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晖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本文从叙述学和文体学视角对 2 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作了考察和探讨 ,旨在揭示这一文体的结构的运行规律。作者认为 ,从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叙述结构、叙述者类型和非叙事性话语等层面来看 ,2 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事模式经历了巨大的... 本文从叙述学和文体学视角对 2 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作了考察和探讨 ,旨在揭示这一文体的结构的运行规律。作者认为 ,从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叙述结构、叙述者类型和非叙事性话语等层面来看 ,2 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事模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过程 ,表现出与别的文体样式既同又异的特征 :一是从传统的“一元化”格局向“多元化”格局转换 ;二是叙事性和非叙事性呈阶段性更替 ;三是非叙事话语形成了正反合题的话语格局。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结构 叙述时间 文学评论 二十世纪 中国 报告文学 叙述模式
原文传递
《喧哗与骚动》中时间的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钱中丽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时间哲学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品中的叙述时间、心理时间在塑造人物、展示主题、表现内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时间的处理 ,福克纳表达了对当人类丧失勇气、荣誉、希望、自豪...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时间哲学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品中的叙述时间、心理时间在塑造人物、展示主题、表现内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时间的处理 ,福克纳表达了对当人类丧失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时的悲哀之情和一种对现代社会的忧患意识 ,同时表达了他对人类这些美好情感回归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叙述时间 威廉·福克纳 心理时间 悲哀 小说 怜悯 时间哲学 同情 勇气
下载PDF
川端康成小说的叙述技巧 被引量:9
3
作者 何乃英 《日语学习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5-69,共5页
用现代叙事学的理论来研究川端康成的小说,可以发现它们在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方面不乏独到之处。这无疑是川端康成小说在表现方法上的特点之一。
关键词 川端康成 小说 叙述方法 叙述时间 叙述视角 叙述声音 日本
原文传递
《洛丽塔》的叙事奥秘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薇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4-166,共3页
美国现代作家纳博科夫的众多作品中,《洛丽塔》无疑是最有影响的.其内容之大胆,性描写之露骨,曾一度被认为是"非道德"之作,许多出版商拒绝出版.现在它已成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译林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这部纳博... 美国现代作家纳博科夫的众多作品中,《洛丽塔》无疑是最有影响的.其内容之大胆,性描写之露骨,曾一度被认为是"非道德"之作,许多出版商拒绝出版.现在它已成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译林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这部纳博科夫自认为的传世之作.本文着重剖析《洛丽塔》的叙事技巧,以显扬它艺术上的特出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美国 现代 纳博科夫 性描写 叙事技巧 小说 假托手法 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时间
原文传递
后新潮小说的叙事变奏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晓明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66-73,共8页
一切实验的先锋注定要与他们所破坏的世界同归于尽,尽管当代的实验小说玩弄的技法并未摆脱外来影响的阴影,并且先锋们也已手软,陷入自我重复和相互模拟的复制本文的困境。然而,我依然乐于认为,实验小说在扰乱我们的习惯视野时,却也开拓... 一切实验的先锋注定要与他们所破坏的世界同归于尽,尽管当代的实验小说玩弄的技法并未摆脱外来影响的阴影,并且先锋们也已手软,陷入自我重复和相互模拟的复制本文的困境。然而,我依然乐于认为,实验小说在扰乱我们的习惯视野时,却也开拓了新的视界,叙述彻底开放了:因为“叙事时间”意识的确立,叙述与故事分离而获得二元对位的协奏关系;由于感觉的敞开,真实与幻觉获得双向转换的自由:双重本文的叙述变奏无疑促使本文开放,“复数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形式 实验小说 孙甘露 叙事时间 叶兆言 苏童 叙述时间 陆高 叙述方式 格非
原文传递
“我看我自己”——论索尔·贝娄的《赫索格》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云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5-60,共6页
人的处境与命运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的处境与命运是索尔·贝娄关注的中心,索氏以对现代文化富于历史深度的理解,创造出一系列备受挫折、精神烦躁、“晃来晃去”的是“受害者”的知识分子形象,通过他们精神的历险或者说精神的流浪去... 人的处境与命运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的处境与命运是索尔·贝娄关注的中心,索氏以对现代文化富于历史深度的理解,创造出一系列备受挫折、精神烦躁、“晃来晃去”的是“受害者”的知识分子形象,通过他们精神的历险或者说精神的流浪去深刻思考现代知识分子自我的危机及其自我的超越。为此,他以人物的精神或者说内在世界为轴心,去切入创造物的肌肤,在他们灵魂受难与现实处境的绞榨与蹂躏中,去叩问并寻获一种人类理想的自我完善之途。与此相应,他“要求能有一种更加广泛、更加灵活、更加丰富、更有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索格》 叙述 索尔·贝娄 隐含的作者 意识流程 内在世界 自我意识 戏剧性事件 叙述时间 现代知识分子
下载PDF
论《洪堡的礼物》的叙事特色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德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1,共4页
《洪堡的礼物》独特的叙事风格体现了20世纪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普遍趋势———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渗透,物理写实与心理展示的完美结合。第一人称同故事叙述者保证了叙述结构的开合自如,实现了“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 《洪堡的礼物》独特的叙事风格体现了20世纪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普遍趋势———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渗透,物理写实与心理展示的完美结合。第一人称同故事叙述者保证了叙述结构的开合自如,实现了“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这一创作原则和审美理想;采用人物内聚焦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受,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作品的言外之意;对叙述时间的运筹帷幄更体现出作者的匠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故事叙述 叙述接受者 内聚焦 赘叙 叙述时间 时距 频率
下载PDF
书写“当下”:从经验到文本——“现实主义冲击波”之检讨 被引量:7
8
作者 罗岗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7-72,共6页
一个新旧杂陈、方生未死的时代,恰如哈维尔所言:“仿佛某种东西正在崩溃、衰败和消耗其自身,而某种尚不十分真切的东西正从瓦砾中生发”。①这样一种状况不仅是对各种理论话语解释力的考验,更是对文学想象力的挑战。
关键词 现实主义冲击波 小说时间 意识形态 九十年代 理论话语 新文学 书写方式 上海文学 叙述时间 文本
原文传递
论池莉小说的叙述话语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文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54-59,共6页
本文从叙述时间、叙述距离和叙述角度三个方面,探讨了池莉的新写实小说的叙述话语的特征及其对当代小说创作的意义。作者认为,顺时序的时间设计、显示法的叙述方式和局外人的“全知视角”,能够最大限度地滤去叙述主体对叙述对象的主... 本文从叙述时间、叙述距离和叙述角度三个方面,探讨了池莉的新写实小说的叙述话语的特征及其对当代小说创作的意义。作者认为,顺时序的时间设计、显示法的叙述方式和局外人的“全知视角”,能够最大限度地滤去叙述主体对叙述对象的主观渗透,使本文展开一种新的艺术真实──初始经验的真实。同时小说话语对初始经验的还原,强化了叙述的状景描物、陈述事件的本体功能,使叙述成为不同于抒情语言和逻辑语言的“纯叙述”。它对当代小说的意义在于:既在更高的水准上确立了叙述作为小说语言的本体地位,又解构了因果情节,使故事回归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小说 新写实小说 叙述话语 叙述 当代小说 顺时序 叙述时间 叙述方式 现实主义 全知视角
下载PDF
魔幻与荒诞:攥在扎西达娃手心儿里的西藏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绯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8-83,共6页
扎西达娃穿着暗红色的牛仔T恤,留着野人似的长头发和深沉的大胡子风尘仆仆地走来.他老练又庄重地向我们打开他的小说,使人觉得这个携着古老又携着现代的年轻的扎西达娃随时都能从心里伸出一只巨大的魔掌,把神秘的西藏从宗教和神话传说... 扎西达娃穿着暗红色的牛仔T恤,留着野人似的长头发和深沉的大胡子风尘仆仆地走来.他老练又庄重地向我们打开他的小说,使人觉得这个携着古老又携着现代的年轻的扎西达娃随时都能从心里伸出一只巨大的魔掌,把神秘的西藏从宗教和神话传说的浸泡中,从遥远而切近的岁月长河里拈出来,攥在手心儿里,用力揉捏.然后笃地将巨掌松开,便从那里面飞出一个个富有魔幻与荒诞意味的故事.于是,我们读到了这本《西藏,隐秘岁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达娃 神话传说 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 地域文化 荒诞感 预叙 马尔克斯 叙述时间 作品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谶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莉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8-93,共6页
“谶应”一词,见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宋代虽云崇儒,并容释道,而信仰本根,夙在巫鬼,故徐铉吴淑而后,仍多变怪谶应之谈。”对于“谶”,《说文解字》解释说:“谶,验也,有徵验之书。河洛所出之书曰谶。”《广雅·释诂四》云:“... “谶应”一词,见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宋代虽云崇儒,并容释道,而信仰本根,夙在巫鬼,故徐铉吴淑而后,仍多变怪谶应之谈。”对于“谶”,《说文解字》解释说:“谶,验也,有徵验之书。河洛所出之书曰谶。”《广雅·释诂四》云:“谶,纤也。其义纤微而为效验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说“谶”乃“诡为隐语,预测吉凶。”可见,“谶”是指对于未来带有应验性的预言和隐语,它往往假托天命与神意的形式出现。“应”则是印证、应验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太虚幻境 宿命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叙述时间 现实描写 封建末世 因果关系 《中国小说史略》 黄宗羲
下载PDF
电影歌曲与电影叙述——兼论电影歌曲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小波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31,共7页
电影歌曲是广义的叙述体裁,在电影中具有强大的叙事功能,电影的叙述语言、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叙述风格等都与歌曲的使用有关。电影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电影歌曲是一种特殊语言,电影往往用歌曲作为叙事手段,成为叙事的补充。首先,电影歌... 电影歌曲是广义的叙述体裁,在电影中具有强大的叙事功能,电影的叙述语言、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叙述风格等都与歌曲的使用有关。电影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电影歌曲是一种特殊语言,电影往往用歌曲作为叙事手段,成为叙事的补充。首先,电影歌曲直接参与电影叙事,作为电影的一种叙事语言存在。音乐化的语言减少了观众和电影之间的隔膜,使得电影的叙事语言更为丰富和贴合。同时,歌曲也为电影叙事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另外,歌曲叙事还能留下时间印记,作为叙事时间有力的支撑。同时,电影歌曲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一方面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促进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歌曲 叙述语言 叙述视角 叙述时间 文化意义
原文传递
从《已故上校的女儿》看曼斯菲尔德的叙述特色 被引量:6
13
作者 牛建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63-66,共4页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的题材、写作手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大胆创新 ,形成了一种具有散文诗式的小说体裁。叙述时间、叙述角度转换和叙述语言是她创作技巧的核心。
关键词 文体 叙述时间 叙述角度转换 叙述语言 《已故上校的女儿》 曼斯菲尔德 叙述特色
下载PDF
叙述的艺术:观点 时间 节奏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铁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48-53,共6页
叙述从多方面影响着小说文体的审美特性。叙述的全知者观点与有限者观点及其真性与假性的转换,叙述的完全性自然时间序列、半自然时间序列和反自然时间序列以及宏观时间与微观时间的安排,叙述中的节奏变化等方面,都体现着小说叙述艺... 叙述从多方面影响着小说文体的审美特性。叙述的全知者观点与有限者观点及其真性与假性的转换,叙述的完全性自然时间序列、半自然时间序列和反自然时间序列以及宏观时间与微观时间的安排,叙述中的节奏变化等方面,都体现着小说叙述艺术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小说 叙述观点 叙述时间 叙述节奏
下载PDF
虚构叙事如何为时间塑形?——论保罗·利科叙事学的时间维度 被引量:6
15
作者 苏宏斌 肖文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7-154,共8页
叙事与时间的关系问题是保罗·利科叙事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他看来,虚构叙事是一种为时间进行塑形的重要方式。热奈特曾经把虚构叙事中的时间划分为三种形态:故事时间、叙事时间和叙述时间,但他主要探讨的是故事时间和叙事... 叙事与时间的关系问题是保罗·利科叙事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他看来,虚构叙事是一种为时间进行塑形的重要方式。热奈特曾经把虚构叙事中的时间划分为三种形态:故事时间、叙事时间和叙述时间,但他主要探讨的是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的关系,对于叙述时间则只是略加分析。保罗·利科则主张,叙述时间是叙事时间的根本来源,因为叙述行为出自一个虚构的叙述者,它能够悬置叙述行为所具有的现实性,从而把叙述行为变成一场对单一线性的故事时间进行随意切割和自由组合的游戏。由于这场游戏关乎叙事的成败,因此就变成了一场危险的赌博。正是在这种与时间的游戏和赌博中,叙述行为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叙事时间,并且为故事中的人物创造了一种虚构的时间经验,由此达到了为时间塑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时间 叙述时间 虚构时间经验
原文传递
指向叙事类写作的中学语文课程知识重构
16
作者 陈罡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4年第8期43-48,共6页
叙事类写作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但课程知识对叙事类写作学习的支持一直有所欠缺。人物与角色、叙述时间、叙述空间是课程知识重构的三项主要内容。引进学科专业知识,对接任务群教学,在教材编写与使用中探索合适的知识呈现策略,将... 叙事类写作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但课程知识对叙事类写作学习的支持一直有所欠缺。人物与角色、叙述时间、叙述空间是课程知识重构的三项主要内容。引进学科专业知识,对接任务群教学,在教材编写与使用中探索合适的知识呈现策略,将知识与任务、活动、情境、支架等整合构成专业的写作课程内容,可以为学生学习如何讲故事、讲好故事,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实现知识到能力、素养的转化,提供必要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类写作 课程知识重构 人物与角色 叙述时间 叙述空间
下载PDF
浅析时间序列在法语翻译中的意义和影响——以《你好,忧愁》两个中译本为例
17
作者 王婧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5期145-149,共5页
发表于1954年的中篇小说《你好,忧愁》是由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创作。这部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开篇由现时叙述开始,接着追忆过去,讲述作者在地中海沿岸度暑假的事件。小说大体以闪... 发表于1954年的中篇小说《你好,忧愁》是由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创作。这部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开篇由现时叙述开始,接着追忆过去,讲述作者在地中海沿岸度暑假的事件。小说大体以闪回,即“倒叙”的叙述方式为主,其中又夹杂着交错使用的时序。故事叙说的时间脉络总体清晰,却又变化复杂,对人物心理和形象塑造、人物命运的暗示、情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文的动词时态变化即可体现时间变化、先后顺序,而中文仅看动词是无法体现时间因素,这加深了文本翻译中对复杂变化的时间序列的翻译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 故事时间 叙述时间 文本翻译
下载PDF
伍慧明《骨》的叙事时间艺术特色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9-41,共3页
《骨》是继汤亭亭、谭恩美之后在国内外备受关注的著名华裔作家伍慧明的代表作品。作者通过娴熟使用倒错和非等时的叙事技巧完成了叙述时间的转换,在过去与现在的并置中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带给华裔族群的创伤和启迪,而记忆的普遍性... 《骨》是继汤亭亭、谭恩美之后在国内外备受关注的著名华裔作家伍慧明的代表作品。作者通过娴熟使用倒错和非等时的叙事技巧完成了叙述时间的转换,在过去与现在的并置中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带给华裔族群的创伤和启迪,而记忆的普遍性使得华裔文学超越了其自身族裔的限制,华裔文学因此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起读者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慧明 《骨》 叙述时间 倒错 顺序 时距
下载PDF
时间与抒情诗的叙述时间 被引量:6
19
作者 谭君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时间是人类最为切近的生命体验,也是中外古今文学作品表现的重要母题。在叙事理论研究中,包括中国传统的叙事研究在内,对于叙事类作品,尤其是叙事虚构作品的时间表现,已有了长足的进展,而对抒情诗歌时间表现的探讨,则涉足甚少。从跨文... 时间是人类最为切近的生命体验,也是中外古今文学作品表现的重要母题。在叙事理论研究中,包括中国传统的叙事研究在内,对于叙事类作品,尤其是叙事虚构作品的时间表现,已有了长足的进展,而对抒情诗歌时间表现的探讨,则涉足甚少。从跨文类叙事学研究的视野,可以透视抒情诗的叙述时间。抒情诗存在着可与叙事文本类比的"事件",并展现出时间性与序列性,只不过是以与叙事文本有所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叙事理论时间分析的时序、时长、频率三重关系作为入口,可以勾勒抒情诗叙述时间表现的基本状况,这种状况在中外抒情诗中普遍存在。对这一内在的叙述时间关系的揭示,将有益于对抒情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也可以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思考叙事文本的时间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叙述时间 时序 时长 频率
下载PDF
《红高粱》文本及影视改编的叙事学分析
20
作者 李明鑫 《今古文创》 2024年第7期88-90,共3页
莫言在《红高粱》一文中使用的叙事技巧在经过张艺谋和郑晓龙的影视改编后呈现为平直且毫无波澜地叙述,被刻意穿插的时间线在影视中也呈现为平铺直叙地线性陈述,同时电影中穿插了大量的镜头语言,实现了如小说文本般的留白空间,而电视剧... 莫言在《红高粱》一文中使用的叙事技巧在经过张艺谋和郑晓龙的影视改编后呈现为平直且毫无波澜地叙述,被刻意穿插的时间线在影视中也呈现为平铺直叙地线性陈述,同时电影中穿插了大量的镜头语言,实现了如小说文本般的留白空间,而电视剧则陷入了细节填充的漩涡,沉浸在距小说文本相去甚远的模式里不可自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 叙事学分析 叙述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