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晚明陈洪绶人物画的变形美
- 1
-
-
作者
杨杰雯
-
机构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处
-
出处
《东方收藏》
2023年第7期51-53,共3页
-
文摘
明代晚期,陈洪绶的变形人物画以古质奇崛的风格冲击着传统的人物画观念,其作品的人物造型与现实差距很大,怪异独特的样貌给观者带来强烈的非现实感。对此,有人赞同欣赏他,也有人“只觉其丑狞耳”。而对于一种艺术现象的评判,并不能只简单地观其视觉表面,更应深入其艺术精神核心。陈洪绶的变形人物画在对传统人物画的传承上独具一股反叛精神,其人物画中的变形美也为许多人所不能接受。文章从陈洪绶人物画中变形美的表现和他画中的美学精神这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位晚明的人物画奇才,体会其人物画变形美的思想内涵,也对明代以后的人物画发展历程有更加全面的对比认识,更盼望能够为中国当代人物画的创作发展提供一个借鉴。
-
关键词
陈洪绶
人物画
变形美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K248.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文学作品中模糊言语的再造功能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 苹
-
机构
宁波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
文摘
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言语是写作者出于特定的表情达意的需要,利用模糊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和接受者理解的灵活性、多样性而精心创造出的一种有着不定性、非量化为特征的艺术化的语言。这种艺术化的语言具有一种再造功能,它有效地弥补了人类语言表现力不足的缺陷,不但能够惟妙惟肖地传达出言语表达者的意旨所在,而且还可以使作品形成大量的艺术空白,给读者留下一个可供把握和理解的活性空间,既让读者在似与不似、真实与模糊之间领略到写作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从而获得一种文学审美愉悦,又使作品呈现出意境美,形象美,变形美。
-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模糊言语
再造功能
想象空间
修辞学
文学审美
意境美
形象美
变形美
-
Keywords
fuzzy language, fuzzy speech, imagination space, reconstruction function
-
分类号
I045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论荒诞剧的变形美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田旭修
-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47-51,共5页
-
文摘
加缪曾指出“荒诞剧对现实是一种残酷的揭露方式,它所创造的突兀、奇突、清峻之美,是社会丑恶、脱节的无理性反映”.按照这一本质界定,产生于西方危机时期的荒诞剧,是作家心灵中刻骨的被抛弃的荒诞底蕴,通过主体意识的过滤,形成对社会弊病的冷酷嘲讽.的确,当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一切都死了”的“悲剧诞生”时,西方舞台上相继出现了永远等待无望的《等待戈多》;生活平庸苦闷,又无法解脱的《秃头歌女》;
-
关键词
荒诞剧
变形美
荒诞意识
象征
反常态
观众
《车站》
《等待戈多》
荒诞感
作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玛雅人的身体审美观
- 4
-
-
作者
宋雄华
-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黑河学刊》
2012年第5期31-33,共3页
-
文摘
玛雅艺术中的人物造型普遍头部比例偏大,动作夸张,玛雅人还有一种以夹扁的头型、压低的额头和斜视眼为美的畸形身体审美观。玛雅艺术家对表现繁复细节的喜好,玛雅人对精美华丽服饰和繁复而夸张的头饰的兴趣,对人的脸部装饰的高度重视,都体现了玛雅人对繁复精致的装饰美的热烈追求。玛雅人的调色板上颜色繁多,男女都纹身并喜欢用各种颜色涂脸的习惯,以及建筑、绘画等艺术中绚丽的色彩运用,都体现了玛雅人对丰富多彩的色彩美的崇尚。
-
关键词
玛雅
身体审美观
夸张
变形美
装饰美
色彩美
-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髡残书画变形与禅宗思想
- 5
-
-
作者
沈名杰
-
机构
湖南女子学院
-
出处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
文摘
本文通过阐述禅宗美学的“悟”、“空”、“无常”思想对于髡残书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说明其书画之变形美和禅宗思想的内在关联。同时,通过分析髡残书画笔墨的特点,进一步挖掘其蕴藏的禅宗思想内涵,文章指出,髡残借助书画的变形、布局、章法,通过笔墨语言传达生命的律动,以书画的笔墨形态描写画家心中对于自然生命形态的领悟,实现自然造化和心灵体悟的统一。
-
关键词
髡残
变形美
书画
禅宗
-
Keywords
Kun Can
beauty of variation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Zen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评木雕《苗女》
- 6
-
-
作者
伍略
-
机构
苗族
-
出处
《贵州民族研究》
1983年第1期216-221,共6页
-
文摘
自木雕《苗女》问世以来,引起很大反响,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方面,它被某些人大加赞赏,《贵州画报》、《新观察》、《美术》等争相刊载①;另一方面,一些汉族的美术工作者,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艺工作者和少数民族的群众却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反感,乃至抗议。这就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尤其是那些为这样一件作品开放绿灯的领导人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关键词
苗族人民
蚩尤
木雕
苗族妇女
民族感情
苗蛮
黄帝族
武王
少数民族
变形美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D633.373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世界的异态变形美
- 7
-
-
作者
李琳
-
机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97-99,共3页
-
文摘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其审美视线聚焦于人的最隐密、最深层的心理活动和畸形的、病态的意识 ,通过自我感受揭示人内心深处的奥秘 ,运用变态变形强调普遍意义上人的本质 ,将社会骨子里的病态雕塑成慑人魂魄的变形美。其间包容了许多人性的力量、人性的分裂、人性的怪诞和荒谬 ,包含了许多令人不可理解的矛盾、不可原谅的罪恶以及不可捉摸的变态 ,然而正是这多重对立因素的重叠 。
-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物塑造
异态变形美
人性力度美
-
Keywords
Dostoyevsky
characterization
metamorphic beauty
beauty of the strength of the human nature
-
分类号
I5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现代戏与变形美
- 8
-
-
作者
邓小秋
-
出处
《上海艺术家》
1998年第2期67-67,共1页
-
文摘
戏曲演出现代戏,如果从民国初期梅兰芳演出的《一缕麻》、周信芳演出的《学拳打金刚》,以及南方戏曲舞台演出的《黄慧如与陆根荣》等算起,至今也已经有八、九十年的历史了。 建国以后,戏曲现代戏的编演,更是得到鼓励与支持。每年编演的现代戏,不下成千上万。其中,优秀的剧目也有不少,如沪剧《罗汉钱》、豫剧《朝阳沟》、评剧《小二黑结婚》等,都曾经引起轰动。但是,绝大部分的现代戏,都是昙花一现,难以长期地保留下来。究其原因,主要的还似乎没有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要求。
-
关键词
变形美
戏曲现代戏
生活真实
《一缕麻》
戏曲演出
沪剧
朝阳沟
民国初期
拳打
戏曲舞台
-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巧制做
- 9
-
-
-
出处
《山东农机化》
1995年第3期25-25,共1页
-
文摘
每到年底,家家户户要换新挂历,而取下的旧挂历,不少家庭将其视为废纸处理掉了,这未免有点太可惜。其实只要你动动脑筋,这些旧挂历也能派上用场。 一、做装饰画 1.移位法:把旧挂历上的某一图形用刻刀切割成若干条,并按顺序编上号码,奇数和偶数条重新拼贴成两个图,形成一个对称图形。这种方法制成的装饰画具有变形美和对称美。 2.编织法:将一张挂历剪成横条,另一张挂历剪成竖条,像编席一样,把横条和竖条一隔一地编织起来,这种画面由多个几何图形构成,有着鲜明的装饰效果。 3.剪辑法:把某些挂历的局部剪下来。
-
关键词
挂历
巧制
横条
竖条
装饰画
变形美
编织法
礼品袋
对称图形
移位法
-
分类号
TS976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旧挂历的利用
- 10
-
-
-
出处
《企业科技与发展》
1995年第5期26-26,共1页
-
文摘
一、作装饰画 (1) 移位法:把旧挂历上的某一图形用刻刀切割成一、二、三、四等若干条,再将奇数和偶数条重新拼贴成两个图,形成一个对称图形。这种方法制成的装饰画具有变形美和对称美。
-
关键词
挂历
装饰画
对称图形
变形美
移位法
礼品袋
对称美
线剪裁
艺术效果
订书钉
-
分类号
TS976
[轻工技术与工程]
-