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 |
王晖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5
|
|
2
|
《喧哗与骚动》中时间的意义 |
钱中丽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3
|
川端康成小说的叙述技巧 |
何乃英
|
《日语学习与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4
|
《洛丽塔》的叙事奥秘 |
张薇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5
|
后新潮小说的叙事变奏 |
陈晓明
|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
1989 |
7
|
|
6
|
“我看我自己”——论索尔·贝娄的《赫索格》 |
王云弟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7
|
论《洪堡的礼物》的叙事特色 |
宋德伟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8
|
书写“当下”:从经验到文本——“现实主义冲击波”之检讨 |
罗岗
|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
1997 |
7
|
|
9
|
论池莉小说的叙述话语 |
吴文薇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5
|
|
10
|
魔幻与荒诞:攥在扎西达娃手心儿里的西藏 |
王绯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7
|
|
11
|
《红楼梦》中的谶应 |
宋莉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8 |
7
|
|
12
|
电影歌曲与电影叙述——兼论电影歌曲的文化意义 |
刘小波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3
|
从《已故上校的女儿》看曼斯菲尔德的叙述特色 |
牛建伟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6
|
|
14
|
叙述的艺术:观点 时间 节奏 |
王铁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4
|
|
15
|
虚构叙事如何为时间塑形?——论保罗·利科叙事学的时间维度 |
苏宏斌
肖文婷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16
|
指向叙事类写作的中学语文课程知识重构 |
陈罡
|
《中小学教材教学》
|
2024 |
0 |
|
17
|
浅析时间序列在法语翻译中的意义和影响——以《你好,忧愁》两个中译本为例 |
王婧
|
《现代语言学》
|
2024 |
0 |
|
18
|
伍慧明《骨》的叙事时间艺术特色 |
王莉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19
|
时间与抒情诗的叙述时间 |
谭君强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20
|
《红高粱》文本及影视改编的叙事学分析 |
李明鑫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