体的,如何对待自己是如何对待他人的根本尺度。"只关心自己"又"不关心自己"... 古典教育以"关心你自己"作为根本指向,原因在于看护自身存在是人的首要使命。关心自己等同于关心道德,关心自己与关心他人是一体的,如何对待自己是如何对待他人的根本尺度。"只关心自己"又"不关心自己"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悖论,用古典教育的标准来审视,引导年轻一代只关心物质利益的现代教育实际上已经失落了教育之"本心",不再关心人的灵魂和德性。教育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心,教育的"本心",即关心年轻一代之所关心,是不容遮蔽与舍弃的。现代教育要保持"本心",一方面应重拾古典教育"关心你自己"的那些修身方法,另一方面则要将现代教育所醉心的"认识世界"纳入"关心你自己"的观照之中,实现二者的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心你自己” 古典教育 “本心” 关心道德
原文传递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传统根基:历史反思与精神重构 被引量:7
6
作者 吕寿伟 侯永丽 《中国远程教育》 2023年第7期1-10,共10页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面向传统的伦理改造运动,自上而下地引发了近代教育的剧烈变革,并以一种崭新的精神开启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历程。然而,知识精英过于强烈的救亡图存使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一开始便以欧美为蓝本,他们以种种源自西方的“真...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面向传统的伦理改造运动,自上而下地引发了近代教育的剧烈变革,并以一种崭新的精神开启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历程。然而,知识精英过于强烈的救亡图存使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一开始便以欧美为蓝本,他们以种种源自西方的“真理性价值”进行着一次次的思想试验,并把中国传统视为荼毒灵魂的罪恶之源。失去传统根基的教育现代化是没有灵魂的教育现代化,教育成为功利之学、实用之学,深陷虚无主义的精神顽疾。中国教育亟须传统的回归,需要依据中国古典教育的精神品格,以“天人合一”的大教育观、以“内圣外王”的教育目的论、以“人文化成”的教育方法论完成自身的返魅之旅,最终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中国教育现代化 精神虚无主义 传统文化 古典教育
原文传递
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析《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颜世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0,共6页
《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是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主流意见一直认为在这对关系中仁居于主导地位。这种意见始终忽略一个起点处的问题,孔子为什么无条件地相信礼应该是人生的引导规范?本文由追踪这个起点问题入手,一步步... 《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是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主流意见一直认为在这对关系中仁居于主导地位。这种意见始终忽略一个起点处的问题,孔子为什么无条件地相信礼应该是人生的引导规范?本文由追踪这个起点问题入手,一步步探讨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发生的观念运动——礼如何取代神成为精神支柱,这种取代的意义是什么,孔子如何继承这个观念运动并加以改造。以此思想史背景的梳理为依据,本文指出礼与仁之间一种特别的双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支柱 古典教育
下载PDF
生命化教育的回溯反思与新时代创新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晓华 袁晓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64,共8页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健全之"人"。从生命化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古典教育观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强调生命具有理性和超越性,倡导生命交往式的师生关系,教育目的是培养整全的人。近代文艺复兴时...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健全之"人"。从生命化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古典教育观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强调生命具有理性和超越性,倡导生命交往式的师生关系,教育目的是培养整全的人。近代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点亮"生命,在教育场域中体现为自然教育思潮强调个性化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道德、智慧和文化修养。现代科学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发展态势,极端的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导致独特生命个体的价值被漠视,教育忽视了对生命的关照。在回望人类思想宝库中蕴藏的生命教育思想,反思现代性教育潜藏问题的基础上,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层面提出构建新时代的生命化教育,以使教育更好地培养具有情怀和个性,更好引领社会进步发展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化教育 古典教育 现代性教育
下载PDF
Liberal education的多重涵义及其现代意义:一个类型学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沈文钦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43,190,共28页
Liberal education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中的几个核心概念之一,但学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长期被其模糊性所困扰。本文通过思想史和类型学方法,对这一概念在历史上形成的多重涵义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liberal education一词在历史上具有十种... Liberal education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中的几个核心概念之一,但学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长期被其模糊性所困扰。本文通过思想史和类型学方法,对这一概念在历史上形成的多重涵义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liberal education一词在历史上具有十种主要的语义,这十种语义分别从教育对象(自由人、绅士、自由公民)、功能(非功利教育、通识性教育、心智自由、心智训练)和内容(古典教育、人文学、文理学科)三个维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这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沉淀的语义一方面是“相互论证”的,另一方面也存在不一致甚至冲突之处。从课程实践角度来看,深入分析liberal education的多重涵义对于当下的本科教育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在未来的大学课程改革中,应更多强调通识课程的心智训练价值和公民素质培养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教育 通识教育 博雅教育 教育思想史 概念史 古典教育
下载PDF
教育治理现代化:何种教育,如何现代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铁芳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5,共5页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治理教育现代化。治理的对象是中国教育,其目的则是厘清中国教育的内在理路,并导向"现代化"的合理方向。现代化不仅关切个体自然生命的延续,更强调个体立足当下,对于自身文化生命秩序的激活。优良教育...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治理教育现代化。治理的对象是中国教育,其目的则是厘清中国教育的内在理路,并导向"现代化"的合理方向。现代化不仅关切个体自然生命的延续,更强调个体立足当下,对于自身文化生命秩序的激活。优良教育的作用在于用爱与美的教化呵护自然生命的整全与和谐,以期塑造个体文化生命的和谐秩序。二者共同关注历史维度中个体生命意义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教育治理现代化不仅要面向未来,也要在面向世界的古今中西之维中重返中国古典教育传统,以期重新寻找生命的个体根基,重启个体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现代化 古典教育 教育传统
下载PDF
捍卫古典学科:利文斯通的大学教育观
11
作者 易红郡 秦睿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英国教育家利文斯通曾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他在大学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利文斯通关于大学教育的论述体现在他的著作与演讲中,他认为大学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和传递真理的殿堂,大学教育的... 英国教育家利文斯通曾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他在大学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利文斯通关于大学教育的论述体现在他的著作与演讲中,他认为大学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和传递真理的殿堂,大学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具有理性精神的人和道德高尚的青年。然而,大学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大学课程缺乏科学性、大学考试内容欠合理、大学教学方式需改革等。利文斯通提出通过优化大学课程和考试内容、转变古典教育教学方式完善大学教育。作为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利文斯通的大学教育观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文斯通 大学教育 古典教育 古典学科
下载PDF
英国早期教育现代化思想追溯:埃奇沃斯实践教育观
12
作者 王艳艳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4-54,共11页
埃奇沃斯是英国早期教育改革的一位先驱,其实践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古典教育,重视实践与经验,将教育变为经验的艺术。在埃奇沃斯的实践教育观中,他支持所有阶层和宗教信仰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实现所有人的幸福;他抨击了古典教育的专... 埃奇沃斯是英国早期教育改革的一位先驱,其实践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古典教育,重视实践与经验,将教育变为经验的艺术。在埃奇沃斯的实践教育观中,他支持所有阶层和宗教信仰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实现所有人的幸福;他抨击了古典教育的专制和缺陷,指出教育应具有实用性,学校应教授给学生实用性的知识以服务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他禁止学校体罚和侮辱学生,主张学生在游戏和娱乐中快乐学习;他还提出父母为了家庭的幸福不可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家庭教育应辅助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也应顺时改革以服务学生未来的生活。埃奇沃斯的实践教育在英国古典教育处于低谷时期将教育领向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具有明显的现代风格,推动了英国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奇沃斯 实践教育 有用知识 职业教育 古典教育
下载PDF
英国古典教育演进历程中的若干问题及启示——兼谈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中经典著作学习的启示
13
作者 朱镜人 许园 《教育史研究》 2024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在英国博雅教育演进历程中,古典教育曾发挥着重要作用,曾一度是博雅教育的代名词。16世纪初,尼德兰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到访英格兰是引发英国古典教育的因素,圣保罗公学古典课程的开设是英国古典教育萌芽的标志。英国古典教育兴盛的... 在英国博雅教育演进历程中,古典教育曾发挥着重要作用,曾一度是博雅教育的代名词。16世纪初,尼德兰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到访英格兰是引发英国古典教育的因素,圣保罗公学古典课程的开设是英国古典教育萌芽的标志。英国古典教育兴盛的标志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典课程在公学和文法学校普遍开设,古典教育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古典大学受到重视,古典教育在19世纪按照功利主义原则建立的伦敦大学也有一席之地,19世纪建立的以强调实用学科为特征的城市学院也承认古典教育的价值。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古典教育是绅士的教育,受到中上社会阶层的推崇;大学考试发挥了古典教育的推进器作用;教师的讲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19世纪末,英国古典教育出现了式微现象。尽管英国大学的古典教育从兴盛到式微,表明它已经不再是今日英国博雅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再是博雅教育的代名词,但依然是英国博雅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中经典著作的学习有四点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雅教育 古典教育 通识教育
下载PDF
“liberal arts”的源与流——古今之变中的审视
14
作者 崔乃文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古今之变”是审视liberal arts流变的中心线索。古典liberal arts是具有内在统一性并指向完满品格的整全性知识体系。欧洲三次文艺复兴对liberal arts的再造展现了其历史流变中的不变逻辑,即为特定时代的受教育者提供共同价值。德国... “古今之变”是审视liberal arts流变的中心线索。古典liberal arts是具有内在统一性并指向完满品格的整全性知识体系。欧洲三次文艺复兴对liberal arts的再造展现了其历史流变中的不变逻辑,即为特定时代的受教育者提供共同价值。德国古典大学赋予了liberal arts在古典意义上的完美形态,而新人文主义的自我塑造观念孕育了博雅教育的现代转向。科学革命终结了古典学术的内在统一性与道德理想,瓦解了古典liberal arts。美国现代大学则借助古典资源,经由三次改革浪潮重建了liberal arts。然而,古典教育凝聚文明精华的共同价值、塑造意义与学术整合力量,同现代科学的智识自由、价值分殊与学科分化特性相冲突,这是古今之变为现代大学再造liberal arts所深植的困境,liberal arts只能在钟摆的两端之间不断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eral arts 博雅教育 古典教育 古今之变 通识教育
下载PDF
从景观到肖像——17至19世纪欧洲“大旅行”浪潮下绘画艺术的流动
15
作者 刘子琦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在17至19世纪之交,欧洲贵族阶层兴起了一场名为“大旅行”(Grand Tour)的文化风潮。作为古典教育理念的一种文化实践,他们借此契机游历欧洲各地,旨在汲取知识、拓宽视野,并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接受古典主义教育熏陶,以此提升自身社会... 在17至19世纪之交,欧洲贵族阶层兴起了一场名为“大旅行”(Grand Tour)的文化风潮。作为古典教育理念的一种文化实践,他们借此契机游历欧洲各地,旨在汲取知识、拓宽视野,并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接受古典主义教育熏陶,以此提升自身社会地位。一方面,“大旅行”运动的参与者们委托当地艺术家创作景观画或肖像画,以记录所见所闻;另一方面,当地的艺术家们则乘“大旅行”之风,借助绘画等艺术形式将古典思想具象化,并通过纪念品收藏的狂热趋势与画作委托方式的跨时空流动,将古代欧洲文化精神传承并延续至现代社会,从而折射出欧洲当时的教育模式、社会架构、道德观念及知识体系等多重面貌。“大旅行”运动将这一时期的欧洲艺术发展史串联而起,不仅催生了新的绘画生产模式和视觉意识形态,而且推动了欧洲文化与东方主义实现跨时空的对话与互鉴,并最终引发绘画艺术与社会参与方式之间的重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旅行 古典教育 视觉生产 绘画艺术 文化旅行
下载PDF
陈献章以“自得”为核心的育德思想
16
作者 张芳芳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6-30,93,共6页
陈献章作为明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岭南地区创立了“江门学派”,建立了一套以“自得”为核心的育德思想。他提出了“学贵自得”“勿忘勿助”“静坐养端倪”“诗以载道”等育德理念和方法,强调以“育”代“教”,旨在培养具备“学贵... 陈献章作为明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岭南地区创立了“江门学派”,建立了一套以“自得”为核心的育德思想。他提出了“学贵自得”“勿忘勿助”“静坐养端倪”“诗以载道”等育德理念和方法,强调以“育”代“教”,旨在培养具备“学贵知疑”的求真精神、“以自然为宗”的向善之德、“万化感应”的审美旨趣的“成人”。这些德育理念对当今仍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自得 育德 古典教育
下载PDF
兴发教学的框架及其理论来源
17
作者 刘良华 《年轻人(C版)(学校天地)》 2024年第9期4-8,共5页
兴发教学源自中国古典教育所倡导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发教学主要通过打通情知关系、学思关系和知行关系来兴起和引发学生自信、自学和自治的激情。从情知关系的视角出发,兴发教学重视情志教学对知识学习的兴发并由此引发学... 兴发教学源自中国古典教育所倡导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发教学主要通过打通情知关系、学思关系和知行关系来兴起和引发学生自信、自学和自治的激情。从情知关系的视角出发,兴发教学重视情志教学对知识学习的兴发并由此引发学生的自信。从学思关系的视角出发,兴发教学重视通过思考与怀疑产生对知识学习的兴发并由此引发实现从“我求童蒙”到“童蒙求我”的自学。从知行关系的视角出发,兴发教学重视行动与实践活动对知识学习的兴发,并由此引发学生基于问题解决的自治或自食其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教育 知行关系 成于乐 童蒙 立于礼 兴于诗 兴发教学 自学
下载PDF
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演变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小洲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 ,19世纪是西方近代教育理论趋于成熟的时期。本文试图分析 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 西方教育思想 19世纪 英才教育 大众教育 古典教育 科学教育 近代教育理论 办学观念
下载PDF
驯化与引导:论古典教育对血气的教化
19
作者 孔令新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42,共13页
血气是引发人的意气、勇气这类情感的灵魂能量,它既不同于欲望也不同于理性。在古典教育看来,血气激发起来的灵魂的激愤热情与勇敢、正义、道德理想主义及公民友爱都有紧密的关系。另血气作为一种未经反思的灵魂热忱亦有其潜在的危险。... 血气是引发人的意气、勇气这类情感的灵魂能量,它既不同于欲望也不同于理性。在古典教育看来,血气激发起来的灵魂的激愤热情与勇敢、正义、道德理想主义及公民友爱都有紧密的关系。另血气作为一种未经反思的灵魂热忱亦有其潜在的危险。古典目的论视野下的古典教育认为血气对超越性自然秩序的深层渴望合乎古典理性的追求,主张以古典诗教的方式对其进行驯化后的引导。然而,自马基雅维利开始的古今教育之变,使血气教化的处境开始遭遇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 古典目的论 古典理性 古典教育
下载PDF
通识教育之反思与构想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广云 夏年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30,共7页
古典教育的精神,就是以公民教育为主要形态,以哲学教育为最高形态。古典教育就是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技能教育。古典教育与技能教育之间的矛盾是贯穿整个西方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的一对基本矛盾。文艺复兴以来,古典... 古典教育的精神,就是以公民教育为主要形态,以哲学教育为最高形态。古典教育就是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技能教育。古典教育与技能教育之间的矛盾是贯穿整个西方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的一对基本矛盾。文艺复兴以来,古典教育模式受到了现代性即教育的大众化和实利化的挑战。针对甘阳和蒋庆倡导的博雅教育、经典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文章提出了通识教育三阶(背景教育、经典教育、对话教育)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教育 自由教育 技能教育 通识教育三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