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口头诗歌到现代砸诗
1
作者 赵四(译) 《诗刊》 2024年第10期142-143,共2页
诗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发展。从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到《道德经》和《诗经》等中国经典的抒情诗句,从欧洲的十四行诗到菲莉斯·惠特莉(Phillis Wheatley)等美国诗人的作品,创新始终是... 诗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发展。从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到《道德经》和《诗经》等中国经典的抒情诗句,从欧洲的十四行诗到菲莉斯·惠特莉(Phillis Wheatley)等美国诗人的作品,创新始终是其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美索不达米亚 口头诗歌 吉尔伽美什 《诗经》 《道德经》 惠特莉 抒情诗
原文传递
傣族“进新房”仪式及其口头诗歌演述——以西双版纳、德宏傣族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屈永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59-68,共10页
无论是西双版纳、德宏还是其他地方的傣族,新居落成后的庆贺活动是民众生活中重要的仪式之一,届时要举办特定的进新房仪式。仪式上口头演唱的诗歌,既讲述房屋起源,也追述民族的迁徙史。通过对比傣泐、傣讷两支系的进新房仪式及其口头演... 无论是西双版纳、德宏还是其他地方的傣族,新居落成后的庆贺活动是民众生活中重要的仪式之一,届时要举办特定的进新房仪式。仪式上口头演唱的诗歌,既讲述房屋起源,也追述民族的迁徙史。通过对比傣泐、傣讷两支系的进新房仪式及其口头演述的诗歌,发现彼此的异同。相对来说,西双版纳因为有职业歌手章哈,在进新房仪式后的《贺新房》是很重要的内容,其口头诗歌受到佛教的影响也较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进新房 贺新房 章哈 口头诗歌
下载PDF
河南地区“孟姜女调”的地域性演唱风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可 《音乐生活》 2023年第2期74-76,共3页
从古代《诗经》的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出,劳动人民通过歌谣、口头诗歌、民间小调等形式,世世代代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很多民间世代传颂且大面积普遍流传开来的音乐文化,通常是古代劳动人民依据某个真实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作为内容,以歌谣... 从古代《诗经》的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出,劳动人民通过歌谣、口头诗歌、民间小调等形式,世世代代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很多民间世代传颂且大面积普遍流传开来的音乐文化,通常是古代劳动人民依据某个真实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作为内容,以歌谣、小调的形式来表达人们朴素的思想情感,对人物故事的情感态度、对现实社会的基本认知,可以说民间歌谣和小调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文化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故事 民间歌谣 口头诗歌 民间小调 神话传说 传统文化传承 《诗经》 孟姜女调
原文传递
口头诗学:西部裕固语口头诗歌程式分析(上)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建宗 韩杰 阿尔斯兰 《河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0,共10页
口头程式理论揭示了口头文学的本质,为口头传统的研究提供了一把钥匙。如果从口头诗学的视角入手,就会发现在西部裕固语口头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词程式,这些程式既包括表示强调意义的语词程式,还涉及突出节奏的衬词程式,在所有这些程... 口头程式理论揭示了口头文学的本质,为口头传统的研究提供了一把钥匙。如果从口头诗学的视角入手,就会发现在西部裕固语口头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词程式,这些程式既包括表示强调意义的语词程式,还涉及突出节奏的衬词程式,在所有这些程式的背后显示了表演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研究 口头程式理论 程式 西部裕固语 口头诗歌
下载PDF
中世纪德语英雄叙事文学在口头性影响之下的叙事特色——以《尼伯龙根之歌》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江雪奇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70,共13页
《尼伯龙根之歌》是中古高地德语英雄叙事文学中最负盛名的作品,其中比比皆是的“混乱”或“矛盾”之处却很容易令现代读者感到困惑。类似现象也见于同流派的其他作品,这一问题不应归咎于中世纪诗人的文学技巧过于拙劣,也并非仅仅是素... 《尼伯龙根之歌》是中古高地德语英雄叙事文学中最负盛名的作品,其中比比皆是的“混乱”或“矛盾”之处却很容易令现代读者感到困惑。类似现象也见于同流派的其他作品,这一问题不应归咎于中世纪诗人的文学技巧过于拙劣,也并非仅仅是素材史的驳杂所致,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这一流派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中古高地德语英雄叙事文学固然是成文的作品,但其起源、生产与接受过程都与口头传统密不可分,因此在不少方面体现出口头文学的特点,所谓的“混乱”或“矛盾”可据此得到部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德语文学 英雄叙事文学 中古高地德语 《尼伯龙根之歌》 口头 口头诗歌
原文传递
神灵信仰与英雄叙事:马来西亚砂拉越伊班族的史诗传统——兼论《阿勇史诗》
6
作者 吴小红 《百色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3-71,共9页
马来西亚砂拉越伊班史诗是该族群一项重要的口头文学。伊班史诗不仅包含深厚的民族历史纪实,其叙事结构和故事主题也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伊班史诗充分地展示了人类精神文化的多样性,在史诗系统中具有深入探讨研究的价值。文章通过婆罗洲... 马来西亚砂拉越伊班史诗是该族群一项重要的口头文学。伊班史诗不仅包含深厚的民族历史纪实,其叙事结构和故事主题也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伊班史诗充分地展示了人类精神文化的多样性,在史诗系统中具有深入探讨研究的价值。文章通过婆罗洲伊班族丰富的史诗口述传统,探讨了伊班史诗中各主题的特征,探索了史诗的原始生态面貌,试着验证此史诗为系统中可类比和互证的一个对象。对伊班史诗《阿勇史诗》(Ensera Ayor)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对史诗文化语境、本土独特风格进行解读,可以揭示该史诗的意义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班史诗 南岛语系 口头诗歌 阿勇史诗
下载PDF
风、雅和颂:口头诗歌的形态结构——兼论口头传统的形态特点
7
作者 敖东 《民族论坛》 2012年第08X期79-83,共5页
帕里创立口传传统理论之后,洛德仍然沿着帕里开创的方向继续开拓世界各地的口头传统进行比较研究。但它仍然是一种朴素的归纳研究纲领,所以无法解释世界各地观察到的源源不断搜集到的口头传统。我们从口头传统是口述者之口头表演的产物... 帕里创立口传传统理论之后,洛德仍然沿着帕里开创的方向继续开拓世界各地的口头传统进行比较研究。但它仍然是一种朴素的归纳研究纲领,所以无法解释世界各地观察到的源源不断搜集到的口头传统。我们从口头传统是口述者之口头表演的产物假设出发就推导出一切口头传统形态。因为这个口述者只要在时间之中,就有预期将来、回忆过去、言谈现在和描述常态;而这些口头表演就构成口述宗教、口述历史、口头艺术和口头常识。进而口述者之面对自己志向,面对自己与他人遭遇和面对自己祖先功德推导出《诗经》的基本内容——风、雅和颂等口头诗歌形态结构。这样,目前世界各地观察到的口头传统即艺术类口头传统、宗教类口头传统、常识类口头传统、历史类口头传统(口述史)等都可以得到统一的解释。这里口头传统学科已经从长期停留在跨学科阶段跨入了独立的口头传统学科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诗歌 第一原理 口头传统形态
原文传递
藏族诗歌《米拉日巴道歌》主题意义翻译研究
8
作者 何正兵 《民族翻译》 2021年第3期22-38,共17页
藏族诗歌《米拉日巴道歌》蕴含着丰富的主题意义,作为口头诗歌,有着特殊的意义表达机制和宗教文化内涵,其翻译需要特定的口头诗学认知视野和策略。本文首先考察了其主题意义的表达机制,以自译的英文文本为底本,从中归纳出若干典型主题... 藏族诗歌《米拉日巴道歌》蕴含着丰富的主题意义,作为口头诗歌,有着特殊的意义表达机制和宗教文化内涵,其翻译需要特定的口头诗学认知视野和策略。本文首先考察了其主题意义的表达机制,以自译的英文文本为底本,从中归纳出若干典型主题。然后,对译文中表现这些主题的关键词及其指向的源语文化语境中的主题意义,对上述关键词和主题意义在译语文学和文化系统中的对应成分,进行溯流寻源的文献学考释,并结合主题所在口头程式的展开形态,来判断译文所呈现的主题要素与译语文学相关主题意义系统的对等效度。最后,提出了翻译的"仿拟"模式,认为应该针对译文呈现的主题要素在译语文学系统中的对应情况,以规律性的模式,仿拟对应的、可直接感知主题意义的诗学条件,或弥合不同文化背景下与主题要素相关的错位或断裂的想象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拉日巴道歌》 口头诗歌 主题意义 对等效度 仿拟模式
下载PDF
口头诗歌诗行的演述与誊录论析
9
作者 冯文开 白存良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81,158-159,共11页
口头诗歌诗行的生命在于演述,它的生成在演述中受到步格、音乐、声音范型、呼吸间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将口头诗歌演述中的诗行精确地誊录下来,是对口头诗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誊录在书面文本上的口头诗歌诗... 口头诗歌诗行的生命在于演述,它的生成在演述中受到步格、音乐、声音范型、呼吸间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将口头诗歌演述中的诗行精确地誊录下来,是对口头诗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誊录在书面文本上的口头诗歌诗行属于口头传统的诗学体系,不像书面文学中诗行的匀称规整,而是显得参差不齐,对其认识应该突破传统学术中根深蒂固的书面文学传统的诗行观念,关注其所具有的声音和结构,将其放在具体的演述中进行界定和阐述,对其誊录的工作模型进行学术反思并检讨其间之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诗歌 演述 诗行 誊录
原文传递
全球化时代的民俗学--第7届民俗学研究者暑期研修班综述
10
作者 尹虎彬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7,共8页
第7届民俗学研究者暑期研修班(Folklore Fellows Summer School)于2007年6月11日至20日在芬兰库赫莫和俄罗斯卡累利亚两地举办。与会人员在为期9天的田野活动和学术研讨中,围绕"口头诗歌和田野作业"话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学术... 第7届民俗学研究者暑期研修班(Folklore Fellows Summer School)于2007年6月11日至20日在芬兰库赫莫和俄罗斯卡累利亚两地举办。与会人员在为期9天的田野活动和学术研讨中,围绕"口头诗歌和田野作业"话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这次活动邀请13个国家的17位民俗学研究者,他们就民俗学史与国家意识形态、口头传统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口头诗歌与文类阐释、民间叙事的田野作业、本真性与传统文化的解释以及卡累利亚民间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等题目做了专题研讨。这次研讨虽然置重点于北欧民俗学研究,但突出体现了口头传统研究的国际化新趋势,主办者把这次活动安排在《卡莱瓦拉》的故乡俄罗斯边境地区卡累利亚,把学术研讨和民间传统文化的现地考察结合在一起,预示了民俗学在未来的文化创造领域依然活力无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诗歌 田野作业 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问题:表述与误解——从《荷马诸问题》第一章谈起
11
作者 罗文敏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0-186,179,共8页
《荷马诸问题》是一部探讨困扰学界多年的关于《荷马史诗》诸多问题的专著,它从比较语言学和比较人类学视角出发,明确地回答了《荷马史诗》的"四W一H"(When/Where/Who/Why/How)问题,强调《荷马史诗》能够以书面文本形态保存两千多... 《荷马诸问题》是一部探讨困扰学界多年的关于《荷马史诗》诸多问题的专著,它从比较语言学和比较人类学视角出发,明确地回答了《荷马史诗》的"四W一H"(When/Where/Who/Why/How)问题,强调《荷马史诗》能够以书面文本形态保存两千多年的学理与缘由。本文聚焦《荷马诸问题》第一章,通过纳吉在荷马研究中对一些敏感问题的论述,思考纳吉治学之风格以及他在荷马诗歌和口头传统方面的研究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诸问题》 口头诗歌 传统
原文传递
通过民歌的传承与嬗变看口头诗歌定型方式的转变
12
作者 陶斯明 《传承》 2012年第6期72-73,共2页
民歌作为中华民族思想意识的传承载体,是口头诗歌的一种通俗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华夏子孙的日常生活情感,而且也记载了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风情况。在科技的簇拥下,民歌的传承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凭借光影新媒体向着没有国界... 民歌作为中华民族思想意识的传承载体,是口头诗歌的一种通俗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华夏子孙的日常生活情感,而且也记载了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风情况。在科技的簇拥下,民歌的传承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凭借光影新媒体向着没有国界的更大范围传承出去,同时也在全球化的簇拥下呈现出更多的特色,不仅起着传承中华文明精神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成为宣传中华文化的全新窗口。从新民歌出发,分析当代民歌表现出的全新"民族风"红火背后的文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诗歌 民歌 定型方式 科技时尚
下载PDF
论新疆哈萨克族口头诗歌
13
作者 隋晓聪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年第6期48-51,共4页
新疆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具有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相较于农耕文化而言,书面文学形成较晚,而口头文学较为发达,其中,口头诗歌是新疆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书面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中... 新疆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具有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相较于农耕文化而言,书面文学形成较晚,而口头文学较为发达,其中,口头诗歌是新疆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书面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少数民族及汉民族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以新疆哈萨克族口头诗歌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其起源、创作、功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哈萨克族 口头诗歌 游民族
下载PDF
不同支系傣族口头诗歌及其传承者漫谈 被引量:1
14
作者 屈永仙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12,共7页
中国傣族支系众多,口头诗歌也多种多样。以西双版纳的傣泐,德宏的傣讷以及玉溪的"花腰傣"之一傣雅作为样本,俯瞰式地介绍了傣族口头诗歌的种类和内容,及其各自传承者(民间歌手)的情况。在不同地域的傣族,其口头诗歌皆遵循着... 中国傣族支系众多,口头诗歌也多种多样。以西双版纳的傣泐,德宏的傣讷以及玉溪的"花腰傣"之一傣雅作为样本,俯瞰式地介绍了傣族口头诗歌的种类和内容,及其各自传承者(民间歌手)的情况。在不同地域的傣族,其口头诗歌皆遵循着相似的韵律规则。但是不同的傣族支系社会发展情况不一,有的形成了职业化的歌手"章哈",有的形成了半职业的歌手"摩哈",有的则没有形成独特的歌手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口头诗歌 传承者 章哈 摩哈
下载PDF
革命与文化:川滇黔边区群众口头诗歌中的军民关系
15
作者 于中鑫 李银兵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9-33,共5页
川滇黔边区的革命斗争是红军长征史上的辉煌篇章,而川滇黔边区群众口头诗歌是川滇黔边区革命斗争实践的群众文化产物。川滇黔边区群众口头诗歌用艺术形式反映了红军是边区人民革命觉悟提升的引路人,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是革命取得成功的... 川滇黔边区的革命斗争是红军长征史上的辉煌篇章,而川滇黔边区群众口头诗歌是川滇黔边区革命斗争实践的群众文化产物。川滇黔边区群众口头诗歌用艺术形式反映了红军是边区人民革命觉悟提升的引路人,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石,诠释了边区人民的利益是红军革命斗争的价值诉求。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传承和弘扬川滇黔边区群众口头诗歌蕴含的革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口头诗歌 军民关系 川滇黔边区
下载PDF
《故事的歌手》出版
16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54,共1页
美国民俗学家、口头诗学奠基人之一阿尔伯特·贝茨·洛德的代表作《故事的歌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尹虎彬翻译,中华书局2004年5月出版。该书是已故的我国民间文学专家钟敬文先生主编的“外国民俗文化研究... 美国民俗学家、口头诗学奠基人之一阿尔伯特·贝茨·洛德的代表作《故事的歌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尹虎彬翻译,中华书局2004年5月出版。该书是已故的我国民间文学专家钟敬文先生主编的“外国民俗文化研究名著译丛”的一种,是国家重点图书“十五”规划项目,获中国出版集团2003年度学术著作、重点图书专项出版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的歌手》 美国 阿尔伯特·贝茨·洛德 中华书局 民间文学 书评 口头诗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